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回到明末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劫,大劫,扬州大劫!忠义伯夺占扬州,阵斩八万,俘敌十六万!”
进城之后,骑兵们立刻沿着各条街道飞奔,不但高喊着,同时看到人群的时候,还立刻抛洒捷报纸张。
这些纸张立刻被老百姓捡起来,仔细的相互传者看起来,不识字的让读书人帮忙念诵。
但是最后传看捷报的那群人,却收起了捷报,他们觉得这捷报很难得,想要收藏起来。
谁也没想到这种捷报后来会成为一种价值连城的纪念品,尤其是杨潮亲自写的那几张,更是成为珍品。
城南、城北,城东、城西,一天时间洒满了半尺长三寸宽的红纸捷报。
于是全城都沸腾了。
南京百姓这段时间确实生活在恐惧之中。
各种流言满天飞,有的说鞑子要过江了,有的说鞑子正在屠城,有的说鞑子已经杀到了江浦,有的说鞑子到了瓜州,各种消息把人折磨的欲仙欲死,于是在商人们的推波助澜下,物价飞涨,百姓困苦不堪。
通过传看很快百姓们都知道了扬州大捷,心惊胆战了数日的压力,自然需要发泄一下,很多人都点起了鞭炮庆祝。
而朝廷天天朝仪,商讨关于江北的事情,可是却找不到一个可用之兵。
黄得功倒是首选,可是黄得功远在太平府,还没等他们商量出一个救援扬州的方案来,扬州陷落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顿时朝臣就慌乱了,连忙商议应对之策,而且此时出现了两派意见,此前商议史可法的求援奏疏,还主要讨论是派谁去,现在则开始商议,派不派的问题了。
扬州已经失陷,而且据可靠消息(多铎向四周州县下达的劝降书毫不隐晦的说出了擒拿江北督师史可法的情况)称,史可法已经被擒。杨潮不知所踪。
既然扬州已经陷落,就有朝臣提出,当务之急是保南京。
可是也有朝臣提出,守江必守淮,所以不能放弃两淮,应该继续派兵稳守其他城池。
守淮派有分为守仪征等县派,和守瓜州派。
争吵了几天也没有吵出个所以然来。
甚至还有人把主意打到了杨潮身上。既然杨潮没有消息,就得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以杨潮战死来打算,既然杨潮战死,那么杨潮留下那些强兵就不能不管不顾,得找一个得力之人去节制。
诚意伯刘孔昭请命,表示自己身为操江提督,本该节制水营,杨潮的水营练兵归他管辖。
诚意伯的提议得到了徐泓基、赵之龙等勋臣的赞同。
但是文臣又不同意,表示应该派一个干练文臣节制,有人想到了军务经验丰富的朱大典。请朝廷下令,起用在家赋闲督粮的朱大典来南京。
可这个提议文官集团内部,自己都开始争论,左光先一派官员咬死朱大典贪腐一事不松,表示朱大典不宜督军,甚至不宜起用。
文臣的意见不合让小皇帝六神无主的同时,也感到一种末日到来的感觉。一度他都想要逃离南京,逃亡更南方的苏州甚至杭州去。
朱慈烺感觉这种情况跟当初他父皇崇祯在位的最后时期那么相似,都是朝臣一个个拿不定主意,而朝廷面对突发事件无能为力,似乎朝廷一下子失去了对整个天下的控制一般。
这种不安来自北京时期,朱慈烺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整日处在一种精神煎熬之中,他实在是不愿意面对又一次京城失陷的困境,上次还有杨潮孤胆救主,这次谁能救他呢。
就在这时候,先是瓜州派人送来了一个消息,消息十分模糊,说杨潮反攻扬州。杀光了多铎统帅的军队。
这个消息传出来也只是让朝堂上热闹了一下,很快就被朝臣否定为谣言,因为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多铎攻打扬州,可是统领几十万大军,具体数目不详,从三十万到八十万都有,杨潮怎么可能在援兵困守避风的时候,就反攻的,而且既然杨潮有能力反攻,那就不可能被清军攻破扬州。
否定了这个唯一乐观的消息后,朝臣陷入了更深的悲观中。
在他们最为悲观的时刻,终于传来了好消息,真正的好消息,杨潮的捷报。
当然写捷报的红纸是给百姓看的,给朝廷的则是杨潮亲笔写的奏疏,派快马散发捷报的同时,送进宫去!
皇帝将被派来给朝廷送捷报的谢飞叫上大殿,亲自在大殿上,在文武百官跟前询问他,询问扬州大战的经过。
谢飞对答如流眉飞色舞,让带刀护卫皇帝身侧的余继业羡慕不已,虽然他得到皇帝赏识,算是飞黄腾达了,可是作为一个武艺不俗的武将,不能亲身杀敌到底是一件憾事。
谢飞答的很痛快,也感到一种深深的自豪,这就是杨潮给他的奖赏,让他亲自送捷报给皇帝,只是他被拉倒朝堂上当堂对答,是杨潮没想到的。
不过这也是谢飞应得的,这次作战他立功不小,打开城门、打开总督府角门等,他都应该记一个首功,杨潮也在奏疏中着重强调了谢飞的功绩。
当听到杨潮活刮胡尚友震慑诸军时,皇帝不由感到一阵森寒,当听到鞑子红衣大炮轰击一日夜,扬州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时,小皇帝也不由得忧心。当听到鞑子用红衣大炮轰... -->>
“大劫,大劫,扬州大劫!忠义伯夺占扬州,阵斩八万,俘敌十六万!”
