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4-2023)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点透视
中国能源供需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在2012年出现,在2013年得到进一步确认。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量为37.6亿吨标煤,增长3.9%。其中煤炭消费增长2.7%,石油消费增长1.8%,天然气增长13.9%,用电增长7.5%。工业用能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和人民生活用能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环境刚性约束加强以及技术创新实现突破使得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耗进入每年增长4%~5%的区间,与此同时,结构优化步伐加快,预计2020年煤炭消耗占比将下降到60%以下,而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占比快速上升至10%和15%左右。
2014年能源需求将达到39.2亿吨标煤,增速为4.2%。其中煤炭需求增长2.5%,石油需求增长3.5%,天然气需求增长12%,用电增长为7%。
要实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能源体制改革。应推动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放开油气进口限制,油气管网实行公开公平准入,建立能源生产消费约束和绿色转型的财税调控机制。
2013年能源行业的运行情况及具有中长期意义的重大变化
根据初步统计,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量为37.6亿吨标煤,增长3.9%,其中煤炭消费量为24.75亿吨标煤,增长2.7%,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85亿吨,增长1.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685亿立方米,增长13.9%,全社会用电量为5.34万亿千瓦时,增长7.5%。
从2013年的走势上看,能源需求具有年初需求疲弱,年中需求快速恢复,年底略有下降的特点。以电力需求增长为例。一季度,电力需求增长为3.3%,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9.2%。能源消费的走势与经济走势以及天气变化有关。
2013年的预测(刘世锦等,2013)中,我们提出2012年是中国能源增长速度和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的拐点,2013年将继续沿着2012年形成的格局向前发展。从运行的结果来看,2013年能源需求增长3.9%,继续了2012年4.0%的增长态势,显著低于2001~2011年8.4%的增长速度。能源供需新常态在2013年得到进一步确认。
2013年经济增长和能源发展中出现的几个因素对判断中长期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稳态,结构调整出现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增长将从改革开放前30年年均10%的高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这也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均衡状态的一个过程。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GDP增速在7.6%上下波动,这很可能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均衡速度。在结构变化上,2013年出现了两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一是第三产业的增速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8.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7.8%;这是2000年以来,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013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3.9%,而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46.1%。这两个变化将是趋势性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超过第二产业。上述变化将对能源消费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能源消耗增速和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均明显降低。能源消耗增速从2002~2011年年均8.3%的高增速,下降到2012年的4.0%和2013年的3.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明显下降,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4,2013年为0.51,明显低于2001~2011年平均0.84的水平,逐渐进入0.5~0.6的能源消费弹性区间。
能源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石油领域,与生产相关的石油消费增速明显放慢,与生活相关的石油消费增长仍保持较快增速。2012年,与工业生产和物流运行相关性强的柴油消费量仅增长2.9%;与生活交通出行直接相关的汽油消费量仍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中国汽油消费量增长为7.4%。2013年,这一趋势得以强化,汽油增长超过10%,而柴油增速为负。扭转了过去十年柴油增速快于汽油、柴汽比不断上升的趋势。电力需求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2011年以前,中国电力需求格局是工业用电增长快于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在工业中,重化工业用电增速又快于轻工业。但是从2012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2012年工业用电增长3.6%,其中,重工业增速为3.3%,而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分别是11.5%和10.8%。2013年这种格局得以延续,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分别为10.3%和9.2%,明显高于工业用电6.9%的增长速度。虽然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只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但是对用电量增长贡献明显增大,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也会不断上升(美国目前的用电量中,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75%,而工业用电仅占25%,和我国目前的比例正好相反)。
