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宰执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钟浩检查了一遍,确定自己写得这首应试诗,在格式个韵律上都符合要求,也没什么犯忌讳的地方后后,便开始做那道应试赋考题。
应试赋的要求和应试诗的各种要求差不多,只不过字数更多。当然,字数多并不一定难写,因为字数越少,越需要精炼,越需要多加斟酌,有时候反而更难。
这次省试的应试赋,要求写一篇《德以止戈赋》,四六骈文,限以八韵,并要求按所限韵依次而用,平仄相间、韵字嵌于文中!除了韵律要求,这篇应试赋要想出彩,还要用典故、讲对仗、阐事理,真如螺狮壳里做道场!
反正篇应试赋说起来,是非常考验一个考生的文字水准、知识积累和格律用韵等各方面文学功底的。
钟浩对于这应试赋是很头疼的,在松林书院时,他也做过几篇,不过每次都是费上好大得劲儿,才把这四六骈文写好,呃,应该说是写出来。
眼见时间紧迫,钟浩不敢怠慢,忙赶紧打起草稿来。
这“德以止戈”的意思,显然又是秉承文官的治国理念,对内行德政以教化天下,对外以德化解战争等,反正这赋写起来,努力吹捧文官们秉承的“以德治国”理念便是。
这应试赋的内容不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格式要符合要求。
又费了一个半时辰,钟浩才把这篇《德以止戈赋》写出来,他看看考场前面的沙漏,已经到了申时末了。
写完后,钟浩仔细的读了一遍自己写得这篇应《以德止戈赋》,检查是否有地方不合格式要求或是。
为了在格律用韵和平仄对仗对仗上符合要求,钟浩遣词造句很是费了些功夫。
当然,虽然写出这赋来了,但是里面钟浩既没有太多的用典,辞藻修饰的也不够,反正总体来说,这篇应试的律赋还很是粗疏不堪的。
不过钟浩知道自己水平,这应试赋能够按照格式写出来,他就知足了,别的就不要求太多了。
见离天黑还有一点时间,钟浩便认真的把这应试的诗赋分别誊抄到考卷上。
等着诗赋誊写完了,天色也很快便昏暗下来,渐渐的看不清了。
…………
今日的考生经过昨夜的教训,都学聪明了,一见天黑已经没法答题了,便纷纷把考卷装入考卷袋中,迅速吃点东西,开始倒头睡觉。
那些昨天睡晚了没怎么睡着的,可能经历的教训太惨痛了,今天他们睡得最早。
钟浩见状,觉得也得赶紧睡了,不然待会呼噜声此起彼伏的,怕是要多遭很多罪。当下钟浩忙把考卷上的墨迹小心的吹干,收入考卷袋中。
昨日大家都没怎么答题,这考卷很多都是随意的放到考桌上,今日大家都答了不少题了,所以基本都装入了卷袋中,放在铺盖旁或是枕头下。
当然,偶尔也有几个没有装入考卷袋中的。
钟浩估计这些没把考卷装起来的考生,大概都做得不咋样。
大家之所以都装入考卷袋中,放在身旁,大概都是为了防止有人动他们的考卷。
这黑灯瞎火的,就算屋内四角的那四个监考军汉和考场前的那几个监考官员,也不可能把考场的事情全部看清。万一有人去茅厕时,趁别的考生睡着了,顺手把别的考生的考卷与自己的调换了,那些监考的也未必一定能看清。
毕竟换卷子的话,也就一眨眼的事情,再加上这考场内黑咕隆咚的,还是比较容易的。这锁厅试的考生良莠不齐,很多混吃等死的纨绔都是来碰运气的,他们基本什么题都不会作答,说不定还真有敢铤而走险。
那些这些有身份的纨绔胆子可是很大的。
其实,钟浩倒是不怎么怕别人跟他换卷子,毕竟自己水平也不怎么样,说不定换的卷子,比自己做得还好呢!
