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二世重生之炮灰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九九分析着自己的形势。目前来讲,她是请到了神医治愈了皇帝的功臣,又是崔皇后的身边人。所以,不论是皇帝的这边,还是皇后的这边,她都能站的稳,自己暂时是安全的。
可九九没算计到的是,宫廷中还有一股势力,是想方设法都要拿下她的官职的。
要说现在朝下谁是皇帝皇后身边最大的红人,怕是好多人都会说是她上官九九了,皇帝在后宫养头上的伤,经常会把九九叫过去陪同。
下下棋,听听曲,偶尔也会给她讲讲他跟崔皇后年轻时的故事,还有他早年间的丰功伟绩。时不时的会说一句,“在宫里当班,委实辛苦,不如早给他做儿媳。”
每到这时,九九都会变着花样的推绝,然后想着幸好皇帝每次提的都是当儿媳,不是给他自己当媳妇。
皇帝是真待自己好,九九是明白的,在皇帝眼中,自己就是个挥动着大白翅膀的天使,皇帝经常说道,“自打你进宫,不但治好了朕的病,隆儿也踏实了不少,就连皇后笑容都多了。”
这般的日子在外人眼中九九算是过的舒服,可李弘那边还没消息,这都已经过了十来日了,崔皇后只一心照顾皇帝,天下人面前秀恩爱,那个工程的事也再未提及,九九着实有些不安。
比九九更不踏实的算是太子了。
皇帝这病一好,他这个太子就显得有些多余,父皇只是召见了他几次,通常也都是循例问下他作为太子的功课。
李德深知,虽然自己是皇帝的嫡出长子,可他父皇心里最不待见的就是他。
太子在这宫中更是过得小心翼翼,而太子府的谋士有些倒是已经沉不住气了。
太子府的谋士如今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太子赶紧在朝堂上有些作为,巩固一下太子的地位,而另一派,则主张让太子修书,暂离朝堂,先做些人文贡献,再想他法。
两派都各有说辞,各有道理,太子有些犹豫不决。
九九后来想,如果自己身在太子府,是太子的人,那她一定会劝说太子选择去修书,修法典,暂时离开朝堂。
道理很简单,第一太子已经错过了最佳争锋的时候,那时皇帝病重多日不上朝,大晟子民会心生惶恐,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新皇帝,而不是一个带夫上朝的皇后,所以太子趁那时,找些顾命大臣联名上奏,民心所向,逼皇帝退位是有希望的。
但他没有,而是选择了做个孝顺儿子,未敢与自己的母亲正面交锋。既然那时都未做反应,这时皇帝病愈,可以执政,再跳出来,就难免惹人非议。
第二点,皇上眼盲不能早朝,军国大事选了皇后代之,却未让自己的儿子参与,这代表了什么?不是代表皇帝有多相信皇后,而是皇帝仍在贪权。试想,如果让太子执掌朝纲,时间一久,臣子都已认可了太子,万一自己病全愈了,再回朝堂必定面临跟儿子夺权,表面上尴尬不说,万一失败了,自己就被逼退位,去当太上皇,太上皇的滋味可是不好受,那就是形同软禁,儿子不会再给他机会参与政事。
虽然把政事交给一直在朝堂当中兴风作浪的皇后,可她毕竟是个女人,毕竟是自己的妻子。她管理朝政也只是为自己分担工作,就跟民间讲究夫唱妇随一样,再说自古也没有女人做皇帝一说,皇帝多少还是放心的。
如今皇帝病已大好,他就更不会再让一分一毫的权利给太子,太子一动毕定会引发皇帝的反感,会先下手废了太子。
所以这时候的太子不动便已经是进。动就是加速毁灭。
太子起先还沉得住起,可这时间一久,心就有些慌,与谋士连夜探讨,决定……
九九分析着自己的形势。目前来讲,她是请到了神医治愈了皇帝的功臣,又是崔皇后的身边人。所以,不论是皇帝的这边,还是皇后的这边,她都能站的稳,自己暂时是安全的。
可九九没算计到的是,宫廷中还有一股势力,是想方设法都要拿下她的官职的。
要说现在朝下谁是皇帝皇后身边最大的红人,怕是好多人都会说是她上官九九了,皇帝在后宫养头上的伤,经常会把九九叫过去陪同。
下下棋,听听曲,偶尔也会给她讲讲他跟崔皇后年轻时的故事,还有他早年间的丰功伟绩。时不时的会说一句,“在宫里当班,委实辛苦,不如早给他做儿媳。”
每到这时,九九都会变着花样的推绝,然后想着幸好皇帝每次提的都是当儿媳,不是给他自己当媳妇。
皇帝是真待自己好,九九是明白的,在皇帝眼中,自己就是个挥动着大白翅膀的天使,皇帝经常说道,“自打你进宫,不但治好了朕的病,隆儿也踏实了不少,就连皇后笑容都多了。”
这般的日子在外人眼中九九算是过的舒服,可李弘那边还没消息,这都已经过了十来日了,崔皇后只一心照顾皇帝,天下人面前秀恩爱,那个工程的事也再未提及,九九着实有些不安。
比九九更不踏实的算是太子了。
皇帝这病一好,他这个太子就显得有些多余,父皇只是召见了他几次,通常也都是循例问下他作为太子的功课。
李德深知,虽然自己是皇帝的嫡出长子,可他父皇心里最不待见的就是他。
太子在这宫中更是过得小心翼翼,而太子府的谋士有些倒是已经沉不住气了。
太子府的谋士如今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太子赶紧在朝堂上有些作为,巩固一下太子的地位,而另一派,则主张让太子修书,暂离朝堂,先做些人文贡献,再想他法。
两派都各有说辞,各有道理,太子有些犹豫不决。
九九后来想,如果自己身在太子府,是太子的人,那她一定会劝说太子选择去修书,修法典,暂时离开朝堂。
道理很简单,第一太子已经错过了最佳争锋的时候,那时皇帝病重多日不上朝,大晟子民会心生惶恐,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新皇帝,而不是一个带夫上朝的皇后,所以太子趁那时,找些顾命大臣联名上奏,民心所向,逼皇帝退位是有希望的。
但他没有,而是选择了做个孝顺儿子,未敢与自己的母亲正面交锋。既然那时都未做反应,这时皇帝病愈,可以执政,再跳出来,就难免惹人非议。
第二点,皇上眼盲不能早朝,军国大事选了皇后代之,却未让自己的儿子参与,这代表了什么?不是代表皇帝有多相信皇后,而是皇帝仍在贪权。试想,如果让太子执掌朝纲,时间一久,臣子都已认可了太子,万一自己病全愈了,再回朝堂必定面临跟儿子夺权,表面上尴尬不说,万一失败了,自己就被逼退位,去当太上皇,太上皇的滋味可是不好受,那就是形同软禁,儿子不会再给他机会参与政事。
虽然把政事交给一直在朝堂当中兴风作浪的皇后,可她毕竟是个女人,毕竟是自己的妻子。她管理朝政也只是为自己分担工作,就跟民间讲究夫唱妇随一样,再说自古也没有女人做皇帝一说,皇帝多少还是放心的。
如今皇帝病已大好,他就更不会再让一分一毫的权利给太子,太子一动毕定会引发皇帝的反感,会先下手废了太子。
所以这时候的太子不动便已经是进。动就是加速毁灭。
太子起先还沉得住起,可这时间一久,心就有些慌,与谋士连夜探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