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重生潜入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效果图!”洪涛摩拳擦掌的站起身,把会议桌上自己附近的水杯、烟灰缸什么的都扒拉开,开始把那一沓子白纸展开,一折又一折,翻到了最后,这张纸已经伸到对面去了,2米多宽的会议桌居然还有点显小。
“哦,上帝啊!这是什么型号的火箭?”洪涛的举动已经吸引了这半边桌子上的所有人,当那张图纸被完全打开之后,立刻就有5、6个人都站了起来,剩下的也没坐着,全趴到了桌子上,盯着白纸上的图画,啥表情的都有。
这张2米乘2米的巨幅图画,是洪涛在索契那幢斯大林的别墅中闲着没事做,专门请来好几位画家帮他画的,要说此时俄罗斯的人工可真便宜,艺术大学里的专业教授,一天的工资只需要30美元多,还没洪涛抽雪茄的钱多呢。他们按照的草图,用艺术的手法,把洪涛想表达的意思非常精细的表现在了纸上,看上去更像是一副现实主义油画。虽然比不上那些世界名画,但是比例、线条、海水、火焰、和那枚在火焰中腾空而起的火箭也是栩栩如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座的这些人,除了个别的是财会人员之外,基本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技术专家。只需要一眼,他们就在这张图上看出来点有意思的东西,于是会议桌另外半边的人也都被他们叫了过来,30多个人围城了三层,开始对这张图画评头论足。
洪涛画上画的是什么呢?就是他脑子里的记忆,有关后世那个海上发射平台的记忆。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一个巨大的、带着十根圆柱形支脚的平台静静的矗立着,火箭就是从它的平台上发射出去的。而在不远处,还停着一艘胖乎乎的大轮船,和其它轮船有明显不同的就是它的顶层甲板上安装了不少蝶型天线,就像长了一脑袋小蘑菇。
这个大平台,就是后世那艘叫做“奥德赛号”的半潜式海钻平台,它是由日本三菱重工在80年代中期建造的,本来一直在北海油田采油,结果由于失火,上层建筑都烧光,被当做废铁拖到了爱尔兰的一个港口里废弃了。后世里这个海上发射平台最初的选择并不是用海钻平台当发射场,而是考虑过大型油轮、集装箱货轮、甚至大型潜艇和废弃航母,最后才想起了海钻平台。这一耽误、论证、计算,就花费了8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洪涛既然加入了,就不能让自己的钱这么白白耗费。直接拿出来提醒提醒他们多好,至于成不成,洪涛相信以他们专业的眼光,不会看走眼的。
远处那艘船则是“指挥官号”控制船,它在后世里是一艘新造的特殊船只,不光上层建筑里堆集了大量的火箭调试、控制设备,还在船舱里弄了一个巨大的火箭组装车间,只要把火箭的不同部位都装进来,就可以一边航行着往目的地赶路,一边由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船舱里把火箭组装成为半成品。等抵达预定位置和发射凭条汇合之后,再把火箭这些部件吊装到平台上去,最终在封闭的组装厂房里组装完毕,就能和平台上的发射架一起竖立起来,然后完成发射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一旦最终调试结束,指挥船离开到安全距离,就可以远程遥控火箭点火升空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效果图,具体的设计、计算数据、尺寸都没有,就算有,洪涛也不敢写上去,那样就真是吹牛吹大了,分分钟要被美国国防部请去喝茶的。其实洪涛比这些专家高明的,也只是这个创意,他不需要提供什么准确数据,只需要拿出一个思路,后期工作那些专家们会干得更好的。
“我有点不明白,这是海钻平台吧?你怎么把它弄到预定海域去呢?”首先想起创作者洪涛的,还是列文。
“对,海钻平台,是那种半潜式的海钻平台,它的稳定性最好,经过改装之后还可以移动的。你看,我这里还有一个草图,这是我查到的资料里平台底部的样子,它像是我那艘双体帆船一样,只是每个船体都有点小。如果我们把平台底部的船体加大,再加上推进和控制系统,那它应该就可以自己在水面上航行了吧?”洪涛又从他那个公文包里掏出一长白纸,这回面积小了很多,只有半米见方,上面是一个用铅笔画的半潜式海钻平台草图。但是它已经和普通的半潜式海钻平台有区别了,十根粗大的立柱下面,不再是两个小小的船体,而是大了很多倍,就像海钻平台脚下踩着两艘大型潜艇。艇身上还有不少推进器摸样的东西,前后左右上下都有。(未完待续)
