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农门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记得二郎爱吃自己做的酱猪头肉,晚上家来,碧青就琢磨给二郎做这个,昨儿听贵伯说街口有家卖猪肉的档口,就叫贵伯去问了一趟,正好剩下个猪头没卖,本是卖肉的自己家留着吃的,贵伯多给了几个钱,匀了出来.
收拾干净,小火煨的酥烂,把油压出去晾着,碧青转儿天起了个大早,烙了一摞十几张荷叶饼.大郎一见肉就没命,荷叶饼卷着切成片的酱肉,吃了四五张,剩下的用白棉布裹着跟酱肉一起放到篮子里,又灌了一葫芦麦子茶就齐了。
忽然想起昨儿晚上自己跟大郎回来的时候,贵伯说旺儿来了一趟,送了两筐桃子过来,碧青去瞧了,有一筐没熟的青桃,另一筐却是半熟的,如今天热,放了一宿,今儿早上正好,就叫大郎一并提着。
贵伯跟在师傅身边儿年头长,京里世族勋贵人家多认识贵伯,碧青不想让别人以为自己跟崔家有什么干系,所以,就叫贵伯送到了安定门外,夫妻俩提着东西奔太学去了。
进了安定门走不远就瞧见了太学巍峨的门楼子,这算是大齐的最高学府了,碧青不禁想起现代时,自己上大学的时候,爸妈,奶奶都来了,提着大包小包送自己上学,吃的,喝的,用的,预备的异常齐全,车轱辘话来回嘱咐,生怕自己不适应大学的生活。
上了一个月,奶奶还单独跑来偷偷看自己,不是舍友发现,自己都不知道,大学毕业后,奶奶没了,自己整整哭了几天,好些日子,只要一闭上眼就能看见奶奶站在一楼小院的葡萄架下,望着小区门,每次自己回来总能看到奶奶站在那儿,风雨无阻。
如今看到太学的门楼子,忽然想起奶奶,眼眶不由有些湿,怕大郎发现,飞快抹了一把,整整了精神,奶奶活着的时候常说,人活着得往前看,总回头有什么意思啊,只要过得好,问心无愧就成了,自己记着奶奶的话呢,穿到这里,自己也会如此,往前看,不回头。
毕竟不是衙门,守门的侍卫还是颇有人情味儿的,估摸也是见多了碧青两口子这样儿的,太学里那些走读的多是世家子弟,在太学里住的,却是各地考上来的穷学生,一家子省吃俭用,就指望着供出一个有出息的来,好改换门庭。
进了太学的门,就算出息了,哪怕最不济,将来混个七品官也不难,有大本事的,将来的前程就更难说了,混个一品大员也不新鲜。
因为这个原因,守门的侍卫多不会得罪这些穷学生的家属,别瞅这会儿穷,谁知道哪会儿得了东风就扶摇直上了,要是得罪了,将来找补起后账,有自己的好儿吗,这会儿客气点儿,将来要是真有个发达的,想起今儿这点儿小恩义,没准儿就成了自己的贵人。
凡是在太学里头守门的侍卫,没有敢小瞧这些学生的,甚至,变着法儿的扫听哪个穷学生的成绩好,都会成为这些侍卫的重点照顾对象。
碧青两口子上前一说王二郎,那个黑脸侍卫的眼都笑弯了,异常热情的道:“您二位是王监生的谁?”
