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世家庶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太太接连点头,吩咐丫头带婆子下去歇歇,就让钱嬷嬷搀扶她起来,批了衣裳坐西窗下桌子前,等钱嬷嬷叫人取了笔墨纸砚来,三太太提了笔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写。
当初她应下妹子事,一方面迫于情面,毕竟是自己亲妹子,是儿女们姨妈姨父,是她娘家人。一方面,妹子给了一笔数额不小银钱作为周转费用,三房各方面都要花钱,那个时候三老爷外任期满,恰好到了去留关键时期,三老爷京都候缺,花钱地方多,若不是她娘家,就靠着三老爷那点儿微薄俸禄,和分家时分那些东西,别说周转糊口都难。
三老爷不管庶务,如何晓得这些?当初又一再嘱托,叫不要应下妹子家事……
钱嬷嬷见三太太顿了半晌又搁了笔,少不得露出疑惑,低声问了一句。
三太太面容憔悴,肌肤显得蜡黄,特别是琥珀色窗帘子衬托下,瞧着是半点儿也没有正常人颜色。钱嬷嬷心疼,见三太太不言语,只是蹙眉,踌躇半晌,提议道:“不如等姑奶奶回来了先和姑奶奶商议商议吧?”
明珍若能把这事儿办妥,依靠还不是王家。可王家连明珍母子死活都不管了,对自个儿亲孙子尚且这般,何况外人?
可就算写了信给三老爷又能怎么样?三老爷好容易京都谋了个缺,地皮尚且没踩热,虽也有些同科同僚。可若是能依仗,当初也就不必把所有希望都寄托王家。
三太太算是明白了,就是他们三房事,王家也是不愿帮忙,若不是明珍,指不定三老爷如今还候缺。本以为结了这门亲事,对他们三房有了助益,却没想到,一点儿作用也无,还让明珍落得……
三太太越想越悔恨。
前头事钱嬷嬷不一定知道,刚才婆子说话她却听得明白,见三太太很着急样子,她也暗暗着急,三太太病着,大夫一再嘱托静养……少不得暗自琢磨,试着说道:“到底是七姑奶奶姨妈家,七姑奶奶就算没京都,也是住苏州王家祖宅,她仍旧是王家大少奶奶。让七姑奶奶写封信送去柳州……即便姨太太已给那位大人说了,到底没凭没据。”
三太太心里一动,明珍为了嫁去王家费心机,嫁过去后又吃了这许多苦。王家因她生了个不足孩子,就不待见她,可她到底还是王家大少奶奶,这个身份不会因她身苏州而非京都就有所改变。
这事儿若叫三老爷晓得了,少不得要怪她不听劝擅自做主。这么些年,夫妻早已不贴心,而真正能和她贴心就是自个儿生养儿女们了。
三太太点了点头,心里总算慢慢平静下。也不要丫头收拾笔墨,安心等明珍从寒山寺回来。
到了晚间,明珍回到府里下了马车就来瞧三太太,三太太问过宪哥情况,得知好些了,又因不得见,失望地叹了口气。
明珍笑着宽慰:“主持说了,他年纪小,咱们太爱他,他受不住才这样。也是我命不好,让他投胎做了我儿子,也成了命苦孩子,不对他好,他自个儿倒好起来。”
钱嬷嬷就道:“人总要吃些苦,宪哥这会子吃苦,以后就是享福了。”
明珍淡淡一笑,昨儿夜里她也歇寒山寺不曾回来,少不得又细问三太太是否按时吃药,一日三餐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自个儿觉得怎么样?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三太太整个身子都热了。淮安被婆婆陈老太太训斥,全不顾她颜面,罚她祠堂外头厢房抄家训。她心里难过,写信去京都找三老爷,三老爷来信反说她不是。若不是明珍后来派人去找老太太,指不定她现还淮安。眼下四太太回来了,瞧着她受罚,暗地里不晓得如何笑话她。两者一比,三太太愈发觉得千好万好不如亲生儿女好。
母女两说了一会子闲话,三太太才提到妹子家事,没想到明珍想也没想当即就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三太太和钱嬷嬷皆愣住,明珍支退其他人,见三太太不可置信地望着自个儿,想了想,笑着握住三太太手,道:“也不是真正不管姨妈一家,太太也晓得,姨妈家事到底闹出了几条人命。他们这般有恃无恐行事作风,若这一次也不吃些苦头,轻而易举就揭过去了,尝到了甜头,自以为再大事都能帮他们解决了,以后还不晓得会惹出什么样乱子来。到了那时候,便是咱们想帮忙,也不见得就能帮得上?”
三太太少不得替娘家人辩解:“哪里就那样厉害,想来也是官上任要大捞一笔,才翻出旧案……”
明珍道:“这就是了,若说是旧案,早前就结了。结了案子,翻出来又有什么用?”
三太太有些明白,“你是说,他们又惹了事儿?”