不过钟浩随即一想,万一有干这事儿的,那肯定都是些水平很不堪的纨绔,估计他们做得卷子肯定不如自己,所以还是装好卷子以防万一吧。自己虽然做得卷子不咋样,但好歹格式什么的都对,也做得没什么忌讳啥的,万一给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给自己换上考卷,有啥大忌讳的,自己说不定还要倒霉。
钟浩收拾好考卷,去茅厕解决了下生理问题,又吃了点东西,便赶紧躺在睡觉。
不过今天钟浩睡得比很多考生晚,没有如昨天那样早早入眠。当他躺好时,这考场里已经鼾声如雷,昨天很多考生都没睡着,今天自然睡得沉,鼾声也比昨日高出一截。
当然也有那没在这种环境下睡过觉,从而连续两晚都睡不着,红着眼想要杀人的……
钟浩听着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一时也是没能入睡,便闭着眼睛在想了想那五道考题,先打打腹稿,争取明天尽快做完。一天的时间,五篇策论做起来,还是有些紧张的。
用了一个时辰,把那五道策论题大体在脑中想了一遍腹稿,钟浩才安心睡觉。
那些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在这种环境中难以入睡,但那呼噜声对钟浩的影响却不是太大。
就在两个月前,钟浩还是跟西军的战士一起睡帐篷的!那帐篷四处透气,那军汉们的呼噜声更是比这些考生的呼噜声大很多,那条件还比不上这考场内,可是钟浩照样能安稳睡着。
随着西军南下这几个月,钟浩已经适应了这种睡觉的环境。因此虽然考场内那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还是会稍微影响入眠,但是已经很小了。
…………
一夜无话,等到天亮,监考官叫早,钟浩起来后,出去简单一洗漱,便赶紧回到桌前。胡乱吃了点东西,便开始作那策论题。
今科这五道策论题,只有两道是关于治国内政的,其余三道中有两道是关于对夏策略和平灭边患的,还有一道是关于治河。
&n... -->>
钟浩检查了一遍,确定自己写得这首应试诗,在格式个韵律上都符合要求,也没什么犯忌讳的地方后后,便开始做那道应试赋考题。
应试赋的要求和应试诗的各种要求差不多,只不过字数更多。当然,字数多并不一定难写,因为字数越少,越需要精炼,越需要多加斟酌,有时候反而更难。
这次省试的应试赋,要求写一篇《德以止戈赋》,四六骈文,限以八韵,并要求按所限韵依次而用,平仄相间、韵字嵌于文中!除了韵律要求,这篇应试赋要想出彩,还要用典故、讲对仗、阐事理,真如螺狮壳里做道场!
反正篇应试赋说起来,是非常考验一个考生的文字水准、知识积累和格律用韵等各方面文学功底的。
钟浩对于这应试赋是很头疼的,在松林书院时,他也做过几篇,不过每次都是费上好大得劲儿,才把这四六骈文写好,呃,应该说是写出来。
眼见时间紧迫,钟浩不敢怠慢,忙赶紧打起草稿来。
这“德以止戈”的意思,显然又是秉承文官的治国理念,对内行德政以教化天下,对外以德化解战争等,反正这赋写起来,努力吹捧文官们秉承的“以德治国”理念便是。
这应试赋的内容不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格式要符合要求。
又费了一个半时辰,钟浩才把这篇《德以止戈赋》写出来,他看看考场前面的沙漏,已经到了申时末了。
写完后,钟浩仔细的读了一遍自己写得这篇应《以德止戈赋》,检查是否有地方不合格式要求或是。
为了在格律用韵和平仄对仗对仗上符合要求,钟浩遣词造句很是费了些功夫。
当然,虽然写出这赋来了,但是里面钟浩既没有太多的用典,辞藻修饰的也不够,反正总体来说,这篇应试的律赋还很是粗疏不堪的。
