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时代190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爷,甜高粱由土地到作坊,这纺织为何要从厂子到土地呢?
还有,二爷的这三步,步子是不是小了一些呢?”
相比于甜高粱的推广,李大成在布市上的三步走。无疑有些放不开手脚,对于这一点孟洛川也有疑问。
“做大厂也不是不成,不计投入咱们也得看一看原料。如今的大清保粮为主,没有那么多的土地种植棉花,不过各地的荒山野岭不少,棉花之外的生丝业倒是可以迈的步子大一些。
最近一两年,我有意在胶州府斥资千万左右,建一座亚洲最大的纱厂。原料全部靠进口,这里面的风险我也是无法预估的。现在的说法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若我趟开了路子,四爷再跟上也不迟。纺织业不同于制糖业,这一行洋人是关注的,普通商人做这个,怕是有相当难度的。”
凡是商家都想把买卖做大做强,丝棉织物这一行当,棉布的销量最大,而山东的生丝行业也不如南方发达,孟洛川的眼光不错,一下就盯上了作为大宗商品的棉织物,但涉及到纺织这一行业,就不是大清内部的问题了。
之前在京师的时候,李鸿章亲口说过,限制纱锭数量是洋鬼子提的要求,作为正常渠道最为大宗的倾销商品,纺织业也确实值得洋鬼子们关注。
李大成回答这个问题,也是以实为实的,纺织业不仅涉及到了英法德这些列强,近邻小日本也会被波及,弄不好就要受多方的打压,孟洛川想在纺织业做大做强的想法,现在还是不具有可行性的,洋鬼子这一关很难跨越。
“二爷,比起纱厂,铁路尤甚啊!”
孟洛川的问题回答的不零不落,盛宣怀又发难了,铁路的难点不在建设上,而是在于条约上,许多地方虽说还没有铁路,但修建铁路的权力,已经被许给了诸洋鬼子,路权之外还有采矿权,盛宣怀的铁路尤甚,也是李大成的惆怅之一。
“盛大人真是会出难题,这事儿要解决也不难,这大清终是咱们的大清,只要咱们有钱,修路,洋鬼子还是管不着的!
此事难就难在路咱们能修,但却无力保路啊!
你们看这事儿说来说去,还是说到了带兵打仗之上,没有枪杆子做后台,无论是做买卖还是修路,咱们都要受洋鬼子们的掣肘。
在我看来,今后这段时间,咱们这些商家要做的第一条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可靠的枪杆子,在我看来振威军是不错的。”
商人做事儿绕不过朝廷,朝廷软弱挡不住洋鬼子,谈买卖谈到了枪杆子上,固然是李大成喜闻乐见的,但他也怕三人有别的想法。
怕归怕,但李大成还是直接说出了振威军,谈的再多再细再好,最终想要做事儿,还是得靠着枪杆子,没有枪杆子,再好得买卖,洋鬼子说夺也就夺去了,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枪杆子才是最好使的东西,其他都是次要的玩意儿。
“弼士老哥,你看呢?”
李大成说到了振威军,盛宣怀也乐意为李大成抬轿子,说千道万,真想无忧无虑的做事儿,李二爷少不了自己的支持,他盛宣怀想要摆脱如今不利的局面,最好的靠山也是振威军,孟洛川更是逃不过去,现在最关键的还得看张弼士的态度如何。
“振威军可以护商?”
张弼士开口的问题,让盛宣怀有些色变,这话是不该说的再怎么说,这振威军也是大清朝的军队,护商,这不可能的。
“振威军只负责守护国土或是开疆拓土,护商?振威军不干这样的营生!
不过,我手下的振威镖局,倒是正经的护商队伍,若张先生有需要,几千几万人,振威镖局还是有的,若张先生想要个十万八万,也不是不成,只是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而已,海军时间就更长了。”
听着李大成的回答,这次轮到问问题的张弼士勃然色变了,护商的镖局动辄几千几万人,而且还能十万八万,这话还是对着自己说的,看来这位李二爷的野心不小呐!除了大清之外,南洋也落入了他的眼中。
“呵呵……寻常护商,几十上百就算很多了!”
