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隋末我为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底是死鬼陈应良留下的身体底子差了些,在高士廉家里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出了门,打马返回宜阳坊时,在路上被深秋的寒风一吹,陈应良就忍不住滚下马大吐特吐了,吐得是翻肠倒胃,天翻地覆,最后干脆连马都骑不了,还是家中下人给陈应良雇了一辆车,这才赶在坊门关闭前把陈应良带回宜阳坊家中。结果回到了家后,陈应良少不得又挨了陈老三一通埋怨,被陈老三亲手硬灌了一碗醒酒汤。
其实身体比较差还只是陈应良酩酊大醉的原因之一,让陈应良大醉特醉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陈应良决定放弃对杨雨儿的追求,尽管早就知道自己与杨雨儿的身份悬殊巨大,也很清楚自己对杨雨儿只是单相思,几乎没什么可能得偿所愿,但真正决定了放弃后,陈应良还是万分失落,忍不住借酒浇愁了一次——毕竟,陈应良对杨雨儿是动了真情的。
借酒浇愁的结果除了酩酊大醉外,还有宿醉后的强烈不适,第二天清晨,陈应良既是头痛欲裂,又是四肢酸软无力,还脸色苍白如纸,稍微动动就全身出虚汗,难受得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可是没办法,因为前段时间告假次数过多的缘故,陈应良实在拉不下脸来再次请假,更不想落下渎职把柄,妨碍到自己正在谋求的地方职位,便强忍着身体不适出了家门,强撑着来到皇城上班。
还好,陈应良的上司裴信是闻喜裴家的人,又是托陈应良的福得以官升一级,对陈应良多少有些照顾,见陈应良在岗位上脸色苍白,额头不断出冷汗,便关心的问起了陈应良的身体情况,得知陈应良身体有些不适后,裴信便大手一挥,又给了陈应良半天病假,让陈应良立即回家休息。确实身体很不舒服的陈应良大喜,赶紧谢了裴信的照顾,急匆匆出了皇城回家睡大觉。
从早上睡到下午,刚感觉身体舒服一些,损友房玄龄却又提着一坛酒上门来催命了,还给陈应良带来一个新朋友——一个叫做杜如晦的官宦子弟,说是自己与杜如晦偶然结识后相处甚欢,同时杜如晦也十分钦佩赤手空拳闯下诺大声名的陈应良,所以就把杜如晦带到了陈应良家里,介绍给陈应良认识。
在目前这个时代,杜如晦当然还没有什么名气,又刚刚才从滏阳尉的任上负气辞官,按理来说少年得志的陈应良完全可以看不起杜如晦的,但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陈应良对杜如晦的到来当然是大喜过望,不仅对已经二十八岁的杜如晦行小弟礼,还不顾自己宿醉刚醒,命令家人下人准备上好酒宴,强撑着与两大未来名相把酒言欢,共叙友情,同时自然拼命的与杜如晦拉关系套交情,为将来的必要时刻打好基础。
托显赫名声与良好形象的福,杜如晦对刚结识的陈应良第一印象也极好,而随着与陈应良的熟识,闲聊间话题不经意的扯到官职方面时,杜如晦还忍不住向陈应良问道:“贤弟,关于你的官职,愚兄一直有个问题,以贤弟你的文才武功,还有你在朝廷里的关系,怎么会被封为太子右副率这么一个半闲职?这岂非是大材小用,明珠暗投?”