碧青道:“我们是二郎的哥嫂,捎了些家乡的土产,来瞧瞧小叔。”
那侍卫虽觉碧青的年纪有些小,可一琢磨,乡屯里成亲都早,瞧着也有十四五了,说是王二郎的嫂子,也说的过去,尤其旁边这位,一看就是王二郎的哥,哥俩长得没这么像的了,浓眉大眼的一张大黑脸,区别只是眼前这位更魁梧,站在那儿跟个黑铁塔似的。
碧青没让大郎穿骁骑营的兵服,大郎今儿穿的是婆婆新做给他的,簇新的一身衣裳,配上大郎的脸,简直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庄稼汉。碧青自己也还是那身儿,区别只是今儿把头发挽了起来,免得别人误会自己是姑娘。
侍卫客气的叫碧青大郎在门口等一会儿,说太学的规矩,有家属来探,得学生亲自过来领,又怕碧青跟大郎多想,还说:“不费事儿,只王监生来了,在探访册上登个名儿就成。”还叫人搬了个板凳出来放到阴凉里,让她们坐下。
大郎把东西放到地上,叫碧青坐了,自己站在一边儿,侍卫还陪着说话儿,跟碧青道:“听说王监生是冀州府人氏,冀州可是个富庶地儿,不知今年的年景儿可好?快过大秋了吧。”
问的都是家乡的事儿,跟个善解人意的知心大哥似的,碧青见大郎没应的意思,只得道:“托皇上的福,这两年都是风调雨顺的,地里的粮食打的多,日子便不难过,再有一个月就过大秋了,也该忙了,趁着如今还有些空闲,这不才来瞧瞧小叔,婆婆在家里头惦记着呢。”
侍卫笑道:“王监生可是我们太学里有名儿的好学生,您家老太太是个有大福气的,将来王监生出息了,给老太太捧回一个诰命夫人,老太太还不乐坏了啊。”
碧青笑了:“借您吉言了。”
正说着,就见里头出来个穿着儒袍的少年,近了,才瞧清楚正是二郎,这一晃有大半年不见了,记忆中那个黑壮的小子没了,变成一个儒雅的书生,一身青绸儒袍趁着挑高的身量,头上戴着一顶巾帽,站在哪儿,碧青都有些不敢认了,心里总觉着二郎还是个孩子呢,却这一晃眼儿就成了少年。
直到二郎一声嫂子叫出来,碧青才回过神儿来,二郎隔三差五的就会去骁骑营找大郎,兄弟俩倒是常见面,这会儿见了,也没什么感觉,就是碧青有些不适应。
二郎更有些激动:“真是嫂子,刚听见传话儿,我还只当找错了呢,嫂子什么时候到的,怎没先给我捎个信儿,我好去接嫂子,娘好不好?四平叔的身子好些了吗,婶子呢?碧兰大了吧,小海长多高了……”
一连串的话儿问出来,碧青才觉,眼前这个少年还是那个憨憨的小叔,碧青笑道:“都好,都好,咱家的鸡鸭如今有一百多只了,圈里的母猪下了六个小猪仔儿,婆婆不让卖,说咱家人口多,到年底宰了正好过年吃肉,省的还去集上买了,婆婆跟我娘俩人照顾着这些鸡鸭猪仔的,整日的忙,我爹也搭把手,三个人忙活着,身子骨倒越发健朗了,碧兰是大了,成大姑娘了,跟过去可不一样,如今管着咱家的账呢,多亏了她,嫂子才能腾出空来进京,小海窜了个高儿,请了个严厉的先生教他念书,一淘气就挨先生的手板,如今也老实多了,别在这儿说话儿了,领着嫂子瞧瞧你住的地儿去,婆婆嘴上不说,心里惦记着呢,我瞧了回去跟婆婆说说,也能放心。”
二郎眼里晶晶莹莹的,点点头:“哥跟嫂子稍后片刻,我去登了名儿就来。”
碧青点点头,不一会儿,二郎就跑了回来,到底也才十三,虽说稳重多了,也仍是个孩子,一欢喜就露出些许孩子气来。
二郎过来要提地上的提篮,碧青道:“等会儿。”从篮子里拿出个油纸包儿,又让大郎拿了两个桃子递给守门的侍卫:“两位侍卫大哥辛苦,这是家里做的吃食,做的不好,您别嫌弃,就当尝尝不一样的吧,这桃子是我家自己种的,两位也尝尝,要是爱吃,回头跟二郎说一声儿,家里有的是,下回二郎家去,让他捎两筐过来,我家二郎一个人在这儿上学,您二位帮着我多照看着些。”
两个侍卫忙道:“您客气了,客气了。”
把东西塞给两个侍卫,三人才进去,两个侍卫等人走远了,忙过来一人拿着一个桃子愣神儿,不说王二郎家是庄户人家吗,这桃子是寻常庄户人家能有的:“我说徐二哥,你瞅瞅这可比万岁爷吃的贡桃还好呢,你听见刚王二郎的嫂子说啥了不?”