南洋也是个是非之地,听了李大成的说法之后,张弼士没敢接话,只想把这个话头敷衍过去,但李大成却抓住不放了。
振威军李大成要打造成职业军队,除了为国征战之外,振威军不会做之外的任何事情,振威军的本职工作就是参与战争不断的杀人。
而振威镖局这个振威军退役之后的所在,就是雇佣军了,争夺海外利益,雇佣军无疑是最好用且最廉价的工具,这个话题要深入的说一下。
“那是送货,真正要护商,怎么也得是正规陆军的编制,商人真正想要在域外立足,单是经济实力、政治实力还不够,没有武力的支持,这些都是镜花水月一样的玩意儿,一旦人家对你动了枪杆子,咱们不得干瞪眼啊!
所谓护商,保护为主,你不惹我我不惹你,你若惹我我比杀你,这是原则!不知这个说法,张先生能否接受啊?”
从经商说到护商,从粮食说到军队短短一上午的会谈,让张弼士的心思跟坐过山车一般起起落落,听了李大成的原则之后,张弼士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这样的原则,他还是认可的。
正当李大成也接茬往下说的时候,账房王茂斋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
“二爷,銮驾动了!”
听了王茂斋在耳边的低语,李大成的眉头一跳,终是动了,再看跟在王茂斋身后的几个人,应该是盛宣怀的人,看着盛宣怀的脸色,应该是差不多的情报。
“呵呵……本想着与盛大人、张先生、孟四爷畅谈几日的,可惜呐!我是个俗人,这俗务缠人呐!
不知大成公制糖厂的事儿,张先生可否襄助一二,若是成,咱们就定下来,接下来的事儿我让大成公的掌柜们跟张先生这边接洽可好?”
老娘们动了,就是大清的第一大事儿,会谈之事只能提前结束了,虽说心里还有许多东西要说,但大体的路子李大成已经说了,剩下的改日再谈也可以的,本想着涉及百年的会谈,就只能草草结束喽……(未完待续)
“二爷,甜高粱由土地到作坊,这纺织为何要从厂子到土地呢?
还有,二爷的这三步,步子是不是小了一些呢?”
相比于甜高粱的推广,李大成在布市上的三步走。无疑有些放不开手脚,对于这一点孟洛川也有疑问。
“做大厂也不是不成,不计投入咱们也得看一看原料。如今的大清保粮为主,没有那么多的土地种植棉花,不过各地的荒山野岭不少,棉花之外的生丝业倒是可以迈的步子大一些。
最近一两年,我有意在胶州府斥资千万左右,建一座亚洲最大的纱厂。原料全部靠进口,这里面的风险我也是无法预估的。现在的说法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若我趟开了路子,四爷再跟上也不迟。纺织业不同于制糖业,这一行洋人是关注的,普通商人做这个,怕是有相当难度的。”
凡是商家都想把买卖做大做强,丝棉织物这一行当,棉布的销量最大,而山东的生丝行业也不如南方发达,孟洛川的眼光不错,一下就盯上了作为大宗商品的棉织物,但涉及到纺织这一行业,就不是大清内部的问题了。
之前在京师的时候,李鸿章亲口说过,限制纱锭数量是洋鬼子提的要求,作为正常渠道最为大宗的倾销商品,纺织业也确实值得洋鬼子们关注。
李大成回答这个问题,也是以实为实的,纺织业不仅涉及到了英法德这些列强,近邻小日本也会被波及,弄不好就要受多方的打压,孟洛川想在纺织业做大做强的想法,现在还是不具有可行性的,洋鬼子这一关很难跨越。
“二爷,比起纱厂,铁路尤甚啊!”
孟洛川的问题回答的不零不落,盛宣怀又发难了,铁路的难点不在建设上,而是在于条约上,许多地方虽说还没有铁路,但修建铁路的权力,已经被许给了诸洋鬼子,路权之外还有采矿权,盛宣怀的铁路尤甚,也是李大成的惆怅之一。
“盛大人真是会出难题,这事儿要解决也不难,这大清终是咱们的大清,只要咱们有钱,修路,洋鬼子还是管不着的!
