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即使是偷袭,胜率也不足两成。”
秦武王死后,公子市原本马上就要以继承人身份登上王位的,奈何赵武灵王横插一脚,失了王位。为了安抚公子市,秦国实际掌权人宣太后(注:死后的谥号,现在还不能称呼)让公子市享受太子的待遇,一旦秦王驾崩,由公子市继位。
“是极是极。臣弟请大王出兵,扬大秦军威于山东六国。”昭王的另一个弟弟公子悝也是不甘寂寞地建议。
秦国上下谁人不知魏冉、华阳君、公子悝、公子市是秦国“四贵”,他们的背后是宣太后,身为宣太后的弟弟或者儿子,他们把持着秦国的朝政,与昭王分庭抗礼。
话音一落,之前还安静的大堂顿时议论不断。有为昭王歌功颂德者、阿谀奉承者,有激情昂扬说秦趁势一举灭国统一天下者。几十年来,秦国对外战无不胜的战绩让每个秦国人信心满满,不将六国放在眼中。
昭王一一将众臣反映铭记于心,却是不予回应。
如今“四贵”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秦国上下但知宣太后、魏冉,不知有秦王,甚至把秦王当成一个过渡人物。毕竟宣太后曾说秦王死后由公子市继承王位。
看到朝堂沆瀣一气,昭王心下愤恨,更坚定了去除“四贵”的决心。
但深知帝王谋术的昭王也知道,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自己虽然羽翼渐丰,但还是无法夺回至关重要的兵权。如今秦国兵权被魏冉、白起掌控,尤其是他们和公子市还来往密切,不得不妨。这些年来随着公子市越来越年长,加之自己一直没什么错,太后越来越倾向将王位传给自己正直壮年的长子柱。但也只是倾向而已,太后至今主意未定,自己还需要耐心等等。
“武安君,你来说一下你的看法。”等到大堂安静了下来,昭王没有理会众臣的态度,望向一言不发的“杀神”白起。
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的战绩铸就了他杀神的美誉。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十三年后的长平之战,白起会坑杀四十五万赵国俘虏,这会使他成为整个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号曰“人屠”。
白起抬起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恼。
身为秦国的大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效忠昭王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秦国上下皆知下一任秦王是公子市的,自己又是被与公子市交好的穰侯魏冉提拔于行伍之间,无论如何,自己的身上跑不了公子市一系的烙印。
哪怕太后害怕秦国内乱,警告自己和魏冉远离公子市,自己也随之尽量保持中立。但白起还是知道,自己职位再高也永远无法成为秦王的心腹。这也正是白起一直以来小心翼翼,不发表除军事以外任何意见的原因。
功高可让穰侯更在意自己,获得提拔,但也会让秦王更加猜忌。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白起是深知的。好在秦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自己小心一点,应该不至于落得凄惨的下场。
抛开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杂念,白起中气十足的话音响彻朝堂:“正如众大臣所言,大秦声威如今已是遍传天下。弱韩侥幸胜的赵、魏联军,无非狐假虎威也。然暴鸷兵出奇招,倒出乎臣的意料。此次魏国元气大伤,大秦又失一强敌,实乃可喜可贺。臣料想,以赵王之性,难免不伐韩以雪耻。三晋已势同水火,大王或隔岸观火,或扶韩抗赵、魏,均在大王一念之间。即便赵、魏摄于我国之威,不敢伐韩,臣也有一计可为大王谋利。即联合韩、魏攻楚,一者继续削弱楚国,同时迫使魏国向我大秦臣服,造成赵、魏不和;二者疲弱韩、魏。”
听到这,昭王略微皱了一下眉头,暗想白起真是不亡一国不甘心啊!脸色却是不变,出声言道:“将军三次伐楚,以弱胜强,水灌鄢都,火烧夷陵,寡人是不会忘记的。但楚国幅员辽阔,道路不便,一旦陷入苦战,寡人心中不安啊!”
