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宰执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德安的首级被狄青让人拿去用石灰硝制了,用木匣装了,准备西军班师时带回东京,到时班师回京时,这东西报捷献俘。
至于那些死去的交趾军士兵的尸体,则被狄青下令垒成“京观”。
所谓京观,指得是为炫耀武功,而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垒造京观不但可以炫耀己方战功,同时也可以震慑敌人。
关于京观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宣公十二年》楚晋邲之战。《左传》中记载此战晋军惨败,楚军将领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
到了战国时,秦赵之间有名的长平之战,白起下令屠杀放下武器的四十万赵军,然后将之尸骨堆积,筑为高台,以夸耀武功,是谓阬杀。——阬与坑同音相通,所以也后世常写作坑杀,但并非就是活埋的意思,其实也是做成了京观。因为做成垒造京观,有些将领会选择是用敌军首级垒造,至于敌军的尸体,则往往被埋在京观下面的大坑中。所以这阬杀,也该是这么个意思。
《旧唐书?东夷列传》也有京观的记载:“贞观二年,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五年,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士战胔,毁高丽所立京观。”
当然,京观除了有炫耀战功,震慑敌人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便是把这京观作为藏尸之地,填埋清理那些尸体,以防造成瘟疫。古人杀敌,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
一场大战下来,战场的留下几万具尸体,若是不做处理的很容易造成瘟疫。所以古来征战,往往以垒造京观这种办法来处理尸体。这样既能炫耀了战功,震慑了敌人,又能处理掉战场上的尸体,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法子。
本来狄青一开始是不想筑造京观的,不过后来想想,却又决定要建造这京观。
在大宋,和以往的历史朝代不太一样。
大宋以前的朝代,武将地位都是很高的,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和大宋一样,由文人完全把持朝政。可以说,大宋以前的历朝历代的武风,都要比大宋盛上许多。
若是大宋以前的朝代,在大捷之后,用敌人尸体筑造京观,估计都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只会让这个将领的威名更加赫赫,不会有太多负面的声音。
但是在大宋建造京观的话,或许就需要多加考虑一下了。那些标榜“仁孝治国”的大宋士大夫们,可是总喜欢“以德服人”,喜欢将就“仁恕”的!哪怕别人打过来,他们也总是喜欢先跟人讲道理的。对于建造京观这种事情,那帮文官们肯定会少不了的唠叨。若是建造了京观,狄青估计自己在那帮文官士大夫口中,这建造京观的行为,定然会被说成是酷烈残暴之行。
那帮文官们可不管你建这个京观是不是为了炫耀战功,是不是为了震慑敌人,是不是为了处理尸体,反正你建这个京观这个举动显得太残暴了,和我们文官“仁孝治天下”的理念不符,我们就要喷你!
正因为此,狄青觉得自己要是建起这京观来,怕是少不了要被文官喷成残暴之人。
狄青知道此次他被任命为全权负责两湖两广的宣抚使,独自执掌平叛大权,没有文官的制约,已经让那些文官们对他非常不满了。
而此次南下,西军接连对侬智高军和对交趾军两次大捷,他狄青的功劳自是更加煊赫异常,怕是那些文官们对他的猜忌和防范会更加厉害。
若是再建造京观的话,怕是正好会给那些文官们发作他的理由。
不过,随即狄青想到,这京观对震慑周边宵小之辈还是很有作用的。还有便是这岭南之地湿热异常,这些战场上的尸体若是一个处理不好的,很容易就引发瘟疫。在岭南这种湿热之地,比西北那种苦寒之地,爆发瘟疫的几率可是要大很多的。
狄青觉得反正就算不建造这京观,那些文官们也是要找自己麻烦的。与其让他们挑自己别的毛病,还不如故意卖他们个破绽,让他们集中火力喷自己建造京观的行为呢。
狄青觉得这建造京观自古以来就是宣示赫赫战功,震慑敌人的一种手段。若是那些文官们集中火力喷自己这点,说不定会惹官家的反感。
其实,狄青能够感受到,当今官家心中也是存在那种如汉武、唐宗一样,希望能开疆拓土、建下赫赫武功的愿望的。
而文官则想要他成为的那种只要求天下太平、文治晏然,并不需要赫赫武功的官家,这个理念和官家的心理,是很有矛盾了。
狄青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恰恰是为官家宣示大宋武功,日后史册上,定然会留下一笔:皇佑年间,狄青于昆仑关下大破贼军五万,又于打鼓岭前破交趾国军队五万,杀敌无数,并建造京观以宣示武功,震慑群宵。狄青觉得当今官家也会想这样的,毕竟是他的治下完成的,这也是他在位期间的一个武功方面的荣誉,日后怕是会记入其本纪的。
再一个,这拿异族敌国敌军尸体建造京观,自古以来便是那些威名赫赫的将军的权利。自古以来,便民间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也是给自己国家大大长脸的事情。狄青觉得自己要是令人建造京观的话,怕是很快民间便会有许多关于此事的传说、评书和话本流传。
民间的百姓们可是不会和那些文官们那样,肯定会希望自己的国家对敌人将就什么“仁恕之道”。很多时候他们才是敌人对自己国家造成的破坏的,直接受害人。那些文官们喷得自己越狠,怕是自己在民间就越被同情。
狄青觉得反正自己作为武将,一旦军功显赫了,必定会成为被文官们猜忌和防范的对象,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既然无论如何都不能和他们成为一路人,那还不如去争取一下官家和百姓们对他的支持呢。