“不瞒两位兄长,这是我那两位裴伯父的意思。”陈应良倒也没有对房玄龄和杜如晦隐晦,坦然答道:“他们担心我过早进入军队被人打压,我又才刚满十七岁,年纪实在太小了些,他们也不便给我安排什么有实权的文职,就干脆让我在太子右副率这个位置上过渡一下,先让我混一些资历,然后再平调其他官职。”
“果然如此。”早就有此怀疑的杜如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又不无羡慕的说道:“贤弟果然是非同凡响,混资历都是直接从五品,愚兄比贤弟痴长十一二岁,在朝廷里也算有点靠山,结果入仕之后,却只能出任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对比之下,愚兄真是无地自容啊。”
“兄长不必如此。”陈应良安慰道:“兄长只是时运未至,小弟相信以兄长的才学,他日定然出将入相,前途必当远在小弟之上。”——天地良心,陈应良这话可是实在不能再实在的大实话了。
杜如晦能被誉为千古贤相之一,当然能有自知之明,在没有预知能力的情况下,对陈应良发自肺腑的大实话当然是误以为是安慰话,抱以苦笑摇头,对自己的信心远没有陈应良对自己的信心那么充足和坚定。
“应良贤弟,别怪愚兄出言不吉,这事你必须得抓紧。”另一名未来的千古贤相房玄龄开口,严肃说道:“正如你我兄弟闲谈所言,当今圣上乃难得明君,功绩绝不在秦皇汉武之下,可当今圣上也是好事之君,从古至今,还没有那一位皇帝能象他这么喜欢巡游四海八方。贤弟你如果不能在皇帝下次出巡之前确认你的新职位,圣上一旦又突然出巡,裴相与裴大夫两位大人定然随行,届时你如果还想谋求什么理想职位,就绝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
“乔松兄不必那么紧张。”杜如晦善断,与多谋的房玄龄也不是那么意见完全相同,笑着说道:“乔松兄忘了卫留守了?当今圣上对卫留守始终青眼有加,有他老人家在,就算裴相与裴大夫不在大兴,应良兄弟还用担心没有理想职位了?只怕到时候应良兄弟就算想要再次官升一级,也就是卫留守一句话的事。”
“克明贤弟,卫留守是很赏识应良贤弟不假。”房玄龄很谨慎的提醒道:“但应良贤弟的伯父,始终是裴相和裴大夫,已经七十有三的卫留守,只是应良贤弟的长辈。还有,卫留守的权力只局限于关中一地,且受到很多制约,再怎么的提拔应良贤弟,也无法达到裴相和裴大夫的高度。”
杜如晦默默点头,赞同房玄龄的这个看法——陈应良确实还有卫玄和樊子盖这些老不死的大腿可以抱,但这些老不死的权力都只局限在一个地区,又是风烛残年指不定那天就两腿一蹬,留下可怜的小正太陈应良在世上无依无靠,所以抱他们的大腿不仅上升空间有限,还指不定就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远及不上正当壮年的天子近臣裴矩和裴蕴的大腿那么稳定可靠。
“多谢兄长关心,也多谢兄长提醒。”陈应良当然也明白房玄龄的弦外之音,也没有对好友隐瞒,直接就笑着说道:“不瞒兄长说,其实小弟也一直在担心这点,所以这次借着献棉花的机会,我已经求两位伯父答应,尽快为我谋取一个外任官职。如果运气好一切顺利的话,可能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贤弟果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房玄龄欣慰的笑了,又好奇问道:“贤弟,你求裴相和裴大夫给你谋取什么地方的官职?江南?四川?还是就在两都京畿?”
“我没求这些太平官职。”陈应良摇头,平静说道:“我求两位伯父把我放到贼乱最严重的青徐齐鲁等地,辅助地方官员平定乱匪。”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脸色一起变了,也一起闭上了嘴巴,片刻后房玄龄才沉声说道:“贤弟,你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青徐齐鲁贼乱猖獗的根本原因,你比愚兄更清楚,你还要坚持去清剿贼乱,这不是在逞强,是在拿你的仕途前程赌博。”
“乔松兄,贼乱总要有人去剿的。”陈应良平静答道:“我不去剿乱贼,别人也不去剿乱贼,那这贼乱岂不是只会越闹越大,越来越难以控制?”
