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暗香盈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讲述用眼睛看得到的世间万物的学问,而用这些文字在《圣典》中组成的句子和文章,却是在向人讲述一个眼睛看不到的世间。简单来讲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圣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记录了列尤族人的历史,这部分其实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组成的。本来秋娘也就只是当故事来看了。毕竟是别族的历史,就如同人家家里的私事,与她有什么相关呢?最开始的时候她是不感兴趣的。
但看下去的时候,她就发现,这些故事,有的记载得很详细,短短一年的事,会花整整一卷来记录;有的记载得很粗略,几十年的事情,一章就结束了。而且有些时候完全没有记载,有些时候却连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了。
她有点摸不准这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决定记录的多少的,所以就用心地琢磨了一下。结果这一琢磨就发现,这些详细记录下来的事情,都是一些非常奇怪,让人觉得有违常理,不能理解的事情。
例如记录在第一卷中的一个故事,是说列尤族第一代祖先的两个儿子,分别向天神献祭,大儿子种地,所以把地里的出产拿来献祭,二儿子养羊,所以把羊杀了来献祭。结果天神悦纳了二儿子的献祭,却不悦纳大儿子的。这下就捅了马蜂窝了,那大儿子一怒之下就杀了二儿子。
在秋娘看来,这分明就是那个天神挑起的事端,他两个祭祀都悦纳不就好了吗?收了东西,要不要用,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干嘛要摆明车马喜欢一个不喜欢另一个呢?
莫二郎却对秋娘说:“天神这样做,其实是想告诉人两个道理,一个道理跟我们对天神的信奉有关。天神希望我们能理解他的意思,照他喜悦的方式与他沟通,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把我们认为好的东西给他,以为这就是对他的侍奉。”
秋娘对这点表示相当困惑。莫二郎详加解释了她才知道,原来在故事发生的年代里,他们族人是不吃肉的,那二儿子养羊,只有一个用处就是献祭,因为天神喜欢接受血祭,而他自己的生活口粮,就完全托付给了天神来负责,这就是真正的信心。
大儿子却不关心天神想接受的是什么样的祭祀,觉得自己种地的出产是最好的,就拿这个献了。
照莫二郎的意思就是,那大儿子的问题就是太自大了,按自己的意思来求天神赐福,而二儿子却按天神吩咐的做事,所以老二当然就蒙祝福了。
秋娘其实不能理解。在她的想法中,人与人的相处,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把自己的东西献给天神,就是对天神的好,还要管献的东西是什么,合不合心意吗?
所以莫二郎就耐心地教导她,人与人相处,不是这么简单的。你对人好,还要看你给人的是不是对方需要的,如果你对别人的好,不是对方想要的,反而会带来埋怨,甚至仇恨。
他就拿自家的事打了个比喻:比如李婉娘,她觉得给莫大郎纳妾,让妾生个儿子,弥补翠娘不能生育的缺憾,让莫大郎后继有人,这就是对莫大郎的好。但莫大郎和翠娘却并不这样认为,甚至因为这件事闹得差点出人命。那么对莫大郎夫妻来说,不但不会感谢李婉娘,反而会怨恨她。
秋娘听到这里,才有点懂了。至此她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与人相处,是个很有学问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你来我往。你不是光要对别人好就行了,还要知道别人需不需要你的这个示好。
她很会举一反三,所以就马上就联想到,那她曾经有过聊聊几次的善意,都被对方无情的撕裂,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呢?
