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绝命营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没有正式休息的空隙,还经历了严峻的生死考验,确实顶不住了。
可是顶不住也得上,没过一会儿王小柱就开始催促大家赶紧起来,继续深入巷道排查,还不停地给大家鼓劲,说什么这是本次任务最后的一公里,也是最后的一班岗,宁可三天不睡觉,也要拿下这巷道。
大家只得打起精神,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好队伍,再次进入了幽深黑暗的空间。
走着走着,大家才发现这最后的一公里其实一点都不难走,原因不仅有“最后”这两个字导致的心理因素,还因为这段路是整个571井下最好走的,宽度甚至达到了可以四五个人并列的程度,几乎可以用平坦的宽广大道来形容。
这是一条整整一公里干净整洁的巷道,只有头顶上不多的几根管线,加上一侧安静的煤溜子在提醒着我们,这里仍然是煤矿,不是什么未知的地下洞穴,更不是什么值得探险的旅游秘境。
它的两侧是整齐的断面,和前几层那些马蜂窝一样到处遍布的工作面完全不一样,用不着小心谨慎的逐一排查,所以精神上也是完全放松的。这不得不让人产生一种幻觉,好像我们只是在检查工作那么惬意。
在整个救援队中,知道这条巷道为什么是这样的只有文明和我两个人。看着一脸诧异东瞧西看的他们,文明始终笑而不语,我只得向大家解释说,其实这条路不是从煤层中开出来的,它只是联系两个煤层的中间过道。
571矿挖到了这里,已经没有开采价值了,但凑巧的是,在矿区的旁边又探测出了一个很大的煤层,而且其储存深度和571的第四层巷道基本平行。如果再在旁边开出一眼井,那就太劳民伤财了,不是最科学的选择。
经过详细考察论证,矿区认为沿着第四层的尽头一路挖过去,用不了多远即可挖到那个新煤层。这种平行挖掘比垂直挖掘要有利和容易的多,原来571矿的所有设备也可以直接利用上,不需要再费劲吃力的另置一套,省时省力又省钱。
这也是为什么第二个避难硐室会安放在第四层最后一公里尽头的原因:很简单,它是第四层的尽头没错,但同时也是新巷道的开端,是属于重要节点的关键位置。
从这个角度来说,第四层虽然是最长的那条巷道,但扣除这最后一公里之后,可开采面积和长度反而是整个煤矿最小最短的了。
而且571矿人手不够,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在挖通了这条中间过道之后,一直没有进行新煤层的开采工作,这条路也就没有继续延伸下去,到此为止了。
听我这么一说,大家恍然大悟,纷纷称赞这是个明智的决定,如此一搞连我们救援队的工作都轻松了许多,和前几层那种排查强度相比,现在简直和散步似得。
路好走人轻松,通过这一公里只花费了半个钟头,我很快就看到了前方传来的强烈光线,第二个避难硐室就在前方。从我这个距离来看,它的第一道门似乎是打开的,这一点和第一个避难硐室不同,只是里面还是影影倬倬的什么都看不清。
到了这里,大家的神经重新绷了起来,不过有了第一个避难硐室的经验,倒也井然有序。只见吴思明和鲁班仍然一马当先,手持利刃一前一后先走了过去,张曦则还是保持着两三米的距离紧随其后。
其余人等原本应该呆在巷道里等着,可在井下十个小时之久,连老鼠洞都翻遍了,敌对分子的毛也没有见到一根。这一次胆子也大了,一帮人争先恐后的跟在了张曦的后面,整体呈现不断收缩的扇形,缓慢但坚定的向第一道门包抄过去。
这其中,只有我一个人的注意力不在避难硐室上。
这是因为我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前方本来应该到此结束的巷道,竟然又继续向深处延伸了过去。而且这条巷道的入口和来时的巷道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有些模模糊糊的边缘不是很清晰,乍一看好像是来时巷道的倒影,一左一右分布在避难硐室的两边,又好像是依附在墙上的阴影。
我使劲眨了眨眼,感觉非常奇怪,再仔细观察,原来这条巷道的入口似乎被一层薄薄的雾所笼罩,如果我不是几个月前曾下到过这里,知道对面除了一堵墙绝对什么都没有,搞不好也就看不出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在这几个月期间,571矿开足马力开始开采新煤层了?可是无论从井上还是井下的状态来看,571只是一个生产任务很低的小煤矿,完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的呀。
受到好奇心驱使,我不由自主的向着这条新巷道走近了几步,用头顶的矿灯尽力向里面照去,希望看到这只是一个刚开始开采的工作面,一眼能望到头是最好的了。
矿灯的光线属于冷光源,在良好的空气质量中,一般能照射出二十余米的有效距离,井下煤尘灰尘较多,照射距离要大打折扣,估计最多十余米就看不清了。
但此时我看到的光线却一直向着里面发散过去,照射的距离穿透了那层薄雾,却什么都没有看到,光线就那么渐渐消失在黑暗的深处,好像被什么吞噬掉了,连个反射光都没有。
可能是心理作用,也可能是真的有一阵凉飕飕的风从我身边吹了过去,我浑身打了个哆嗦,下意识的转过了头。按说深入地下越深,温度就会越高,这个新出现的巷道怎么会有阵阵凉风吹出来?