房玄龄哑然,有心想指出陈应良赌得太大,却又受限于忠君爱民的封建毒素洗脑,还有老顽固父亲的长年以来的耳提面命,实在找不出什么话来指责和制止陈应良的冒险赌博。倒是杜如晦突然拍了巴掌,叫好道:“应良贤弟果然有勇气有担当,也更有上进心!不错,齐鲁的贼乱是很难剿灭,但事情越难,就越有斩获奇功的机会!相信以贤弟的韬略武功,到了青徐齐鲁的平叛战场上,定然能够取得不亚于朝廷柱石张须陀将军的战绩。”
与杜如晦毕竟只是刚刚接触,陈应良还真听不出杜如晦这是随口敷衍还是发自内心,便也只能对杜如晦报之以虚伪笑容。孰料杜如晦称赞了陈应良的英明决策之后,又突然说道:“不过应良贤弟,愚兄觉得你还是稍微冒失轻进了一些,其实以你的条件背景,大可不必急着到贼乱最猖獗的地方去郡县去任职剿匪,应该策略一些,循序渐进,然后再图谋发展。”
对于千古贤相杜如晦的建议,陈应良当然不可能当做耳旁风置之不理,只是赶紧问道:“克明兄此言何意?还请兄长祥解。”
“因为在地方上剿贼平乱,与贤弟你在洛阳剿灭杨玄感逆贼的叛乱不同。”杜如晦严肃答道:“别怪愚兄说话不好听,贤弟你能够顺利剿灭杨玄感叛乱,其功劳最大的还是以樊留守和皇甫将军为首的东都朝廷,是他们给你练出了兵,也是他们为你提供可以肆意挥霍的粮草军费,从不或缺的武器盔甲,军需辎重,也是他们替你抵挡了来自背后的暗枪暗箭,妒忌陷害,让你可以心无... -->>
到底是死鬼陈应良留下的身体底子差了些,在高士廉家里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出了门,打马返回宜阳坊时,在路上被深秋的寒风一吹,陈应良就忍不住滚下马大吐特吐了,吐得是翻肠倒胃,天翻地覆,最后干脆连马都骑不了,还是家中下人给陈应良雇了一辆车,这才赶在坊门关闭前把陈应良带回宜阳坊家中。结果回到了家后,陈应良少不得又挨了陈老三一通埋怨,被陈老三亲手硬灌了一碗醒酒汤。
其实身体比较差还只是陈应良酩酊大醉的原因之一,让陈应良大醉特醉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陈应良决定放弃对杨雨儿的追求,尽管早就知道自己与杨雨儿的身份悬殊巨大,也很清楚自己对杨雨儿只是单相思,几乎没什么可能得偿所愿,但真正决定了放弃后,陈应良还是万分失落,忍不住借酒浇愁了一次——毕竟,陈应良对杨雨儿是动了真情的。
借酒浇愁的结果除了酩酊大醉外,还有宿醉后的强烈不适,第二天清晨,陈应良既是头痛欲裂,又是四肢酸软无力,还脸色苍白如纸,稍微动动就全身出虚汗,难受得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可是没办法,因为前段时间告假次数过多的缘故,陈应良实在拉不下脸来再次请假,更不想落下渎职把柄,妨碍到自己正在谋求的地方职位,便强忍着身体不适出了家门,强撑着来到皇城上班。
还好,陈应良的上司裴信是闻喜裴家的人,又是托陈应良的福得以官升一级,对陈应良多少有些照顾,见陈应良在岗位上脸色苍白,额头不断出冷汗,便关心的问起了陈应良的身体情况,得知陈应良身体有些不适后,裴信便大手一挥,又给了陈应良半天病假,让陈应良立即回家休息。确实身体很不舒服的陈应良大喜,赶紧谢了裴信的照顾,急匆匆出了皇城回家睡大觉。
从早上睡到下午,刚感觉身体舒服一些,损友房玄龄却又提着一坛酒上门来催命了,还给陈应良带来一个新朋友——一个叫做杜如晦的官宦子弟,说是自己与杜如晦偶然结识后相处甚欢,同时杜如晦也十分钦佩赤手空拳闯下诺大声名的陈应良,所以就把杜如晦带到了陈应良家里,介绍给陈应良认识。
在目前这个时代,杜如晦当然还没有什么名气,又刚刚才从滏阳尉的任上负气辞官,按理来说少年得志的陈应良完全可以看不起杜如晦的,但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陈应良对杜如晦的到来当然是大喜过望,不仅对已经二十八岁的杜如晦行小弟礼,还不顾自己宿醉刚醒,命令家人下人准备上好酒宴,强撑着与两大未来名相把酒言欢,共叙友情,同时自然拼命的与杜如晦拉关系套交情,为将来的必要时刻打好基础。
托显赫名声与良好形象的福,杜如晦对刚结识的陈应良第一印象也极好,而随着与陈应良的熟识,闲聊间话题不经意的扯到官职方面时,杜如晦还忍不住向陈应良问道:“贤弟,关于你的官职,愚兄一直有个问题,以贤弟你的文才武功,还有你在朝廷里的关系,怎么会被封为太子右副率这么一个半闲职?这岂非是大材小用,明珠暗投?”
