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五金》译文2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铁
【原文】
凡铁场①所在有之,其质浅浮土面,不生深穴。繁生平阳、岗埠②,不生峻岭高山。质有土锭、碎砂数种。凡土锭铁,土面浮出黑块,形似秤锤。遥望宛然如铁,拈之则碎土。若起冶煎炼,浮者拾之,又乘雨湿之后牛耕起土,拾其数寸土内者。耕垦之后,其块逐日生长,愈用不穷。西北甘肃、东南泉郡③,皆锭铁之薮也。燕京、遵化与山西平阳,则皆砂铁之薮也。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熔化之后与锭铁无二也。
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凡铁炉用盐做造,和泥砌成。其炉多傍山穴为之,或用巨木匡围,塑造盐泥,穷月之力不容造次④。盐泥有罅,尽弃全功。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从利便。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六人带拽。土化成铁之后,从炉腰孔流出。炉孔先用泥塞。每旦昼六时,一时出铁一陀。既出即叉泥塞,鼓风再熔。
凡造生铁为冶铸用者,就此流成长条、圆块,范内取用。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持柳木棍排立墙上,先以污潮泥晒干,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搅⑤,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其柳棍每炒一次,烧折二三寸,再用则又更之。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成方块者,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若浏阳诸冶,不知出此也。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广南生铁名堕子生钢者妙甚),又用破草履盖其上(粘带泥土者,故不速化),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鞲,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其倭夷刀剑有百炼精纯、置日光檐下则满室辉曜者,不用生熟相和炼,又名此钢为下乘云。夷人又有以地溲淬刀剑者(地溲乃石脑油之类,不产中国),云钢可切玉,亦未之见也。凡铁内有硬处不可打者名铁核,以香油涂之即散。凡产铁之阴,其阳出慈石⑥,第有数处不尽然也。
【注释】
①铁场:采铁矿之场。
②平阳、岗埠:平原与丘陵。
③泉郡:泉州府,今福建泉州。
④造次:马虎凑合。
⑤撒搅:摊撒。
⑥慈石:磁石。
【译文】
全国各地都有铁矿,而且都是浅藏在地面而不深埋在洞穴里。出产得最多的,是在平原和丘陵地带,而不在高山峻岭上。铁矿石有土块状的“土锭铁”和碎砂状的“砂铁”等好几种。铁矿石呈黑色,露出在泥土上面,形状好像秤锤,从远处看上去就像一块铁,用手一捏却成了碎土。如果要进行冶炼,就可以把浮在土面上的这些铁矿石拾起来,还可以在下雨地湿时,用牛犁耕浅土,把那些埋在泥土里几寸深的铁矿石都捡起来。犁耕过之后,铁矿石还会逐渐生长,用个不完。我国西北的甘肃和东南的福建泉州都盛产这种“土锭铁”,而北京、遵化和山西临汾都是盛产“砂铁”的主要地区。至于“砂铁”,一挖开表土层就可以找到,把它取出来后进行淘洗,再入炉冶炼。这样熔炼出来的铁跟来自“土锭铁”的完全是一种品质。
铁分为生铁和熟铁两种:其中已经出炉但是还没有炒过的是生铁,炒过以后便成了熟铁。把生铁和熟铁混合熔炼就变成了钢。炼铁炉是用掺盐的泥土砌成的,这种炉大多是依傍着山洞而砌成的,也有些是用大根木头围成框框的。用盐泥塑造出这样一个炉子,非得要花个把月时间不可,不能轻率贪快。盐泥一旦出现裂缝,那就会前功尽弃了。一座炼铁炉可以装铁矿石两千多斤,燃料有的用硬木柴,有的用煤或者用木炭,南方北方可根据方便就地取料。鼓风的风箱要由四个人或者六个人一起推拉。铁矿石化成了铁水之后,就会从炼铁炉腰孔中流出来,这个孔要事先用泥塞住。白天十二个钟头当中,每两个钟头就能炼出一炉子铁来。出铁之后,立即用叉拨泥把孔塞住,然后再鼓风熔炼。
如果是造供铸造用的生铁,就让铁水注入条形或者圆形的铸模里。如果是造熟铁,便在离炉子几尺远而又低几寸的地方筑一口方塘,四周砌上矮墙。让铁水流入塘内,几个人拿着柳木棍,站在矮墙上。事先将污潮泥晒干,舂成粉,再筛成像面粉一样的细末。一个人迅速把泥粉均匀地撤播在铁水上面,另外几个人就用柳棍猛烈搅拌,这样很快就炒成熟铁了。柳木棍每炒一次便会燃掉二三寸,再炒时就得更换一根新的。炒过以后,稍微冷却时,有的人就在塘里划成方块,有的人则拿出来锤打成圆块,然后出售。但是湖南浏阳那些冶铁场却并不懂得这种技术。
