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武侠世界里的无敌杀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27章
不过,当年曾叱咤中华,打遍天下(狭指中华)无敌手的悍勇湘军,已严重老化之极了,比起淮军来枪械更加落后,战斗力不及从前了,远没有左宗棠西征新疆,威逼俄夷,和刘长佑坐镇云贵,俯视法夷的雄风。
1895年1月17日,清军四次企图收复海城,皆失利。2月28日,日军发起反攻,从海城多路追击。3月4日,日军在牛庄重创湘军主力,7日占领营口,9日攻陷田庄台,湘军就此在辽河东岸全线溃败。
初战失利,刘坤一正筹划反攻,清廷却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刘坤一“三次奏阻,无力回天。愧愤填胸,寸心如结”。
虽然局势恶劣,但是刘坤一并不认为局势无法换回的。
并且在那个时候,他在战略上提出了对日采取持久战的方针。
在《寄督办军务处》电奏中,他第一时间就表示强烈反对《马关条约》:“坤一于新定条约,虽未尽悉,要之让地、赔款两条,目前固难允行,后患更不堪设想,宜战不宜和,利害重轻,事理显然,此固天下所共知,亦在圣明洞鉴。”
接着,他通过对时局形势分析,提出开战的重点:“惟一经决裂,倭心分扰猛攻,自以保京畿,固辽、沈为第一要义”。
“万一京畿吃紧,坤一必抽调劲旅,迅速入卫,以保无虞。”
他分析战争形势,对中方很有利:“但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近得探报,倭新卒多以老弱充数,饷亦不继。在我止须坚忍苦战,否则高垒深沟,严为守御。倭寇悬师远斗,何能久留?力尽势穷,彼将自为转圆之计。”
他权衡利弊,提出制约日本的重要方针:“况用兵两年,需饷不过数千万,较赔款尚不及半,而彼之所费愈多。‘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
最后,他表示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诸将一闻和约,议愤填胸,必欲一决死战。坤一职在兵戎,宗社所关,惟有殚竭血诚,力任战事,此外非所敢知”!
可以说,他提出的持久战方针是切实可行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远非小日本可比,区区蕞尔小邦岂能以武力灭亡中国。
小日军兵力不足,而劳师远征,战线拉长,是兵家之大忌,只要中国采取持久战,坚定抗日决心,发动民众抗战,不断在战斗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那么小日本最后只能失败。
而且当时的小日本,还远没有当年那么嚣张,根本就没有妄图灭亡中国,只是一个想敲诈一笔的强盗。
只可惜以慈禧老虔婆和恭亲王奕䜣为首的主和派胆怯,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不过,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历史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后来毛姓伟人《论持久战》和“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等抗战时期的指导性纲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刘坤一持久战思想影响。
洪天前世想到刘坤一的建议,也曾发出过一声轻叹。
和刘长佑先发制人一样,刘坤一的对日持久战,同样是满清错失的良机,而且对日持久战比起先发制人来更加符合实际的。
后世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尚且能将日军拖得疲惫不堪,成为日军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甲午中日战争之时,中国的军队比起小日本的军队来,差距并不算太大的,远没有抗日战争中那么严重。
而且在得到赔款之前,小日本的财政已经几乎枯竭了,只要满清持久支撑一年半载,恐怕日本就会先一步崩溃。
只可惜满清始终是满清,落后腐朽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以前的洪天是不明白满清为何会选择认输割地赔款的,不过此时身为君主的他已经看出来了,满清其实也清楚日本并不能灭掉他们的,所以他们也没有将日本视作心腹之患,割地赔款资敌并不感到危险。
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底下的百姓,因为他们才是可能会灭亡满清的人,一旦对日进行持久战,百姓苦不堪言,自然将将罪过归罪在满清身上,恐怕到时满清未亡在小日本手中,就首先亡在百姓手上了。
洪天对此只能无奈,封建统治者都是以维持自己统治为第一要务的,至于其他事情都会放在次要的位置。
洪天以此为戒,心中有股信念,为了万民,区区帝皇之位,算得了什么。
轻轻松了一口气,他脸上露出笑容,刘坤一这样的人物投降,对太平天国而言绝对是一大幸事。
不过刘坤一此时还没有公开投降的,因为刘坤一担心他宣布投降太平天国后,会遭到英军的打击。
香港离两广总督的驻地广州可是很近的,英国远征军如果进攻广州,刘坤一可没有把握能守得住,所以刘坤一根本就不敢轻易公开表态,只是悄然的派人北上说明他的立场而已,当然为了表示臣服,他虽然陈明了利害关系,但还是表示愿意听从洪天的命令。
如果洪天命令他公开投降,刘坤一也不会拒绝,但他表示不会带着手下将士死守广州,觉得这只是白白牺牲,他只愿意用游击战的方式拖着英军,尽量消耗英军力量,等待太平军主力的援助。
对英持久战吗?