许二点点头:“听着了,说咱要是爱吃,回头让王二郎家去给咱捎两筐来,年年的贡桃都是稀罕货,一钱银子一个,有价无市,好家伙,你瞧瞧人王二郎家,随便一出手就是两筐,这得多少银子啊,谁说人家穷来着,就凭这两筐桃,比多少富贵人家都强了。”
旁边的道:“不对啊,瞧王二郎哥嫂的打扮,可不像个富贵人家。”
许二白了他一眼:“这富贵人就得把银子刻在脑门子上不成,人这叫低调,不张扬,你刚没听见王二郎的嫂子说吗,家里养着一百多只鸡鸭呢,还有七八头猪仔儿,还有这些桃子,你家不也是种地的吗,老家养了多少只鸡,几头猪?”
旁边的嘿嘿一笑:“俺家算村里富户,养了十几只鸡,两头小猪仔儿,俺娘叫人捎信来说,叫俺省着些往家多捎几个钱,打算着秋后买头牛,以后拉个东西,去城里赶个集啥的,就不用再蹭别人家的车了。”
许二道:“就是说,你家这样儿都算富户,人王二郎家怎不算个富贵人家,地主恐怕也赶不上人家的日子呢,得了,别说了,往后多上心点儿,这位有本事,家里还有银子,将来想不腾达都难,你我兄弟紧着点儿眼色,将来说不准就能沾上光,瞅见崔家那位爷,就想法儿给王监生报个信儿,省的两人对上,那位爷又找事儿为难王监生。”
旁边的侍卫道:“也莫怪崔家这位爷霸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太子妃都出自崔家,这位爷又是崔家正二八经的长房嫡孙,太后娘娘的侄儿孙儿,皇后娘娘的亲侄儿,太子妃的表兄弟,莫说在太学,就是在皇宫也是横着走的主儿啊,尤其,这位爷还有出息,王监生来之前,这位爷可年年大考都是第一,如今王监生一来,就成了老二了,心里这口气儿能咽下才怪,不是昌陵先生护着,不定怎么为难王二郎呢。”
许老二道:“这些都是贵人,咱得罪不起,暗里帮着照看着点儿,别叫王监生吃大亏就成,我瞧着崔家这位爷就是气儿不忿儿,也没真想把王二郎怎么着。”
说着打开油纸包,捏了块头肉放嘴里嚼了两口,眼睛都亮了:“你快来尝尝,王二郎嫂子这个酱头肉咋这香呢,我尝着比盛月斋的也不差,咱哥俩今儿算有口福了,大蜜桃留着给家里的孩子尝鲜,这酱肉咱俩儿好好解解馋。”
不说俩侍卫这儿狼吞虎咽,再说碧青两口子,跟着二郎进了太学,二郎显然颇兴奋,提着篮子一一指给碧青看:“嫂子,您看这两边就是六堂,我们平常上课就在这儿,从六堂过去那边儿就是弘文馆,每年都会请当世大儒前来弘文馆讲学,去年是东篱先生,今年是我师傅,不知明年是谁呢,听我师傅说,皇上一直想请武陵先生前来弘文馆。”
碧青笑道:“师傅如今乐的自在,想来不会来的。”
二郎道:“我师傅也说先生不来,师傅说先生不在意这些浮名,是位真智者,不像师傅跟东篱先生,身染俗事挣脱不开。”
碧青道:“依我瞧,师傅就是爱花成痴,武林源的房子盖成了,守着那一百亩桃林,再舍不得挪动地方了。”二郎也笑了。
碧青好奇的道:“你们在这里学的也是四书五经?”
