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回到明末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连这个刚刚脱离野蛮的民族,对待战士的态度都如此尊敬,远远高过了汉民族,而汉民族文化中却越来越看不起武士,于是武力也就越来越弱。
杨潮可不认为汉民族文化中,就从来没有勇气这种良好品德的存在,相反春秋战国以前汉民族可是以勇武著称的,翻开史书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英雄色彩,武人的自尊心极为强烈,为了名誉一怒杀人的事情常常存在。
侠以武犯禁,显然这样的游侠勇武精神,不符合统治阶层的要求,因此一代一代压制这种文化,加上独尊儒术后,皇权和儒教结盟,开始压制各方学派,带有侠客精神的墨家被禁绝,刚直的法家,坚强的兵家被压制,勇武精神慢慢丧失殆尽,整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当兵为耻。
而国家也将各种无赖、罪犯、人渣统统往军队中塞,把充军作为一种惩罚,更是让军队素质普遍低劣,更让人看不起。
军人自己都没有荣誉感,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更不用说让别人看得起了。
杨潮一直想改变这种境况,可惜发现自己的作为一直很徒劳,他手下的兵在军队中到还正常,可是一出军营,跟外人接触,总难免有些自卑感,走在人群中,不少士兵习惯性的都要地头走路。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改变整个文化氛围,而要改变整个文化氛围,杨潮就要跟掌权的儒教,跟整个天下的文人对抗,阻力太大了。
杨潮心中对这种文化缺憾很遗憾,但是却更加坚定了改变的信念,因为不改变就得死。哪怕现在不死,将来还是得死,西方人都走遍了全球。可以说全球化的时代都到来了,可是中国你的军人文化却一步一步回到了奴隶制时期。士兵们犹如奴隶一般,没有荣誉感、没有自尊心,这样的军人组成的武装力量,如何能在大潮中为国挣扎,为民族开疆拓土。
这种军人文化逐渐衰落的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杨潮感觉好像是宋代。
汉代是独尊儒术的起源,可是汉代文化并没有完全文人化,而是带有很多的战国风气。汉高祖刘邦都是游侠出身,就难怪这个国家的风气了,因此汉代可以北击匈奴开拓西域。
从汉代一直到唐代,文人文化都不占有优势,唐代汉人依然很强悍,当时有一汉抵五胡的说法,将军们计算兵力的时候,通常都是将自己的兵力乘以五,然后才跟草原上的胡人军队对比的。
唐代之后五代十国混乱之后,文化几乎断代。春秋战国的刚烈之风慢慢消散,从江南卷起的南唐靡靡之音开始繁荣,最后宋代一统南北。为了统治的需要,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并且开始重文轻武,从此中国武风日渐消散。
汉唐时候,还能够经略西域,到了宋明时期,中原王朝只能龟缩在关内了。
通过掀翻蒙元而建立的大明王朝,应该说是比窃取政权的宋代要刚烈的多,也比后世的清朝刚烈的多。很难想象大明的皇帝会割地求和,很难想象大明的皇帝在倭寇刚刚打到东北。就惊慌的赔款,就惊慌的把位于江南的地方割让出去。
大明朝的皇帝甚至议和都不敢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就会有文臣指责他。
这是一个精神一直很刚烈的朝代,却是一个武力越来越虚弱的朝代。
要改变这种风气,通过整肃军纪,短期是可以打造出一个强兵的,比如戚继光的戚家军。
可是长期的话,那就需要重新弘扬尚武之风了,否则即便有戚家军昙花一现,也难以维持持久的武力。
不过弘扬尚武之风这种事,杨潮也知道自己现在还做不到,因为那是要跟天下文士为敌的事情,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面对整个文人集团的反攻。
只有自己手里的力量到了可以跟整天天下的文人对抗之时,才能向传统发起冲击。
杨潮相信只要自己不死,能够改变局势,迟早有这么一天。
虏兵一直在一百五十步外跟杨潮对峙到了晚上。
很显然他们是打算接陈天黑悄悄的来抢尸体的。
“好打算!”
杨潮冷笑,虽然对野蛮民族这种出自野性本能的尚武精神表示赞叹,但是让对方拖走尸体这件事,杨潮还是不打算接受的,谁让大明朝继承了从暴秦时代就流传下来的野蛮砍头风气呢。
人都被你们收走了,老子砍谁的头去?没人头,老子怎么立功,不立功,老子怎么升官!
“大人,大人,虏兵出现了!”