洪天得知刘坤一的建议后,嘴角都抽搐起来了,想不到刘坤一此时就有持久战的思维了,看来真是非凡之辈啊!
洪天也知道情况,自然十分体谅刘坤一了,准许他暂不公开归附,不过他已经命令太平军悄然南下两广了,而目标自然是英军了。
对于英国人,洪天一点都客气,这一次大捷后,洪天自然不会停手,因为区区一次失败还不足以让英国人妥协的,唯有更大的打击才能让英国不敢再侵略中华,而香港显然是英国薄弱的一环。
兵力薄弱,紧靠大陆,太平军轻易就能对其造成威胁,所以洪天第一时间就准备对它下手。
洪天初始还有些担心,因为太平天国的海军力量太过薄弱了,在攻伐香港的时候,恐怕会被英国海军阻挠。
这个时候的香港远没有后世那么大,虽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割占了九龙,但是比之后世的香港依旧小得多。
太平军虽然有能力攻下九龙,但是香港岛就没有把握了,没有海军的支撑这个任务就会无比艰巨。
不过,现在局势大为不同了,英国远征军覆灭,其中海军舰队落入了洪天的手中,这支集合了太平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的英国侵华舰队,是一支相当庞大舰队,一二级别的军舰皆有,这支舰队的获得,反而让太平军拥有了攻取香港的海上优势。
要知道,香港的留守舰队,极其薄弱的,别说是这支舰队,就连洪天之前俘虏的那些战舰都抵挡不了。
收复香港,洪天想一想就感到心中轻颤,虽然他之前就曾收复过英租界,但是租界名义上还是属于中国的,但是香港岛就不同了,这是被英国割占的地方,已经成为了大英帝国的领土。
国战!
洪天将要真正的进行国战,为中华民族而奋战!
他脑子中已经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如果之前他还对战败英国全无信心,但是此时他却早出了一线希望。
不过,和英国作战是危险之极的事情,洪天并没有底的,太平天国现在的实力,比之英国可是差远了,虽然太平天国的工业已经起步,但洪天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赶得上英国,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对上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看上去怎么都像是以卵击石。
洪天将英国这个大麻烦暂时撇下,看向中国内部,眼中满是亮光。
满清的意外覆灭,让整个中国都大变样,现在他已经直辖江苏、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山东、直隶和浙江的湖州府,八省多的地盘。
直隶和山东,是他最近派兵接管的,现在已经基本完成掌控。
而因为骆秉章、张亮基、刘坤一、左宗棠的归降,太平天国的统治区更加庞大了。
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此时包含海南)、广西、浙江和福建(此时包含台湾)八省,名义上已经是洪天的地盘。
另外,刘长佑在辽东地区一路上势如破竹,最新消息是奉天省首府沈阳已经被刘长佑部所破,东三省风声鹤唳,估计现在整个辽宁省已经是刘长佑部的天下了。
刘长佑进军如此迅速,洪天曾感到意外,但想一想满清主力早就死伤殆尽,连近半满人都被杀掉,沈阳这个满清旧都自然轻易破亡了。
另外,洪天还听闻刘长佑沿途收编了很多以前偷偷闯入东北的汉人,使得队伍不断壮大,而且也是因为这些了解当地的汉人带路,... -->>
第227章
不过,当年曾叱咤中华,打遍天下(狭指中华)无敌手的悍勇湘军,已严重老化之极了,比起淮军来枪械更加落后,战斗力不及从前了,远没有左宗棠西征新疆,威逼俄夷,和刘长佑坐镇云贵,俯视法夷的雄风。
1895年1月17日,清军四次企图收复海城,皆失利。2月28日,日军发起反攻,从海城多路追击。3月4日,日军在牛庄重创湘军主力,7日占领营口,9日攻陷田庄台,湘军就此在辽河东岸全线溃败。
初战失利,刘坤一正筹划反攻,清廷却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刘坤一“三次奏阻,无力回天。愧愤填胸,寸心如结”。
虽然局势恶劣,但是刘坤一并不认为局势无法换回的。
并且在那个时候,他在战略上提出了对日采取持久战的方针。
在《寄督办军务处》电奏中,他第一时间就表示强烈反对《马关条约》:“坤一于新定条约,虽未尽悉,要之让地、赔款两条,目前固难允行,后患更不堪设想,宜战不宜和,利害重轻,事理显然,此固天下所共知,亦在圣明洞鉴。”