进城之后,骑兵们立刻沿着各条街道飞奔,不但高喊着,同时看到人群的时候,还立刻抛洒捷报纸张。
这些纸张立刻被老百姓捡起来,仔细的相互传者看起来,不识字的让读书人帮忙念诵。
但是最后传看捷报的那群人,却收起了捷报,他们觉得这捷报很难得,想要收藏起来。
谁也没想到这种捷报后来会成为一种价值连城的纪念品,尤其是杨潮亲自写的那几张,更是成为珍品。
城南、城北,城东、城西,一天时间洒满了半尺长三寸宽的红纸捷报。
于是全城都沸腾了。
南京百姓这段时间确实生活在恐惧之中。
各种流言满天飞,有的说鞑子要过江了,有的说鞑子正在屠城,有的说鞑子已经杀到了江浦,有的说鞑子到了瓜州,各种消息把人折磨的欲仙欲死,于是在商人们的推波助澜下,物价飞涨,百姓困苦不堪。
通过传看很快百姓们都知道了扬州大捷,心惊胆战了数日的压力,自然需要发泄一下,很多人都点起了鞭炮庆祝。
而朝廷天天朝仪,商讨关于江北的事情,可是却找不到一个可用之兵。
黄得功倒是首选,可是黄得功远在太平府,还没等他们商量出一个救援扬州的方案来,扬州陷落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顿时朝臣就慌乱了,连忙商议应对之策,而且此时出现了两派意见,此前商议史可法的求援奏疏,还主要讨论是派谁去,现在则开始商议,派不派的问题了。
扬州已经失陷,而且据可靠消息(多铎向四周州县下达的劝降书毫不隐晦的说出了擒拿江北督师史可法的情况)称,史可法已经被擒。杨潮不知所踪。
既然扬州已经陷落,就有朝臣提出,当务之急是保南京。
可是也有朝臣提出,守江必守淮,所以不能放弃两淮,应该继续派兵稳守其他城池。
守淮派有分为守仪征等县派,和守瓜州派。
争吵了几天也没有吵出个所以然来。
甚至还有人把主意打到了杨潮身上。既然杨潮没有消息,就得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以杨潮战死来打算,既然杨潮战死,那么杨潮留下那些强兵就不能不管不顾,得找一个得力之人去节制。
诚意伯刘孔昭请命,表示自己身为操江提督,本该节制水营,杨潮的水营练兵归他管辖。
诚意伯的提议得到了徐泓基、赵之龙等勋臣的赞同。
但是文臣又不同意,表示应该派一个干练文臣节制,有人想到了军务经验丰富的朱大典。请朝廷下令,起用在家赋闲督粮的朱大典来南京。
可这个提议文官集团内部,自己都开始争论,左光先一派官员咬死朱大典贪腐一事不松,表示朱大典不宜督军,甚至不宜起用。
文臣的意见不合让小皇帝六神无主的同时,也感到一种末日到来的感觉。一度他都想要逃离南京,逃亡更南方的苏州甚至杭州去。
朱慈烺感觉这种情况跟当初他父皇崇祯在位的最后时期那么相似,都是朝臣一个个拿不定主意,而朝廷面对突发事件无能为力,似乎朝廷一下子失去了对整个天下的控制一般。
这种不安来自北京时期,朱慈烺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整日处在一种精神煎熬之中,他实在是不愿意面对又一次京城失陷的困境,上次还有杨潮孤胆救主,这次谁能救他呢。
就在这时候,先是瓜州派人送来了一个消息,消息十分模糊,说杨潮反攻扬州。杀光了多铎统帅的军队。
这个消息传出来也只是让朝堂上热闹了一下,很快就被朝臣否定为谣言,因为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多铎攻打扬州,可是统领几十万大军,具体数目不详,从三十万到八十万都有,杨潮怎么可能在援兵困守避风的时候,就反攻的,而且既然杨潮有能力反攻,那就不可能被清军攻破扬州。
否定了这个唯一乐观的消息后,朝臣陷入了更深的悲观中。
在他们最为悲观的时刻,终于传来了好消息,真正的好消息,杨潮的捷报。
当然写捷报的红纸是给百姓看的,给朝廷的则是杨潮亲笔写的奏疏,派快马散发捷报的同时,送进宫去!
皇帝将被派来给朝廷送捷报的谢飞叫上大殿,亲自在大殿上,在文武百官跟前询问他,询问扬州大战的经过。
谢飞对答如流眉飞色舞,让带刀护卫皇帝身侧的余继业羡慕不已,虽然他得到皇帝赏识,算是飞黄腾达了,可是作为一个武艺不俗的武将,不能亲身杀敌到底是一件憾事。
谢飞答的很痛快,也感到一种深深的自豪,这就是杨潮给他的奖赏,让他亲自送捷报给皇帝,只是他被拉倒朝堂上当堂对答,是杨潮没想到的。
不过这也是谢飞应得的,这次作战他立功不小,打开城门、打开总督府角门等,他都应该记一个首功,杨潮也在奏疏中着重强调了谢飞的功绩。
当听到杨潮活刮胡尚友震慑诸军时,皇帝不由感到一阵森寒,当听到鞑子红衣大炮轰击一日夜,扬州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时,小皇帝也不由得忧心。当听到鞑子用红衣大炮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