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抚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安趴在书桌之上,用手扒拉着一个球状玩具。
这是老师昨天送给他的。
老师说这玩意儿叫地球仪。
虽然赵安一向视老师为天人,觉得老师无所不能,无所不通,但对这个东西所表现出来的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赵安还是觉得太过于匪夷所思。
我们就活在这个玩意儿之上?
怎么没有掉下去呢?
兴许也就是老师拿来逗自己玩吧?
听到外面脚步声响,赵安赶紧让转动中的地球仪停了下来, 然后正襟危坐,双手交叠放在桌上,一双眼睛盯在书上,作出一副全神贯注的模样。
赵安今年已经十岁了。
王柱带着他离开汴梁的时候,他还不到六岁。
记忆之中的很多事情,已经模糊了。
只记得当时走的时候,一个女子哭得很是凄惨,王柱将军说那是自己的母亲。
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映红了半边天的大火。
那烧起来的, 便是自己的家。
然后便是颠沛流离。
直到找到了老师。
七岁开始启蒙,也就是启蒙的那一天,老师跟自己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自己是大宋的小王子,但却是被称为逆王的荆王的后人,所以,身份是万万不能对外头人讲的。
虽然只有七岁,但赵安也知道,逆王这几个字代表了什么,老师竟然敢收留自己,这份胆气,也是不小了。
不过再大了一些,知道得也多了一些,老师也从来没有想瞒过自己什么,所以自己终于也大概地了解到了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难怪老师敢收留自己而不怕朝廷的诘难。
因为他本身,就成了朝廷的逆鳞。
从自己满十岁开始,老师便开始带着自己出入一些重要的会议。
而自己的身份, 不是赵安,只是老师身边一个普通的学生, 在外人看来,这是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栽培。
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人,似乎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了。
只记得当时在一个极为小型的聚会之上,老师让自己向几个人郑而重之的行礼,而那几个人,也都一一起身还礼。
一声轻轻地咳嗽,赵安转头,果然便看见老师带着笑意走了进来,他赶紧站了起来,垂手敛眉:“老师,您来啦?”
萧诚点头微笑,走了进来,盘膝坐在了他的对面。
“今天有什么要问的吗?”伸手拿过赵安面前的书本,随意地翻了翻,萧诚问道。
萧诚对于赵安的教学,与一般的学堂大为不同。
那些启蒙式的教育,平素基本上是由其它人来完成的,萧诚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时间。要不是岑夫子,要不就是罗信,过去李防也教过一阵子, 反正谁跟在萧诚身边管勾机宜或者参谋的时候,都还要附带着教一下这个学生。
而萧诚面对赵安的时候,都是答疑式教学。
赵安问,萧诚答,或者是萧诚问,赵安答。
然后萧诚再对赵安的疑惑或者不解进行阐述。
赵安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轻松,而且能学到很多书本之上没有的东西。
这一年多来,自己跟着老师,出入各种场合,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听取各种各样的讨论,发现在这片土地之上的很多东西,与书上所说的,都不太一样。
自己也曾问过老师,书本上那些先贤哲人们,是不是说错了?
要不然,老师在施政的时候,为什么不按他们所说的去做呢?
因为赵安亲眼看到,老师现在管理的这片土地,老百姓们似乎过得很不错,至少比他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好得太多了。
犹记得当初刚来贵州路上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破烂和无数的衣不蔽体食不裹服的人,与自己当初的惨状有的一比。
但这两年,这种情况,却是愈来愈少了。
这两年每一次跟着老师出去,看到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鸣狗吠,牛羊成群,那些衣着仍然粗陋的人,脸上却多出了许多的笑容。
别的不用说,至少很少再有面黄饥瘦满脸菜色的人了。
挨饿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
当初逃难的时候,自己挨过饿。
王柱明明有一身高明的功夫,还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但却从来不跟去抢去夺,除非有人抢到他们的头上,王柱才会还手。
不抢不夺不偷,这是王柱的原则。
所以那一路上,两人都是挨过饿的。
那一路行来,虽然赵安年纪很小,但对他的影响却是极大。
原来那就叫处世原则。
老师的解答也很有意思。
他没有说先贤哲人们说错了。
他只是说,此一时,彼一时。
先贤们当初遇到的情况,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处理的方式自然也就不一样产。
我们要现解的,是先贤论述们的要义、核心,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可以称之为道。
而解决问题的手段,只能称之为术。
我们遵遁先人们所说的道。
我们改变的是术。
时代在进步,如果因循守旧,死守过去的那些手段,就必然不能适宜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就会出乱子。
所以,要因时而动,因势而动。
老师说他现在所运用的某些手段,到了自己这一辈,也许就行不通了。到了那个时候,自然又会有新的东西、新的手段来替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中途会有波折,但绝不会倒退。
最多不过是呈螺旋式上升。
在遵循道不变的情况之下,手段,是可以灵活选择的。
“老师,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喜事?”赵安看着萧诚问道。
萧诚哈哈一笑:“小安到底是长大了一些,都会察言观色了。今... -->>
赵安趴在书桌之上,用手扒拉着一个球状玩具。
这是老师昨天送给他的。
老师说这玩意儿叫地球仪。
虽然赵安一向视老师为天人,觉得老师无所不能,无所不通,但对这个东西所表现出来的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赵安还是觉得太过于匪夷所思。
我们就活在这个玩意儿之上?