此事难就难在路咱们能修,但却无力保路啊!
你们看这事儿说来说去,还是说到了带兵打仗之上,没有枪杆子做后台,无论是做买卖还是修路,咱们都要受洋鬼子们的掣肘。
在我看来,今后这段时间,咱们这些商家要做的第一条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可靠的枪杆子,在我看来振威军是不错的。”
商人做事儿绕不过朝廷,朝廷软弱挡不住洋鬼子,谈买卖谈到了枪杆子上,固然是李大成喜闻乐见的,但他也怕三人有别的想法。
怕归怕,但李大成还是直接说出了振威军,谈的再多再细再好,最终想要做事儿,还是得靠着枪杆子,没有枪杆子,再好得买卖,洋鬼子说夺也就夺去了,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枪杆子才是最好使的东西,其他都是次要的玩意儿。
“弼士老哥,你看呢?”
李大成说到了振威军,盛宣怀也乐意为李大成抬轿子,说千道万,真想无忧无虑的做事儿,李二爷少不了自己的支持,他盛宣怀想要摆脱如今不利的局面,最好的靠山也是振威军,孟洛川更是逃不过去,现在最关键的还得看张弼士的态度如何。
“振威军可以护商?”
张弼士开口的问题,让盛宣怀有些色变,这话是不该说的再怎么说,这振威军也是大清朝的军队,护商,这不可能的。
“振威军只负责守护国土或是开疆拓土,护商?振威军不干这样的营生!
不过,我手下的振威镖局,倒是正经的护商队伍,若张先生有需要,几千几万人,振威镖局还是有的,若张先生想要个十万八万,也不是不成,只是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而已,海军时间就更长了。”
听着李大成的回答,这次轮到问问题的张弼士勃然色变了,护商的镖局动辄几千几万人,而且还能十万八万,这话还是对着自己说的,看来这位李二爷的野心不小呐!除了大清之外,南洋也落入了他的眼中。
“呵呵……寻常护商,几十上百就算很多了!”
南洋也是个是非之地,听了李大成的说法之后,张弼士没敢接话,只想把这个话头敷衍过去,但李大成却抓住不放了。
振威军李大成要打造成职业军队,除了为国征战之外,振威军不会做之外的任何事情,振威军的本职工作就是参与战争不断的杀人。
而振威镖局这个振威军退役之后的所在,就是雇佣军了,争夺海外利益,雇佣军无疑是最好用且最廉价的工具,这个话题要深入的说一下。
“那是送货,真正要护商,怎么也得是正规陆军的编制,商人真正想要在域外立足,单是经济实力、政治实力还不够,没有武力的支持,这些都是镜花水月一样的玩意儿,一旦人家对你动了枪杆子,咱们不得干瞪眼啊!
所谓护商,保护为主,你不惹我我不惹你,你若惹我我比杀你,这是原则!不知这个说法,张先生能否接受啊?”
从经商说到护商,从粮食说到军队短短一上午的会谈,让张弼士的心思跟坐过山车一般起起落落,听了李大成的原则之后,张弼士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这样的原则,他还是认可的。
正当李大成也接茬往下说的时候,账房王茂斋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
“二爷,銮驾动了!”
听了王茂斋在耳边的低语,李大成的眉头一跳,终是动了,再看跟在王茂斋身后的几个人,应该是盛宣怀的人,看着盛宣怀的脸色,应该是差不多的情报。
“呵呵……本想着与盛大人、张先生、孟四爷畅谈几日的,可惜呐!我是个俗人,这俗务缠人呐!
不知大成公制糖厂的事儿,张先生可否襄助一二,若是成,咱们就定下来,接下来的事儿我让大成公的掌柜们跟张先生这边接洽可好?”
老娘们动了,就是大清的第一大事儿,会谈之事只能提前结束了,虽说心里还有许多东西要说,但大体的路子李大成已经说了,剩下的改日再谈也可以的,本想着涉及百年的会谈,就只能草草结束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