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检验与临床医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钾(potassium,K)
钾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胞内阳离子,钾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与神经的刺激感应性、调控胞内体积、蛋白质合成、酵素反应活化因子及糖类代谢。
离子选择电极(ISE)血清钾:3.5~5.5 mmol/L
尿钾:25~lOOmmol/24h尿
1.血清钾>5.5mmol/L为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引起严重的肌肉、心肌和呼吸功能的抑制性应激紊乱,以及心电图改变(P波消失,T波和QRS波群改变)常见于下列情况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3)大出血使肾血流量锐减、血压下降,伴有休克。
(4)重度溶血。
(5)口服或注射含钾溶液过多。
2.血清钾<3.5mmol/L,为低钾血症,常见于下列情况
(1)严重腹泻、呕吐。
(2)皮质功能亢进。
(3)服用利尿剂、胰岛素的应用。
(4)钡盐或棉籽油中毒。
(5)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
3.尿钾增高见于
检验与临床医护
(1)皮质功能亢进。
(2)使用利尿药后使排钾增加。
3)碱中毒时尿钾排出增加。
4.尿钾降低见于
(l)皮质功能减退。
(2)酸中毒时尿钾排出减少。
1.防止标本溶血,红细胞内钾浓度是血清中20倍,轻微溶血即可严重干扰测定结果。
2.含铵离子的抗凝剂、柠檬酸钠、草酸盐及EDTA等均可影响测定结果。
3.测定用的器皿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不得有离子污染。
4.肾上腺素、四环素、新霉素、螺内酯、去氧皮质酮、肝素、苯乙双胍、环磷酰胺等可使血钾测定结果升高。
5.呋塞米、依他尼酸、醛固酮、双氢氯噻嗪、环噻嗪、泼尼松、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胰岛素等可使血钾测定结果降低。
6.抽血过程中,反复握拳可使血钾升高,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可使得静脉旁细胞受损,钾离子渗出到血浆,使钾测定结果升高。
1.静脉点滴注射补充钾之速度不可太快,否则易造成危害生命的高钾血症。
2.不可直接将氯化钾(KCL)注入架上的点滴瓶内。因此,必须先将点滴并KCL混合后,再行点滴注射。
3.注意观察IV插人口,是否有红、肿、热、痛及化学性静脉炎现象,若有则必须通知医师,并可以用冰敷改善刺激性,若为静脉炎,需更换注射孔。
4.患者口服钾,需配以一大杯水以减少胃肠不适。
5.若患者尿排出量不足(<15~20 mg/h)给予钾极易造成高血钾症。若患者血尿素氮或肌酐上升,需通知医师。心电图的变化:
ST下降、T波平坦及U波出现与钾下降有关;T波变长、变细、PR间期变长、QRS变宽及P波消失则与钾上升有关。
6.临床危险值:小于2. 5mmol/L或大于5.5mmol/L(成人),钾<2 .5mmol/L或>8.Ommol/L(新生儿),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钠(sodium,Na)
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胞外阳离子,约占血浆内无机阳离子的90%,决定一半的血浆渗透压,因此可维持胞外水分及渗透压的正常分布。钠亦是维持神经、肌肉传导刺激的重要因子,并参与酸碱平衡之调控。血浆之钠浓度主要由肾脏调控
离子选择电极(ISE)血清钠:135~145mmol/L
尿钠:130~260mmol/24h尿
1.低钠血症:较为多见的电解质紊乱,血清钠常<130mmol/L,最低可< lOOmmol/L。低血钠的病因:
(I)胃肠道失钠:可见于幽门梗阻、腹泻、呕吐及胃肠道、胆管、胰腺造瘘管引流等情况。
(2)尿路失钠:见于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应用利尿剂。
(3)皮肤失钠:大量出汗,补水不补盐,大面积烧伤,伤口失液。
2.高钠血症:较少见,血清钠>150mmol/L: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症,因这些激素的潴钠排钾功能。
(2)严重脱水症:失水大于失钠。
3.尿钠排泄减少,见于:
检验与临床医护
(1)尿路以外的失钠过多。
(2)潴钠性水肿。
(3)肾病、肾炎时的忌盐饮食,使钠排出减少。
4.尿钠排泄增多见于:
(1)尿路失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