效果图!”洪涛摩拳擦掌的站起身,把会议桌上自己附近的水杯、烟灰缸什么的都扒拉开,开始把那一沓子白纸展开,一折又一折,翻到了最后,这张纸已经伸到对面去了,2米多宽的会议桌居然还有点显小。
“哦,上帝啊!这是什么型号的火箭?”洪涛的举动已经吸引了这半边桌子上的所有人,当那张图纸被完全打开之后,立刻就有5、6个人都站了起来,剩下的也没坐着,全趴到了桌子上,盯着白纸上的图画,啥表情的都有。
这张2米乘2米的巨幅图画,是洪涛在索契那幢斯大林的别墅中闲着没事做,专门请来好几位画家帮他画的,要说此时俄罗斯的人工可真便宜,艺术大学里的专业教授,一天的工资只需要30美元多,还没洪涛抽雪茄的钱多呢。他们按照的草图,用艺术的手法,把洪涛想表达的意思非常精细的表现在了纸上,看上去更像是一副现实主义油画。虽然比不上那些世界名画,但是比例、线条、海水、火焰、和那枚在火焰中腾空而起的火箭也是栩栩如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座的这些人,除了个别的是财会人员之外,基本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技术专家。只需要一眼,他们就在这张图上看出来点有意思的东西,于是会议桌另外半边的人也都被他们叫了过来,30多个人围城了三层,开始对这张图画评头论足。
洪涛画上画的是什么呢?就是他脑子里的记忆,有关后世那个海上发射平台的记忆。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一个巨大的、带着十根圆柱形支脚的平台静静的矗立着,火箭就是从它的平台上发射出去的。而在不远处,还停着一艘胖乎乎的大轮船,和其它轮船有明显不同的就是它的顶层甲板上安装了不少蝶型天线,就像长了一脑袋小蘑菇。
这个大平台,就是后世那艘叫做“奥德赛号”的半潜式海钻平台,它是由日本三菱重工在80年代中期建造的,本来一直在北海油田采油,结果由于失火,上层建筑都烧光,被当做废铁拖到了爱尔兰的一个港口里废弃了。后世里这个海上发射平台最初的选择并不是用海钻平台当发射场,而是考虑过大型油轮、集装箱货轮、甚至大型潜艇和废弃航母,最后才想起了海钻平台。这一耽误、论证、计算,就花费了8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洪涛既然加入了,就不能让自己的钱这么白白耗费。直接拿出来提醒提醒他们多好,至于成不成,洪涛相信以他们专业的眼光,不会看走眼的。
远处那艘船则是“指挥官号”控制船,它在后世里是一艘新造的特殊船只,不光上层建筑里堆集了大量的火箭调试、控制设备,还在船舱里弄了一个巨大的火箭组装车间,只要把火箭的不同部位都装进来,就可以一边航行着往目的地赶路,一边由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船舱里把火箭组装成为半成品。等抵达预定位置和发射凭条汇合之后,再把火箭这些部件吊装到平台上去,最终在封闭的组装厂房里组装完毕,就能和平台上的发射架一起竖立起来,然后完成发射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一旦最终调试结束,指挥船离开到安全距离,就可以远程遥控火箭点火升空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效果图,具体的设计、计算数据、尺寸都没有,就算有,洪涛也不敢写上去,那样就真是吹牛吹大了,分分钟要被美国国防部请去喝茶的。其实洪涛比这些专家高明的,也只是这个创意,他不需要提供什么准确数据,只需要拿出一个思路,后期工作那些专家们会干得更好的。
“我有点不明白,这是海钻平台吧?你怎么把它弄到预定海域去呢?”首先想起创作者洪涛的,还是列文。
“对,海钻平台,是那种半潜式的海钻平台,它的稳定性最好,经过改装之后还可以移动的。你看,我这里还有一个草图,这是我查到的资料里平台底部的样子,它像是我那艘双体帆船一样,只是每个船体都有点小。如果我们把平台底部的船体加大,再加上推进和控制系统,那它应该就可以自己在水面上航行了吧?”洪涛又从他那个公文包里掏出一长白纸,这回面积小了很多,只有半米见方,上面是一个用铅笔画的半潜式海钻平台草图。但是它已经和普通的半潜式海钻平台有区别了,十根粗大的立柱下面,不再是两个小小的船体,而是大了很多倍,就像海钻平台脚下踩着两艘大型潜艇。艇身上还有不少推进器摸样的东西,前后左右上下都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