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寻道笔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将教派的事宜托付给了李志常,而自己归隐于大房山的清和宫之中。定宗三年,即一二四九年春天,特旨赐名为‘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又赐金冠法服。宪宗元年,即一二五一年春逝世,享年八十三岁。十年之后,忽必烈追诏赠给尹志平称为‘清和妙道广化真人’。至一三一零年,再次加赠陈浩称号为‘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这是尹志平道长生平史。”
导游到底并非修炼之人,这般下来已是颇为不耐,足足半柱香功夫,方道:“尹志平道长平生所作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诗词歌颂众多,共被归结编写进了《葆光集》三卷。尹志平的弟子段志坚编辑《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四卷,做为他平时与弟子讲道的根据和理论。其中大多勉励弟子忍让谦虚恭敬、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人、行善事,不做恶、积善行累功德的话。告诫弟子在教门兴盛的时候,尤其必须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无所作为。他认为圣人设立创建教派,是为诱导众人为善,修道的人只有积善行功德,克制自己私欲帮助别人,才能够获得并明白理解道学的含义,勿以小善为无多益而不为,见小恶为无甚伤而不去。
尹志平道长生平经常教诲别人,严于律己。一生不追求虚荣名利,甘愿身居淡泊的环境,连当时人们都很羡慕的掌教职位,也是怀有谦让态度。当邱处机身居长春宫,各处的人们不段请求他做掌教的时候,以‘我无功德’,不敢享受这种供奉为理由而离开,退隐到了偏僻地方。当邱处机真人逝世之后,如果不是众人经常的请求,早就已经隐姓埋名而离开,就算是留下也是勉强答应的。当掌管教派十一年后,又说自己老了为理由,辞去掌教,请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隐居修炼。
元朝元宪宗时期,政府组织两次道教和佛教的国家级大辩论,当时,全真派已经成为道教中最大的门牌,尹志平道长挺身而出、整理典籍,率领道教届与佛教辩论,虽然两次辩论的结果都是佛教胜出,全真道也受到打击,但尹志平道长危难时期勇挑大任的精神却值得敬佩。”导游心道,虽元初藉其支持令全真发展十足,可这反倒成了元朝政府的眼中钉,藉道佛论辩之机拉了下偏架,藉机把全真给赶跑了。
导游可谓一语惊人,一众游客均是未曾想到这全真教历史上的尹志平竟是如此一人,与小说之中毫无相似之处。可谓大跌眼镜。
常徵与那三名全真遇仙派道士道:“这导游倒是不错。虽尹真人清和宗师蒙冤数十年,自有得翻案那日。”
那左侧遇仙派道士颇有些不平之色,道:“话虽如此,可......罢,常徵道兄说得不错,是我着相了。”
常徵眉头一皱,“着相”一词乃是佛教一术语,代执着之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一道士口中吐露出佛教之术语,自是有其问题。
李煦宁扫其一眼,心道:素闻这全真道奉行三教合流之论,如今可见一斑。
所谓三教合流,又称三教合一,三教即道教、佛教,儒本是非教为家,论此似乎站不得脚,却因后史之发展,已有教之倾向,谓之教亦是可行。其大抵指宋明以降,道教、儒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合颇多。
自佛教于东汉传入华夏之后,便有那所谓三教,即道、儒、释三家。道门以太上为主,儒教以孔丘为主,佛教则是以释迦牟尼为主。此三教合流大抵可分三阶段,魏晋南北朝,一也。唐宋之时,二也。元明清,三也。唐宋之时,三教廷争最为频繁,以至融合颇多。譬如自唐起风行华夏佛教界的禅宗,正是一道、儒、释、三教合一之派别。
此三教合流之说现世与泛滥,乃是于魏晋南北朝时由佛教为站定根脚率先提及,三国之前论著中并无“三教”一词。随朝代更迭,那专制集权愈发受宠,至明太祖朱元璋之时已极力宣扬三教合流之论。
而全真教开派祖师王重阳便是颇为推崇三教合流论,更是谓之“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其后马钰、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等数代掌教亦是大力宣传,方有如今之局面。
常臻打个哈哈,一拽常徵,道:“先行罢,莫杵于此。”拎起常徵便往里行去。那三道士并未瞅得先前那幕,立时跟上。