二郎道:“以前是,前几年皇上下旨添了律法,算学,州府志等科目。”
碧青点点头,暗道皇上倒真是个明君,四书五经就算背的滚瓜烂熟,也没用,毕竟太学不会为了培养死背书的人,是为大齐培养官员,一个好官儿不一定能熟读四书五经,律法,算学,州府志,这些要比四书五经有用的多,哪怕是个七品知县,也需治理一方,说着简单,做起来却难,千头万绪,什么都得知道,才不至于当成一个糊涂官儿。
二郎道:“弘文馆过去,就是先生们的住处,再往那边儿才是监生的舍区。”
碧青点点头:“去你那儿瞧瞧吧,嫂子给你做了你爱吃的头肉,荷叶饼是早上新烙的,这会儿还热着。”
二郎:“我在太学里什么都好,就是一想起嫂子做的吃食就馋得慌。”说着伸手摸了摸篮子里的荷叶饼,直咽口水,
碧青好笑的看着他,本说直接去二郎的住处,不想过弘文馆的时候,却从里头出来几个人,跟二郎穿的衣裳一样,想来是太学的监生,却一瞧那样儿就知道是世家子弟,一个个头扬的高高,一副不可一世的德行。
三人刚要过去,不想,那几个人忽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当前一个道:“王二郎,这往哪儿去啊?瞧你这意思,刚从地里收了庄稼回来不成。”
哄……后头一阵大笑,旁边儿一个摇着扇子道:“这还用说,瞧这拖家带口的,一看就是刚从村里来的,刚我还说老远怎么就闻见一股子土腥子味儿呢,原来是王二郎家的人来了,王二郎,这两位谁啊,给我们几个介绍介绍呗,得,不用介绍了,这是你哥吧,跟你一个德行,这个乡下丫头模样儿还过得去,别是你家里的相好吧……”话音刚落,啪就挨了一巴掌。
那小子愣愣看着碧青:“你,你你敢打我?”
碧青笑了:“为什么不敢,你口出不逊在先,我是怕你记不住,所以给你一巴掌,让你长长记性,别给太学抹黑,这里是大齐的最高学府,你这种下三滥混进来,简直就大齐之耻,我要是你,早一头撞死了,还在这儿耀武扬威,简直就是给你爹娘祖宗丢人。”
“你,你你知道爷的祖宗是谁?你个乡下丫头,反了你了,爷今儿不教训教训你,当爷是纸糊的人了……”嘴里说着,抬手一巴掌打了过来,还没挨着碧青呢,手就给大郎捏住,立马惨叫了起来。
碧青趁机一脚揣在他腿窝子上,这小子扑通就跪在地上,碧青抬手就是两巴掌,打完了才说:“这是替你娘跟妹子打的,跟女人动手,简直就是男人里的败类。”
那几人也没想到碧... -->>
记得二郎爱吃自己做的酱猪头肉,晚上家来,碧青就琢磨给二郎做这个,昨儿听贵伯说街口有家卖猪肉的档口,就叫贵伯去问了一趟,正好剩下个猪头没卖,本是卖肉的自己家留着吃的,贵伯多给了几个钱,匀了出来.
收拾干净,小火煨的酥烂,把油压出去晾着,碧青转儿天起了个大早,烙了一摞十几张荷叶饼.大郎一见肉就没命,荷叶饼卷着切成片的酱肉,吃了四五张,剩下的用白棉布裹着跟酱肉一起放到篮子里,又灌了一葫芦麦子茶就齐了。
忽然想起昨儿晚上自己跟大郎回来的时候,贵伯说旺儿来了一趟,送了两筐桃子过来,碧青去瞧了,有一筐没熟的青桃,另一筐却是半熟的,如今天热,放了一宿,今儿早上正好,就叫大郎一并提着。
贵伯跟在师傅身边儿年头长,京里世族勋贵人家多认识贵伯,碧青不想让别人以为自己跟崔家有什么干系,所以,就叫贵伯送到了安定门外,夫妻俩提着东西奔太学去了。
进了安定门走不远就瞧见了太学巍峨的门楼子,这算是大齐的最高学府了,碧青不禁想起现代时,自己上大学的时候,爸妈,奶奶都来了,提着大包小包送自己上学,吃的,喝的,用的,预备的异常齐全,车轱辘话来回嘱咐,生怕自己不适应大学的生活。
上了一个月,奶奶还单独跑来偷偷看自己,不是舍友发现,自己都不知道,大学毕业后,奶奶没了,自己整整哭了几天,好些日子,只要一闭上眼就能看见奶奶站在一楼小院的葡萄架下,望着小区门,每次自己回来总能看到奶奶站在那儿,风雨无阻。
如今看到太学的门楼子,忽然想起奶奶,眼眶不由有些湿,怕大郎发现,飞快抹了一把,整整了精神,奶奶活着的时候常说,人活着得往前看,总回头有什么意思啊,只要过得好,问心无愧就成了,自己记着奶奶的话呢,穿到这里,自己也会如此,往前看,不回头。
毕竟不是衙门,守门的侍卫还是颇有人情味儿的,估摸也是见多了碧青两口子这样儿的,太学里那些走读的多是世家子弟,在太学里住的,却是各地考上来的穷学生,一家子省吃俭用,就指望着供出一个有出息的来,好改换门庭。
进了太学的门,就算出息了,哪怕最不济,将来混个七品官也不难,有大本事的,将来的前程就更难说了,混个一品大员也不新鲜。
因为这个原因,守门的侍卫多不会得罪这些穷学生的家属,别瞅这会儿穷,谁知道哪会儿得了东风就扶摇直上了,要是得罪了,将来找补起后账,有自己的好儿吗,这会儿客气点儿,将来要是真有个发达的,想起今儿这点儿小恩义,没准儿就成了自己的贵人。
凡是在太学里头守门的侍卫,没有敢小瞧这些学生的,甚至,变着法儿的扫听哪个穷学生的成绩好,都会成为这些侍卫的重点照顾对象。
碧青两口子上前一说王二郎,那个黑脸侍卫的眼都笑弯了,异常热情的道:“您二位是王监生的谁?”