二是环境硬约束开始出现,倒逼能源结构加快调整。2013年,雾霾在中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高频度出现,甚至连海口和三亚都出现雾霾天气。为应对大气质量恶化的局面,国务院制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0%。这就意味着环境容量的上限已经达到。北京、深圳等地区还开始实施碳排放和碳交易,能源结构调整势必加快。这就造成煤炭消费增速大幅降低,2002~2011年煤炭年均增长8.3%,2012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增长1%,2013年增长2.7%。同时优质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5.4%,2013年增长13.9%。非化石能源消费2012年增长17.8%,2013年来因水量不足影响水电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了8.3%,但风电、光伏发电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13年发电量分别增长35.3%和122%。
三是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开始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中国的能源供应形势。2013年最重大的突破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中石化涪陵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累计实现商品气量7300万立方米,平均单井产量为15万立方米/天,预计“十二五”末年产页岩气33亿立方米。中石油公司长宁—威远、昭通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和富顺—永川对外合作区也完钻页岩气评价井39口,累计实现商品气量7000万立方米,勘探开发过程发现部分区块的开发前景远超预期。这一重大突破打破中国页岩气难以商业化的质疑。页岩气勘探开发获得重大进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天然气供应,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加中国在天然气谈判中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筹码,降低天然气进口价格,乃至大幅度降低天然气进口的亚洲溢价(目前亚洲进口天然气是15~16美元/MMbtu,欧洲为8~9美元/MMbtu,美国为2~4美元/MMBtu)。另外,国土资源部门在珠江口东部海岸发现了大规模高纯度的可燃冰,青海也发现了大规模的陆上天然气水合物。上述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和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中国能以合适的成本大规模进口天然气,而不必过于关注供应安全问题。
对未来十年能源供需形势的基本判断
从经济增速上看,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以及发展阶段和增长驱动机制的转换,中国经济将逐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十一五”期间11.2%的高增长放缓到“十二五”期间的8%左右(“十二五”后两年经济增速在7.5%左右)和“十三五”期间的7%左右。
从结构上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处于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时期,工业增长动力将逐步由资本投入转向技术进步,重化工业增速放缓。其中,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工业的需求峰值可能在“十二五”末出现。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到2020年第二产业的比重将下降到40%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超过50%。未来20年,中国仍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预计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60%和65%左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均行驶里程将快速上升,未来20年人均行驶里程还要翻两番。建筑和交通用能将成为推动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能源消耗的总量来看,2011~2020年,能源消耗增速在4.5%左右,其中,“十三五”期间的能源消耗增速在4%左右,明显低于2001~2010年年均8.4%的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在50亿吨标煤左右。从需求部门的变化来看,随着中国工业化逐步由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中国工业用能的需求增长逐步放缓,2020年随着中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工业能源消费可能会出现略有下降的局面。建筑和交通将是未来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领域。从能源需求品种的变化来看,终端能源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对各能源品种的需求产生连锁影响。
对于电力而言,尽管重化工业的电力需求放缓,但服务业、居民生活以及加工工业的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电力需求总体将保持较强劲增长,增速明显快于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速。即使采取需求侧管理以及提高终端能效等措施,但由于经济增长以及家庭和交通部门更多采用电力作为能源,电力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0~2020年间预计年均增长7%。到2020年,中国的电力需求预计将超过8万亿千瓦时,人均电力需求将达到5800千瓦时/年,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对于天然气而言,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监管标准提高,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需求会大量增加,天然气在未来20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2010~2020年间预计年均增长12%,到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将超过3500亿立方米。工商业、居民、城市供暖是推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领域,发电和交通也是天然气的重要需求力量。天然气将在加工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城市供暖等领域逐步替代煤炭,在交通和制氢等化工领域则逐步替代一定量的石油。
对于石油而言,由于未来人均行驶里程不断增长,石油消耗将持续增长。即使采取了激进的节油和代油措施,石油消耗仍将持续增长,2020年石油消耗量在6亿吨左右。
对于煤炭而言,随着经济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耗增速会放慢。钢铁、水泥等耗能行业需求逐步达到峰值,重化工业对煤炭的需求将趋于稳定。电力将是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预计2010~2020年间的煤炭需求年均增速为3%,其中“十三五”期间煤炭需求年均增速会下降到2%以下,2020年中国的煤炭需求量为29亿吨标煤,相应的原煤需求量为42亿吨。202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实现以及可再生能源和页岩气的规模化发展,对煤炭的... -->>