(2)皮质功能不全。
(3)糖尿病时排钠增多。
(4)使用利尿药后。
1.标本勿溶血。
2.含铵离子的抗凝剂、柠檬酸钠、草酸盐及EDTA等均可影响测定结果。
3.测定用的器皿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不得有离子污染.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皮质类固醇、醛固酮、黄体酮、雌激素、四环素、甲基多巴等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4.依他尼酸、甘露醇、呋塞米、氯丙嗪等利尿药可使测定结果降低。
1.若给予患者高张盐类治疗时,需小心观察切勿给予太多,以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速、CVP增加、血压上升;速度也不可以太快,以免高张盐类溶液造成血细胞萎缩呈圆锯齿状。
2.临床危险值:小于120mmol/L或大于160mmol/L,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3.过速矫正高钠血症易造成脑水肿及知觉异常,要连续监测患者血清钠变化,若急速下降,速通知医师。
4.注意观察病患有无低血钠的脑水肿症状,如昏睡、头痛、恶心、呕吐、脉搏减慢。
5.不可将葡萄糖酸钙加入重碳酸氢钠溶液内,以免沉淀 氯(chlodides,Cl)
氯是人体内主要的胞外阴离子,其功能及代谢与钠有关联,是影响渗透压及维持细胞完整性的重要因素,在酸碱平衡与水均衡占有重要角色,亦是合成(HCI)的元素。当血清中其他阴离子浓度改变时,氯常会反向改变,如碳酸氢盐增加,氯离子浓度下降。若阳离子浓度改变时,则氯离子常与之同方向改变,如钠增加,则氯离子增加,以维持体内阴阳离子之平衡
离子选择电极(ISE)法:血清氯:95~105 mmol/L。
尿液氯:170~250 mmol/24h尿。
1.血清氯增高可见于脱水引起的高钠血症、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过量注射生理盐水等。
2.血清氯减低较常见,主要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消化液大量丢失、长期限制氯化钠摄入以及艾迪生病等,抗利尿素分泌增多的稀释性低氯血症。
3.尿氯排泄增高主要见于肾小管损伤、艾迪生病、糖尿病酮中毒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尿氯排泄降低见于脱水、醛固酮症、佝偻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休克、高氯性酸中毒时及尿磷排出减少等。
1.测定用的器皿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不得有离子污染。
2.取血后迅速分离血浆或血清,以避免因血浆中HC03-;与红细胞内cl-发生交换而使测定结果偏高。
3.利尿药可使Cl-测定结果降低。
4.氢氯噻嗪可使Cl-测定结果升高。
1.若怀疑病患为电解质失调,如呕吐、下泄或连续鼻胃管抽取之患者,应注意记录每日体重及出入量。
2.临床危险值:小于70或大于120mmol/L,应立即通知医师。
3.副甲状腺亢进或肾小管酸中毒之病患,其血氯若增加可能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并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昏睡、呼吸急促且深、虚弱及知觉丧失等症状。
4.当体液及氯离子降低时,低氯血症会出现神经系统及肌肉紧张、血压下降、呼吸浅且缓慢、痉挛、不规则抽搐及颤抖等症状。
5.病患为低钾性碱中毒,若给予钾(K)并未有效回复时,则需改以钾和氯之治疗。
6.若病患为低血氯症,应劝导病人不要喝白开水,改以富含氯之水分或食物如番茄运动饮料、牛奶、肉类、蛋等。
7.若病患为高氯血症,应劝导病人少喝及少吃咸的食物或含氯化钾及氯化钙之食物。
钙(calcium,Ca)
钙主要分布于骨骼和牙齿,在血清里的钙仅占全身钙含量之1%以下。约50%的血钙为游离钙,具有生理活性;而40%为蛋白质接合钙,主要是白蛋白与钙结合;另外10%为复合钙,为阴离子如碳酸根、磷酸根、柠檬酸根与钙的复合物。钙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肌肉收缩、内分泌、肝糖代谢、神经信息传递、血液凝固等,因此体内由重要机制如副甲状腺素、维生D及降钙素来调控血清钙含量。而测定血清钙有总钙及游离钙二种测定法。
离子选择电极(ISE)法:血清总钙:2.25~2.75mmol/L。
血清离子钙:1.12~1.23 mmol/L。
1.血清总钙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引起肠道过量吸收钙。