怎么没有掉下去呢?
兴许也就是老师拿来逗自己玩吧?
听到外面脚步声响,赵安赶紧让转动中的地球仪停了下来, 然后正襟危坐,双手交叠放在桌上,一双眼睛盯在书上,作出一副全神贯注的模样。
赵安今年已经十岁了。
王柱带着他离开汴梁的时候,他还不到六岁。
记忆之中的很多事情,已经模糊了。
只记得当时走的时候,一个女子哭得很是凄惨,王柱将军说那是自己的母亲。
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映红了半边天的大火。
那烧起来的, 便是自己的家。
然后便是颠沛流离。
直到找到了老师。
七岁开始启蒙,也就是启蒙的那一天,老师跟自己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自己是大宋的小王子,但却是被称为逆王的荆王的后人,所以,身份是万万不能对外头人讲的。
虽然只有七岁,但赵安也知道,逆王这几个字代表了什么,老师竟然敢收留自己,这份胆气,也是不小了。
不过再大了一些,知道得也多了一些,老师也从来没有想瞒过自己什么,所以自己终于也大概地了解到了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难怪老师敢收留自己而不怕朝廷的诘难。
因为他本身,就成了朝廷的逆鳞。
从自己满十岁开始,老师便开始带着自己出入一些重要的会议。
而自己的身份, 不是赵安,只是老师身边一个普通的学生, 在外人看来,这是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栽培。
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人,似乎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了。
只记得当时在一个极为小型的聚会之上,老师让自己向几个人郑而重之的行礼,而那几个人,也都一一起身还礼。
一声轻轻地咳嗽,赵安转头,果然便看见老师带着笑意走了进来,他赶紧站了起来,垂手敛眉:“老师,您来啦?”
萧诚点头微笑,走了进来,盘膝坐在了他的对面。
“今天有什么要问的吗?”伸手拿过赵安面前的书本,随意地翻了翻,萧诚问道。
萧诚对于赵安的教学,与一般的学堂大为不同。
那些启蒙式的教育,平素基本上是由其它人来完成的,萧诚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时间。要不是岑夫子,要不就是罗信,过去李防也教过一阵子, 反正谁跟在萧诚身边管勾机宜或者参谋的时候,都还要附带着教一下这个学生。
而萧诚面对赵安的时候,都是答疑式教学。
赵安问,萧诚答,或者是萧诚问,赵安答。
然后萧诚再对赵安的疑惑或者不解进行阐述。
赵安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轻松,而且能学到很多书本之上没有的东西。
这一年多来,自己跟着老师,出入各种场合,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听取各种各样的讨论,发现在这片土地之上的很多东西,与书上所说的,都不太一样。
自己也曾问过老师,书本上那些先贤哲人们,是不是说错了?
要不然,老师在施政的时候,为什么不按他们所说的去做呢?
因为赵安亲眼看到,老师现在管理的这片土地,老百姓们似乎过得很不错,至少比他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好得太多了。
犹记得当初刚来贵州路上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破烂和无数的衣不蔽体食不裹服的人,与自己当初的惨状有的一比。
但这两年,这种情况,却是愈来愈少了。
这两年每一次跟着老师出去,看到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鸣狗吠,牛羊成群,那些衣着仍然粗陋的人,脸上却多出了许多的笑容。
别的不用说,至少很少再有面黄饥瘦满脸菜色的人了。
挨饿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
当初逃难的时候,自己挨过饿。
王柱明明有一身高明的功夫,还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但却从来不跟去抢去夺,除非有人抢到他们的头上,王柱才会还手。
不抢不夺不偷,这是王柱的原则。
所以那一路上,两人都是挨过饿的。
那一路行来,虽然赵安年纪很小,但对他的影响却是极大。
原来那就叫处世原则。
老师的解答也很有意思。
他没有说先贤哲人们说错了。
他只是说,此一时,彼一时。
先贤们当初遇到的情况,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处理的方式自然也就不一样产。
我们要现解的,是先贤论述们的要义、核心,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可以称之为道。
而解决问题的手段,只能称之为术。
我们遵遁先人们所说的道。
我们改变的是术。
时代在进步,如果因循守旧,死守过去的那些手段,就必然不能适宜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就会出乱子。
所以,要因时而动,因势而动。
老师说他现在所运用的某些手段,到了自己这一辈,也许就行不通了。到了那个时候,自然又会有新的东西、新的手段来替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中途会有波折,但绝不会倒退。
最多不过是呈螺旋式上升。
在遵循道不变的情况之下,手段,是可以灵活选择的。
“老师,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喜事?”赵安看着萧诚问道。
萧诚哈哈一笑:“小安到底是长大了一些,都会察言观色了。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