炼钢的方法是:先将熟铁打成约有寸半长像指头一般宽的薄片,然后把薄片包扎尖紧,将生铁放在扎紧的熟铁片上面(广东南部有一种叫做堕子生钢的生铁最适宜)。再盖上破草鞋(要沾有泥土的,才不会被立即烧毁),在熟铁片底下还要涂上泥浆。投进洪炉进行鼓风熔炼,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生铁会先熔化而渗到熟铁里,两者相互融合。取出来后进行敲打,再熔炼再敲打,如此反复进行多次。这样锤炼出来的钢,俗名叫做团钢,也叫做灌钢。
日本出的一种刀剑,用的是经过百炼的精纯的好钢,白天放在日光下,那么整个屋子都非常明亮。这种钢不是用生铁和熟铁炼成的,有人把它称为次品。日本人又有用地溲(即石脑油之类的东西,我国中原地区不出产)来淬刀剑的,据说这种钢刀可以切玉,但也未曾见过。打铁时铁里偶尔会出现一种非常坚硬的、打不散的硬块,这东西叫做铁核。如果涂上香油再次敲打,铁核就会消散了。凡是在山的北坡有铁矿的,山的南坡就会有磁石,好几个地方都有这种现象,但并不是全都如此。
锡
【原文】
凡锡中国偏出西南郡邑,东北寡生。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郡①产锡最盛而得名也。今衣被天下②者,独广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③则次之。大理、楚雄即产锡甚盛,道远难致也。
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块大如小瓠,锡砂如豆粒,皆穴土不甚深而得之。间或土中生脉充轫,致山土自颓,恣人拾取者。水锡衡、永出溪中,广西则出南丹州河内,其质黑色,粉碎如重罗面。南丹河出者,居民旬前从南淘至北,旬后又从北淘至南。愈经淘取,其砂日长,百年不竭。但一日功劳,淘取煎炼不过一斤。会计炉炭资本,所获不多也。南丹山锡出山之阴,其方无水淘洗,则接连百竹为枧,从山阳枧水淘洗土滓,然后入炉。
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鞲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或有用人家炒锡剩灰勾引者。其炉底炭末、瓷灰铺作平池,旁安铁管小槽道,熔时流出炉外低池。其质初出洁白,然过刚,承锤即拆裂。入铅制柔,方充造器用。售者杂铅太多,欲取净则熔化,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出锡惟此道。方书云马齿苋取草锡者,妄言也。谓砒为锡苗者,亦妄言也。
【注释】
①临贺郡:今广西贺县。
②衣被天下:广布于天下。
③衡、永:今湖南衡阳、永州。
【译文】
中国的产锡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而以东北地区尤其少。古书... -->>
铁
【原文】
凡铁场①所在有之,其质浅浮土面,不生深穴。繁生平阳、岗埠②,不生峻岭高山。质有土锭、碎砂数种。凡土锭铁,土面浮出黑块,形似秤锤。遥望宛然如铁,拈之则碎土。若起冶煎炼,浮者拾之,又乘雨湿之后牛耕起土,拾其数寸土内者。耕垦之后,其块逐日生长,愈用不穷。西北甘肃、东南泉郡③,皆锭铁之薮也。燕京、遵化与山西平阳,则皆砂铁之薮也。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熔化之后与锭铁无二也。
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凡铁炉用盐做造,和泥砌成。其炉多傍山穴为之,或用巨木匡围,塑造盐泥,穷月之力不容造次④。盐泥有罅,尽弃全功。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从利便。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六人带拽。土化成铁之后,从炉腰孔流出。炉孔先用泥塞。每旦昼六时,一时出铁一陀。既出即叉泥塞,鼓风再熔。
凡造生铁为冶铸用者,就此流成长条、圆块,范内取用。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持柳木棍排立墙上,先以污潮泥晒干,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搅⑤,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其柳棍每炒一次,烧折二三寸,再用则又更之。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成方块者,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若浏阳诸冶,不知出此也。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广南生铁名堕子生钢者妙甚),又用破草履盖其上(粘带泥土者,故不速化),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鞲,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其倭夷刀剑有百炼精纯、置日光檐下则满室辉曜者,不用生熟相和炼,又名此钢为下乘云。夷人又有以地溲淬刀剑者(地溲乃石脑油之类,不产中国),云钢可切玉,亦未之见也。凡铁内有硬处不可打者名铁核,以香油涂之即散。凡产铁之阴,其阳出慈石⑥,第有数处不尽然也。