要点透视
中国能源供需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在2012年出现,在2013年得到进一步确认。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量为37.6亿吨标煤,增长3.9%。其中煤炭消费增长2.7%,石油消费增长1.8%,天然气增长13.9%,用电增长7.5%。工业用能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和人民生活用能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环境刚性约束加强以及技术创新实现突破使得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耗进入每年增长4%~5%的区间,与此同时,结构优化步伐加快,预计2020年煤炭消耗占比将下降到60%以下,而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占比快速上升至10%和15%左右。
2014年能源需求将达到39.2亿吨标煤,增速为4.2%。其中煤炭需求增长2.5%,石油需求增长3.5%,天然气需求增长12%,用电增长为7%。
要实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能源体制改革。应推动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放开油气进口限制,油气管网实行公开公平准入,建立能源生产消费约束和绿色转型的财税调控机制。
2013年能源行业的运行情况及具有中长期意义的重大变化
根据初步统计,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量为37.6亿吨标煤,增长3.9%,其中煤炭消费量为24.75亿吨标煤,增长2.7%,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85亿吨,增长1.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685亿立方米,增长13.9%,全社会用电量为5.34万亿千瓦时,增长7.5%。
从2013年的走势上看,能源需求具有年初需求疲弱,年中需求快速恢复,年底略有下降的特点。以电力需求增长为例。一季度,电力需求增长为3.3%,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9.2%。能源消费的走势与经济走势以及天气变化有关。
2013年的预测(刘世锦等,2013)中,我们提出2012年是中国能源增长速度和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的拐点,2013年将继续沿着2012年形成的格局向前发展。从运行的结果来看,2013年能源需求增长3.9%,继续了2012年4.0%的增长态势,显著低于2001~2011年8.4%的增长速度。能源供需新常态在2013年得到进一步确认。
2013年经济增长和能源发展中出现的几个因素对判断中长期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稳态,结构调整出现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增长将从改革开放前30年年均10%的高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这也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均衡状态的一个过程。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GDP增速在7.6%上下波动,这很可能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均衡速度。在结构变化上,2013年出现了两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一是第三产业的增速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8.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7.8%;这是2000年以来,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二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013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3.9%,而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46.1%。这两个变化将是趋势性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超过第二产业。上述变化将对能源消费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能源消耗增速和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均明显降低。能源消耗增速从2002~2011年年均8.3%的高增速,下降到2012年的4.0%和2013年的3.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明显下降,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4,2013年为0.51,明显低于2001~2011年平均0.84的水平,逐渐进入0.5~0.6的能源消费弹性区间。
能源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石油领域,与生产相关的石油消费增速明显放慢,与生活相关的石油消费增长仍保持较快增速。2012年,与工业生产和物流运行相关性强的柴油消费量仅增长2.9%;与生活交通出行直接相关的汽油消费量仍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中国汽油消费量增长为7.4%。2013年,这一趋势得以强化,汽油增长超过10%,而柴油增速为负。扭转了过去十年柴油增速快于汽油、柴汽比不断上升的趋势。电力需求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2011年以前,中国电力需求格局是工业用电增长快于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在工业中,重化工业用电增速又快于轻工业。但是从2012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2012年工业用电增长3.6%,其中,重工业增速为3.3%,而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分别是11.5%和10.8%。2013年这种格局得以延续,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分别为10.3%和9.2%,明显高于工业用电6.9%的增长速度。虽然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只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但是对用电量增长贡献明显增大,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也会不断上升(美国目前的用电量中,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75%,而工业用电仅占25%,和我国目前的比例正好相反)。
