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三国]挽救郭嘉计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接下来几天,伊秋还是照常过,但郭嘉也不知怎么了,又开始了时常不着家的日子,直令郭母长吁短叹,忧心忡忡。
对此,伊秋也不能无所表示。人家伤心,你高兴,这铁定不行,于是她也就一副深闺怨妇的样子,宛若幽灵一般不时在郭母身前刷存在感。
比如清晨,在伊灏围着院子跑步,做运动的时候,郭母瞧见了,觉得有失体统,待要发作之时,她便悠悠地现身,满怀思念关切之情道:“母亲,我弟弟阿灏生而孱弱,从前,我每日悬心,却怎么照料也不见气色。”
说到这里便足以吸引一个母亲的注意,于是她便等着对方入套。
果然,望着气色上好,活力十足的伊灏,郭母心念一动,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身子自由不好,且现在都还三天两头的生病,不由向伊秋问道:“我看阿灏如今体质不错,是因何法子,可否让嘉儿一试。”
“我也是这样想的,奈何相公他那么久都不回家,我纵是有心也无力啊。”于是又接着摆出一副深闺怨妇,哄得郭母无数安慰以后,伊秋又振作道:“为了相公的身体,妾身必然会想尽办法,只是此法有失德行,还得母亲应允。”
郭母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女人,她并没有太多心计,不然郭嘉也不可能养成那么恣意跳脱的性子。为母者,为其子,总是会先妥协,然后不计原则。
伊秋想在合理的程度释放自己,又不想郭嘉两面难做,只好耍一点小心眼。
郭母为了儿子,连忙答应道:“只不太出格便好。”
“有母亲这样关心着,真是令人羡慕。”伊秋在内心感慨了一句,便也没有再卖弄下去,直接敞言,并真情流露道:“我家也曾是士族,只因朝廷斗争不断,被殃及池鱼,不得不出来避祸。族人四散,自顾不暇,我父母自幼衣食无忧,哪懂得生存之艰,最后……”伊秋的话里满怀着惆怅,见她后来的遭遇,也知道她的未尽之意。
郭母本就是个很善良的大家闺秀,原本所受教育便对娼妓有成见,此时听闻伊秋的家世,便只有惋惜。
“党风不正,只盼嘉儿等年轻一辈能重振朝纲。”郭母之声中有对国家的关切,也有对子女的期盼,伊秋听后,倒显得十分动容,笑声宽慰道:“相公自有大才,只是身体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还须多锻炼才是。”
不知不觉间,两人便拉进了距离,伊秋便开始讲诉自己是怎样然弟弟身体变好的过程。
“伊秋自从父母离世之后,便也不得常行察言观色之事。秋时常见士族子弟虽学富五车,但却大多体弱多病,反而是一些农家子弟,生得是孔武有力,若不遇上天灾*,却是显少生病。何解?”伊秋稍顿,换了口气又道:“人说是因贱命好养活,但据吾观察过后,发现实则不然。士族子弟多埋首书房,多活动于方寸之地,出门也多乘坐车轿,是以经脉不通,气血两亏,而反观农人,自然是田间家里,两处忙活,一来二去,身体自然就好了。”
“原来竟然如此简单,秋儿真是心细之人。”郭母豁然开朗,立马触类旁通,也懂得了伊灏在宅子里跑动的缘由。见此,伊秋自然是乘热打铁道:“相公乃有身份之人,秋亦希望吾弟能有一番成就,但又唯怕行为不端,遭人鄙薄,便想出此法。”
反正是在家里,没有那么多顾及,郭母想着便说道:“不日让嘉儿也这样做,为母亲自监督。”
“合该如此,母亲此行大善。”伊秋巧言称赞,眼里却闪过一丝意味不明的光芒。
她不说对郭嘉十分了解,但从他的行为表现上来看,却知道他这人对于家人的一些日常叮嘱,多半会忽悠过去,表面上应承,其实过后就忘,所以就算她苦口婆心,他也未必放在心上。
古人重孝义,往常郭嘉能那么容易敷衍过去,主要还是郭母态度不够强硬,所以伊秋才会过去添把火。在得知郭嘉早有婚约,并且对她也没有十分明确表态之时,她还能如此尽心尽力,非是她脑子不清楚,反而是因为太过了解这个时代,所以尽管心有不甘,但尚有一番理智,这便使得她更加从容。
将自己摆在一个没有地位的通房上,并且在别人没有开口之前,便主动按着规矩叫郭嘉的母亲“娘”,这一直让她心里很别扭,但由于对方对她也不错,再想着郭嘉早晚是她的人,便也叫的心甘情愿。
……
在历史上,郭嘉也许聪慧得超乎常人想象,洞察人心的本领更是出神入化,但现在他才十六岁,纵使天资过人,但还有很多事没经历过,所以活了三十多年,伊秋并不认为对方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全看透她。
倒是郭嘉的心思,她反而能猜到七八分。原本就心高气傲,想法不同常人,所以他心里并不喜欢那些只遵循常理的普通女子。况且好男儿志在四方,郭嘉志向远大,必然不想那么早成家,所以这便是他风流在外,却从没带回家的原因。
当然,伊秋的出现是个例外。那天在天香楼教导幼弟,正好被他听去,后来两人又推杯换盏,她也些恰到好处地说些不同于常人的观点,这便令他觉得不俗,欣赏之余,却远远达不到带回家的地步。
所以说,若没有戏志才那一举,郭嘉绝不会那么容易接受她。
当前,郭嘉不回家,伊秋也能分析出原因。首先,根据她弟弟探来的消息,近来灵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朝廷的斗争愈发激烈,间接地又有一批有识之士被残害,所以她猜测... -->>