接着,他通过对时局形势分析,提出开战的重点:“惟一经决裂,倭心分扰猛攻,自以保京畿,固辽、沈为第一要义”。
“万一京畿吃紧,坤一必抽调劲旅,迅速入卫,以保无虞。”
他分析战争形势,对中方很有利:“但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近得探报,倭新卒多以老弱充数,饷亦不继。在我止须坚忍苦战,否则高垒深沟,严为守御。倭寇悬师远斗,何能久留?力尽势穷,彼将自为转圆之计。”
他权衡利弊,提出制约日本的重要方针:“况用兵两年,需饷不过数千万,较赔款尚不及半,而彼之所费愈多。‘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
最后,他表示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诸将一闻和约,议愤填胸,必欲一决死战。坤一职在兵戎,宗社所关,惟有殚竭血诚,力任战事,此外非所敢知”!
可以说,他提出的持久战方针是切实可行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远非小日本可比,区区蕞尔小邦岂能以武力灭亡中国。
小日军兵力不足,而劳师远征,战线拉长,是兵家之大忌,只要中国采取持久战,坚定抗日决心,发动民众抗战,不断在战斗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那么小日本最后只能失败。
而且当时的小日本,还远没有当年那么嚣张,根本就没有妄图灭亡中国,只是一个想敲诈一笔的强盗。
只可惜以慈禧老虔婆和恭亲王奕䜣为首的主和派胆怯,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不过,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历史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后来毛姓伟人《论持久战》和“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等抗战时期的指导性纲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刘坤一持久战思想影响。
洪天前世想到刘坤一的建议,也曾发出过一声轻叹。
和刘长佑先发制人一样,刘坤一的对日持久战,同样是满清错失的良机,而且对日持久战比起先发制人来更加符合实际的。
后世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尚且能将日军拖得疲惫不堪,成为日军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甲午中日战争之时,中国的军队比起小日本的军队来,差距并不算太大的,远没有抗日战争中那么严重。
而且在得到赔款之前,小日本的财政已经几乎枯竭了,只要满清持久支撑一年半载,恐怕日本就会先一步崩溃。
只可惜满清始终是满清,落后腐朽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以前的洪天是不明白满清为何会选择认输割地赔款的,不过此时身为君主的他已经看出来了,满清其实也清楚日本并不能灭掉他们的,所以他们也没有将日本视作心腹之患,割地赔款资敌并不感到危险。
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底下的百姓,因为他们才是可能会灭亡满清的人,一旦对日进行持久战,百姓苦不堪言,自然将将罪过归罪在满清身上,恐怕到时满清未亡在小日本手中,就首先亡在百姓手上了。
洪天对此只能无奈,封建统治者都是以维持自己统治为第一要务的,至于其他事情都会放在次要的位置。
洪天以此为戒,心中有股信念,为了万民,区区帝皇之位,算得了什么。
轻轻松了一口气,他脸上露出笑容,刘坤一这样的人物投降,对太平天国而言绝对是一大幸事。
不过刘坤一此时还没有公开投降的,因为刘坤一担心他宣布投降太平天国后,会遭到英军的打击。
香港离两广总督的驻地广州可是很近的,英国远征军如果进攻广州,刘坤一可没有把握能守得住,所以刘坤一根本就不敢轻易公开表态,只是悄然的派人北上说明他的立场而已,当然为了表示臣服,他虽然陈明了利害关系,但还是表示愿意听从洪天的命令。
如果洪天命令他公开投降,刘坤一也不会拒绝,但他表示不会带着手下将士死守广州,觉得这只是白白牺牲,他只愿意用游击战的方式拖着英军,尽量消耗英军力量,等待太平军主力的援助。
对英持久战吗?