碧青道:“我们是二郎的哥嫂,捎了些家乡的土产,来瞧瞧小叔。”
那侍卫虽觉碧青的年纪有些小,可一琢磨,乡屯里成亲都早,瞧着也有十四五了,说是王二郎的嫂子,也说的过去,尤其旁边这位,一看就是王二郎的哥,哥俩长得没这么像的了,浓眉大眼的一张大黑脸,区别只是眼前这位更魁梧,站在那儿跟个黑铁塔似的。
碧青没让大郎穿骁骑营的兵服,大郎今儿穿的是婆婆新做给他的,簇新的一身衣裳,配上大郎的脸,简直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庄稼汉。碧青自己也还是那身儿,区别只是今儿把头发挽了起来,免得别人误会自己是姑娘。
侍卫客气的叫碧青大郎在门口等一会儿,说太学的规矩,有家属来探,得学生亲自过来领,又怕碧青跟大郎多想,还说:“不费事儿,只王监生来了,在探访册上登个名儿就成。”还叫人搬了个板凳出来放到阴凉里,让她们坐下。
大郎把东西放到地上,叫碧青坐了,自己站在一边儿,侍卫还陪着说话儿,跟碧青道:“听说王监生是冀州府人氏,冀州可是个富庶地儿,不知今年的年景儿可好?快过大秋了吧。”
问的都是家乡的事儿,跟个善解人意的知心大哥似的,碧青见大郎没应的意思,只得道:“托皇上的福,这两年都是风调雨顺的,地里的粮食打的多,日子便不难过,再有一个月就过大秋了,也该忙了,趁着如今还有些空闲,这不才来瞧瞧小叔,婆婆在家里头惦记着呢。”
侍卫笑道:“王监生可是我们太学里有名儿的好学生,您家老太太是个有大福气的,将来王监生出息了,给老太太捧回一个诰命夫人,老太太还不乐坏了啊。”
碧青笑了:“借您吉言了。”
正说着,就见里头出来个穿着儒袍的少年,近了,才瞧清楚正是二郎,这一晃有大半年不见了,记忆中那个黑壮的小子没了,变成一个儒雅的书生,一身青绸儒袍趁着挑高的身量,头上戴着一顶巾帽,站在哪儿,碧青都有些不敢认了,心里总觉着二郎还是个孩子呢,却这一晃眼儿就成了少年。
直到二郎一声嫂子叫出来,碧青才回过神儿来,二郎隔三差五的就会去骁骑营找大郎,兄弟俩倒是常见面,这会儿见了,也没什么感觉,就是碧青有些不适应。
二郎更有些激动:“真是嫂子,刚听见传话儿,我还只当找错了呢,嫂子什么时候到的,怎没先给我捎个信儿,我好去接嫂子,娘好不好?四平叔的身子好些了吗,婶子呢?碧兰大了吧,小海长多高了……”
一连串的话儿问出来,碧青才觉,眼前这个少年还是那个憨憨的小叔,碧青笑道:“都好,都好,咱家的鸡鸭如今有一百多只了,圈里的母猪下了六个小猪仔儿,婆婆不让卖,说咱家人口多,到年底宰了正好过年吃肉,省的还去集上买了,婆婆跟我娘俩人照顾着这些鸡鸭猪仔的,整日的忙,我爹也搭把手,三个人忙活着,身子骨倒越发健朗了,碧兰是大了,成大姑娘了,跟过去可不一样,如今管着咱家的账呢,多亏了她,嫂子才能腾出空来进京,小海窜了个高儿,请了个严厉的先生教他念书,一淘气就挨先生的手板,如今也老实多了,别在这儿说话儿了,领着嫂子瞧瞧你住的地儿去,婆婆嘴上不说,心里惦记着呢,我瞧了回去跟婆婆说说,也能放心。”
二郎眼里晶晶莹莹的,点点头:“哥跟嫂子稍后片刻,我去登了名儿就来。”