2.血清钙降低可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而使手足搐搦,可见于下列疾病:婴儿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骨软化症,伴高血磷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量输入枸橼酸钠抗凝血。
3.血清离子钙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肿瘤、维生素D过多症等。
4.血清离子钙降低: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肾移植或进行血透析患者、维生素D缺乏症、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新生儿低钙血症等。
1.使用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标本,不能使用钙螯合剂(如ED-TA Na2)及草酸盐作抗凝剂的标本。
2.血清总钙受蛋白浓度影响,血清蛋白异常时,需校正。
3.在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离子钙时,为保证电极的稳定性,离子钙分析仪需24h开机。
4.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测定,否则样品pH易发生变化,血清pH每增加0.1,离子钙降低O.lmmol/L。
5.在治疗中使用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双氢氯丙嗪、雄性激素、雌激素、黄体酮、己烯雌酚、睾酮等药物可使结果偏高。
6.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尿药、硫酸钠等药物可使测定结果偏低。
1.血钙太低,会有强直痉挛、麻木、手指及口周围刺痛感、过度 反射、肌肉抽痛或肌肉痉挛征等。
2.静脉注射给予钙补充时,需注意速度不可太快(> 0.5~lml、 min),以免造成低血压。静脉注射插入处应检查有无渗漏现象,以 免钙侵蚀周边组织。注意病人有无高血钙症状出现,如精神恍惚、 昏迷、急躁不安、恶心、呕吐等。
3.若病人为慢性低血钙症,需将钙与维生素D一起服用。在饭前及睡前30min服用,以得到最大吸收。
4.若钙治疗未见效果,则可能是低镁血症引起的痉挛,应通知医师。
磷(phosphorus,P)
磷是人体内主要的胞内阴离子,主要分布于骨头(约85... -->>
钾(potassium,K)
钾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胞内阳离子,钾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与神经的刺激感应性、调控胞内体积、蛋白质合成、酵素反应活化因子及糖类代谢。
离子选择电极(ISE)血清钾:3.5~5.5 mmol/L
尿钾:25~lOOmmol/24h尿
1.血清钾>5.5mmol/L为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引起严重的肌肉、心肌和呼吸功能的抑制性应激紊乱,以及心电图改变(P波消失,T波和QRS波群改变)常见于下列情况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3)大出血使肾血流量锐减、血压下降,伴有休克。
(4)重度溶血。
(5)口服或注射含钾溶液过多。
2.血清钾<3.5mmol/L,为低钾血症,常见于下列情况
(1)严重腹泻、呕吐。
(2)皮质功能亢进。
(3)服用利尿剂、胰岛素的应用。
(4)钡盐或棉籽油中毒。
(5)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
3.尿钾增高见于
检验与临床医护
(1)皮质功能亢进。
(2)使用利尿药后使排钾增加。
3)碱中毒时尿钾排出增加。
4.尿钾降低见于
(l)皮质功能减退。
(2)酸中毒时尿钾排出减少。
1.防止标本溶血,红细胞内钾浓度是血清中20倍,轻微溶血即可严重干扰测定结果。
2.含铵离子的抗凝剂、柠檬酸钠、草酸盐及EDTA等均可影响测定结果。
3.测定用的器皿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不得有离子污染。
4.肾上腺素、四环素、新霉素、螺内酯、去氧皮质酮、肝素、苯乙双胍、环磷酰胺等可使血钾测定结果升高。
5.呋塞米、依他尼酸、醛固酮、双氢氯噻嗪、环噻嗪、泼尼松、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胰岛素等可使血钾测定结果降低。
6.抽血过程中,反复握拳可使血钾升高,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可使得静脉旁细胞受损,钾离子渗出到血浆,使钾测定结果升高。
1.静脉点滴注射补充钾之速度不可太快,否则易造成危害生命的高钾血症。