洪天得知刘坤一的建议后,嘴角都抽搐起来了,想不到刘坤一此时就有持久战的思维了,看来真是非凡之辈啊!
洪天也知道情况,自然十分体谅刘坤一了,准许他暂不公开归附,不过他已经命令太平军悄然南下两广了,而目标自然是英军了。
对于英国人,洪天一点都客气,这一次大捷后,洪天自然不会停手,因为区区一次失败还不足以让英国人妥协的,唯有更大的打击才能让英国不敢再侵略中华,而香港显然是英国薄弱的一环。
兵力薄弱,紧靠大陆,太平军轻易就能对其造成威胁,所以洪天第一时间就准备对它下手。
洪天初始还有些担心,因为太平天国的海军力量太过薄弱了,在攻伐香港的时候,恐怕会被英国海军阻挠。
这个时候的香港远没有后世那么大,虽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割占了九龙,但是比之后世的香港依旧小得多。
太平军虽然有能力攻下九龙,但是香港岛就没有把握了,没有海军的支撑这个任务就会无比艰巨。
不过,现在局势大为不同了,英国远征军覆灭,其中海军舰队落入了洪天的手中,这支集合了太平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的英国侵华舰队,是一支相当庞大舰队,一二级别的军舰皆有,这支舰队的获得,反而让太平军拥有了攻取香港的海上优势。
要知道,香港的留守舰队,极其薄弱的,别说是这支舰队,就连洪天之前俘虏的那些战舰都抵挡不了。
收复香港,洪天想一想就感到心中轻颤,虽然他之前就曾收复过英租界,但是租界名义上还是属于中国的,但是香港岛就不同了,这是被英国割占的地方,已经成为了大英帝国的领土。
国战!
洪天将要真正的进行国战,为中华民族而奋战!
他脑子中已经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如果之前他还对战败英国全无信心,但是此时他却早出了一线希望。
不过,和英国作战是危险之极的事情,洪天并没有底的,太平天国现在的实力,比之英国可是差远了,虽然太平天国的工业已经起步,但洪天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赶得上英国,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对上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看上去怎么都像是以卵击石。
洪天将英国这个大麻烦暂时撇下,看向中国内部,眼中满是亮光。
满清的意外覆灭,让整个中国都大变样,现在他已经直辖江苏、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山东、直隶和浙江的湖州府,八省多的地盘。
直隶和山东,是他最近派兵接管的,现在已经基本完成掌控。
而因为骆秉章、张亮基、刘坤一、左宗棠的归降,太平天国的统治区更加庞大了。
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此时包含海南)、广西、浙江和福建(此时包含台湾)八省,名义上已经是洪天的地盘。
另外,刘长佑在辽东地区一路上势如破竹,最新消息是奉天省首府沈阳已经被刘长佑部所破,东三省风声鹤唳,估计现在整个辽宁省已经是刘长佑部的天下了。
刘长佑进军如此迅速,洪天曾感到意外,但想一想满清主力早就死伤殆尽,连近半满人都被杀掉,沈阳这个满清旧都自然轻易破亡了。
另外,洪天还听闻刘长佑沿途收编了很多以前偷偷闯入东北的汉人,使得队伍不断壮大,而且也是因为这些了解当地的汉人带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