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回到明末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坚持不肯将船还给刘孔昭了,同时告诉史可法,这些船放在自己手里才是有用的,杨潮愿意作为才是的后备,若是流贼来犯,愿意出击。
史可法听着着实定不下来。
但是依然有其他担忧:“只怕诚意伯不肯善罢甘休,怕是要告到圣上哪里。”
杨潮道:“末将以为,陛下自能决断。”
史可法叹道:“怕圣上也不好裁决啊。”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皇帝大概也很难处理,一方是传国三百年的勋贵,一方是快速崛起的武将,哪一方皇帝都不好压制。
杨潮笑道:“这就要劳烦大人上书向陛下奏明内情了。末将不是不通情理之辈。乃是因为刘伯爷先抢末将的船,末将才还以颜色。末将要在长江上做海贸,若是不能够震慑江上各方势力。怕是麻烦无穷无尽,这次如果能够给诚意伯刘孔昭一个下马威。也给其他人一个警告。”
杀鸡儆猴!
杨潮就是要史可法向皇帝讲明这个道理,必须震慑长江上大大小小的沿江势力,无论是各个水营还是地方豪强,都让他们不敢在动杨潮的船,这样才能安安心心的做海贸。
杨潮又提出是刘孔昭先惹自己,然后自己才还以颜色杀鸡儆猴,这样也给皇帝一个印象,就是这是双方的私怨。是因为个人纠纷,而不是其他的原因,让皇帝也好心安。
史可法点点头:“本官自会奏明圣上,让圣上定夺的。”
史可法其实也发现自己有些不知道怎么判断了,还是直接交给皇帝去处理好了。
告诉皇帝,刘孔昭抢了杨潮的船和货,杨潮又去抢了刘孔昭手下的战船,刘孔昭没有将船货还给杨潮,杨潮也不肯把战船还给刘孔昭,刘孔昭用这些战船只能抢掠商户。防不住流贼,杨潮用这些船是做海贸,而且保证能够挡住流贼。史可法捋了捋,这大概就是事情的脉络了。
但是这真的是杨潮的考量吗,杨潮真的是出于报复和震慑外人,才抢了刘孔昭的船,然后又贪图这些大船加上要做海贸,才不肯将船还给刘孔昭吗?
当然不是,起码不全是,或者说不是主要目的。
这些船确实重要,但没有这些船。杨潮还可以自己造。震慑沿江势力确实重要,但是没有刘孔昭一事。杨潮也会找到其他办法震慑外人。但是刘孔昭跳了出来,杨潮就用不着客气。正好借力打力,借用刘孔昭这只鸡,儆一儆其他的猴。
但隐藏在这里面的,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那是直接针对皇帝的。
崇祯皇帝。
杨潮印象中,崇祯皇帝不是一个有担当的皇帝,这个皇帝什么都好,够强硬,够勤政,够朴素,但惟独不肯承担责任。
杨潮要帮皇帝走私挣钱,皇帝一分钱本钱不出,连空头政策都不给,还要私下做,偷偷摸摸做,也就是杨潮这样想要改变历史大势的人,才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换成其他任何一个武将,完全没有自己的好处,鬼才肯干。
最关键的是,做这件事,要得罪许许多多人,侵害许许多多人的利益。
其中有江南豪族,有文官集团,甚至还有这些勋贵,可谓一下子就将大明朝三大势力都得罪了,到时候这些人联合起来,那是一股排山倒海一样的波涛,可以想象这些被触犯了利益的豪族、文官和勋贵们,肯定会无休无止的弹劾杨潮,而且他们不难找到证据,因为要做海贸,这种事是瞒不住的。
到时候万一皇帝不讲情面,不肯承担通倭的罪名,将责任都推到杨潮头上,就像杀陈新甲那样,要杀杨潮平公愤的话,杨潮就只能是欲哭无泪了。
所以杨潮索性直接先给皇帝出一个难题,告诉皇帝要做海贸,就得有船,自己抢这些船就是为了去做海贸的,目的却根本不是船,而是要看看皇帝的态度,看看皇帝会不会因为要用杨潮赚钱,而庇护杨潮,将刘孔昭压下去。
如果皇帝这么做了,哪怕他没有给杨潮正式开海的权力,也足以让杨潮向郑氏证明自己的实力,让郑氏相信杨潮,也不得不跟杨潮合作,那样即便没有公开的权力,杨潮也足以强势插入海贸中了。
如果皇帝不这么做,这次他选择跟刘孔昭这样的勋贵站在一起,向杨潮施加压力的话,杨潮也不会坐以待毙,凭借手里五千强兵,杨潮相信皇帝至少不会问罪自己,大不了压迫自己交出那些船,这样一来杨潮也不用考虑了,是你皇帝不给船,没船做不成海贸,这种得罪人的活,你去找别人做吧,杨潮只会继续依照自己的步伐步步为营,慢慢发展势力,靠着自己的力量改变大势。
可以说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杨潮的局面立刻就不一样,就可以切入海贸,获取巨利,像举步维艰的大明朝廷提供救命的银子,就好像给垂危的病人输一管血,让他能够撑过最衰弱的时候,缓过一口气后才有机会慢慢恢复。
对杨潮自己也有莫大的好处,杨潮等于一下子掌握了长江下游的江上权力,谁也不敢招惹他,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海贸的利润虽然交给了皇帝,可是正常的商业利润可是归杨潮的,杨潮甚至可以借机十倍百倍的扩大现在的财力,有钱就能养兵,手里的兵力可以扩大十倍百倍,假如杨潮手里有十万强兵,那还怕什么?
