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国重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呜!”
一声汽笛,在大营路段停了十几个小时的钳夹车终于缓缓地起动了。铁路两旁,包教授、曹广山、李青山、张和平等人向着火车频频挥手。而在钳夹车上,那个刚刚修复好的支臂旁边,立着两个年轻的身影,也在向车下的人挥动着手臂。
机械部的领导在听取了李国兴的汇报之后,批准了他们冒险发车的方案。当然,作出这个决定也并非完全是草率的。在此之前,机械部已经与通原锅炉厂取得了联系,确认李青山、杜晓迪等人都是非常优秀的焊工,他们焊出来的工件在平时几乎是可以免检的。如果在这次焊接中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则可以有很大的把握相信他们的焊接质量。
机械部方面同意立即发车,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铁路部门的要求。综合蔡兴泉、曹广山等人的汇报,这一次的钳夹车事故,已经基本可以归结为铁路方面的责任了。当然,钳夹车钢板的轧制缺陷是不是应当再追溯为钢厂的责任,又另当别论。所以,本次事故造成的断路损失,自然就是应当由铁路部门来承担的。但机械部、电力部并不会因此而不考虑铁道部的感受,在明明能够提前解除线路阻塞的情况下,他们花上一天一夜时间去等待做一次探伤检测,未免太不通情理。
部委之间是不可能得理不饶人的,相反,大家还应当互相照顾,以便日后能够开展更多的合作。想想看,运完这次大定子,以后还有没有其他的大件要运呢?如果这一次把双方的关系弄得太僵,以后铁路部门随便在哪刁难一下,就足够让机械、电力这些部门欲哭无泪了。
李国兴汇报说他们已经制订了一个几乎是万全的运输方案,即便在运输过程中焊接点再次出现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提出预警,充其量就是换个地方再停一次车而已。有了这样的把握,机械部便下了决心,同意钳夹车开动,并电告负责探伤的专家组抓紧时间携带探伤设备到离钳夹车最近的铁路大站去等待,准备补做探伤检测。
一开始,李青山主动表示愿意呆在钳夹车上监视焊点的状况,但后来这个任务却落到了杜晓迪的身上。杜晓迪告诉李国兴、冯啸辰他们,说李青山年事已高,腰和腿过去都受过伤,一到阴雨天气就会发作,不能受风。而呆在钳夹车上监视焊点是露天作业,而且还是在开动着的火车上,即便是速度不快,持续地这样吹风也是不行的。
听说这个情况,李国兴、冯啸辰等人也就不敢再让李青山上车了,于是这项工作就交给了杜晓迪。
高黎谦和刘雄二人倒也有意替师傅效劳,不愿意让小师妹去吃这个苦。无奈李青山觉得他们俩的技术还不过关,又不如杜晓迪那样心细。如果让他们去押车,恐怕不一定能够及时判断出焊接部件内部的结构变化,有可能会贻误时机。
与300多吨的大定子为伴,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一旦出点疏漏,后果就会不堪设想。虽说杜晓迪是个女孩子,并不适合承担这样辛苦的工作,但实在是没有其他人能够代替她了。
除了李青山和他的徒弟之外,其他参加抢险的电焊工们连自告奋勇的资格都没有。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些人平素都自诩电焊技术高超,但与李青山他们一比,才知道自己过去那点技术根本拿不出手。至于说跟在车上监视焊点变化,该怎么做大家都不清楚,就算有些怜香惜玉之心,也没法去替杜晓迪受这份苦。
确定了马上发车之后,接下来就是安排大家的行程。龙山电机厂的各位以及商敬伦、李国兴他们自然是照常返回钳夹车上加挂的客车车厢,随车出发。包教授这些人则由田兴帮助改签了车票,坐后面的火车继续自己的行程。田兴承诺会让后面的几趟列车在这里临时停靠,让大家上车。正如张和平向大家承诺的那样,田兴给所有的人都免费升格了座位,让他们在后续的行程中能够享受到卧铺待遇。
冯啸辰主动提出留下,陪杜晓迪一同守在钳夹车上。欧桂生等人哪会让他呆在车厢外,纷纷表示自己可以在外面陪杜晓迪一同看守焊好的支臂,冯处长最好还是等后面的客车回京,或者到加挂的卧铺车厢去休息。冯啸辰呵呵一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在运输过程中真的出现了险情,有谁比他更适合做现场决策?
他的原话当然说得比这要委婉一些,但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欧桂生懂一些技术,但遇到大事绝对没有做主的胆量;李国兴有权做主,可他的岁数和职位都比冯啸辰更不适合呆在车厢外面;至于商敬伦,倒是年富力强,无奈他真的不懂机械,到时候稍一犹豫,可能就会错过抢险的机会。
通过这一次抢险,大家都已经承... -->>
“呜!”