接下来几天,伊秋还是照常过,但郭嘉也不知怎么了,又开始了时常不着家的日子,直令郭母长吁短叹,忧心忡忡。
对此,伊秋也不能无所表示。人家伤心,你高兴,这铁定不行,于是她也就一副深闺怨妇的样子,宛若幽灵一般不时在郭母身前刷存在感。
比如清晨,在伊灏围着院子跑步,做运动的时候,郭母瞧见了,觉得有失体统,待要发作之时,她便悠悠地现身,满怀思念关切之情道:“母亲,我弟弟阿灏生而孱弱,从前,我每日悬心,却怎么照料也不见气色。”
说到这里便足以吸引一个母亲的注意,于是她便等着对方入套。
果然,望着气色上好,活力十足的伊灏,郭母心念一动,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身子自由不好,且现在都还三天两头的生病,不由向伊秋问道:“我看阿灏如今体质不错,是因何法子,可否让嘉儿一试。”
“我也是这样想的,奈何相公他那么久都不回家,我纵是有心也无力啊。”于是又接着摆出一副深闺怨妇,哄得郭母无数安慰以后,伊秋又振作道:“为了相公的身体,妾身必然会想尽办法,只是此法有失德行,还得母亲应允。”
郭母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女人,她并没有太多心计,不然郭嘉也不可能养成那么恣意跳脱的性子。为母者,为其子,总是会先妥协,然后不计原则。
伊秋想在合理的程度释放自己,又不想郭嘉两面难做,只好耍一点小心眼。
郭母为了儿子,连忙答应道:“只不太出格便好。”
“有母亲这样关心着,真是令人羡慕。”伊秋在内心感慨了一句,便也没有再卖弄下去,直接敞言,并真情流露道:“我家也曾是士族,只因朝廷斗争不断,被殃及池鱼,不得不出来避祸。族人四散,自顾不暇,我父母自幼衣食无忧,哪懂得生存之艰,最后……”伊秋的话里满怀着惆怅,见她后来的遭遇,也知道她的未尽之意。
郭母本就是个很善良的大家闺秀,原本所受教育便对娼妓有成见,此时听闻伊秋的家世,便只有惋惜。
“党风不正,只盼嘉儿等年轻一辈能重振朝纲。”郭母之声中有对国家的关切,也有对子女的期盼,伊秋听后,倒显得十分动容,笑声宽慰道:“相公自有大才,只是身体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还须多锻炼才是。”
不知不觉间,两人便拉进了距离,伊秋便开始讲诉自己是怎样然弟弟身体变好的过程。
“伊秋自从父母离世之后,便也不得常行察言观色之事。秋时常见士族子弟虽学富五车,但却大多体弱多病,反而是一些农家子弟,生得是孔武有力,若不遇上天灾*,却是显少生病。何解?”伊秋稍顿,换了口气又道:“人说是因贱命好养活,但据吾观察过后,发现实则不然。士族子弟多埋首书房,多活动于方寸之地,出门也多乘坐车轿,是以经脉不通,气血两亏,而反观农人,自然是田间家里,两处忙活,一来二去,身体自然就好了。”
“原来竟然如此简单,秋儿真是心细之人。”郭母豁然开朗,立马触类旁通,也懂得了伊灏在宅子里跑动的缘由。见此,伊秋自然是乘热打铁道:“相公乃有身份之人,秋亦希望吾弟能有一番成就,但又唯怕行为不端,遭人鄙薄,便想出此法。”
反正是在家里,没有那么多顾及,郭母想着便说道:“不日让嘉儿也这样做,为母亲自监督。”
“合该如此,母亲此行大善。”伊秋巧言称赞,眼里却闪过一丝意味不明的光芒。
她不说对郭嘉十分了解,但从他的行为表现上来看,却知道他这人对于家人的一些日常叮嘱,多半会忽悠过去,表面上应承,其实过后就忘,所以就算她苦口婆心,他也未必放在心上。
古人重孝义,往常郭嘉能那么容易敷衍过去,主要还是郭母态度不够强硬,所以伊秋才会过去添把火。在得知郭嘉早有婚约,并且对她也没有十分明确表态之时,她还能如此尽心尽力,非是她脑子不清楚,反而是因为太过了解这个时代,所以尽管心有不甘,但尚有一番理智,这便使得她更加从容。
将自己摆在一个没有地位的通房上,并且在别人没有开口之前,便主动按着规矩叫郭嘉的母亲“娘”,这一直让她心里很别扭,但由于对方对她也不错,再想着郭嘉早晚是她的人,便也叫的心甘情愿。
……
在历史上,郭嘉也许聪慧得超乎常人想象,洞察人心的本领更是出神入化,但现在他才十六岁,纵使天资过人,但还有很多事没经历过,所以活了三十多年,伊秋并不认为对方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全看透她。
倒是郭嘉的心思,她反而能猜到七八分。原本就心高气傲,想法不同常人,所以他心里并不喜欢那些只遵循常理的普通女子。况且好男儿志在四方,郭嘉志向远大,必然不想那么早成家,所以这便是他风流在外,却从没带回家的原因。
当然,伊秋的出现是个例外。那天在天香楼教导幼弟,正好被他听去,后来两人又推杯换盏,她也些恰到好处地说些不同于常人的观点,这便令他觉得不俗,欣赏之余,却远远达不到带回家的地步。
所以说,若没有戏志才那一举,郭嘉绝不会那么容易接受她。
当前,郭嘉不回家,伊秋也能分析出原因。首先,根据她弟弟探来的消息,近来灵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朝廷的斗争愈发激烈,间接地又有一批有识之士被残害,所以她猜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