碧青点点头,不一会儿,二郎就跑了回来,到底也才十三,虽说稳重多了,也仍是个孩子,一欢喜就露出些许孩子气来。
二郎过来要提地上的提篮,碧青道:“等会儿。”从篮子里拿出个油纸包儿,又让大郎拿了两个桃子递给守门的侍卫:“两位侍卫大哥辛苦,这是家里做的吃食,做的不好,您别嫌弃,就当尝尝不一样的吧,这桃子是我家自己种的,两位也尝尝,要是爱吃,回头跟二郎说一声儿,家里有的是,下回二郎家去,让他捎两筐过来,我家二郎一个人在这儿上学,您二位帮着我多照看着些。”
两个侍卫忙道:“您客气了,客气了。”
把东西塞给两个侍卫,三人才进去,两个侍卫等人走远了,忙过来一人拿着一个桃子愣神儿,不说王二郎家是庄户人家吗,这桃子是寻常庄户人家能有的:“我说徐二哥,你瞅瞅这可比万岁爷吃的贡桃还好呢,你听见刚王二郎的嫂子说啥了不?”
许二点点头:“听着了,说咱要是爱吃,回头让王二郎家去给咱捎两筐来,年年的贡桃都是稀罕货,一钱银子一个,有价无市,好家伙,你瞧瞧人王二郎家,随便一出手就是两筐,这得多少银子啊,谁说人家穷来着,就凭这两筐桃,比多少富贵人家都强了。”
旁边的道:“不对啊,瞧王二郎哥嫂的打扮,可不像个富贵人家。”
许二白了他一眼:“这富贵人就得把银子刻在脑门子上不成,人这叫低调,不张扬,你刚没听见王二郎的嫂子说吗,家里养着一百多只鸡鸭呢,还有七八头猪仔儿,还有这些桃子,你家不也是种地的吗,老家养了多少只鸡,几头猪?”
旁边的嘿嘿一笑:“俺家算村里富户,养了十几只鸡,两头小猪仔儿,俺娘叫人捎信来说,叫俺省着些往家多捎几个钱,打算着秋后买头牛,以后拉个东西,去城里赶个集啥的,就不用再蹭别人家的车了。”
许二道:“就是说,你家这样儿都算富户,人王二郎家怎不算个富贵人家,地主恐怕也赶不上人家的日子呢,得了,别说了,往后多上心点儿,这位有本事,家里还有银子,将来想不腾达都难,你我兄弟紧着点儿眼色,将来说不准就能沾上光,瞅见崔家那位爷,就想法儿给王监生报个信儿,省的两人对上,那位爷又找事儿为难王监生。”
旁边的侍卫道:“也莫怪崔家这位爷霸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太子妃都出自崔家,这位爷又是崔家正二八经的长房嫡孙,太后娘娘的侄儿孙儿,皇后娘娘的亲侄儿,太子妃的表兄弟,莫说在太学,就是在皇宫也是横着走的主儿啊,尤其,这位爷还有出息,王监生来之前,这位爷可年年大考都是第一,如今王监生一来,就成了老二了,心里这口气儿能咽下才怪,不是昌陵先生护着,不定怎么为难王二郎呢。”
许老二道:“这些都是贵人,咱得罪不起,暗里帮着照看着点儿,别叫王监生吃大亏就成,我瞧着崔家这位爷就是气儿不忿儿,也没真想把王二郎怎么着。”
说着打开油纸包,捏了块头肉放嘴里嚼了两口,眼睛都亮了:“你快来尝尝,王二郎嫂子这个酱头肉咋这香呢,我尝着比盛月斋的也不差,咱哥俩今儿算有口福了,大蜜桃留着给家里的孩子尝鲜,这酱肉咱俩儿好好解解馋。”