 ... -->>
李德安的首级被狄青让人拿去用石灰硝制了,用木匣装了,准备西军班师时带回东京,到时班师回京时,这东西报捷献俘。
至于那些死去的交趾军士兵的尸体,则被狄青下令垒成“京观”。
所谓京观,指得是为炫耀武功,而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垒造京观不但可以炫耀己方战功,同时也可以震慑敌人。
关于京观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宣公十二年》楚晋邲之战。《左传》中记载此战晋军惨败,楚军将领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
到了战国时,秦赵之间有名的长平之战,白起下令屠杀放下武器的四十万赵军,然后将之尸骨堆积,筑为高台,以夸耀武功,是谓阬杀。——阬与坑同音相通,所以也后世常写作坑杀,但并非就是活埋的意思,其实也是做成了京观。因为做成垒造京观,有些将领会选择是用敌军首级垒造,至于敌军的尸体,则往往被埋在京观下面的大坑中。所以这阬杀,也该是这么个意思。
《旧唐书?东夷列传》也有京观的记载:“贞观二年,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五年,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士战胔,毁高丽所立京观。”
当然,京观除了有炫耀战功,震慑敌人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便是把这京观作为藏尸之地,填埋清理那些尸体,以防造成瘟疫。古人杀敌,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
一场大战下来,战场的留下几万具尸体,若是不做处理的很容易造成瘟疫。所以古来征战,往往以垒造京观这种办法来处理尸体。这样既能炫耀了战功,震慑了敌人,又能处理掉战场上的尸体,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法子。
本来狄青一开始是不想筑造京观的,不过后来想想,却又决定要建造这京观。
在大宋,和以往的历史朝代不太一样。
大宋以前的朝代,武将地位都是很高的,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和大宋一样,由文人完全把持朝政。可以说,大宋以前的历朝历代的武风,都要比大宋盛上许多。
若是大宋以前的朝代,在大捷之后,用敌人尸体筑造京观,估计都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只会让这个将领的威名更加赫赫,不会有太多负面的声音。
但是在大宋建造京观的话,或许就需要多加考虑一下了。那些标榜“仁孝治国”的大宋士大夫们,可是总喜欢“以德服人”,喜欢将就“仁恕”的!哪怕别人打过来,他们也总是喜欢先跟人讲道理的。对于建造京观这种事情,那帮文官们肯定会少不了的唠叨。若是建造了京观,狄青估计自己在那帮文官士大夫口中,这建造京观的行为,定然会被说成是酷烈残暴之行。
那帮文官们可不管你建这个京观是不是为了炫耀战功,是不是为了震慑敌人,是不是为了处理尸体,反正你建这个京观这个举动显得太残暴了,和我们文官“仁孝治天下”的理念不符,我们就要喷你!
正因为此,狄青觉得自己要是建起这京观来,怕是少不了要被文官喷成残暴之人。
狄青知道此次他被任命为全权负责两湖两广的宣抚使,独自执掌平叛大权,没有文官的制约,已经让那些文官们对他非常不满了。
而此次南下,西军接连对侬智高军和对交趾军两次大捷,他狄青的功劳自是更加煊赫异常,怕是那些文官们对他的猜忌和防范会更加厉害。
若是再建造京观的话,怕是正好会给那些文官们发作他的理由。
不过,随即狄青想到,这京观对震慑周边宵小之辈还是很有作用的。还有便是这岭南之地湿热异常,这些战场上的尸体若是一个处理不好的,很容易就引发瘟疫。在岭南这种湿热之地,比西北那种苦寒之地,爆发瘟疫的几率可是要大很多的。
狄青觉得反正就算不建造这京观,那些文官们也是要找自己麻烦的。与其让他们挑自己别的毛病,还不如故意卖他们个破绽,让他们集中火力喷自己建造京观的行为呢。
狄青觉得这建造京观自古以来就是宣示赫赫战功,震慑敌人的一种手段。若是那些文官们集中火力喷自己这点,说不定会惹官家的反感。
其实,狄青能够感受到,当今官家心中也是存在那种如汉武、唐宗一样,希望能开疆拓土、建下赫赫武功的愿望的。
而文官则想要他成为的那种只要求天下太平、文治晏然,并不需要赫赫武功的官家,这个理念和官家的心理,是很有矛盾了。
狄青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恰恰是为官家宣示大宋武功,日后史册上,定然会留下一笔:皇佑年间,狄青于昆仑关下大破贼军五万,又于打鼓岭前破交趾国军队五万,杀敌无数,并建造京观以宣示武功,震慑群宵。狄青觉得当今官家也会想这样的,毕竟是他的治下完成的,这也是他在位期间的一个武功方面的荣誉,日后怕是会记入其本纪的。
再一个,这拿异族敌国敌军尸体建造京观,自古以来便是那些威名赫赫的将军的权利。自古以来,便民间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也是给自己国家大大长脸的事情。狄青觉得自己要是令人建造京观的话,怕是很快民间便会有许多关于此事的传说、评书和话本流传。
民间的百姓们可是不会和那些文官们那样,肯定会希望自己的国家对敌人将就什么“仁恕之道”。很多时候他们才是敌人对自己国家造成的破坏的,直接受害人。那些文官们喷得自己越狠,怕是自己在民间就越被同情。
狄青觉得反正自己作为武将,一旦军功显赫了,必定会成为被文官们猜忌和防范的对象,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既然无论如何都不能和他们成为一路人,那还不如去争取一下官家和百姓们对他的支持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