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万岁约阿希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平面3000多米的高度,来自“施瓦本”号、“约阿希姆一世”号、“埃马努埃莱三世”号的24架ju-17编组成为一个壮观的雁形梯队。因为要对付的是敌方航母,这些雷霆重锤挂载的是一枚250公斤重的高爆穿甲弹和两枚50公斤的高爆弹,而非最常见的500公斤穿甲弹,较轻的载荷意味着飞行速度更快,空中机动更灵活,攻击命中率和战场生存率相应提升。
来自“施瓦本”号的卡尔莱特少校担任这群俯冲轰炸机的战场指挥官,他驾驶着编号sw-31的ju-17占据“雁头”位置。飞行途中,少校打开高频加密无线电通话器,向随行的轰炸机飞行员们做战前动员:“诸位,我们预计15分钟后抵达轰炸区域,而空中的战斗很可能在这之前展开,请大家保持队形,依靠团队合作对付随时可能到来的威胁,一旦抵达敌舰队上空,即按预定方案展开攻击。最后,愿好运与我们同在!”
卡尔莱特少校讲完这番话后不久,在最前方领航并警戒的战斗机小队便在云层之间发现了迎面飞来的敌方战机,随即向全体发出遇敌警报。考虑到敌舰队有较强的空防能力,为第一波攻击机群护航的he-25和me-50t多达32架,占到了出击战机的近半数。眼见前方拦截的敌方战斗机约有一个中队规模,德国海军王牌飞行员、来自“施瓦本”号的洛梅德斯少校率领15架he-25迎了上去,余下8架he-25和8架me-50t继续在4000至4500米高度保持警戒。
刚一开始,洛梅德斯少校跟他的前哨飞行员一样,认为前来迎击的敌方战机是英制“海鹰”和美制“猎犬”混编,后者是跟ir-29/30处于一个档次的双翼战斗机,正面交锋应付起来比较容易,前者的总体性能跟he-25旗鼓相当,所以要难对付一些,但这对信心满满的德国海军王牌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可是经过第一轮交手,他猛然意识到这些“海鹰”跟以往交手过的有所不同,它们速度更快,火力更强,而且机身前半段的布局似有异样。
洛梅德斯哪里知道,这些“鹰隼”是几个星期前刚刚运抵大西洋前线的美军新战机,它们以英制“海鹰”为基础,采用了推力更大的普惠“黄蜂”发动机并装有二级涡轮增压器,无武装的试验型最高时速较“海鹰”提高了18%,而美国人正好嫌“海鹰”原型的武备不够强大,便以德制福克g-51的火力标准装配他们的新战机。就这样,最终定型的“鹰隼”除了机动性稍有不及,各项性能均超越“海鹰”,面对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机he-25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甚至能够跟陆基型号的福克g-51正面抗衡,但也正因为这些复杂的改动,承接该项目的格鲁曼公司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修正飞机的气动设计并进行相应的测试,直到战争爆发前夕,“鹰隼”才通过了美国海军部门的评估投入列装。亚速尔群岛海战爆发时,第一批量产型的“鹰隼”还在组装当中,直到弗洛雷斯海战结束后,第一个“鹰隼”才运抵大西洋前线。因装备时间尚短,美英飞行员尚不能充分掌握这种新武器的特性,还需要在实战中摸索出与之相适应的空中战术。若非如此,洛梅德斯少校和他的精英飞行员恐怕要在这里吃大苦头了。
尽管碰到了自己不熟悉的新对手,洛梅德斯少校仍想方设法让这场遭遇战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他一面通过无线电提醒僚属们谨慎应对,一面带领僚机向其中一架美军单翼战机发起攻击。没有花哨的空战动作,没有反复的试探调整,凭着一流的飞行技巧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准确地捕捉到了最佳的开火时机,用两串机关炮弹让敌机当空折翼。
成功击落了目标,洛梅德斯立即用无线电呼叫己方的战斗机飞行员们:“避开它们的正面,避免长距离的追击,尽可能从它们后方开火。”
出于对指挥官的信任,同盟国飞行员们不必去想为什么,直接按洛梅德斯少校的嘱咐行事。如此固然费事许多,并且额外耗费了不少燃料,但能够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将敌机一一击落或驱走,为己方轰炸机群开辟出一条安全的通道。
最后的航程一晃而过,机翼下方,湛蓝的海面上点缀着一个个拖着白色水痕的舰影,只见它们喷吐着闪闪焰光,成团成片的硝烟在它们周围弥散,天空中到处是炸裂的爆响。后来起飞的美英战斗机已顾不上被己方炮火击中的危险,三三两两冲杀过来,结果却被喷涂铁十字徽标的he-25或带有三叶草徽标的me-50t所阻截,偶有一架突入同盟国的舰载轰炸机群,横冲直撞,倾吐弹雨,也未能冲散飞行编队。
“右前方海面发现敌方航母群!”耳机里传出的这个声音,令参战的每一名同盟国轰炸机飞行员瞬间亢奋起来,循着此人指引的方向,人们看到那一艘艘形态有别于普通舰船的航空母舰。在经历多场海战之后,交战双方均已认识到海军航空兵的威力和价值,这给海上战术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让人们在同等条件下选择优先攻击敌方航母!
