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穿越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琅满目,有很多东西甚至是托普中校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上帝啊,这真是那个以穷困而著称的俄国吗?
在前王牌艇长托普中校这个观察者的眼中,城里唯一可以显示出些许战争痕迹的东西,恐怕就只有街头行人的男女比例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街头,青壮年男性的数量明显偏少,商店的店员几乎都是女性,连开公共汽车的都是女司机,即使偶尔有几个小伙子出现,也多半穿着军装。
但是,相比于已经被摧残成一片废墟的德国故乡,这里已经绝对称得上是社会主义天堂了。
想想故乡那些每天连土豆都未必吃得上的亲人,前王牌艇长托普中校的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丝黯然,但是既然已经战败,也就只有认命了……幸好,既然自己志愿到东方来开船,家里的亲人应该能够得到一些有待,日后或许还能寄一些钱和食品包裹过去,帮助他们熬过这个艰难的年月……
——所有的一切荣耀、理念和梦想,都已经随着战败而烟消云散,眼下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当然,这些好处不是白来的,这不,才刚到地头,他们就被拖去开工了……
※※※※※※※※※※※※※※※※※※※
远洋邮轮“流川丸”的空旷轮机舱里,此时正是漆黑一片。哐哐的敲击声在黑暗中回荡,在托普中校的率领下,几个前德国海军的U艇水兵双脚叉开,坐在满是油污的钢铁地板上,跟一台发电机组较着劲。每个人的口里都咬着一只手电筒,地上摆满扳手、螺丝刀、尖嘴钳等等工具,还有几张复杂的电路图。
折腾了足足两个小时之后,直到手电筒的电池快要耗尽最后一丝电能,原本死寂的发电机组终于隆隆地运转起来,幽暗的舱室一下子变得灯火通明。水兵们则纷纷将手里的工具丢到地上,疲惫地吐了一口气。
“……哎呀,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下咱们的船总算可以自己发电,不用再从岸上接电缆了。”
“流川丸”号上的日共政治委员和原来的代理船长,一名矮小精瘦的日本大学讲师,操着一口非常蹩脚的德语说道,语气谦卑得夸张,还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慨。
——之前,他硬着头皮带着一帮菜鸟船员,拿着说明文件和图纸,在轮机舱里鼓捣了不知多少回,企图让邮轮的轮机,至少是发电机运转起来。无奈实践和理论完全是两码事,船上发电机的样子跟他在学校实验室里见过的完全不一样,闸刀柄和开关要多得多,各种附有指针的表盘——安培表、伏特表,还有其他一些什么表,弄得他们眼花撩乱。更要命的是,在每一块隔板、悬板和活动舱板的上面和下面,豆交织着多得不可想象的各种口径的大小管子。简直不象是船舱,而像是鲸鱼的肚子!虽然各种系统的管子被分别漆成了不同的颜色,可是他们这些菜鸟就算拿着说明书也分辨不出来,反倒闹出了无数的事故:轻的是被油污喷了一脸,重的则是有人触电,万幸的是至少还没闹出火灾,否则这一船的人都得被烤熟了……
因为把一艘满载着数千难民的邮轮搞得如此险象环生,有关部门已经多次发文过来严厉训斥,甚至通报批评。可面对这样一副烂摊子,这位完全专业不对口的前大学讲师根本是束手无策、焦头烂额,最近已经连续做了一个星期的噩梦……幸好,如今终于有了德国的专业人士过来,而他这个外行也可以退位让贤了。
所以,这位日共政委在此刻当真是带着一副“得救了”的表情,毕恭毕敬地给托普船长递上了干净的毛巾,“……欢迎诸位的午餐已经准备好了,请诸位洗个脸再换身衣服,就跟我一起来吃饭吧!”