明珍道:“咱们如何晓得?单问婆子,婆子也不定会说实话。可若是之前事他们得到了训诫,行事就该处处收敛些。哪个地方没有那么几桩说不清案子?柳州地方那样大,人口那样多,怎么偏偏这一次又是姨妈家?”
这话也有道理,当初官上任,娘家人就怕那案子被提出来,才趁着明珍出嫁来找她想办法。三太太收了妹子钱,实则并没有做什么,那件事就不了了之了。那时,王大人已升为吏部侍郎,官员升迁说不得要经他手,那位朝廷命官定然也是晓得了这些消息,才把那案子压了下去。妹子一家见这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再后来会不会如明珍说这般,就不一定……
三太太不觉点了点头,这会子再想当初三老爷说话,她竟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只是……
“你姨父如今身牢里,也不知到底怎么样了。”
明珍见三太太把自己话听进去,又道:“应该没事,姨妈一家柳州也算是有头有脸,太太既然说了到柳州那位大人是女儿公爹提拔起来,不管怎么样总有几分薄面。”
说着脸色沉下来:“女儿就担心,姨妈家惹了别大事,若不是一个知州大人能处理,才真正麻烦。”
三太太闻言一震,唬得脸色大变。自个儿妹子她是了解,但妹丈为人……
“如果真如你说这般,可怎么办?”
明珍紧紧明着嘴唇没有回答,反问三太太:“倘或姨妈家事咱们管了,牵扯到咱们太太可愿意?”
一头是娘家,自个儿亲妹子,一头是自个儿丈夫、儿子、女儿……三太太心里乱,根本不晓得该如何回答明珍提问。半晌,才低声道:“他们再不济,也不可能会闯出天大祸事……”
明珍暗地里冷笑,几条人命算不得天大祸事,什么样乱子才算天大祸事?她嫁去王家也已三年,虽这一年苏州,可两年时间也足够她看清王家行事作风。王家可以说和陈家一样,都是百年侍书大族,可陈家现如今有两位朝廷命官,一位前途大好庶吉士。反观王家,除了王大人一株独秀,其他本族人混出什么来?
这一株独秀,家底丰厚,步步高升。陈家经几次分家,各房各脉能有多少东西?不管是王大人,还是王夫人,他们都是一样人,他们只会为自己考量。有用人会利用起来,没有用人绝对不会理会。何况,王大人升了吏部尚书后,行事愈发谨慎,生怕出了什么纰漏被人抓住把柄。
明珍若不是利用了这一点,李玉真事又怎么可能照着她算计那样发展?不过是想利用王家势头让三老爷谋个不错官职,就几番推辞迟迟不应,何况是这... -->>
三太太接连点头,吩咐丫头带婆子下去歇歇,就让钱嬷嬷搀扶她起来,批了衣裳坐西窗下桌子前,等钱嬷嬷叫人取了笔墨纸砚来,三太太提了笔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写。
当初她应下妹子事,一方面迫于情面,毕竟是自己亲妹子,是儿女们姨妈姨父,是她娘家人。一方面,妹子给了一笔数额不小银钱作为周转费用,三房各方面都要花钱,那个时候三老爷外任期满,恰好到了去留关键时期,三老爷京都候缺,花钱地方多,若不是她娘家,就靠着三老爷那点儿微薄俸禄,和分家时分那些东西,别说周转糊口都难。
三老爷不管庶务,如何晓得这些?当初又一再嘱托,叫不要应下妹子家事……
钱嬷嬷见三太太顿了半晌又搁了笔,少不得露出疑惑,低声问了一句。
三太太面容憔悴,肌肤显得蜡黄,特别是琥珀色窗帘子衬托下,瞧着是半点儿也没有正常人颜色。钱嬷嬷心疼,见三太太不言语,只是蹙眉,踌躇半晌,提议道:“不如等姑奶奶回来了先和姑奶奶商议商议吧?”
明珍若能把这事儿办妥,依靠还不是王家。可王家连明珍母子死活都不管了,对自个儿亲孙子尚且这般,何况外人?