2.不可直接将氯化钾(KCL)注入架上的点滴瓶内。因此,必须先将点滴并KCL混合后,再行点滴注射。
3.注意观察IV插人口,是否有红、肿、热、痛及化学性静脉炎现象,若有则必须通知医师,并可以用冰敷改善刺激性,若为静脉炎,需更换注射孔。
4.患者口服钾,需配以一大杯水以减少胃肠不适。
5.若患者尿排出量不足(<15~20 mg/h)给予钾极易造成高血钾症。若患者血尿素氮或肌酐上升,需通知医师。心电图的变化:
ST下降、T波平坦及U波出现与钾下降有关;T波变长、变细、PR间期变长、QRS变宽及P波消失则与钾上升有关。
6.临床危险值:小于2. 5mmol/L或大于5.5mmol/L(成人),钾<2 .5mmol/L或>8.Ommol/L(新生儿),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钠(sodium,Na)
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胞外阳离子,约占血浆内无机阳离子的90%,决定一半的血浆渗透压,因此可维持胞外水分及渗透压的正常分布。钠亦是维持神经、肌肉传导刺激的重要因子,并参与酸碱平衡之调控。血浆之钠浓度主要由肾脏调控
离子选择电极(ISE)血清钠:135~145mmol/L
尿钠:130~260mmol/24h尿
1.低钠血症:较为多见的电解质紊乱,血清钠常<130mmol/L,最低可< lOOmmol/L。低血钠的病因:
(I)胃肠道失钠:可见于幽门梗阻、腹泻、呕吐及胃肠道、胆管、胰腺造瘘管引流等情况。
(2)尿路失钠:见于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应用利尿剂。
(3)皮肤失钠:大量出汗,补水不补盐,大面积烧伤,伤口失液。
2.高钠血症:较少见,血清钠>150mmol/L: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症,因这些激素的潴钠排钾功能。
(2)严重脱水症:失水大于失钠。
3.尿钠排泄减少,见于:
检验与临床医护
(1)尿路以外的失钠过多。
(2)潴钠性水肿。
(3)肾病、肾炎时的忌盐饮食,使钠排出减少。
4.尿钠排泄增多见于:
(1)尿路失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
(2)皮质功能不全。
(3)糖尿病时排钠增多。
(4)使用利尿药后。
1.标本勿溶血。
2.含铵离子的抗凝剂、柠檬酸钠、草酸盐及EDTA等均可影响测定结果。
3.测定用的器皿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不得有离子污染.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皮质类固醇、醛固酮、黄体酮、雌激素、四环素、甲基多巴等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4.依他尼酸、甘露醇、呋塞米、氯丙嗪等利尿药可使测定结果降低。
1.若给予患者高张盐类治疗时,需小心观察切勿给予太多,以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速、CVP增加、血压上升;速度也不可以太快,以免高张盐类溶液造成血细胞萎缩呈圆锯齿状。
2.临床危险值:小于120mmol/L或大于160mmol/L,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3.过速矫正高钠血症易造成脑水肿及知觉异常,要连续监测患者血清钠变化,若急速下降,速通知医师。
4.注意观察病患有无低血钠的脑水肿症状,如昏睡、头痛、恶心、呕吐、脉搏减慢。
5.不可将葡萄糖酸钙加入重碳酸氢钠溶液内,以免沉淀 氯(chlodides,Cl)
氯是人体内主要的胞外阴离子,其功能及代谢与钠有关联,是影响渗透压及维持细胞完整性的重要因素,在酸碱平衡与水均衡占有重要角色,亦是合成(HCI)的元素。当血清中其他阴离子浓度改变时,氯常会反向改变,如碳酸氢盐增加,氯离子浓度下降。若阳离子浓度改变时,则氯离子常与之同方向改变,如钠增加,则氯离子增加,以维持体内阴阳离子之平衡
离子选择电极(ISE)法:血清氯:95~105 mmol/L。
尿液氯:170~250 mmol/24h尿。
1.血清氯增高可见于脱水引起的高钠血症、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过量注射生理盐水等。
2.血清氯减低较常见,主要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消化液大量丢失、长期限制氯化钠摄入以及艾迪生病等,抗利尿素分泌增多的稀释性低氯血症。
3.尿氯排泄增高主要见于肾小管损伤、艾迪生病、糖尿病酮中毒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尿氯排泄降低见于脱水、醛固酮症、佝偻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休克、高氯性酸中毒时及尿磷排出减少等。
