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唐朝好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更送上,4200均加更!
张超本以为这时的开蒙书应当有不少,结果郑管事去了趟长安,回来的时候只带回了一本千字文。
张超翻着那卷手抄本的千字文,看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熟悉的文字,张超眼皮在跳。他总觉得郑善果对崔莺莺很不错的,可没料到郑家这么小气。崔莺莺出嫁的时候上千贯的陪嫁都出了,现在却舍不得几本蒙书。
一个私塾先生都没有。
郑管事一脸不安,低着脑袋站在那里禀报。
“郑尚书说郑家在长安城里也仅有一个族学,那里也才两个先生,实没法再分给张家。至于蒙书,张家要办私塾,那初开蒙的孩童也就这千字文合适,至于其它的论语诗经等并不适合开蒙的孩童。”
张超撇撇嘴,郑家就是小气。
千字文还是南北朝时所编,由梁武帝让周兴嗣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选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纂成文。都是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易诵易记。
这也是如今最通用的启蒙书。
张超只是开个私塾,现在是启蒙,因此郑善果直接给了本千字文。若等张家私塾的孩子开过蒙,再往上学,一般也是学儒家十三经。也就是论语诗经孝经尚书这些。
就一本千字文,连个塾师都没,张超觉得有些头疼啊。
话已经放出去了,要接收那些村民佃户的孩子们入学,可现在这情况不对啊。
想了想,张超觉得只能自己先兼个小学老师了,接下来还是得想办法去请几个老师来。崔莺莺派了管事到几个庄子上跟佃户们商议退田的事情,果然,张家的条件一出,那些庄户几乎都愿意退田。
一个免费读书,就已经让他们迫不急待的同意了,生怕答应晚上张家私塾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什么,他们想现在就送孩子来启蒙读书?”
张超也有点傻了,不是说好明年年后开学吗,怎么现在就要送孩子来。他低估了这个时代人对于读书的渴望,这些庄户们生怕夜长梦多,时间一久到时又出变故。
许多村民昨天听说了这事,今天就带着契约和孩子过来了。一边过来把契约和田还给张家,一边就要把孩子交给张家。
反正他们的话说,这孩子以后就交给张家了。白天读点书,然后剩下时间张家做事。按他们的意思,这些孩子等于是托管给张家,让这些孩子们半工半读。
“送了多少孩子过来了?”
“二百多个。”
张超为这个数字惊讶不已,可管家下一句话让他越发的惊住,这二百多个还没有算上张家沟的村民,以及附近其它的村民孩子呢。
“全加起来,得有三百多个。”
三百多个啊,这都能开上十个班了。现在这私塾都不一定能挤的下这么多人,而且三百多个怎么教?
场面失控。
张超过去看了下,一堆的男孩子挤在新建好的私塾院里。张家新建的私塾的东头,夯土墙,里面是木板墙,顶上是树皮和茅草顶。有三个大房间,另外有三间小点的房间,这本来是给先生们居住的。院中间还有个空场,现在这个空场里挤满了孩子和家长。
一个比标准篮球场大点的院子中,起码挤了有四五百人。
张超一眼望去,头疼。
那个起码都有十五六岁了吧,那也是来开蒙的?
还有那,有没有四五岁,鼻涕挂那么长,这样的也太小了啊。
张超不得不让管家却宣布,张家私塾暂时只接受十岁以下,六岁以上的孩童入学开蒙。十岁以上的,年纪太大了,还是算了吧。至于六岁以下的,今年年纪还小,可以待到了年龄之后来。
“大家放心,我张家私塾开起来以后,对于附近乡亲子弟会一直接纳的。”
有张超亲自出面,并承诺以后,许多乡民才有些不舍的把超过了年龄和还不到年龄的带走了。但还是有好多人跟管家耍赖皮。
一个妇人拉着个比她还高的小伙,非跟管家说这孩子才九岁。
“我这娃真的才九岁,只是个子长的快。”
“大嫂,你这娃都起码十三四岁了啊,现在来开蒙,实在是太迟了一些。”
十三四岁来上小学,这要读出出息,这少说也得读个十年吧。再说了,都这年纪了,这少年估计也静不下心来跟着群小弟弟们一起读书。
“婶子,你这孙子太小,这估计才三岁吧?还是等再过两年,再送来吧。”
费尽了口舌,总算是打消了许多人的念头。
>
第四更送上,4200均加更!