然后,在船上一间装潢考究的小餐厅内,托普船长和他的部下们,几乎是目瞪口呆地享受了一顿豪华的盛宴——铺着洁白亚麻桌布的长桌上,装饰着花瓶和丝绸制成的假花,铜质的杯子和餐具就像金子一样发亮。各种精美的餐点琳琅满目,仿佛这不是一艘难民船,而是一座真正的海上大饭店:金黄酥脆的烤鸡、多汁美味的牛排、香喷喷的奶油蛋糕、十几个品种的罐头水果……在进餐的时候,甚至还有留声机奏乐助兴。
虽然因为禁令,餐桌上没有酒水,但汽水、咖啡和红茶都是敞开供应,而且咖啡和红茶似乎都是上等货,让自从开战以来,舌头就饱受人造咖啡(和人造黄油一样,都是纳粹德国特产,用大麦、大豆、菊苣烘培而成)荼毒的埃里希.托普中校,一时间忍不住感慨万千,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如果之前没有看到岸上那一片满是残垣断壁的城市废墟,光是看着船上这副丰衣足食、养尊处优的场面,恐怕很难想象到自己正身处于一个依然在经受战火蹂躏的动荡国度吧?
与此同时,望着舷窗外那一艘艘挂着镰刀锤子旗帜的货轮,在海上来来往往,他更是不由得深为唏嘘,既是叹息苏联的国力之雄厚,也是感叹苏联人援助日本小兄弟的夸张力度——光是从今天的餐桌上就可以看出,连战场上都能吃得如此奢侈,苏联人援助给日本战场的各种物资,一定是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事实其实并非埃里希.托普中校想象的那样,而是更加的匪夷所思——如今的局面根本不是苏联在咬牙卖肾给日本输血,而是恰恰相反,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吨的军用和民用物资,被一船又一船地从日本运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再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欧洲,供给整个欧洲社会主义的军民日常所需……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力限制,很多物资被淤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只能就地消费,结果愈发造成了那座远东港口城市的畸形繁荣——虽然在此之前,得益于频繁的日苏贸易,那里就已经很繁荣了。
但埃里希.托普中校并不知道这一切幕后的真相,而绝大多数的日本国民自然也不知道这些秘密。根据战时大本营的默许和日共的宣传,他们这些难民吃的用的住的一切,都来自于共产国际的慷慨援助,于是,诸多原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日本难民,全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而赤色思想的民意基础也随之急速扩大。
然后,又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各艘远洋邮轮和货轮的操作人员基本到位并且初步上手,因为自从上船之后就整天胡吃海喝而迅速胖了一圈的埃里希.托普中校,就非常突然地接到了起锚出航的命令……
琅满目,有很多东西甚至是托普中校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上帝啊,这真是那个以穷困而著称的俄国吗?
在前王牌艇长托普中校这个观察者的眼中,城里唯一可以显示出些许战争痕迹的东西,恐怕就只有街头行人的男女比例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街头,青壮年男性的数量明显偏少,商店的店员几乎都是女性,连开公共汽车的都是女司机,即使偶尔有几个小伙子出现,也多半穿着军装。
但是,相比于已经被摧残成一片废墟的德国故乡,这里已经绝对称得上是社会主义天堂了。
想想故乡那些每天连土豆都未必吃得上的亲人,前王牌艇长托普中校的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丝黯然,但是既然已经战败,也就只有认命了……幸好,既然自己志愿到东方来开船,家里的亲人应该能够得到一些有待,日后或许还能寄一些钱和食品包裹过去,帮助他们熬过这个艰难的年月……
——所有的一切荣耀、理念和梦想,都已经随着战败而烟消云散,眼下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当然,这些好处不是白来的,这不,才刚到地头,他们就被拖去开工了……
※※※※※※※※※※※※※※※※※※※
远洋邮轮“流川丸”的空旷轮机舱里,此时正是漆黑一片。哐哐的敲击声在黑暗中回荡,在托普中校的率领下,几个前德国海军的U艇水兵双脚叉开,坐在满是油污的钢铁地板上,跟一台发电机组较着劲。每个人的口里都咬着一只手电筒,地上摆满扳手、螺丝刀、尖嘴钳等等工具,还有几张复杂的电路图。
折腾了足足两个小时之后,直到手电筒的电池快要耗尽最后一丝电能,原本死寂的发电机组终于隆隆地运转起来,幽暗的舱室一下子变得灯火通明。水兵们则纷纷将手里的工具丢到地上,疲惫地吐了一口气。