【注释】
①铁场:采铁矿之场。
②平阳、岗埠:平原与丘陵。
③泉郡:泉州府,今福建泉州。
④造次:马虎凑合。
⑤撒搅:摊撒。
⑥慈石:磁石。
【译文】
全国各地都有铁矿,而且都是浅藏在地面而不深埋在洞穴里。出产得最多的,是在平原和丘陵地带,而不在高山峻岭上。铁矿石有土块状的“土锭铁”和碎砂状的“砂铁”等好几种。铁矿石呈黑色,露出在泥土上面,形状好像秤锤,从远处看上去就像一块铁,用手一捏却成了碎土。如果要进行冶炼,就可以把浮在土面上的这些铁矿石拾起来,还可以在下雨地湿时,用牛犁耕浅土,把那些埋在泥土里几寸深的铁矿石都捡起来。犁耕过之后,铁矿石还会逐渐生长,用个不完。我国西北的甘肃和东南的福建泉州都盛产这种“土锭铁”,而北京、遵化和山西临汾都是盛产“砂铁”的主要地区。至于“砂铁”,一挖开表土层就可以找到,把它取出来后进行淘洗,再入炉冶炼。这样熔炼出来的铁跟来自“土锭铁”的完全是一种品质。
铁分为生铁和熟铁两种:其中已经出炉但是还没有炒过的是生铁,炒过以后便成了熟铁。把生铁和熟铁混合熔炼就变成了钢。炼铁炉是用掺盐的泥土砌成的,这种炉大多是依傍着山洞而砌成的,也有些是用大根木头围成框框的。用盐泥塑造出这样一个炉子,非得要花个把月时间不可,不能轻率贪快。盐泥一旦出现裂缝,那就会前功尽弃了。一座炼铁炉可以装铁矿石两千多斤,燃料有的用硬木柴,有的用煤或者用木炭,南方北方可根据方便就地取料。鼓风的风箱要由四个人或者六个人一起推拉。铁矿石化成了铁水之后,就会从炼铁炉腰孔中流出来,这个孔要事先用泥塞住。白天十二个钟头当中,每两个钟头就能炼出一炉子铁来。出铁之后,立即用叉拨泥把孔塞住,然后再鼓风熔炼。
如果是造供铸造用的生铁,就让铁水注入条形或者圆形的铸模里。如果是造熟铁,便在离炉子几尺远而又低几寸的地方筑一口方塘,四周砌上矮墙。让铁水流入塘内,几个人拿着柳木棍,站在矮墙上。事先将污潮泥晒干,舂成粉,再筛成像面粉一样的细末。一个人迅速把泥粉均匀地撤播在铁水上面,另外几个人就用柳棍猛烈搅拌,这样很快就炒成熟铁了。柳木棍每炒一次便会燃掉二三寸,再炒时就得更换一根新的。炒过以后,稍微冷却时,有的人就在塘里划成方块,有的人则拿出来锤打成圆块,然后出售。但是湖南浏阳那些冶铁场却并不懂得这种技术。
炼钢的方法是:先将熟铁打成约有寸半长像指头一般宽的薄片,然后把薄片包扎尖紧,将生铁放在扎紧的熟铁片上面(广东南部有一种叫做堕子生钢的生铁最适宜)。再盖上破草鞋(要沾有泥土的,才不会被立即烧毁),在熟铁片底下还要涂上泥浆。投进洪炉进行鼓风熔炼,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生铁会先熔化而渗到熟铁里,两者相互融合。取出来后进行敲打,再熔炼再敲打,如此反复进行多次。这样锤炼出来的钢,俗名叫做团钢,也叫做灌钢。
日本出的一种刀剑,用的是经过百炼的精纯的好钢,白天放在日光下,那么整个屋子都非常明亮。这种钢不是用生铁和熟铁炼成的,有人把它称为次品。日本人又有用地溲(即石脑油之类的东西,我国中原地区不出产)来淬刀剑的,据说这种钢刀可以切玉,但也未曾见过。打铁时铁里偶尔会出现一种非常坚硬的、打不散的硬块,这东西叫做铁核。如果涂上香油再次敲打,铁核就会消散了。凡是在山的北坡有铁矿的,山的南坡就会有磁石,好几个地方都有这种现象,但并不是全都如此。
锡
【原文】
凡锡中国偏出西南郡邑,东北寡生。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郡①产锡最盛而得名也。今衣被天下②者,独广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③则次之。大理、楚雄即产锡甚盛,道远难致也。
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块大如小瓠,锡砂如豆粒,皆穴土不甚深而得之。间或土中生脉充轫,致山土自颓,恣人拾取者。水锡衡、永出溪中,广西则出南丹州河内,其质黑色,粉碎如重罗面。南丹河出者,居民旬前从南淘至北,旬后又从北淘至南。愈经淘取,其砂日长,百年不竭。但一日功劳,淘取煎炼不过一斤。会计炉炭资本,所获不多也。南丹山锡出山之阴,其方无水淘洗,则接连百竹为枧,从山阳枧水淘洗土滓,然后入炉。
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鞲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或有用人家炒锡剩灰勾引者。其炉底炭末、瓷灰铺作平池,旁安铁管小槽道,熔时流出炉外低池。其质初出洁白,然过刚,承锤即拆裂。入铅制柔,方充造器用。售者杂铅太多,欲取净则熔化,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出锡惟此道。方书云马齿苋取草锡者,妄言也。谓砒为锡苗者,亦妄言也。
【注释】
①临贺郡:今广西贺县。
②衣被天下:广布于天下。
③衡、永:今湖南衡阳、永州。
【译文】
中国的产锡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而以东北地区尤其少。古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