接下来莫二郎又解释这个故事要讲的第二个道理,就是关于那大儿子本人,当他没有得到天神的悦纳的时候,他应该做的,不是恼羞成怒,而是应该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如果真的错了,那么及时改正,这反而成了一件好事,如果觉得没有做错,那么也不需要恼怒,再和天神沟通就行了,天神一定就会告诉他原因的。杀人是内心很脆弱的一种表现,不可取。
秋娘就又懂了一个道理。原来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反省自身,而不是埋怨别人。而被一点不如意就激怒的人,哪怕是杀人的那个,也是一个弱者。这个弱不是指身体的强弱,而是指内心。
她从这时起,开始有了一个隐隐的领悟,就是自己过去十三年的人生过得这样悲惨,除了命运使然,只怕还有不得不悲惨的别的原因。比如她总是抱怨周围,总认为自己是最无辜最完美的,凡事都是别人对不起自己。这一个习惯,其实在梁明和梁婆身上才真是深入骨髓,难怪他们无论怎么努力经营,还是不断遭遇失败,以至于最后只能去投靠一个**。
这样的领悟对秋娘来说,不异于脱胎换骨。她在这样的学习中开始慢慢蜕变,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这个世间,包括她自己的过去。她里面埋藏的那些深深的伤痕和仇恨,在这样的蜕变中渐渐变淡。
她整个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开朗,脸上也渐渐开始有了莫二郎脸上才有的平和的神情。
在讲述用眼睛看得到的世间万物的学问,而用这些文字在《圣典》中组成的句子和文章,却是在向人讲述一个眼睛看不到的世间。简单来讲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圣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记录了列尤族人的历史,这部分其实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组成的。本来秋娘也就只是当故事来看了。毕竟是别族的历史,就如同人家家里的私事,与她有什么相关呢?最开始的时候她是不感兴趣的。
但看下去的时候,她就发现,这些故事,有的记载得很详细,短短一年的事,会花整整一卷来记录;有的记载得很粗略,几十年的事情,一章就结束了。而且有些时候完全没有记载,有些时候却连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了。
她有点摸不准这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决定记录的多少的,所以就用心地琢磨了一下。结果这一琢磨就发现,这些详细记录下来的事情,都是一些非常奇怪,让人觉得有违常理,不能理解的事情。
例如记录在第一卷中的一个故事,是说列尤族第一代祖先的两个儿子,分别向天神献祭,大儿子种地,所以把地里的出产拿来献祭,二儿子养羊,所以把羊杀了来献祭。结果天神悦纳了二儿子的献祭,却不悦纳大儿子的。这下就捅了马蜂窝了,那大儿子一怒之下就杀了二儿子。
在秋娘看来,这分明就是那个天神挑起的事端,他两个祭祀都悦纳不就好了吗?收了东西,要不要用,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干嘛要摆明车马喜欢一个不喜欢另一个呢?
莫二郎却对秋娘说:“天神这样做,其实是想告诉人两个道理,一个道理跟我们对天神的信奉有关。天神希望我们能理解他的意思,照他喜悦的方式与他沟通,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把我们认为好的东西给他,以为这就是对他的侍奉。”
秋娘对这点表示相当困惑。莫二郎详加解释了她才知道,原来在故事发生的年代里,他们族人是不吃肉的,那二儿子养羊,只有一个用处就是献祭,因为天神喜欢接受血祭,而他自己的生活口粮,就完全托付给了天神来负责,这就是真正的信心。
大儿子却不关心天神想接受的是什么样的祭祀,觉得自己种地的出产是最好的,就拿这个献了。
照莫二郎的意思就是,那大儿子的问题就是太自大了,按自己的意思来求天神赐福,而二儿子却按天神吩咐的做事,所以老二当然就蒙祝福了。
秋娘其实不能理解。在她的想法中,人与人的相处,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把自己的东西献给天神,就是对天神的好,还要管献的东西是什么,合不合心意吗?
所以莫二郎就耐心地教导她,人与人相处,不是这么简单的。你对人好,还要看你给人的是不是对方需要的,如果你对别人的好,不是对方想要的,反而会带来埋怨,甚至仇恨。
他就拿自家的事打了个比喻:比如李婉娘,她觉得给莫大郎纳妾,让妾生个儿子,弥补翠娘不能生育的缺憾,让莫大郎后继有人,这就是对莫大郎的好。但莫大郎和翠娘却并不这样认为,甚至因为这件事闹得差点出人命。那么对莫大郎夫妻来说,不但不会感谢李婉娘,反而会怨恨她。
秋娘听到这里,才有点懂了。至此她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与人相处,是个很有学问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你来我往。你不是光要对别人好就行了,还要知道别人需不需要你的这个示好。
她很会举一反三,所以就马上就联想到,那她曾经有过聊聊几次的善意,都被对方无情的撕裂,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呢?
接下来莫二郎又解释这个故事要讲的第二个道理,就是关于那大儿子本人,当他没有得到天神的悦纳的时候,他应该做的,不是恼羞成怒,而是应该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如果真的错了,那么及时改正,这反而成了一件好事,如果觉得没有做错,那么也不需要恼怒,再和天神沟通就行了,天神一定就会告诉他原因的。杀人是内心很脆弱的一种表现,不可取。
秋娘就又懂了一个道理。原来人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反省自身,而不是埋怨别人。而被一点不如意就激怒的人,哪怕是杀人的那个,也是一个弱者。这个弱不是指身体的强弱,而是指内心。
她从这时起,开始有了一个隐隐的领悟,就是自己过去十三年的人生过得这样悲惨,除了命运使然,只怕还有不得不悲惨的别的原因。比如她总是抱怨周围,总认为自己是最无辜最完美的,凡事都是别人对不起自己。这一个习惯,其实在梁明和梁婆身上才真是深入骨髓,难怪他们无论怎么努力经营,还是不断遭遇失败,以至于最后只能去投靠一个**。
这样的领悟对秋娘来说,不异于脱胎换骨。她在这样的学习中开始慢慢蜕变,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这个世间,包括她自己的过去。她里面埋藏的那些深深的伤痕和仇恨,在这样的蜕变中渐渐变淡。
她整个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开朗,脸上也渐渐开始有了莫二郎脸上才有的平和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