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隋王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意思是,对杨素不罚不赏,不准辞官,就赐玉笛。为何?”
“臣妾觉得,玉笛精美,不如竹笛中用,杨素已官至极品,无可赏赐了。”
“无可赏赐?”隋炀帝问,萧珺只是点了点头,遵照萧皇后建议,隋炀帝便把这个精雕双凤玉笛派小太监赏赐给杨素。
杨素跪在宫外,加上年事已高,跪倒有点吃力,忐忑之时,等了许久才见小太监手托着一个长方木匣走了过来。小太监说道:“皇上有旨,赐越国公杨素玉笛一根。”
杨素一愣,接过木匣,吃力的站起来,问道:“敢问小公公,皇上就没有别的吩咐?”
小太监道:“皇上什么也没说,只说赐玉笛一根。”
杨素怀抱木匣,有气无力的离开宫门,返回府上。
一根玉笛摆在桌上,二弟杨约、长子杨玄感,面面相视,百思不得其解。拿着玉笛,沉思良久,杨玄感问道:“父亲营建东都,功勋卓著,皇上为何只赐玉笛一把?”
杨素摸着羊角胡子,言道:“命人吹奏。”
杨府养有歌姬,当堂吹奏,笛声虽然婉转悠扬,但吹笛子的歌姬却是十分吃力,中间还有两次中断。
等着一曲过后,杨素便问二弟杨约:“二弟以为此笛吹曲如何?”
杨约道:“玉笛虽然尊贵,与竹笛相比,并不中用。”
“皇上不赏不罚,也不准辞官,送来个不中用的玉笛,看来是觉得老夫真得不中用了……”杨素摸着羊角胡子,两眼微闭,若有所思,半晌不语。
自此之后,杨素一病不起,久卧家中,也不在上朝。隋炀帝杨广常派太医探查杨素病情,杨素是愈加紧张,便召来二弟杨约,长子杨玄感,陪坐病榻前,杨素孱弱说道:“自从卧病之后,我自知大限将至,料定宫中比有人盼我早死。”
杨玄感问:“皇上时常派太医诊病,难道不是为父亲治病?”
杨素道:“你哪里知道,皇上这是探查我有没有死!”
此言一出,二弟杨约和长子杨玄感才恍然大悟,杨玄感问道:“难道皇上盼着父亲不得善终?”
杨素说道:“我若早死,一了百了,我若不死,只恐全家遭殃。我死之后,咱杨家众人依旧高官得做,骏马任骑,何乐而不为?”
杨素、杨玄感等家人听了忍不住潸然泪下,杨素又道:“前几日,我做《赋得笛诗》一首,死后皇帝吊唁,可悬挂屋中,皇上定不会怪罪你们。”
言罢,杨素又是一阵咳嗽,由此言语不清,神智昏厥,不日而亡。
杨素终年六十二岁,谥景武,后来唐朝建中三年,朝廷追封杨素为古代六十四名将;又至北宋宣和五年,朝廷追封古代七十二名将亦有杨素。这才是:
自古能臣才德全,一代怪才德行偏。奇谋多变人品异,取悦君王害民间。
北伐突厥出塞外,南讨陈朝战船前。东征义军辟江浙,西入并州平叛乱。
党争宫斗换太子,封侯拜相官爵显。仁寿宫下尸骨垒,东都城内征夫填。
名将得益奇谋多,酷吏源自造宫殿。争议千载谁曾问,半好半坏各一边。
越国公杨素暴病身亡,也算是得了个好死。隋炀帝亲往杨府吊唁,假惺惺落泪祭拜,以示哀悼。
太监拿出圣旨,当众宣读:“为表彰国公生前功绩,特追封太尉、光禄大夫、领十郡太守;赐辒车、班剑、鼓吹;赏杨素遗属粟麦五千石,布帛五千段;并为越国公树碑立传,光照千秋。钦此。”
隋炀帝表面大加恩赏,弥盖君臣之谊,杨府家人叩首拜谢。杨广忽见灵堂一侧,留诗一首,上书《赋得笛诗》,杨广细细读来,诗词写道:
作曲是佳人,制名由巧匠。
鹍弦时莫并,凤管还相向。
随歌响更发,逐舞声弥亮。
宛转度云窗,逶迤出黼帐。
长随画常里,承恩无所让。
杨广读罢,顿感伤怀,一句“承恩无所让”道出了杨素临终时,自知罪孽深重,走投无路的心境,毕竟是多年君臣,杨广言道:“将这诗词取下,朕痛失良相,留作纪念。”
旁边杨府家人,取下诗卷,呈与杨广。杨广吊唁完毕,把这收《赋得笛诗》带回宁安殿。皇后萧珺正在宫里,杨广言道:“杨素已死,朕心甚安。”
萧皇后不惊不喜,说道:“杨素害民不浅,本不得好死,一病而亡,反倒自得其所。”
“假使杨素不死,当夷九族!”杨广自感办了件顺应人心的事,心中也是得意洋洋,问道:“皇后为何要赐玉笛,让杨素自寻死路?”
萧皇后道:“再好的玉笛也不如竹笛,中看不中用,想必杨素知道自己已不中用,畏罪自尽,也在情理之中”
“皇后果然高明,赐了玉笛,能使杨素自知罪恶深重,也省得朕痛下杀手。”
萧珺道:“都说臣妾最嫉妒宣华夫人,又有几人知道心中留恨的本是那馋臣杨素。”
意思是,对杨素不罚不赏,不准辞官,就赐玉笛。为何?”