可就算写了信给三老爷又能怎么样?三老爷好容易京都谋了个缺,地皮尚且没踩热,虽也有些同科同僚。可若是能依仗,当初也就不必把所有希望都寄托王家。
三太太算是明白了,就是他们三房事,王家也是不愿帮忙,若不是明珍,指不定三老爷如今还候缺。本以为结了这门亲事,对他们三房有了助益,却没想到,一点儿作用也无,还让明珍落得……
三太太越想越悔恨。
前头事钱嬷嬷不一定知道,刚才婆子说话她却听得明白,见三太太很着急样子,她也暗暗着急,三太太病着,大夫一再嘱托静养……少不得暗自琢磨,试着说道:“到底是七姑奶奶姨妈家,七姑奶奶就算没京都,也是住苏州王家祖宅,她仍旧是王家大少奶奶。让七姑奶奶写封信送去柳州……即便姨太太已给那位大人说了,到底没凭没据。”
三太太心里一动,明珍为了嫁去王家费心机,嫁过去后又吃了这许多苦。王家因她生了个不足孩子,就不待见她,可她到底还是王家大少奶奶,这个身份不会因她身苏州而非京都就有所改变。
这事儿若叫三老爷晓得了,少不得要怪她不听劝擅自做主。这么些年,夫妻早已不贴心,而真正能和她贴心就是自个儿生养儿女们了。
三太太点了点头,心里总算慢慢平静下。也不要丫头收拾笔墨,安心等明珍从寒山寺回来。
到了晚间,明珍回到府里下了马车就来瞧三太太,三太太问过宪哥情况,得知好些了,又因不得见,失望地叹了口气。
明珍笑着宽慰:“主持说了,他年纪小,咱们太爱他,他受不住才这样。也是我命不好,让他投胎做了我儿子,也成了命苦孩子,不对他好,他自个儿倒好起来。”
钱嬷嬷就道:“人总要吃些苦,宪哥这会子吃苦,以后就是享福了。”
明珍淡淡一笑,昨儿夜里她也歇寒山寺不曾回来,少不得又细问三太太是否按时吃药,一日三餐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自个儿觉得怎么样?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三太太整个身子都热了。淮安被婆婆陈老太太训斥,全不顾她颜面,罚她祠堂外头厢房抄家训。她心里难过,写信去京都找三老爷,三老爷来信反说她不是。若不是明珍后来派人去找老太太,指不定她现还淮安。眼下四太太回来了,瞧着她受罚,暗地里不晓得如何笑话她。两者一比,三太太愈发觉得千好万好不如亲生儿女好。
母女两说了一会子闲话,三太太才提到妹子家事,没想到明珍想也没想当即就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三太太和钱嬷嬷皆愣住,明珍支退其他人,见三太太不可置信地望着自个儿,想了想,笑着握住三太太手,道:“也不是真正不管姨妈一家,太太也晓得,姨妈家事到底闹出了几条人命。他们这般有恃无恐行事作风,若这一次也不吃些苦头,轻而易举就揭过去了,尝到了甜头,自以为再大事都能帮他们解决了,以后还不晓得会惹出什么样乱子来。到了那时候,便是咱们想帮忙,也不见得就能帮得上?”
三太太少不得替娘家人辩解:“哪里就那样厉害,想来也是官上任要大捞一笔,才翻出旧案……”
明珍道:“这就是了,若说是旧案,早前就结了。结了案子,翻出来又有什么用?”
三太太有些明白,“你是说,他们又惹了事儿?”
明珍道:“咱们如何晓得?单问婆子,婆子也不定会说实话。可若是之前事他们得到了训诫,行事就该处处收敛些。哪个地方没有那么几桩说不清案子?柳州地方那样大,人口那样多,怎么偏偏这一次又是姨妈家?”
这话也有道理,当初官上任,娘家人就怕那案子被提出来,才趁着明珍出嫁来找她想办法。三太太收了妹子钱,实则并没有做什么,那件事就不了了之了。那时,王大人已升为吏部侍郎,官员升迁说不得要经他手,那位朝廷命官定然也是晓得了这些消息,才把那案子压了下去。妹子一家见这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再后来会不会如明珍说这般,就不一定……
三太太不觉点了点头,这会子再想当初三老爷说话,她竟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只是……
“你姨父如今身牢里,也不知到底怎么样了。”
明珍见三太太把自己话听进去,又道:“应该没事,姨妈一家柳州也算是有头有脸,太太既然说了到柳州那位大人是女儿公爹提拔起来,不管怎么样总有几分薄面。”
说着脸色沉下来:“女儿就担心,姨妈家惹了别大事,若不是一个知州大人能处理,才真正麻烦。”
三太太闻言一震,唬得脸色大变。自个儿妹子她是了解,但妹丈为人……
“如果真如你说这般,可怎么办?”
明珍紧紧明着嘴唇没有回答,反问三太太:“倘或姨妈家事咱们管了,牵扯到咱们太太可愿意?”
一头是娘家,自个儿亲妹子,一头是自个儿丈夫、儿子、女儿……三太太心里乱,根本不晓得该如何回答明珍提问。半晌,才低声道:“他们再不济,也不可能会闯出天大祸事……”
明珍暗地里冷笑,几条人命算不得天大祸事,什么样乱子才算天大祸事?她嫁去王家也已三年,虽这一年苏州,可两年时间也足够她看清王家行事作风。王家可以说和陈家一样,都是百年侍书大族,可陈家现如今有两位朝廷命官,一位前途大好庶吉士。反观王家,除了王大人一株独秀,其他本族人混出什么来?
这一株独秀,家底丰厚,步步高升。陈家经几次分家,各房各脉能有多少东西?不管是王大人,还是王夫人,他们都是一样人,他们只会为自己考量。有用人会利用起来,没有用人绝对不会理会。何况,王大人升了吏部尚书后,行事愈发谨慎,生怕出了什么纰漏被人抓住把柄。
明珍若不是利用了这一点,李玉真事又怎么可能照着她算计那样发展?不过是想利用王家势头让三老爷谋个不错官职,就几番推辞迟迟不应,何况是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