“不瞒两位兄长,这是我那两位裴伯父的意思。”陈应良倒也没有对房玄龄和杜如晦隐晦,坦然答道:“他们担心我过早进入军队被人打压,我又才刚满十七岁,年纪实在太小了些,他们也不便给我安排什么有实权的文职,就干脆让我在太子右副率这个位置上过渡一下,先让我混一些资历,然后再平调其他官职。”
“果然如此。”早就有此怀疑的杜如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又不无羡慕的说道:“贤弟果然是非同凡响,混资历都是直接从五品,愚兄比贤弟痴长十一二岁,在朝廷里也算有点靠山,结果入仕之后,却只能出任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对比之下,愚兄真是无地自容啊。”
“兄长不必如此。”陈应良安慰道:“兄长只是时运未至,小弟相信以兄长的才学,他日定然出将入相,前途必当远在小弟之上。”——天地良心,陈应良这话可是实在不能再实在的大实话了。
杜如晦能被誉为千古贤相之一,当然能有自知之明,在没有预知能力的情况下,对陈应良发自肺腑的大实话当然是误以为是安慰话,抱以苦笑摇头,对自己的信心远没有陈应良对自己的信心那么充足和坚定。
“应良贤弟,别怪愚兄出言不吉,这事你必须得抓紧。”另一名未来的千古贤相房玄龄开口,严肃说道:“正如你我兄弟闲谈所言,当今圣上乃难得明君,功绩绝不在秦皇汉武之下,可当今圣上也是好事之君,从古至今,还没有那一位皇帝能象他这么喜欢巡游四海八方。贤弟你如果不能在皇帝下次出巡之前确认你的新职位,圣上一旦又突然出巡,裴相与裴大夫两位大人定然随行,届时你如果还想谋求什么理想职位,就绝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
“乔松兄不必那么紧张。”杜如晦善断,与多谋的房玄龄也不是那么意见完全相同,笑着说道:“乔松兄忘了卫留守了?当今圣上对卫留守始终青眼有加,有他老人家在,就算裴相与裴大夫不在大兴,应良兄弟还用担心没有理想职位了?只怕到时候应良兄弟就算想要再次官升一级,也就是卫留守一句话的事。”
“克明贤弟,卫留守是很赏识应良贤弟不假。”房玄龄很谨慎的提醒道:“但应良贤弟的伯父,始终是裴相和裴大夫,已经七十有三的卫留守,只是应良贤弟的长辈。还有,卫留守的权力只局限于关中一地,且受到很多制约,再怎么的提拔应良贤弟,也无法达到裴相和裴大夫的高度。”
杜如晦默默点头,赞同房玄龄的这个看法——陈应良确实还有卫玄和樊子盖这些老不死的大腿可以抱,但这些老不死的权力都只局限在一个地区,又是风烛残年指不定那天就两腿一蹬,留下可怜的小正太陈应良在世上无依无靠,所以抱他们的大腿不仅上升空间有限,还指不定就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远及不上正当壮年的天子近臣裴矩和裴蕴的大腿那么稳定可靠。
“多谢兄长关心,也多谢兄长提醒。”陈应良当然也明白房玄龄的弦外之音,也没有对好友隐瞒,直接就笑着说道:“不瞒兄长说,其实小弟也一直在担心这点,所以这次借着献棉花的机会,我已经求两位伯父答应,尽快为我谋取一个外任官职。如果运气好一切顺利的话,可能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贤弟果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房玄龄欣慰的笑了,又好奇问道:“贤弟,你求裴相和裴大夫给你谋取什么地方的官职?江南?四川?还是就在两都京畿?”
“我没求这些太平官职。”陈应良摇头,平静说道:“我求两位伯父把我放到贼乱最严重的青徐齐鲁等地,辅助地方官员平定乱匪。”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脸色一起变了,也一起闭上了嘴巴,片刻后房玄龄才沉声说道:“贤弟,你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青徐齐鲁贼乱猖獗的根本原因,你比愚兄更清楚,你还要坚持去清剿贼乱,这不是在逞强,是在拿你的仕途前程赌博。”
“乔松兄,贼乱总要有人去剿的。”陈应良平静答道:“我不去剿乱贼,别人也不去剿乱贼,那这贼乱岂不是只会越闹越大,越来越难以控制?”
房玄龄哑然,有心想指出陈应良赌得太大,却又受限于忠君爱民的封建毒素洗脑,还有老顽固父亲的长年以来的耳提面命,实在找不出什么话来指责和制止陈应良的冒险赌博。倒是杜如晦突然拍了巴掌,叫好道:“应良贤弟果然有勇气有担当,也更有上进心!不错,齐鲁的贼乱是很难剿灭,但事情越难,就越有斩获奇功的机会!相信以贤弟的韬略武功,到了青徐齐鲁的平叛战场上,定然能够取得不亚于朝廷柱石张须陀将军的战绩。”
与杜如晦毕竟只是刚刚接触,陈应良还真听不出杜如晦这是随口敷衍还是发自内心,便也只能对杜如晦报之以虚伪笑容。孰料杜如晦称赞了陈应良的英明决策之后,又突然说道:“不过应良贤弟,愚兄觉得你还是稍微冒失轻进了一些,其实以你的条件背景,大可不必急着到贼乱最猖獗的地方去郡县去任职剿匪,应该策略一些,循序渐进,然后再图谋发展。”
对于千古贤相杜如晦的建议,陈应良当然不可能当做耳旁风置之不理,只是赶紧问道:“克明兄此言何意?还请兄长祥解。”
“因为在地方上剿贼平乱,与贤弟你在洛阳剿灭杨玄感逆贼的叛乱不同。”杜如晦严肃答道:“别怪愚兄说话不好听,贤弟你能够顺利剿灭杨玄感叛乱,其功劳最大的还是以樊留守和皇甫将军为首的东都朝廷,是他们给你练出了兵,也是他们为你提供可以肆意挥霍的粮草军费,从不或缺的武器盔甲,军需辎重,也是他们替你抵挡了来自背后的暗枪暗箭,妒忌陷害,让你可以心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