听到这里,作为昭王心腹的司马错出声了。
伐蜀之战证明了他高超的战略眼光,也正是伐蜀让秦国获得了稳定的粮食来源,同时为后续的伐楚占得了先机。如今年逾古稀的司马错身体已大不如前,但还是被昭王提前请上了大殿。
“大王,晋国一直以来是大秦的心腹之患。赵、韩、魏三家分晋是上天赐予我大秦的机遇。历代先王均以占领中原为目标。楚国虽然富庶,但沼泽甚多,不利于大秦铁骑发挥长处。臣以为攻楚尚未到最好时机。”
“反观韩、魏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臣以为可徐徐图之,但切不可操之过急。值此魏国大败之际,我大秦可待机而动。若赵、魏继续攻韩,如武安君所言,扶韩抗赵、魏乃上策,坐观三虎相争乃中策,联合赵、魏灭韩乃下策。若赵国就此偃旗息鼓,不如扶韩攻魏。如此一来,韩、魏更加交恶,韩国更加不得不仰附我国。至于赵国,当为秦国大敌。只是如今决战之机未到,当小心周旋。”
昭王思索了片刻,心下有了定论。
攻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劣势也一样明显。更关键的是若要灭楚非五十万以上精锐不可,且三年五载,未尝可知。自己试探了几次白起,白起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在这样的情形下,昭王是绝对不会把大军长时间交给白起的。楚地道路不便,万一白起与魏冉合谋,自己岂不危矣。
司马错的意见是自己所倾向的。韩国疲弱已久,魏国新丧精锐,赵国乃是当今秦国大敌。只要三晋不和,秦国大可联合魏国或是韩国,孤立赵国。
但韩国是秦国东进策略的绊脚石,地处秦国咽喉之所在。按照司马错的建议,即使联合韩国攻占的魏地,也会孤悬秦国本土,不利于防守。但如今,秦、韩交好,趁势打压魏国,逼迫魏国与赵国决裂,倒也不失一个好策略。
看到台下议论纷纷,不时出声赞同武安君和司马错的众臣。事已至此,秦王也只得收下自己的心思,准备派白起领兵出征。
刚要宣布命令时,秦王瞥见司马错与白起两人。联想到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为白起的部将,昭王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也许,是时候给别人一些立功的机会了。”昭王盘算着,随之神色一变,言道:“寡人心意已决,以右庶长胡阳为帅,王?为副将,发兵十万,五日内出发,赶赴伊阙,静待本王命令。”
说完不等众臣的反应,秦王径自离开大殿。
,即使是偷袭,胜率也不足两成。”
秦武王死后,公子市原本马上就要以继承人身份登上王位的,奈何赵武灵王横插一脚,失了王位。为了安抚公子市,秦国实际掌权人宣太后(注:死后的谥号,现在还不能称呼)让公子市享受太子的待遇,一旦秦王驾崩,由公子市继位。
“是极是极。臣弟请大王出兵,扬大秦军威于山东六国。”昭王的另一个弟弟公子悝也是不甘寂寞地建议。
秦国上下谁人不知魏冉、华阳君、公子悝、公子市是秦国“四贵”,他们的背后是宣太后,身为宣太后的弟弟或者儿子,他们把持着秦国的朝政,与昭王分庭抗礼。
话音一落,之前还安静的大堂顿时议论不断。有为昭王歌功颂德者、阿谀奉承者,有激情昂扬说秦趁势一举灭国统一天下者。几十年来,秦国对外战无不胜的战绩让每个秦国人信心满满,不将六国放在眼中。
昭王一一将众臣反映铭记于心,却是不予回应。
如今“四贵”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秦国上下但知宣太后、魏冉,不知有秦王,甚至把秦王当成一个过渡人物。毕竟宣太后曾说秦王死后由公子市继承王位。
看到朝堂沆瀣一气,昭王心下愤恨,更坚定了去除“四贵”的决心。
但深知帝王谋术的昭王也知道,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自己虽然羽翼渐丰,但还是无法夺回至关重要的兵权。如今秦国兵权被魏冉、白起掌控,尤其是他们和公子市还来往密切,不得不妨。这些年来随着公子市越来越年长,加之自己一直没什么错,太后越来越倾向将王位传给自己正直壮年的长子柱。但也只是倾向而已,太后至今主意未定,自己还需要耐心等等。
“武安君,你来说一下你的看法。”等到大堂安静了下来,昭王没有理会众臣的态度,望向一言不发的“杀神”白起。
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的战绩铸就了他杀神的美誉。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十三年后的长平之战,白起会坑杀四十五万赵国俘虏,这会使他成为整个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号曰“人屠”。