“臣妾觉得,玉笛精美,不如竹笛中用,杨素已官至极品,无可赏赐了。”
“无可赏赐?”隋炀帝问,萧珺只是点了点头,遵照萧皇后建议,隋炀帝便把这个精雕双凤玉笛派小太监赏赐给杨素。
杨素跪在宫外,加上年事已高,跪倒有点吃力,忐忑之时,等了许久才见小太监手托着一个长方木匣走了过来。小太监说道:“皇上有旨,赐越国公杨素玉笛一根。”
杨素一愣,接过木匣,吃力的站起来,问道:“敢问小公公,皇上就没有别的吩咐?”
小太监道:“皇上什么也没说,只说赐玉笛一根。”
杨素怀抱木匣,有气无力的离开宫门,返回府上。
一根玉笛摆在桌上,二弟杨约、长子杨玄感,面面相视,百思不得其解。拿着玉笛,沉思良久,杨玄感问道:“父亲营建东都,功勋卓著,皇上为何只赐玉笛一把?”
杨素摸着羊角胡子,言道:“命人吹奏。”
杨府养有歌姬,当堂吹奏,笛声虽然婉转悠扬,但吹笛子的歌姬却是十分吃力,中间还有两次中断。
等着一曲过后,杨素便问二弟杨约:“二弟以为此笛吹曲如何?”
杨约道:“玉笛虽然尊贵,与竹笛相比,并不中用。”
“皇上不赏不罚,也不准辞官,送来个不中用的玉笛,看来是觉得老夫真得不中用了……”杨素摸着羊角胡子,两眼微闭,若有所思,半晌不语。
自此之后,杨素一病不起,久卧家中,也不在上朝。隋炀帝杨广常派太医探查杨素病情,杨素是愈加紧张,便召来二弟杨约,长子杨玄感,陪坐病榻前,杨素孱弱说道:“自从卧病之后,我自知大限将至,料定宫中比有人盼我早死。”
杨玄感问:“皇上时常派太医诊病,难道不是为父亲治病?”
杨素道:“你哪里知道,皇上这是探查我有没有死!”
此言一出,二弟杨约和长子杨玄感才恍然大悟,杨玄感问道:“难道皇上盼着父亲不得善终?”
杨素说道:“我若早死,一了百了,我若不死,只恐全家遭殃。我死之后,咱杨家众人依旧高官得做,骏马任骑,何乐而不为?”
杨素、杨玄感等家人听了忍不住潸然泪下,杨素又道:“前几日,我做《赋得笛诗》一首,死后皇帝吊唁,可悬挂屋中,皇上定不会怪罪你们。”
言罢,杨素又是一阵咳嗽,由此言语不清,神智昏厥,不日而亡。
杨素终年六十二岁,谥景武,后来唐朝建中三年,朝廷追封杨素为古代六十四名将;又至北宋宣和五年,朝廷追封古代七十二名将亦有杨素。这才是:
自古能臣才德全,一代怪才德行偏。奇谋多变人品异,取悦君王害民间。
北伐突厥出塞外,南讨陈朝战船前。东征义军辟江浙,西入并州平叛乱。
党争宫斗换太子,封侯拜相官爵显。仁寿宫下尸骨垒,东都城内征夫填。
名将得益奇谋多,酷吏源自造宫殿。争议千载谁曾问,半好半坏各一边。
越国公杨素暴病身亡,也算是得了个好死。隋炀帝亲往杨府吊唁,假惺惺落泪祭拜,以示哀悼。
太监拿出圣旨,当众宣读:“为表彰国公生前功绩,特追封太尉、光禄大夫、领十郡太守;赐辒车、班剑、鼓吹;赏杨素遗属粟麦五千石,布帛五千段;并为越国公树碑立传,光照千秋。钦此。”
隋炀帝表面大加恩赏,弥盖君臣之谊,杨府家人叩首拜谢。杨广忽见灵堂一侧,留诗一首,上书《赋得笛诗》,杨广细细读来,诗词写道:
作曲是佳人,制名由巧匠。
鹍弦时莫并,凤管还相向。
随歌响更发,逐舞声弥亮。
宛转度云窗,逶迤出黼帐。
长随画常里,承恩无所让。
杨广读罢,顿感伤怀,一句“承恩无所让”道出了杨素临终时,自知罪孽深重,走投无路的心境,毕竟是多年君臣,杨广言道:“将这诗词取下,朕痛失良相,留作纪念。”
旁边杨府家人,取下诗卷,呈与杨广。杨广吊唁完毕,把这收《赋得笛诗》带回宁安殿。皇后萧珺正在宫里,杨广言道:“杨素已死,朕心甚安。”
萧皇后不惊不喜,说道:“杨素害民不浅,本不得好死,一病而亡,反倒自得其所。”
“假使杨素不死,当夷九族!”杨广自感办了件顺应人心的事,心中也是得意洋洋,问道:“皇后为何要赐玉笛,让杨素自寻死路?”
萧皇后道:“再好的玉笛也不如竹笛,中看不中用,想必杨素知道自己已不中用,畏罪自尽,也在情理之中”
“皇后果然高明,赐了玉笛,能使杨素自知罪恶深重,也省得朕痛下杀手。”
萧珺道:“都说臣妾最嫉妒宣华夫人,又有几人知道心中留恨的本是那馋臣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