二是环境硬约束开始出现,倒逼能源结构加快调整。2013年,雾霾在中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高频度出现,甚至连海口和三亚都出现雾霾天气。为应对大气质量恶化的局面,国务院制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0%。这就意味着环境容量的上限已经达到。北京、深圳等地区还开始实施碳排放和碳交易,能源结构调整势必加快。这就造成煤炭消费增速大幅降低,2002~2011年煤炭年均增长8.3%,2012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增长1%,2013年增长2.7%。同时优质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5.4%,2013年增长13.9%。非化石能源消费2012年增长17.8%,2013年来因水量不足影响水电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了8.3%,但风电、光伏发电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13年发电量分别增长35.3%和122%。
三是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开始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中国的能源供应形势。2013年最重大的突破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中石化涪陵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累计实现商品气量7300万立方米,平均单井产量为15万立方米/天,预计“十二五”末年产页岩气33亿立方米。中石油公司长宁—威远、昭通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和富顺—永川对外合作区也完钻页岩气评价井39口,累计实现商品气量7000万立方米,勘探开发过程发现部分区块的开发前景远超预期。这一重大突破打破中国页岩气难以商业化的质疑。页岩气勘探开发获得重大进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天然气供应,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加中国在天然气谈判中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筹码,降低天然气进口价格,乃至大幅度降低天然气进口的亚洲溢价(目前亚洲进口天然气是15~16美元/MMbtu,欧洲为8~9美元/MMbtu,美国为2~4美元/MMBtu)。另外,国土资源部门在珠江口东部海岸发现了大规模高纯度的可燃冰,青海也发现了大规模的陆上天然气水合物。上述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和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中国能以合适的成本大规模进口天然气,而不必过于关注供应安全问题。
对未来十年能源供需形势的基本判断
从经济增速上看,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以及发展阶段和增长驱动机制的转换,中国经济将逐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十一五”期间11.2%的高增长放缓到“十二五”期间的8%左右(“十二五”后两年经济增速在7.5%左右)和“十三五”期间的7%左右。
从结构上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处于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时期,工业增长动力将逐步由资本投入转向技术进步,重化工业增速放缓。其中,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工业的需求峰值可能在“十二五”末出现。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到2020年第二产业的比重将下降到40%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超过50%。未来20年,中国仍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预计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60%和65%左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均行驶里程将快速上升,未来20年人均行驶里程还要翻两番。建筑和交通用能将成为推动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能源消耗的总量来看,2011~2020年,能源消耗增速在4.5%左右,其中,“十三五”期间的能源消耗增速在4%左右,明显低于2001~2010年年均8.4%的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在50亿吨标煤左右。从需求部门的变化来看,随着中国工业化逐步由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过渡,中国工业用能的需求增长逐步放缓,2020年随着中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工业能源消费可能会出现略有下降的局面。建筑和交通将是未来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领域。从能源需求品种的变化来看,终端能源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对各能源品种的需求产生连锁影响。
对于电力而言,尽管重化工业的电力需求放缓,但服务业、居民生活以及加工工业的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电力需求总体将保持较强劲增长,增速明显快于一次能源需求的增速。即使采取需求侧管理以及提高终端能效等措施,但由于经济增长以及家庭和交通部门更多采用电力作为能源,电力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0~2020年间预计年均增长7%。到2020年,中国的电力需求预计将超过8万亿千瓦时,人均电力需求将达到5800千瓦时/年,逐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对于天然气而言,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监管标准提高,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需求会大量增加,天然气在未来20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2010~2020年间预计年均增长12%,到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将超过3500亿立方米。工商业、居民、城市供暖是推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领域,发电和交通也是天然气的重要需求力量。天然气将在加工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城市供暖等领域逐步替代煤炭,在交通和制氢等化工领域则逐步替代一定量的石油。
对于石油而言,由于未来人均行驶里程不断增长,石油消耗将持续增长。即使采取了激进的节油和代油措施,石油消耗仍将持续增长,2020年石油消耗量在6亿吨左右。
对于煤炭而言,随着经济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耗增速会放慢。钢铁、水泥等耗能行业需求逐步达到峰值,重化工业对煤炭的需求将趋于稳定。电力将是煤炭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预计2010~2020年间的煤炭需求年均增速为3%,其中“十三五”期间煤炭需求年均增速会下降到2%以下,2020年中国的煤炭需求量为29亿吨标煤,相应的原煤需求量为42亿吨。202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实现以及可再生能源和页岩气的规模化发展,对煤炭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