“……哎呀,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下咱们的船总算可以自己发电,不用再从岸上接电缆了。”
“流川丸”号上的日共政治委员和原来的代理船长,一名矮小精瘦的日本大学讲师,操着一口非常蹩脚的德语说道,语气谦卑得夸张,还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慨。
——之前,他硬着头皮带着一帮菜鸟船员,拿着说明文件和图纸,在轮机舱里鼓捣了不知多少回,企图让邮轮的轮机,至少是发电机运转起来。无奈实践和理论完全是两码事,船上发电机的样子跟他在学校实验室里见过的完全不一样,闸刀柄和开关要多得多,各种附有指针的表盘——安培表、伏特表,还有其他一些什么表,弄得他们眼花撩乱。更要命的是,在每一块隔板、悬板和活动舱板的上面和下面,豆交织着多得不可想象的各种口径的大小管子。简直不象是船舱,而像是鲸鱼的肚子!虽然各种系统的管子被分别漆成了不同的颜色,可是他们这些菜鸟就算拿着说明书也分辨不出来,反倒闹出了无数的事故:轻的是被油污喷了一脸,重的则是有人触电,万幸的是至少还没闹出火灾,否则这一船的人都得被烤熟了……
因为把一艘满载着数千难民的邮轮搞得如此险象环生,有关部门已经多次发文过来严厉训斥,甚至通报批评。可面对这样一副烂摊子,这位完全专业不对口的前大学讲师根本是束手无策、焦头烂额,最近已经连续做了一个星期的噩梦……幸好,如今终于有了德国的专业人士过来,而他这个外行也可以退位让贤了。
所以,这位日共政委在此刻当真是带着一副“得救了”的表情,毕恭毕敬地给托普船长递上了干净的毛巾,“……欢迎诸位的午餐已经准备好了,请诸位洗个脸再换身衣服,就跟我一起来吃饭吧!”
然后,在船上一间装潢考究的小餐厅内,托普船长和他的部下们,几乎是目瞪口呆地享受了一顿豪华的盛宴——铺着洁白亚麻桌布的长桌上,装饰着花瓶和丝绸制成的假花,铜质的杯子和餐具就像金子一样发亮。各种精美的餐点琳琅满目,仿佛这不是一艘难民船,而是一座真正的海上大饭店:金黄酥脆的烤鸡、多汁美味的牛排、香喷喷的奶油蛋糕、十几个品种的罐头水果……在进餐的时候,甚至还有留声机奏乐助兴。
虽然因为禁令,餐桌上没有酒水,但汽水、咖啡和红茶都是敞开供应,而且咖啡和红茶似乎都是上等货,让自从开战以来,舌头就饱受人造咖啡(和人造黄油一样,都是纳粹德国特产,用大麦、大豆、菊苣烘培而成)荼毒的埃里希.托普中校,一时间忍不住感慨万千,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如果之前没有看到岸上那一片满是残垣断壁的城市废墟,光是看着船上这副丰衣足食、养尊处优的场面,恐怕很难想象到自己正身处于一个依然在经受战火蹂躏的动荡国度吧?
与此同时,望着舷窗外那一艘艘挂着镰刀锤子旗帜的货轮,在海上来来往往,他更是不由得深为唏嘘,既是叹息苏联的国力之雄厚,也是感叹苏联人援助日本小兄弟的夸张力度——光是从今天的餐桌上就可以看出,连战场上都能吃得如此奢侈,苏联人援助给日本战场的各种物资,一定是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事实其实并非埃里希.托普中校想象的那样,而是更加的匪夷所思——如今的局面根本不是苏联在咬牙卖肾给日本输血,而是恰恰相反,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吨的军用和民用物资,被一船又一船地从日本运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再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欧洲,供给整个欧洲社会主义的军民日常所需……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力限制,很多物资被淤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只能就地消费,结果愈发造成了那座远东港口城市的畸形繁荣——虽然在此之前,得益于频繁的日苏贸易,那里就已经很繁荣了。
但埃里希.托普中校并不知道这一切幕后的真相,而绝大多数的日本国民自然也不知道这些秘密。根据战时大本营的默许和日共的宣传,他们这些难民吃的用的住的一切,都来自于共产国际的慷慨援助,于是,诸多原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日本难民,全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而赤色思想的民意基础也随之急速扩大。
然后,又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各艘远洋邮轮和货轮的操作人员基本到位并且初步上手,因为自从上船之后就整天胡吃海喝而迅速胖了一圈的埃里希.托普中校,就非常突然地接到了起锚出航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