不过钟浩知道自己水平,这应试赋能够按照格式写出来,他就知足了,别的就不要求太多了。
见离天黑还有一点时间,钟浩便认真的把这应试的诗赋分别誊抄到考卷上。
等着诗赋誊写完了,天色也很快便昏暗下来,渐渐的看不清了。
…………
今日的考生经过昨夜的教训,都学聪明了,一见天黑已经没法答题了,便纷纷把考卷装入考卷袋中,迅速吃点东西,开始倒头睡觉。
那些昨天睡晚了没怎么睡着的,可能经历的教训太惨痛了,今天他们睡得最早。
钟浩见状,觉得也得赶紧睡了,不然待会呼噜声此起彼伏的,怕是要多遭很多罪。当下钟浩忙把考卷上的墨迹小心的吹干,收入考卷袋中。
昨日大家都没怎么答题,这考卷很多都是随意的放到考桌上,今日大家都答了不少题了,所以基本都装入了卷袋中,放在铺盖旁或是枕头下。
当然,偶尔也有几个没有装入考卷袋中的。
钟浩估计这些没把考卷装起来的考生,大概都做得不咋样。
大家之所以都装入考卷袋中,放在身旁,大概都是为了防止有人动他们的考卷。
这黑灯瞎火的,就算屋内四角的那四个监考军汉和考场前的那几个监考官员,也不可能把考场的事情全部看清。万一有人去茅厕时,趁别的考生睡着了,顺手把别的考生的考卷与自己的调换了,那些监考的也未必一定能看清。
毕竟换卷子的话,也就一眨眼的事情,再加上这考场内黑咕隆咚的,还是比较容易的。这锁厅试的考生良莠不齐,很多混吃等死的纨绔都是来碰运气的,他们基本什么题都不会作答,说不定还真有敢铤而走险。
那些这些有身份的纨绔胆子可是很大的。
其实,钟浩倒是不怎么怕别人跟他换卷子,毕竟自己水平也不怎么样,说不定换的卷子,比自己做得还好呢!
不过钟浩随即一想,万一有干这事儿的,那肯定都是些水平很不堪的纨绔,估计他们做得卷子肯定不如自己,所以还是装好卷子以防万一吧。自己虽然做得卷子不咋样,但好歹格式什么的都对,也做得没什么忌讳啥的,万一给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给自己换上考卷,有啥大忌讳的,自己说不定还要倒霉。
钟浩收拾好考卷,去茅厕解决了下生理问题,又吃了点东西,便赶紧躺在睡觉。
不过今天钟浩睡得比很多考生晚,没有如昨天那样早早入眠。当他躺好时,这考场里已经鼾声如雷,昨天很多考生都没睡着,今天自然睡得沉,鼾声也比昨日高出一截。
当然也有那没在这种环境下睡过觉,从而连续两晚都睡不着,红着眼想要杀人的……
钟浩听着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一时也是没能入睡,便闭着眼睛在想了想那五道考题,先打打腹稿,争取明天尽快做完。一天的时间,五篇策论做起来,还是有些紧张的。
用了一个时辰,把那五道策论题大体在脑中想了一遍腹稿,钟浩才安心睡觉。
那些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在这种环境中难以入睡,但那呼噜声对钟浩的影响却不是太大。
就在两个月前,钟浩还是跟西军的战士一起睡帐篷的!那帐篷四处透气,那军汉们的呼噜声更是比这些考生的呼噜声大很多,那条件还比不上这考场内,可是钟浩照样能安稳睡着。
随着西军南下这几个月,钟浩已经适应了这种睡觉的环境。因此虽然考场内那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还是会稍微影响入眠,但是已经很小了。
…………
一夜无话,等到天亮,监考官叫早,钟浩起来后,出去简单一洗漱,便赶紧回到桌前。胡乱吃了点东西,便开始作那策论题。
今科这五道策论题,只有两道是关于治国内政的,其余三道中有两道是关于对夏策略和平灭边患的,还有一道是关于治河。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