难道它的尽头另有一个通往地面的出入口?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在巷道图上一点都没有显示出来?或者571的矿主卷款而逃另有原因,他们也是不得已的?
我背对着避难硐室,站在右手边这个黑漆漆阴森森,一片虚无的未知巷道入口处,越想越害怕,脚步就开始慢慢向后移动,一直退到避难硐室的门口才停住。正准备叫文明一起来看看,一回头却发现门口已经空无一人,所有人都进到避难硐室里面去了。
这一惊非同小可,本来就对那条未知巷道心存畏惧,突然发现外面只有我一个人了,强烈的恐惧感立刻倍增。再看那条黑暗的巷道深处,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从中蹦出吓人的东西,就是不蹦出来什么东西,至少也有很多神秘的眼睛在盯着我,打量着我,而且不怀好意。
这一来我如芒刺在背,再也呆不住了,一转身跑向了避难硐室。避难硐室的门并没有关上,几步我就进了过渡室,也不敢回头看,生怕一回头会看到不该看的东西。
好在过渡室只有七八米长,转瞬即过,而最里面的生存室灯火辉煌,不知道是救援队的人打开了开关,还是本来里面就亮着灯的。我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进去一看,所有救援队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全部排成了一排背对着门口,面向里面低着头,没有一个人说话。
本没有正式休息的空隙,还经历了严峻的生死考验,确实顶不住了。
可是顶不住也得上,没过一会儿王小柱就开始催促大家赶紧起来,继续深入巷道排查,还不停地给大家鼓劲,说什么这是本次任务最后的一公里,也是最后的一班岗,宁可三天不睡觉,也要拿下这巷道。
大家只得打起精神,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好队伍,再次进入了幽深黑暗的空间。
走着走着,大家才发现这最后的一公里其实一点都不难走,原因不仅有“最后”这两个字导致的心理因素,还因为这段路是整个571井下最好走的,宽度甚至达到了可以四五个人并列的程度,几乎可以用平坦的宽广大道来形容。
这是一条整整一公里干净整洁的巷道,只有头顶上不多的几根管线,加上一侧安静的煤溜子在提醒着我们,这里仍然是煤矿,不是什么未知的地下洞穴,更不是什么值得探险的旅游秘境。
它的两侧是整齐的断面,和前几层那些马蜂窝一样到处遍布的工作面完全不一样,用不着小心谨慎的逐一排查,所以精神上也是完全放松的。这不得不让人产生一种幻觉,好像我们只是在检查工作那么惬意。
在整个救援队中,知道这条巷道为什么是这样的只有文明和我两个人。看着一脸诧异东瞧西看的他们,文明始终笑而不语,我只得向大家解释说,其实这条路不是从煤层中开出来的,它只是联系两个煤层的中间过道。
571矿挖到了这里,已经没有开采价值了,但凑巧的是,在矿区的旁边又探测出了一个很大的煤层,而且其储存深度和571的第四层巷道基本平行。如果再在旁边开出一眼井,那就太劳民伤财了,不是最科学的选择。
经过详细考察论证,矿区认为沿着第四层的尽头一路挖过去,用不了多远即可挖到那个新煤层。这种平行挖掘比垂直挖掘要有利和容易的多,原来571矿的所有设备也可以直接利用上,不需要再费劲吃力的另置一套,省时省力又省钱。
这也是为什么第二个避难硐室会安放在第四层最后一公里尽头的原因:很简单,它是第四层的尽头没错,但同时也是新巷道的开端,是属于重要节点的关键位置。
从这个角度来说,第四层虽然是最长的那条巷道,但扣除这最后一公里之后,可开采面积和长度反而是整个煤矿最小最短的了。
而且571矿人手不够,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在挖通了这条中间过道之后,一直没有进行新煤层的开采工作,这条路也就没有继续延伸下去,到此为止了。
听我这么一说,大家恍然大悟,纷纷称赞这是个明智的决定,如此一搞连我们救援队的工作都轻松了许多,和前几层那种排查强度相比,现在简直和散步似得。