倒是玄真不知在思虑何事,闭目凝神,径自踏去。瞧得李煦宁直乐。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将教派的事宜托付给了李志常,而自己归隐于大房山的清和宫之中。定宗三年,即一二四九年春天,特旨赐名为‘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又赐金冠法服。宪宗元年,即一二五一年春逝世,享年八十三岁。十年之后,忽必烈追诏赠给尹志平称为‘清和妙道广化真人’。至一三一零年,再次加赠陈浩称号为‘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这是尹志平道长生平史。”
导游到底并非修炼之人,这般下来已是颇为不耐,足足半柱香功夫,方道:“尹志平道长平生所作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诗词歌颂众多,共被归结编写进了《葆光集》三卷。尹志平的弟子段志坚编辑《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四卷,做为他平时与弟子讲道的根据和理论。其中大多勉励弟子忍让谦虚恭敬、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人、行善事,不做恶、积善行累功德的话。告诫弟子在教门兴盛的时候,尤其必须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无所作为。他认为圣人设立创建教派,是为诱导众人为善,修道的人只有积善行功德,克制自己私欲帮助别人,才能够获得并明白理解道学的含义,勿以小善为无多益而不为,见小恶为无甚伤而不去。
尹志平道长生平经常教诲别人,严于律己。一生不追求虚荣名利,甘愿身居淡泊的环境,连当时人们都很羡慕的掌教职位,也是怀有谦让态度。当邱处机身居长春宫,各处的人们不段请求他做掌教的时候,以‘我无功德’,不敢享受这种供奉为理由而离开,退隐到了偏僻地方。当邱处机真人逝世之后,如果不是众人经常的请求,早就已经隐姓埋名而离开,就算是留下也是勉强答应的。当掌管教派十一年后,又说自己老了为理由,辞去掌教,请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隐居修炼。
元朝元宪宗时期,政府组织两次道教和佛教的国家级大辩论,当时,全真派已经成为道教中最大的门牌,尹志平道长挺身而出、整理典籍,率领道教届与佛教辩论,虽然两次辩论的结果都是佛教胜出,全真道也受到打击,但尹志平道长危难时期勇挑大任的精神却值得敬佩。”导游心道,虽元初藉其支持令全真发展十足,可这反倒成了元朝政府的眼中钉,藉道佛论辩之机拉了下偏架,藉机把全真给赶跑了。
导游可谓一语惊人,一众游客均是未曾想到这全真教历史上的尹志平竟是如此一人,与小说之中毫无相似之处。可谓大跌眼镜。
常徵与那三名全真遇仙派道士道:“这导游倒是不错。虽尹真人清和宗师蒙冤数十年,自有得翻案那日。”
那左侧遇仙派道士颇有些不平之色,道:“话虽如此,可......罢,常徵道兄说得不错,是我着相了。”
常徵眉头一皱,“着相”一词乃是佛教一术语,代执着之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一道士口中吐露出佛教之术语,自是有其问题。
李煦宁扫其一眼,心道:素闻这全真道奉行三教合流之论,如今可见一斑。
所谓三教合流,又称三教合一,三教即道教、佛教,儒本是非教为家,论此似乎站不得脚,却因后史之发展,已有教之倾向,谓之教亦是可行。其大抵指宋明以降,道教、儒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合颇多。
自佛教于东汉传入华夏之后,便有那所谓三教,即道、儒、释三家。道门以太上为主,儒教以孔丘为主,佛教则是以释迦牟尼为主。此三教合流大抵可分三阶段,魏晋南北朝,一也。唐宋之时,二也。元明清,三也。唐宋之时,三教廷争最为频繁,以至融合颇多。譬如自唐起风行华夏佛教界的禅宗,正是一道、儒、释、三教合一之派别。
此三教合流之说现世与泛滥,乃是于魏晋南北朝时由佛教为站定根脚率先提及,三国之前论著中并无“三教”一词。随朝代更迭,那专制集权愈发受宠,至明太祖朱元璋之时已极力宣扬三教合流之论。
而全真教开派祖师王重阳便是颇为推崇三教合流论,更是谓之“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其后马钰、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等数代掌教亦是大力宣传,方有如今之局面。
常臻打个哈哈,一拽常徵,道:“先行罢,莫杵于此。”拎起常徵便往里行去。那三道士并未瞅得先前那幕,立时跟上。
倒是玄真不知在思虑何事,闭目凝神,径自踏去。瞧得李煦宁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