所有的战术模式业已在日常训练中熟练掌握,具体战术亦在出发前进行了部署,此时卡尔莱特少校要... -->>
海平面3000多米的高度,来自“施瓦本”号、“约阿希姆一世”号、“埃马努埃莱三世”号的24架ju-17编组成为一个壮观的雁形梯队。因为要对付的是敌方航母,这些雷霆重锤挂载的是一枚250公斤重的高爆穿甲弹和两枚50公斤的高爆弹,而非最常见的500公斤穿甲弹,较轻的载荷意味着飞行速度更快,空中机动更灵活,攻击命中率和战场生存率相应提升。
来自“施瓦本”号的卡尔莱特少校担任这群俯冲轰炸机的战场指挥官,他驾驶着编号sw-31的ju-17占据“雁头”位置。飞行途中,少校打开高频加密无线电通话器,向随行的轰炸机飞行员们做战前动员:“诸位,我们预计15分钟后抵达轰炸区域,而空中的战斗很可能在这之前展开,请大家保持队形,依靠团队合作对付随时可能到来的威胁,一旦抵达敌舰队上空,即按预定方案展开攻击。最后,愿好运与我们同在!”
卡尔莱特少校讲完这番话后不久,在最前方领航并警戒的战斗机小队便在云层之间发现了迎面飞来的敌方战机,随即向全体发出遇敌警报。考虑到敌舰队有较强的空防能力,为第一波攻击机群护航的he-25和me-50t多达32架,占到了出击战机的近半数。眼见前方拦截的敌方战斗机约有一个中队规模,德国海军王牌飞行员、来自“施瓦本”号的洛梅德斯少校率领15架he-25迎了上去,余下8架he-25和8架me-50t继续在4000至4500米高度保持警戒。
刚一开始,洛梅德斯少校跟他的前哨飞行员一样,认为前来迎击的敌方战机是英制“海鹰”和美制“猎犬”混编,后者是跟ir-29/30处于一个档次的双翼战斗机,正面交锋应付起来比较容易,前者的总体性能跟he-25旗鼓相当,所以要难对付一些,但这对信心满满的德国海军王牌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可是经过第一轮交手,他猛然意识到这些“海鹰”跟以往交手过的有所不同,它们速度更快,火力更强,而且机身前半段的布局似有异样。
洛梅德斯哪里知道,这些“鹰隼”是几个星期前刚刚运抵大西洋前线的美军新战机,它们以英制“海鹰”为基础,采用了推力更大的普惠“黄蜂”发动机并装有二级涡轮增压器,无武装的试验型最高时速较“海鹰”提高了18%,而美国人正好嫌“海鹰”原型的武备不够强大,便以德制福克g-51的火力标准装配他们的新战机。就这样,最终定型的“鹰隼”除了机动性稍有不及,各项性能均超越“海鹰”,面对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机he-25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甚至能够跟陆基型号的福克g-51正面抗衡,但也正因为这些复杂的改动,承接该项目的格鲁曼公司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修正飞机的气动设计并进行相应的测试,直到战争爆发前夕,“鹰隼”才通过了美国海军部门的评估投入列装。亚速尔群岛海战爆发时,第一批量产型的“鹰隼”还在组装当中,直到弗洛雷斯海战结束后,第一个“鹰隼”才运抵大西洋前线。因装备时间尚短,美英飞行员尚不能充分掌握这种新武器的特性,还需要在实战中摸索出与之相适应的空中战术。若非如此,洛梅德斯少校和他的精英飞行员恐怕要在这里吃大苦头了。
尽管碰到了自己不熟悉的新对手,洛梅德斯少校仍想方设法让这场遭遇战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他一面通过无线电提醒僚属们谨慎应对,一面带领僚机向其中一架美军单翼战机发起攻击。没有花哨的空战动作,没有反复的试探调整,凭着一流的飞行技巧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准确地捕捉到了最佳的开火时机,用两串机关炮弹让敌机当空折翼。
成功击落了目标,洛梅德斯立即用无线电呼叫己方的战斗机飞行员们:“避开它们的正面,避免长距离的追击,尽可能从它们后方开火。”
出于对指挥官的信任,同盟国飞行员们不必去想为什么,直接按洛梅德斯少校的嘱咐行事。如此固然费事许多,并且额外耗费了不少燃料,但能够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将敌机一一击落或驱走,为己方轰炸机群开辟出一条安全的通道。
最后的航程一晃而过,机翼下方,湛蓝的海面上点缀着一个个拖着白色水痕的舰影,只见它们喷吐着闪闪焰光,成团成片的硝烟在它们周围弥散,天空中到处是炸裂的爆响。后来起飞的美英战斗机已顾不上被己方炮火击中的危险,三三两两冲杀过来,结果却被喷涂铁十字徽标的he-25或带有三叶草徽标的me-50t所阻截,偶有一架突入同盟国的舰载轰炸机群,横冲直撞,倾吐弹雨,也未能冲散飞行编队。
“右前方海面发现敌方航母群!”耳机里传出的这个声音,令参战的每一名同盟国轰炸机飞行员瞬间亢奋起来,循着此人指引的方向,人们看到那一艘艘形态有别于普通舰船的航空母舰。在经历多场海战之后,交战双方均已认识到海军航空兵的威力和价值,这给海上战术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让人们在同等条件下选择优先攻击敌方航母!
所有的战术模式业已在日常训练中熟练掌握,具体战术亦在出发前进行了部署,此时卡尔莱特少校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