就算最后赌输了,也不过是像过去一样而已,只是彻底得罪了刘孔昭势力而已。
所以改怎么做,一切就看皇帝怎么抉择了。(未完待续)
坚持不肯将船还给刘孔昭了,同时告诉史可法,这些船放在自己手里才是有用的,杨潮愿意作为才是的后备,若是流贼来犯,愿意出击。
史可法听着着实定不下来。
但是依然有其他担忧:“只怕诚意伯不肯善罢甘休,怕是要告到圣上哪里。”
杨潮道:“末将以为,陛下自能决断。”
史可法叹道:“怕圣上也不好裁决啊。”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皇帝大概也很难处理,一方是传国三百年的勋贵,一方是快速崛起的武将,哪一方皇帝都不好压制。
杨潮笑道:“这就要劳烦大人上书向陛下奏明内情了。末将不是不通情理之辈。乃是因为刘伯爷先抢末将的船,末将才还以颜色。末将要在长江上做海贸,若是不能够震慑江上各方势力。怕是麻烦无穷无尽,这次如果能够给诚意伯刘孔昭一个下马威。也给其他人一个警告。”
杀鸡儆猴!
杨潮就是要史可法向皇帝讲明这个道理,必须震慑长江上大大小小的沿江势力,无论是各个水营还是地方豪强,都让他们不敢在动杨潮的船,这样才能安安心心的做海贸。
杨潮又提出是刘孔昭先惹自己,然后自己才还以颜色杀鸡儆猴,这样也给皇帝一个印象,就是这是双方的私怨。是因为个人纠纷,而不是其他的原因,让皇帝也好心安。
史可法点点头:“本官自会奏明圣上,让圣上定夺的。”
史可法其实也发现自己有些不知道怎么判断了,还是直接交给皇帝去处理好了。
告诉皇帝,刘孔昭抢了杨潮的船和货,杨潮又去抢了刘孔昭手下的战船,刘孔昭没有将船货还给杨潮,杨潮也不肯把战船还给刘孔昭,刘孔昭用这些战船只能抢掠商户。防不住流贼,杨潮用这些船是做海贸,而且保证能够挡住流贼。史可法捋了捋,这大概就是事情的脉络了。
但是这真的是杨潮的考量吗,杨潮真的是出于报复和震慑外人,才抢了刘孔昭的船,然后又贪图这些大船加上要做海贸,才不肯将船还给刘孔昭吗?
当然不是,起码不全是,或者说不是主要目的。
这些船确实重要,但没有这些船。杨潮还可以自己造。震慑沿江势力确实重要,但是没有刘孔昭一事。杨潮也会找到其他办法震慑外人。但是刘孔昭跳了出来,杨潮就用不着客气。正好借力打力,借用刘孔昭这只鸡,儆一儆其他的猴。
但隐藏在这里面的,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那是直接针对皇帝的。
崇祯皇帝。
杨潮印象中,崇祯皇帝不是一个有担当的皇帝,这个皇帝什么都好,够强硬,够勤政,够朴素,但惟独不肯承担责任。
杨潮要帮皇帝走私挣钱,皇帝一分钱本钱不出,连空头政策都不给,还要私下做,偷偷摸摸做,也就是杨潮这样想要改变历史大势的人,才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换成其他任何一个武将,完全没有自己的好处,鬼才肯干。
最关键的是,做这件事,要得罪许许多多人,侵害许许多多人的利益。
其中有江南豪族,有文官集团,甚至还有这些勋贵,可谓一下子就将大明朝三大势力都得罪了,到时候这些人联合起来,那是一股排山倒海一样的波涛,可以想象这些被触犯了利益的豪族、文官和勋贵们,肯定会无休无止的弹劾杨潮,而且他们不难找到证据,因为要做海贸,这种事是瞒不住的。
到时候万一皇帝不讲情面,不肯承担通倭的罪名,将责任都推到杨潮头上,就像杀陈新甲那样,要杀杨潮平公愤的话,杨潮就只能是欲哭无泪了。
所以杨潮索性直接先给皇帝出一个难题,告诉皇帝要做海贸,就得有船,自己抢这些船就是为了去做海贸的,目的却根本不是船,而是要看看皇帝的态度,看看皇帝会不会因为要用杨潮赚钱,而庇护杨潮,将刘孔昭压下去。
如果皇帝这么做了,哪怕他没有给杨潮正式开海的权力,也足以让杨潮向郑氏证明自己的实力,让郑氏相信杨潮,也不得不跟杨潮合作,那样即便没有公开的权力,杨潮也足以强势插入海贸中了。
如果皇帝不这么做,这次他选择跟刘孔昭这样的勋贵站在一起,向杨潮施加压力的话,杨潮也不会坐以待毙,凭借手里五千强兵,杨潮相信皇帝至少不会问罪自己,大不了压迫自己交出那些船,这样一来杨潮也不用考虑了,是你皇帝不给船,没船做不成海贸,这种得罪人的活,你去找别人做吧,杨潮只会继续依照自己的步伐步步为营,慢慢发展势力,靠着自己的力量改变大势。
可以说这是一场豪赌,赌赢了杨潮的局面立刻就不一样,就可以切入海贸,获取巨利,像举步维艰的大明朝廷提供救命的银子,就好像给垂危的病人输一管血,让他能够撑过最衰弱的时候,缓过一口气后才有机会慢慢恢复。
对杨潮自己也有莫大的好处,杨潮等于一下子掌握了长江下游的江上权力,谁也不敢招惹他,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海贸的利润虽然交给了皇帝,可是正常的商业利润可是归杨潮的,杨潮甚至可以借机十倍百倍的扩大现在的财力,有钱就能养兵,手里的兵力可以扩大十倍百倍,假如杨潮手里有十万强兵,那还怕什么?
就算最后赌输了,也不过是像过去一样而已,只是彻底得罪了刘孔昭势力而已。
所以改怎么做,一切就看皇帝怎么抉择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