白起抬起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恼。
身为秦国的大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效忠昭王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秦国上下皆知下一任秦王是公子市的,自己又是被与公子市交好的穰侯魏冉提拔于行伍之间,无论如何,自己的身上跑不了公子市一系的烙印。
哪怕太后害怕秦国内乱,警告自己和魏冉远离公子市,自己也随之尽量保持中立。但白起还是知道,自己职位再高也永远无法成为秦王的心腹。这也正是白起一直以来小心翼翼,不发表除军事以外任何意见的原因。
功高可让穰侯更在意自己,获得提拔,但也会让秦王更加猜忌。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白起是深知的。好在秦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自己小心一点,应该不至于落得凄惨的下场。
抛开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杂念,白起中气十足的话音响彻朝堂:“正如众大臣所言,大秦声威如今已是遍传天下。弱韩侥幸胜的赵、魏联军,无非狐假虎威也。然暴鸷兵出奇招,倒出乎臣的意料。此次魏国元气大伤,大秦又失一强敌,实乃可喜可贺。臣料想,以赵王之性,难免不伐韩以雪耻。三晋已势同水火,大王或隔岸观火,或扶韩抗赵、魏,均在大王一念之间。即便赵、魏摄于我国之威,不敢伐韩,臣也有一计可为大王谋利。即联合韩、魏攻楚,一者继续削弱楚国,同时迫使魏国向我大秦臣服,造成赵、魏不和;二者疲弱韩、魏。”
听到这,昭王略微皱了一下眉头,暗想白起真是不亡一国不甘心啊!脸色却是不变,出声言道:“将军三次伐楚,以弱胜强,水灌鄢都,火烧夷陵,寡人是不会忘记的。但楚国幅员辽阔,道路不便,一旦陷入苦战,寡人心中不安啊!”
听到这里,作为昭王心腹的司马错出声了。
伐蜀之战证明了他高超的战略眼光,也正是伐蜀让秦国获得了稳定的粮食来源,同时为后续的伐楚占得了先机。如今年逾古稀的司马错身体已大不如前,但还是被昭王提前请上了大殿。
“大王,晋国一直以来是大秦的心腹之患。赵、韩、魏三家分晋是上天赐予我大秦的机遇。历代先王均以占领中原为目标。楚国虽然富庶,但沼泽甚多,不利于大秦铁骑发挥长处。臣以为攻楚尚未到最好时机。”
“反观韩、魏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臣以为可徐徐图之,但切不可操之过急。值此魏国大败之际,我大秦可待机而动。若赵、魏继续攻韩,如武安君所言,扶韩抗赵、魏乃上策,坐观三虎相争乃中策,联合赵、魏灭韩乃下策。若赵国就此偃旗息鼓,不如扶韩攻魏。如此一来,韩、魏更加交恶,韩国更加不得不仰附我国。至于赵国,当为秦国大敌。只是如今决战之机未到,当小心周旋。”
昭王思索了片刻,心下有了定论。
攻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劣势也一样明显。更关键的是若要灭楚非五十万以上精锐不可,且三年五载,未尝可知。自己试探了几次白起,白起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在这样的情形下,昭王是绝对不会把大军长时间交给白起的。楚地道路不便,万一白起与魏冉合谋,自己岂不危矣。
司马错的意见是自己所倾向的。韩国疲弱已久,魏国新丧精锐,赵国乃是当今秦国大敌。只要三晋不和,秦国大可联合魏国或是韩国,孤立赵国。
但韩国是秦国东进策略的绊脚石,地处秦国咽喉之所在。按照司马错的建议,即使联合韩国攻占的魏地,也会孤悬秦国本土,不利于防守。但如今,秦、韩交好,趁势打压魏国,逼迫魏国与赵国决裂,倒也不失一个好策略。
看到台下议论纷纷,不时出声赞同武安君和司马错的众臣。事已至此,秦王也只得收下自己的心思,准备派白起领兵出征。
刚要宣布命令时,秦王瞥见司马错与白起两人。联想到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为白起的部将,昭王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也许,是时候给别人一些立功的机会了。”昭王盘算着,随之神色一变,言道:“寡人心意已决,以右庶长胡阳为帅,王?为副将,发兵十万,五日内出发,赶赴伊阙,静待本王命令。”
说完不等众臣的反应,秦王径自离开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