张超本以为这时的开蒙书应当有不少,结果郑管事去了趟长安,回来的时候只带回了一本千字文。
张超翻着那卷手抄本的千字文,看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熟悉的文字,张超眼皮在跳。他总觉得郑善果对崔莺莺很不错的,可没料到郑家这么小气。崔莺莺出嫁的时候上千贯的陪嫁都出了,现在却舍不得几本蒙书。
一个私塾先生都没有。
郑管事一脸不安,低着脑袋站在那里禀报。
“郑尚书说郑家在长安城里也仅有一个族学,那里也才两个先生,实没法再分给张家。至于蒙书,张家要办私塾,那初开蒙的孩童也就这千字文合适,至于其它的论语诗经等并不适合开蒙的孩童。”
张超撇撇嘴,郑家就是小气。
千字文还是南北朝时所编,由梁武帝让周兴嗣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选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纂成文。都是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易诵易记。
这也是如今最通用的启蒙书。
张超只是开个私塾,现在是启蒙,因此郑善果直接给了本千字文。若等张家私塾的孩子开过蒙,再往上学,一般也是学儒家十三经。也就是论语诗经孝经尚书这些。
就一本千字文,连个塾师都没,张超觉得有些头疼啊。
话已经放出去了,要接收那些村民佃户的孩子们入学,可现在这情况不对啊。
想了想,张超觉得只能自己先兼个小学老师了,接下来还是得想办法去请几个老师来。崔莺莺派了管事到几个庄子上跟佃户们商议退田的事情,果然,张家的条件一出,那些庄户几乎都愿意退田。
一个免费读书,就已经让他们迫不急待的同意了,生怕答应晚上张家私塾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什么,他们想现在就送孩子来启蒙读书?”
张超也有点傻了,不是说好明年年后开学吗,怎么现在就要送孩子来。他低估了这个时代人对于读书的渴望,这些庄户们生怕夜长梦多,时间一久到时又出变故。
许多村民昨天听说了这事,今天就带着契约和孩子过来了。一边过来把契约和田还给张家,一边就要把孩子交给张家。
反正他们的话说,这孩子以后就交给张家了。白天读点书,然后剩下时间张家做事。按他们的意思,这些孩子等于是托管给张家,让这些孩子们半工半读。
“送了多少孩子过来了?”
“二百多个。”
张超为这个数字惊讶不已,可管家下一句话让他越发的惊住,这二百多个还没有算上张家沟的村民,以及附近其它的村民孩子呢。
“全加起来,得有三百多个。”
三百多个啊,这都能开上十个班了。现在这私塾都不一定能挤的下这么多人,而且三百多个怎么教?
场面失控。
张超过去看了下,一堆的男孩子挤在新建好的私塾院里。张家新建的私塾的东头,夯土墙,里面是木板墙,顶上是树皮和茅草顶。有三个大房间,另外有三间小点的房间,这本来是给先生们居住的。院中间还有个空场,现在这个空场里挤满了孩子和家长。
一个比标准篮球场大点的院子中,起码挤了有四五百人。
张超一眼望去,头疼。
那个起码都有十五六岁了吧,那也是来开蒙的?
还有那,有没有四五岁,鼻涕挂那么长,这样的也太小了啊。
张超不得不让管家却宣布,张家私塾暂时只接受十岁以下,六岁以上的孩童入学开蒙。十岁以上的,年纪太大了,还是算了吧。至于六岁以下的,今年年纪还小,可以待到了年龄之后来。
“大家放心,我张家私塾开起来以后,对于附近乡亲子弟会一直接纳的。”
有张超亲自出面,并承诺以后,许多乡民才有些不舍的把超过了年龄和还不到年龄的带走了。但还是有好多人跟管家耍赖皮。
一个妇人拉着个比她还高的小伙,非跟管家说这孩子才九岁。
“我这娃真的才九岁,只是个子长的快。”
“大嫂,你这娃都起码十三四岁了啊,现在来开蒙,实在是太迟了一些。”
十三四岁来上小学,这要读出出息,这少说也得读个十年吧。再说了,都这年纪了,这少年估计也静不下心来跟着群小弟弟们一起读书。
“婶子,你这孙子太小,这估计才三岁吧?还是等再过两年,再送来吧。”
费尽了口舌,总算是打消了许多人的念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