不说俩侍卫这儿狼吞虎咽,再说碧青两口子,跟着二郎进了太学,二郎显然颇兴奋,提着篮子一一指给碧青看:“嫂子,您看这两边就是六堂,我们平常上课就在这儿,从六堂过去那边儿就是弘文馆,每年都会请当世大儒前来弘文馆讲学,去年是东篱先生,今年是我师傅,不知明年是谁呢,听我师傅说,皇上一直想请武陵先生前来弘文馆。”
碧青笑道:“师傅如今乐的自在,想来不会来的。”
二郎道:“我师傅也说先生不来,师傅说先生不在意这些浮名,是位真智者,不像师傅跟东篱先生,身染俗事挣脱不开。”
碧青道:“依我瞧,师傅就是爱花成痴,武林源的房子盖成了,守着那一百亩桃林,再舍不得挪动地方了。”二郎也笑了。
碧青好奇的道:“你们在这里学的也是四书五经?”
二郎道:“以前是,前几年皇上下旨添了律法,算学,州府志等科目。”
碧青点点头,暗道皇上倒真是个明君,四书五经就算背的滚瓜烂熟,也没用,毕竟太学不会为了培养死背书的人,是为大齐培养官员,一个好官儿不一定能熟读四书五经,律法,算学,州府志,这些要比四书五经有用的多,哪怕是个七品知县,也需治理一方,说着简单,做起来却难,千头万绪,什么都得知道,才不至于当成一个糊涂官儿。
二郎道:“弘文馆过去,就是先生们的住处,再往那边儿才是监生的舍区。”
碧青点点头:“去你那儿瞧瞧吧,嫂子给你做了你爱吃的头肉,荷叶饼是早上新烙的,这会儿还热着。”
二郎:“我在太学里什么都好,就是一想起嫂子做的吃食就馋得慌。”说着伸手摸了摸篮子里的荷叶饼,直咽口水,
碧青好笑的看着他,本说直接去二郎的住处,不想过弘文馆的时候,却从里头出来几个人,跟二郎穿的衣裳一样,想来是太学的监生,却一瞧那样儿就知道是世家子弟,一个个头扬的高高,一副不可一世的德行。
三人刚要过去,不想,那几个人忽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当前一个道:“王二郎,这往哪儿去啊?瞧你这意思,刚从地里收了庄稼回来不成。”
哄……后头一阵大笑,旁边儿一个摇着扇子道:“这还用说,瞧这拖家带口的,一看就是刚从村里来的,刚我还说老远怎么就闻见一股子土腥子味儿呢,原来是王二郎家的人来了,王二郎,这两位谁啊,给我们几个介绍介绍呗,得,不用介绍了,这是你哥吧,跟你一个德行,这个乡下丫头模样儿还过得去,别是你家里的相好吧……”话音刚落,啪就挨了一巴掌。
那小子愣愣看着碧青:“你,你你敢打我?”
碧青笑了:“为什么不敢,你口出不逊在先,我是怕你记不住,所以给你一巴掌,让你长长记性,别给太学抹黑,这里是大齐的最高学府,你这种下三滥混进来,简直就大齐之耻,我要是你,早一头撞死了,还在这儿耀武扬威,简直就是给你爹娘祖宗丢人。”
“你,你你知道爷的祖宗是谁?你个乡下丫头,反了你了,爷今儿不教训教训你,当爷是纸糊的人了……”嘴里说着,抬手一巴掌打了过来,还没挨着碧青呢,手就给大郎捏住,立马惨叫了起来。
碧青趁机一脚揣在他腿窝子上,这小子扑通就跪在地上,碧青抬手就是两巴掌,打完了才说:“这是替你娘跟妹子打的,跟女人动手,简直就是男人里的败类。”
那几人也没想到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