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回到明末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种优厚待遇,但是对于这些豪族来说,简直是不足挂齿,但是他们对于这种免税的特权却很看重。
重视这种特权的程度超过了对商税的关注。
对这种想法杨潮很不理解,但是觉得也不是坏事,起码自己遇到的阻力会变小。
最有可能的理解是,这些豪族是为了面子,就好像后世那些有权势的人,宁可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走关系,也不肯按照正规程序缴纳违章罚款,这彰显的是一种特权,象征的是高人一等的身份,也许这种东西才是豪族最看重的。
在苏州待了三天,跟各个士绅友好交流,气氛也算融洽,这样亲身交流,让豪族也算是有了面子,反弹才算平息下来。
在杨潮一手大棒,一手甜枣之下,苏州问题很快解决,接着松江府,松江府也有大量的秀才被抓,牵连到了绝大多数豪族,因此也相当配合,加上杨潮跟豪族亲切交谈,一个月时间也将松江的土地清丈出来,同样是翻了一倍的样子,从三万顷到六万顷,比朱元璋时代多了一万顷。
最富的松江清丈完后,杨潮就回到了南京,剩下的工作就交给黄凤府了,要求黄凤府在夏粮之前,必须将整个南直隶的土地全都清丈出来。
有一万名秀才被充军,杨潮知道,哪怕自己出面安抚,哪怕自己给豪族免税,这个梁子还是结下了,要让豪族真正跟自己一条心,只有让他们发现跟着杨潮能够取得更大的利益,这只能等几年后他们发现缴纳的税少了,发现取得收益大了,才会慢慢改观,短时间内也只是安抚住而已,并不可能让他们跟杨潮一条心。
但是杨潮现在就是求稳,他缺少的就是时间,杨潮有信心用十年时间,将清廷这个落后政权轰杀至渣。
秀才们在军营中很不听话,他们比招募的平民百姓更不服管教,原因不在于他们更能挨板子,同样的板子打在他们身上,可能会出血,打打在一户农家子弟身上,可能都不会肿。
问题是出在心理上,他们从心里看不起这些教官,这些贫苦出身的教官,十个里有九个大字不识,凭什么教他们?开玩笑打仗就靠这种走走停停?靠这种转来转去?
不得不说读书多的人脑子就是复杂,杨潮当年教王璞他们的时候,他们可没考虑过每天走来走去跟打仗有什么关系,而这些秀才们对此十分不屑,不就是打仗吗,他们那个人没读过几本兵书,打仗靠的是谋略!
打仗靠的真是谋略吗?
还真不是,战争是血气与勇武的拼杀,谋略只是为搏杀取得优势的辅助手段而已,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厮杀,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只是这群缺乏勇气的读书人,把智慧抬的抬高了。
他们有智慧,但是他们没有勇气,所以自然宣扬智慧的重要性,就好比工人总是强调劳力重要,而资本家则强调资金重要意义,其实都很重要,只是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的优势放大,而贬低别人的优势,借以取得上风地位。
知识分子和贫苦阶层就是这样,知识分子强调知识的重要,农民则肯定得说劳动力的价值,不幸的是,中国绝大多数时代,话语权在书生手里掌握着,所以整个社会都被洗脑,都接受了智慧第一的说法。
看看三国演义,其中讲谋略的段落,远超讲拼杀的段落。
长期以往形成这样一种文化,那就是投机取巧,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拼搏,而希望借助一点点诡计以小博大,比如玩个草船借箭了,比如来个火烧连营了等等。
杨潮虽然不鄙视谋略,但是太过于强调谋略,就成了一种投机心理,这是要不得的。
但是此时杨潮没必要给秀才们讲道理,就让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刀枪剑雨中培养血性去吧。
如同统治阶层没有血性,整个国家就会表现的懦弱,这个道理毋庸置疑。
这些秀才将来才是国家真正的统治阶层,杨潮不希望他们太过弱懦,在将他们提拔到国家的管理者官员的位置之上前,杨潮需要锤炼出他们的勇武精神。
当然送秀才上战场,会有很大的牺牲,可能其中一半人都得牺牲,但是这是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缺失了上千年的勇气,要短时间内培养出来,不付出血的代价,是不可能的。
杨潮也很舍不得这些大明教育体系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文化精英战死在沙场上,但把他们唯唯诺诺的送上管理国家的位置,是对整个国家不负责。
而且换句话说,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在保家卫国上,人人有责,不分文盲还是秀才。(未完待续)