1.测定用的器皿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不得有离子污染。
2.取血后迅速分离血浆或血清,以避免因血浆中HC03-;与红细胞内cl-发生交换而使测定结果偏高。
3.利尿药可使Cl-测定结果降低。
4.氢氯噻嗪可使Cl-测定结果升高。
1.若怀疑病患为电解质失调,如呕吐、下泄或连续鼻胃管抽取之患者,应注意记录每日体重及出入量。
2.临床危险值:小于70或大于120mmol/L,应立即通知医师。
3.副甲状腺亢进或肾小管酸中毒之病患,其血氯若增加可能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并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昏睡、呼吸急促且深、虚弱及知觉丧失等症状。
4.当体液及氯离子降低时,低氯血症会出现神经系统及肌肉紧张、血压下降、呼吸浅且缓慢、痉挛、不规则抽搐及颤抖等症状。
5.病患为低钾性碱中毒,若给予钾(K)并未有效回复时,则需改以钾和氯之治疗。
6.若病患为低血氯症,应劝导病人不要喝白开水,改以富含氯之水分或食物如番茄运动饮料、牛奶、肉类、蛋等。
7.若病患为高氯血症,应劝导病人少喝及少吃咸的食物或含氯化钾及氯化钙之食物。
钙(calcium,Ca)
钙主要分布于骨骼和牙齿,在血清里的钙仅占全身钙含量之1%以下。约50%的血钙为游离钙,具有生理活性;而40%为蛋白质接合钙,主要是白蛋白与钙结合;另外10%为复合钙,为阴离子如碳酸根、磷酸根、柠檬酸根与钙的复合物。钙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肌肉收缩、内分泌、肝糖代谢、神经信息传递、血液凝固等,因此体内由重要机制如副甲状腺素、维生D及降钙素来调控血清钙含量。而测定血清钙有总钙及游离钙二种测定法。
离子选择电极(ISE)法:血清总钙:2.25~2.75mmol/L。
血清离子钙:1.12~1.23 mmol/L。
1.血清总钙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引起肠道过量吸收钙。
2.血清钙降低可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而使手足搐搦,可见于下列疾病:婴儿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骨软化症,伴高血磷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量输入枸橼酸钠抗凝血。
3.血清离子钙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代谢性酸中毒、肿瘤、维生素D过多症等。
4.血清离子钙降低: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肾移植或进行血透析患者、维生素D缺乏症、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新生儿低钙血症等。
1.使用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标本,不能使用钙螯合剂(如ED-TA Na2)及草酸盐作抗凝剂的标本。
2.血清总钙受蛋白浓度影响,血清蛋白异常时,需校正。
3.在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离子钙时,为保证电极的稳定性,离子钙分析仪需24h开机。
4.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测定,否则样品pH易发生变化,血清pH每增加0.1,离子钙降低O.lmmol/L。
5.在治疗中使用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双氢氯丙嗪、雄性激素、雌激素、黄体酮、己烯雌酚、睾酮等药物可使结果偏高。
6.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尿药、硫酸钠等药物可使测定结果偏低。
1.血钙太低,会有强直痉挛、麻木、手指及口周围刺痛感、过度 反射、肌肉抽痛或肌肉痉挛征等。
2.静脉注射给予钙补充时,需注意速度不可太快(> 0.5~lml、 min),以免造成低血压。静脉注射插入处应检查有无渗漏现象,以 免钙侵蚀周边组织。注意病人有无高血钙症状出现,如精神恍惚、 昏迷、急躁不安、恶心、呕吐等。
3.若病人为慢性低血钙症,需将钙与维生素D一起服用。在饭前及睡前30min服用,以得到最大吸收。
4.若钙治疗未见效果,则可能是低镁血症引起的痉挛,应通知医师。
磷(phosphorus,P)
磷是人体内主要的胞内阴离子,主要分布于骨头(约85...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