天色已经很晚,但是杨潮的军队并没有全部休息。
白天其实也就只有两百弓兵和鸟铳手参加了战斗,绝大多数士兵都没有参与战斗,杨潮安排两百人值夜,其实不止是防止对方抢尸,最重要的是防止对方夜袭。
... -->>
就连这个刚刚脱离野蛮的民族,对待战士的态度都如此尊敬,远远高过了汉民族,而汉民族文化中却越来越看不起武士,于是武力也就越来越弱。
杨潮可不认为汉民族文化中,就从来没有勇气这种良好品德的存在,相反春秋战国以前汉民族可是以勇武著称的,翻开史书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英雄色彩,武人的自尊心极为强烈,为了名誉一怒杀人的事情常常存在。
侠以武犯禁,显然这样的游侠勇武精神,不符合统治阶层的要求,因此一代一代压制这种文化,加上独尊儒术后,皇权和儒教结盟,开始压制各方学派,带有侠客精神的墨家被禁绝,刚直的法家,坚强的兵家被压制,勇武精神慢慢丧失殆尽,整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当兵为耻。
而国家也将各种无赖、罪犯、人渣统统往军队中塞,把充军作为一种惩罚,更是让军队素质普遍低劣,更让人看不起。
军人自己都没有荣誉感,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更不用说让别人看得起了。
杨潮一直想改变这种境况,可惜发现自己的作为一直很徒劳,他手下的兵在军队中到还正常,可是一出军营,跟外人接触,总难免有些自卑感,走在人群中,不少士兵习惯性的都要地头走路。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改变整个文化氛围,而要改变整个文化氛围,杨潮就要跟掌权的儒教,跟整个天下的文人对抗,阻力太大了。
杨潮心中对这种文化缺憾很遗憾,但是却更加坚定了改变的信念,因为不改变就得死。哪怕现在不死,将来还是得死,西方人都走遍了全球。可以说全球化的时代都到来了,可是中国你的军人文化却一步一步回到了奴隶制时期。士兵们犹如奴隶一般,没有荣誉感、没有自尊心,这样的军人组成的武装力量,如何能在大潮中为国挣扎,为民族开疆拓土。
这种军人文化逐渐衰落的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杨潮感觉好像是宋代。
汉代是独尊儒术的起源,可是汉代文化并没有完全文人化,而是带有很多的战国风气。汉高祖刘邦都是游侠出身,就难怪这个国家的风气了,因此汉代可以北击匈奴开拓西域。
从汉代一直到唐代,文人文化都不占有优势,唐代汉人依然很强悍,当时有一汉抵五胡的说法,将军们计算兵力的时候,通常都是将自己的兵力乘以五,然后才跟草原上的胡人军队对比的。
唐代之后五代十国混乱之后,文化几乎断代。春秋战国的刚烈之风慢慢消散,从江南卷起的南唐靡靡之音开始繁荣,最后宋代一统南北。为了统治的需要,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并且开始重文轻武,从此中国武风日渐消散。
汉唐时候,还能够经略西域,到了宋明时期,中原王朝只能龟缩在关内了。
通过掀翻蒙元而建立的大明王朝,应该说是比窃取政权的宋代要刚烈的多,也比后世的清朝刚烈的多。很难想象大明的皇帝会割地求和,很难想象大明的皇帝在倭寇刚刚打到东北。就惊慌的赔款,就惊慌的把位于江南的地方割让出去。
大明朝的皇帝甚至议和都不敢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就会有文臣指责他。
这是一个精神一直很刚烈的朝代,却是一个武力越来越虚弱的朝代。
要改变这种风气,通过整肃军纪,短期是可以打造出一个强兵的,比如戚继光的戚家军。
可是长期的话,那就需要重新弘扬尚武之风了,否则即便有戚家军昙花一现,也难以维持持久的武力。
不过弘扬尚武之风这种事,杨潮也知道自己现在还做不到,因为那是要跟天下文士为敌的事情,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面对整个文人集团的反攻。
只有自己手里的力量到了可以跟整天天下的文人对抗之时,才能向传统发起冲击。
杨潮相信只要自己不死,能够改变局势,迟早有这么一天。
虏兵一直在一百五十步外跟杨潮对峙到了晚上。
很显然他们是打算接陈天黑悄悄的来抢尸体的。
“好打算!”
杨潮冷笑,虽然对野蛮民族这种出自野性本能的尚武精神表示赞叹,但是让对方拖走尸体这件事,杨潮还是不打算接受的,谁让大明朝继承了从暴秦时代就流传下来的野蛮砍头风气呢。
人都被你们收走了,老子砍谁的头去?没人头,老子怎么立功,不立功,老子怎么升官!
“大人,大人,虏兵出现了!”
天色已经很晚,但是杨潮的军队并没有全部休息。
白天其实也就只有两百弓兵和鸟铳手参加了战斗,绝大多数士兵都没有参与战斗,杨潮安排两百人值夜,其实不止是防止对方抢尸,最重要的是防止对方夜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