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暴君的伟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杨谅其实就是被父母宠坏的孩子,在父母的宠坏下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所以杨谅在真要反的时候也有点犹豫。但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有人撺掇他来了。谁撺掇呢?两个南方人,一个叫王?,一个叫萧摩诃。
这两个人是因为他们在现有的隋朝政权体制下郁郁不得志从而希望隋朝大乱。王?是南朝中的梁朝大将王僧辩的儿子,父亲被陈霸先打败诛杀之后他投靠北方,后来参与隋朝灭南陈的统一大战。、在南陈灭亡之后,他挖开陈霸先的陵墓,把陈霸先的尸骨火化成灰,调成“骨灰茶”,喝下了肚子以报陈霸先的杀父之仇。这足以见证他的心胸,故即使此人不仅精通经学,而且熟读兵书,号称“倜傥有奇略”,自认为有将相之才,但是在隋朝一直没有受到重用。萧摩诃是江南陈朝的大将,以勇猛称著,陈朝灭亡之际投降隋朝,但是到隋朝之后也受到排挤。要知道,杨坚时期掌权的都是关陇贵族和一部分山东士族,这两个南方人纵有文韬武略,也难以施展,自然郁郁不平。他们投身在汉王杨谅府中看到汉王有不臣之心,就开始极力撺掇。
恰恰在这个时候,并州又忽然传出来一首童谣:“一张纸,两张纸,客量小儿做天子。”这首童谣是什么意思没人知道,可是杨谅就开始瞎猜了。他说,我小名就叫阿客,大名叫杨谅。另外,我又是家里最小的儿子,这所谓“客量小儿”,不就是在说我吗?所以,这童谣说明,我要得天命,当天子了!既然天命如此,那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于是汉王杨谅在并州起兵勤王,口号是“杨素谋反,要诛杀他,以清君侧。”
杨谅起兵造反在实力方面绝对有与刚刚登基的二哥杨广一拼的可能。前文讲过,他不仅是并州总管,而且还总领北齐旧境五十二州军事,这意味着西起太行、东到渤海的广大地区在军事上全都听命于杨谅,想想这是多大的地盘啊。另外,杨谅图谋不轨已经很长时间了,准备相当充分,所以一起兵就立马调动三十万大军。而据历史记载杨广刚刚登基临时动员到的兵力才只有几万人。
跟杨谅起兵的人都希望他能带领他们走向荣华富贵,然而杨谅并不是一名优秀统帅。虽然早有预谋造反,但是直到起兵了他还没想清楚仗该怎么打。这时候,那个撺掇他起兵的王?来给他出主意了。他说:
“王所部将吏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即宜长驱深入,直据京都,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若但欲割据旧齐之地,宜任东人”。
这王?等于指出了两条路,让杨谅选。一条路是夺权,就是王?所说的:“长驱深入,直据京都”。也就是一鼓作气打到长安城去,自己当皇帝。另一条路是割据旧齐之地,以对抗中央朝廷。
按当时的情况来说第一条路是最好的出路,因为杨谅造反就是要做皇帝嘛,要成功的话只有在二哥杨广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直接灭掉他,否则时间一久作为正统的皇帝杨广可以调集全国的力量来围剿自己;更何况杨谅起兵的口号是“诛杀杨素、清君侧”,如果不直接打京城怎么能举起这忽悠人的“正义”大旗呢。
直接进攻京城吧自己心里没有多大的底,割据北齐旧地又与自己起兵的初衷不同,杨谅又犹豫了。
还好,眼看着王爷拿不定主意,大军不知道往哪里去合适。总管府兵曹裴文安给他出了个好主意。裴文安说:“井陉以西,是王掌握之内,山东士马,亦为我有,宜悉发之。分遣羸兵,屯守要路,仍令随方略地。率其精锐,直入蒲津。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 -->>
这杨谅其实就是被父母宠坏的孩子,在父母的宠坏下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所以杨谅在真要反的时候也有点犹豫。但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有人撺掇他来了。谁撺掇呢?两个南方人,一个叫王?,一个叫萧摩诃。
这两个人是因为他们在现有的隋朝政权体制下郁郁不得志从而希望隋朝大乱。王?是南朝中的梁朝大将王僧辩的儿子,父亲被陈霸先打败诛杀之后他投靠北方,后来参与隋朝灭南陈的统一大战。、在南陈灭亡之后,他挖开陈霸先的陵墓,把陈霸先的尸骨火化成灰,调成“骨灰茶”,喝下了肚子以报陈霸先的杀父之仇。这足以见证他的心胸,故即使此人不仅精通经学,而且熟读兵书,号称“倜傥有奇略”,自认为有将相之才,但是在隋朝一直没有受到重用。萧摩诃是江南陈朝的大将,以勇猛称著,陈朝灭亡之际投降隋朝,但是到隋朝之后也受到排挤。要知道,杨坚时期掌权的都是关陇贵族和一部分山东士族,这两个南方人纵有文韬武略,也难以施展,自然郁郁不平。他们投身在汉王杨谅府中看到汉王有不臣之心,就开始极力撺掇。
恰恰在这个时候,并州又忽然传出来一首童谣:“一张纸,两张纸,客量小儿做天子。”这首童谣是什么意思没人知道,可是杨谅就开始瞎猜了。他说,我小名就叫阿客,大名叫杨谅。另外,我又是家里最小的儿子,这所谓“客量小儿”,不就是在说我吗?所以,这童谣说明,我要得天命,当天子了!既然天命如此,那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于是汉王杨谅在并州起兵勤王,口号是“杨素谋反,要诛杀他,以清君侧。”
杨谅起兵造反在实力方面绝对有与刚刚登基的二哥杨广一拼的可能。前文讲过,他不仅是并州总管,而且还总领北齐旧境五十二州军事,这意味着西起太行、东到渤海的广大地区在军事上全都听命于杨谅,想想这是多大的地盘啊。另外,杨谅图谋不轨已经很长时间了,准备相当充分,所以一起兵就立马调动三十万大军。而据历史记载杨广刚刚登基临时动员到的兵力才只有几万人。
跟杨谅起兵的人都希望他能带领他们走向荣华富贵,然而杨谅并不是一名优秀统帅。虽然早有预谋造反,但是直到起兵了他还没想清楚仗该怎么打。这时候,那个撺掇他起兵的王?来给他出主意了。他说:
“王所部将吏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即宜长驱深入,直据京都,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若但欲割据旧齐之地,宜任东人”。
这王?等于指出了两条路,让杨谅选。一条路是夺权,就是王?所说的:“长驱深入,直据京都”。也就是一鼓作气打到长安城去,自己当皇帝。另一条路是割据旧齐之地,以对抗中央朝廷。
按当时的情况来说第一条路是最好的出路,因为杨谅造反就是要做皇帝嘛,要成功的话只有在二哥杨广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直接灭掉他,否则时间一久作为正统的皇帝杨广可以调集全国的力量来围剿自己;更何况杨谅起兵的口号是“诛杀杨素、清君侧”,如果不直接打京城怎么能举起这忽悠人的“正义”大旗呢。
直接进攻京城吧自己心里没有多大的底,割据北齐旧地又与自己起兵的初衷不同,杨谅又犹豫了。
还好,眼看着王爷拿不定主意,大军不知道往哪里去合适。总管府兵曹裴文安给他出了个好主意。裴文安说:“井陉以西,是王掌握之内,山东士马,亦为我有,宜悉发之。分遣羸兵,屯守要路,仍令随方略地。率其精锐,直入蒲津。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