路好走人轻松,通过这一公里只花费了半个钟头,我很快就看到了前方传来的强烈光线,第二个避难硐室就在前方。从我这个距离来看,它的第一道门似乎是打开的,这一点和第一个避难硐室不同,只是里面还是影影倬倬的什么都看不清。
到了这里,大家的神经重新绷了起来,不过有了第一个避难硐室的经验,倒也井然有序。只见吴思明和鲁班仍然一马当先,手持利刃一前一后先走了过去,张曦则还是保持着两三米的距离紧随其后。
其余人等原本应该呆在巷道里等着,可在井下十个小时之久,连老鼠洞都翻遍了,敌对分子的毛也没有见到一根。这一次胆子也大了,一帮人争先恐后的跟在了张曦的后面,整体呈现不断收缩的扇形,缓慢但坚定的向第一道门包抄过去。
这其中,只有我一个人的注意力不在避难硐室上。
这是因为我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前方本来应该到此结束的巷道,竟然又继续向深处延伸了过去。而且这条巷道的入口和来时的巷道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有些模模糊糊的边缘不是很清晰,乍一看好像是来时巷道的倒影,一左一右分布在避难硐室的两边,又好像是依附在墙上的阴影。
我使劲眨了眨眼,感觉非常奇怪,再仔细观察,原来这条巷道的入口似乎被一层薄薄的雾所笼罩,如果我不是几个月前曾下到过这里,知道对面除了一堵墙绝对什么都没有,搞不好也就看不出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在这几个月期间,571矿开足马力开始开采新煤层了?可是无论从井上还是井下的状态来看,571只是一个生产任务很低的小煤矿,完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的呀。
受到好奇心驱使,我不由自主的向着这条新巷道走近了几步,用头顶的矿灯尽力向里面照去,希望看到这只是一个刚开始开采的工作面,一眼能望到头是最好的了。
矿灯的光线属于冷光源,在良好的空气质量中,一般能照射出二十余米的有效距离,井下煤尘灰尘较多,照射距离要大打折扣,估计最多十余米就看不清了。
但此时我看到的光线却一直向着里面发散过去,照射的距离穿透了那层薄雾,却什么都没有看到,光线就那么渐渐消失在黑暗的深处,好像被什么吞噬掉了,连个反射光都没有。
可能是心理作用,也可能是真的有一阵凉飕飕的风从我身边吹了过去,我浑身打了个哆嗦,下意识的转过了头。按说深入地下越深,温度就会越高,这个新出现的巷道怎么会有阵阵凉风吹出来?
难道它的尽头另有一个通往地面的出入口?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在巷道图上一点都没有显示出来?或者571的矿主卷款而逃另有原因,他们也是不得已的?
我背对着避难硐室,站在右手边这个黑漆漆阴森森,一片虚无的未知巷道入口处,越想越害怕,脚步就开始慢慢向后移动,一直退到避难硐室的门口才停住。正准备叫文明一起来看看,一回头却发现门口已经空无一人,所有人都进到避难硐室里面去了。
这一惊非同小可,本来就对那条未知巷道心存畏惧,突然发现外面只有我一个人了,强烈的恐惧感立刻倍增。再看那条黑暗的巷道深处,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从中蹦出吓人的东西,就是不蹦出来什么东西,至少也有很多神秘的眼睛在盯着我,打量着我,而且不怀好意。
这一来我如芒刺在背,再也呆不住了,一转身跑向了避难硐室。避难硐室的门并没有关上,几步我就进了过渡室,也不敢回头看,生怕一回头会看到不该看的东西。
好在过渡室只有七八米长,转瞬即过,而最里面的生存室灯火辉煌,不知道是救援队的人打开了开关,还是本来里面就亮着灯的。我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进去一看,所有救援队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全部排成了一排背对着门口,面向里面低着头,没有一个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