一声汽笛,在大营路段停了十几个小时的钳夹车终于缓缓地起动了。铁路两旁,包教授、曹广山、李青山、张和平等人向着火车频频挥手。而在钳夹车上,那个刚刚修复好的支臂旁边,立着两个年轻的身影,也在向车下的人挥动着手臂。
机械部的领导在听取了李国兴的汇报之后,批准了他们冒险发车的方案。当然,作出这个决定也并非完全是草率的。在此之前,机械部已经与通原锅炉厂取得了联系,确认李青山、杜晓迪等人都是非常优秀的焊工,他们焊出来的工件在平时几乎是可以免检的。如果在这次焊接中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则可以有很大的把握相信他们的焊接质量。
机械部方面同意立即发车,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铁路部门的要求。综合蔡兴泉、曹广山等人的汇报,这一次的钳夹车事故,已经基本可以归结为铁路方面的责任了。当然,钳夹车钢板的轧制缺陷是不是应当再追溯为钢厂的责任,又另当别论。所以,本次事故造成的断路损失,自然就是应当由铁路部门来承担的。但机械部、电力部并不会因此而不考虑铁道部的感受,在明明能够提前解除线路阻塞的情况下,他们花上一天一夜时间去等待做一次探伤检测,未免太不通情理。
部委之间是不可能得理不饶人的,相反,大家还应当互相照顾,以便日后能够开展更多的合作。想想看,运完这次大定子,以后还有没有其他的大件要运呢?如果这一次把双方的关系弄得太僵,以后铁路部门随便在哪刁难一下,就足够让机械、电力这些部门欲哭无泪了。
李国兴汇报说他们已经制订了一个几乎是万全的运输方案,即便在运输过程中焊接点再次出现问题,他们也能够及时提出预警,充其量就是换个地方再停一次车而已。有了这样的把握,机械部便下了决心,同意钳夹车开动,并电告负责探伤的专家组抓紧时间携带探伤设备到离钳夹车最近的铁路大站去等待,准备补做探伤检测。
一开始,李青山主动表示愿意呆在钳夹车上监视焊点的状况,但后来这个任务却落到了杜晓迪的身上。杜晓迪告诉李国兴、冯啸辰他们,说李青山年事已高,腰和腿过去都受过伤,一到阴雨天气就会发作,不能受风。而呆在钳夹车上监视焊点是露天作业,而且还是在开动着的火车上,即便是速度不快,持续地这样吹风也是不行的。
听说这个情况,李国兴、冯啸辰等人也就不敢再让李青山上车了,于是这项工作就交给了杜晓迪。
高黎谦和刘雄二人倒也有意替师傅效劳,不愿意让小师妹去吃这个苦。无奈李青山觉得他们俩的技术还不过关,又不如杜晓迪那样心细。如果让他们去押车,恐怕不一定能够及时判断出焊接部件内部的结构变化,有可能会贻误时机。
与300多吨的大定子为伴,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一旦出点疏漏,后果就会不堪设想。虽说杜晓迪是个女孩子,并不适合承担这样辛苦的工作,但实在是没有其他人能够代替她了。
除了李青山和他的徒弟之外,其他参加抢险的电焊工们连自告奋勇的资格都没有。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些人平素都自诩电焊技术高超,但与李青山他们一比,才知道自己过去那点技术根本拿不出手。至于说跟在车上监视焊点变化,该怎么做大家都不清楚,就算有些怜香惜玉之心,也没法去替杜晓迪受这份苦。
确定了马上发车之后,接下来就是安排大家的行程。龙山电机厂的各位以及商敬伦、李国兴他们自然是照常返回钳夹车上加挂的客车车厢,随车出发。包教授这些人则由田兴帮助改签了车票,坐后面的火车继续自己的行程。田兴承诺会让后面的几趟列车在这里临时停靠,让大家上车。正如张和平向大家承诺的那样,田兴给所有的人都免费升格了座位,让他们在后续的行程中能够享受到卧铺待遇。
冯啸辰主动提出留下,陪杜晓迪一同守在钳夹车上。欧桂生等人哪会让他呆在车厢外,纷纷表示自己可以在外面陪杜晓迪一同看守焊好的支臂,冯处长最好还是等后面的客车回京,或者到加挂的卧铺车厢去休息。冯啸辰呵呵一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在运输过程中真的出现了险情,有谁比他更适合做现场决策?
他的原话当然说得比这要委婉一些,但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欧桂生懂一些技术,但遇到大事绝对没有做主的胆量;李国兴有权做主,可他的岁数和职位都比冯啸辰更不适合呆在车厢外面;至于商敬伦,倒是年富力强,无奈他真的不懂机械,到时候稍一犹豫,可能就会错过抢险的机会。
通过这一次抢险,大家都已经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