一种优厚待遇,但是对于这些豪族来说,简直是不足挂齿,但是他们对于这种免税的特权却很看重。
重视这种特权的程度超过了对商税的关注。
对这种想法杨潮很不理解,但是觉得也不是坏事,起码自己遇到的阻力会变小。
最有可能的理解是,这些豪族是为了面子,就好像后世那些有权势的人,宁可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走关系,也不肯按照正规程序缴纳违章罚款,这彰显的是一种特权,象征的是高人一等的身份,也许这种东西才是豪族最看重的。
在苏州待了三天,跟各个士绅友好交流,气氛也算融洽,这样亲身交流,让豪族也算是有了面子,反弹才算平息下来。
在杨潮一手大棒,一手甜枣之下,苏州问题很快解决,接着松江府,松江府也有大量的秀才被抓,牵连到了绝大多数豪族,因此也相当配合,加上杨潮跟豪族亲切交谈,一个月时间也将松江的土地清丈出来,同样是翻了一倍的样子,从三万顷到六万顷,比朱元璋时代多了一万顷。
最富的松江清丈完后,杨潮就回到了南京,剩下的工作就交给黄凤府了,要求黄凤府在夏粮之前,必须将整个南直隶的土地全都清丈出来。
有一万名秀才被充军,杨潮知道,哪怕自己出面安抚,哪怕自己给豪族免税,这个梁子还是结下了,要让豪族真正跟自己一条心,只有让他们发现跟着杨潮能够取得更大的利益,这只能等几年后他们发现缴纳的税少了,发现取得收益大了,才会慢慢改观,短时间内也只是安抚住而已,并不可能让他们跟杨潮一条心。
但是杨潮现在就是求稳,他缺少的就是时间,杨潮有信心用十年时间,将清廷这个落后政权轰杀至渣。
秀才们在军营中很不听话,他们比招募的平民百姓更不服管教,原因不在于他们更能挨板子,同样的板子打在他们身上,可能会出血,打打在一户农家子弟身上,可能都不会肿。
问题是出在心理上,他们从心里看不起这些教官,这些贫苦出身的教官,十个里有九个大字不识,凭什么教他们?开玩笑打仗就靠这种走走停停?靠这种转来转去?
不得不说读书多的人脑子就是复杂,杨潮当年教王璞他们的时候,他们可没考虑过每天走来走去跟打仗有什么关系,而这些秀才们对此十分不屑,不就是打仗吗,他们那个人没读过几本兵书,打仗靠的是谋略!
打仗靠的真是谋略吗?
还真不是,战争是血气与勇武的拼杀,谋略只是为搏杀取得优势的辅助手段而已,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厮杀,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只是这群缺乏勇气的读书人,把智慧抬的抬高了。
他们有智慧,但是他们没有勇气,所以自然宣扬智慧的重要性,就好比工人总是强调劳力重要,而资本家则强调资金重要意义,其实都很重要,只是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的优势放大,而贬低别人的优势,借以取得上风地位。
知识分子和贫苦阶层就是这样,知识分子强调知识的重要,农民则肯定得说劳动力的价值,不幸的是,中国绝大多数时代,话语权在书生手里掌握着,所以整个社会都被洗脑,都接受了智慧第一的说法。
看看三国演义,其中讲谋略的段落,远超讲拼杀的段落。
长期以往形成这样一种文化,那就是投机取巧,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拼搏,而希望借助一点点诡计以小博大,比如玩个草船借箭了,比如来个火烧连营了等等。
杨潮虽然不鄙视谋略,但是太过于强调谋略,就成了一种投机心理,这是要不得的。
但是此时杨潮没必要给秀才们讲道理,就让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刀枪剑雨中培养血性去吧。
如同统治阶层没有血性,整个国家就会表现的懦弱,这个道理毋庸置疑。
这些秀才将来才是国家真正的统治阶层,杨潮不希望他们太过弱懦,在将他们提拔到国家的管理者官员的位置之上前,杨潮需要锤炼出他们的勇武精神。
当然送秀才上战场,会有很大的牺牲,可能其中一半人都得牺牲,但是这是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缺失了上千年的勇气,要短时间内培养出来,不付出血的代价,是不可能的。
杨潮也很舍不得这些大明教育体系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文化精英战死在沙场上,但把他们唯唯诺诺的送上管理国家的位置,是对整个国家不负责。
而且换句话说,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在保家卫国上,人人有责,不分文盲还是秀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