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铁十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隔两个月之后,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大将重新回到了东线,他心潮起伏,激动得难以自抑。虽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但在他心目中仿佛已过去了两年之久一样。两个月前因为霍夫曼的一纸调令,这位从西班牙内战开始就打满全场的空军老兵从东线南方航空队司令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转而担任海军航空兵司令开始承担起德国海航的建设工作来,甚至连空军大将的军衔也换成了海军大将。
如果是和平时期,2个月估计只够官僚们完成交接手续与告别仪式的,特别还是从空军转职成海军这样关键的转变,随便哪个环节都可能耽搁许久。但战争时期这种速度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不过也没有任何人能做得像里希特霍芬这么完美了,在两个月里他干成了三件足以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的事情:
第一,组建了完整了海军航空兵队伍。虽然霍夫曼一开口就许诺了400人编制的海军航空兵,但说这话时海军才刚刚得到允许从空军那里获得资源独立组建飞行员队伍,霍夫曼开具的完全是空头支票,是老资格的里希特霍芬利用自己在空军多年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还包括明抢或者利诱)了一大批空军飞行员转职成海航飞行员,到现在为止不但有316名具有实战经验的一线飞行员,还组建了规模将近500人的后备队伍,后备飞行员除一小部分是海军自己独立招募、刚刚完成理论学习的初级菜鸟外,其余都是他绞尽脑汁从空军飞行院校挖来的学生——这一点让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大将很有意见。
第二,构建了完整了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虽然齐柏林号航母至少要到1943年1月份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但里希特霍芬并不想干等着虚度光阴,根据霍夫曼的建议并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他在基尔港和塞瓦斯托波尔两个著名的海军基地建立了航空母舰模拟训练基地——在一片平地上用钢板搭建了航母甲板和附属舰桥指挥设施,让飞行员们尽快熟悉航母起降的环境,而不是在航母正式服役之后他再花费大量的功夫去练习上舰训练。所幸飞行员们大多是有经验的老手,有不少还是飞行技术特别精湛但为人桀骜不驯的刺头,在里希特霍芬的调教之下,他们的个人性格变成了对技术偏执狂一般的追求。
第三,建设了初步的海军航空兵指挥与运行体系。虽然贵为海军航空兵司令,其实里希特霍芬自己对海航作战指挥也是两眼一抹黑,这种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当初德国空军重建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亲自操心,海航与陆航在指挥与运作完全是两回事,在这个领域德国缺乏专业人员,最开始连正常的指挥架构与人才队伍都没有。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对海航建设无疑是大力支持的,要物资、要资源都是倾斜供应,可说到人才就抓瞎了,只能开出保证——里希特霍芬看中哪个军官他一定帮他弄到手,问题是引入海军军官海军司令一纸调令就可以了,引进空军军官还不如里希特霍芬自己的招牌好使。总算在有英国、日本对航母运用的系统经验可以学习,战前、战中送过来的日本海航指挥条令再加上霍夫曼这个半吊子半懂不懂的瞎指挥(比如他建议引进多色马甲体系与指挥手势体系),里希特霍芬慢慢入了门,构建了海航运转体系的雏形,实在称不上完备,充其量只能算是初步。
里希特霍芬这么拼命的原因除了一个德意志军人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外,还有一个意外:在他转职来海军不久之后,在例行的身体检查中突然发现自己已得了癌症,而且肿瘤还长在脑部,几乎不可能被治愈。虽然目前病灶还能微小,也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但医生们判断其将持续长大,给他的忠告是可能还有大约3-4年的生命,建议他在闲暇中度过余生。经过反复考虑,里希特霍芬嘱咐医生帮助其隐瞒体检结果,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被医生告知还有3-4年的生命,我决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强度,要求自己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争取用3-4年干出别人7-8年的业绩来……我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德国海军航空兵——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里希特霍芬这个名字。”
&n... -->>
时隔两个月之后,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大将重新回到了东线,他心潮起伏,激动得难以自抑。虽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但在他心目中仿佛已过去了两年之久一样。两个月前因为霍夫曼的一纸调令,这位从西班牙内战开始就打满全场的空军老兵从东线南方航空队司令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转而担任海军航空兵司令开始承担起德国海航的建设工作来,甚至连空军大将的军衔也换成了海军大将。
如果是和平时期,2个月估计只够官僚们完成交接手续与告别仪式的,特别还是从空军转职成海军这样关键的转变,随便哪个环节都可能耽搁许久。但战争时期这种速度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不过也没有任何人能做得像里希特霍芬这么完美了,在两个月里他干成了三件足以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的事情:
第一,组建了完整了海军航空兵队伍。虽然霍夫曼一开口就许诺了400人编制的海军航空兵,但说这话时海军才刚刚得到允许从空军那里获得资源独立组建飞行员队伍,霍夫曼开具的完全是空头支票,是老资格的里希特霍芬利用自己在空军多年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还包括明抢或者利诱)了一大批空军飞行员转职成海航飞行员,到现在为止不但有316名具有实战经验的一线飞行员,还组建了规模将近500人的后备队伍,后备飞行员除一小部分是海军自己独立招募、刚刚完成理论学习的初级菜鸟外,其余都是他绞尽脑汁从空军飞行院校挖来的学生——这一点让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大将很有意见。
第二,构建了完整了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虽然齐柏林号航母至少要到1943年1月份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但里希特霍芬并不想干等着虚度光阴,根据霍夫曼的建议并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他在基尔港和塞瓦斯托波尔两个著名的海军基地建立了航空母舰模拟训练基地——在一片平地上用钢板搭建了航母甲板和附属舰桥指挥设施,让飞行员们尽快熟悉航母起降的环境,而不是在航母正式服役之后他再花费大量的功夫去练习上舰训练。所幸飞行员们大多是有经验的老手,有不少还是飞行技术特别精湛但为人桀骜不驯的刺头,在里希特霍芬的调教之下,他们的个人性格变成了对技术偏执狂一般的追求。
第三,建设了初步的海军航空兵指挥与运行体系。虽然贵为海军航空兵司令,其实里希特霍芬自己对海航作战指挥也是两眼一抹黑,这种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当初德国空军重建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亲自操心,海航与陆航在指挥与运作完全是两回事,在这个领域德国缺乏专业人员,最开始连正常的指挥架构与人才队伍都没有。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对海航建设无疑是大力支持的,要物资、要资源都是倾斜供应,可说到人才就抓瞎了,只能开出保证——里希特霍芬看中哪个军官他一定帮他弄到手,问题是引入海军军官海军司令一纸调令就可以了,引进空军军官还不如里希特霍芬自己的招牌好使。总算在有英国、日本对航母运用的系统经验可以学习,战前、战中送过来的日本海航指挥条令再加上霍夫曼这个半吊子半懂不懂的瞎指挥(比如他建议引进多色马甲体系与指挥手势体系),里希特霍芬慢慢入了门,构建了海航运转体系的雏形,实在称不上完备,充其量只能算是初步。
里希特霍芬这么拼命的原因除了一个德意志军人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外,还有一个意外:在他转职来海军不久之后,在例行的身体检查中突然发现自己已得了癌症,而且肿瘤还长在脑部,几乎不可能被治愈。虽然目前病灶还能微小,也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但医生们判断其将持续长大,给他的忠告是可能还有大约3-4年的生命,建议他在闲暇中度过余生。经过反复考虑,里希特霍芬嘱咐医生帮助其隐瞒体检结果,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被医生告知还有3-4年的生命,我决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强度,要求自己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争取用3-4年干出别人7-8年的业绩来……我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德国海军航空兵——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里希特霍芬这个名字。”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