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汉末新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冲一顿忽悠,把眼前的三百多人的热情全都给调动起来了,大家伙都对少年军,所描绘的美好前景,充满了向往之情。
曹冲在众人的热切的眼光中,继续缓缓说道:“你们当中有谁识字的?能看得懂简单的书信就成。”
曹冲心知古代和现在社会不同,读书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但是心想这三百多人能识字的应该不少吧,少年军是想着培养底层将校的,所以识字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条件,为了避免以后在少年军中还要专门开设课堂教人识字,所以曹冲希望直接挑选五十个识字的兵卒进行培养。
然而曹冲的想法很好,但是现实很残酷。等了一小会,仅仅有一个人站出来,曹冲见此人身量修长,而且面颊清秀,身上的衣服也不似其他的兵士一般污浊,虽然衣服很旧,但是却显得很干净。面对着这个清秀的小兵,曹冲笑盈盈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士?”
那清秀的小兵赶紧上前施礼,随后极为恭敬的说道:“拜见少公子,在下杨翀(读音:chōng),字子熙,乃是洛阳人士。”
曹冲见此人刚刚是作揖施礼而非军中将士的抱拳施礼,而且刚刚自我介绍的时候还提到了自己的字,这年头没点文化水平,轻易不敢给自己取字的,就像周三虽然识字,但是那个杰伦的字,还是自己给取的了。曹冲对这个叫杨翀问道:“我观你方才言谈举止,颇有几分儒士风范,你是何来历,不妨细细道来。”
杨翀闻言继续说道:“少公子,家父原是洛阳城中一家商铺的账房先生,家父从小教我识字及术算之学,在下原打算子承父业,不曾想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贼下令迁都长安,这个贼子竟丧心病狂的下令将洛阳的宫殿、官府、民房等全部烧毁,致使洛阳城方圆二百余里尽成一片灰烬。”
“我父母都在这场浩劫之中丧了性命,在下也被裹挟到了长安城中,不曾想王司徒计除董贼之后,却遭逢李郭二人作乱长安,两位兄长也不幸遇害,在下迫不得意只能流离失所,恰逢此时得知世父乃是兖州人士,遂前往投奔,在下目睹董贼乱政以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不愿再苟安于世,这才毅然投笔从戎。”
曹冲看到杨翀的身世如此坎坷,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不自觉的吟出元代的施惠在《幽闺记》写到的一首很知名的律诗:“子不能庇父,君无可保臣。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曹冲这句诗一出口,杨翀还有一旁的张郃、周不疑都为之动容。杨翀禁不住想到父母兄长的惨死,不禁泪如雨下,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公子仁善无双,心怀天下苍生。在下不才,此生愿为公子牵马执鞭,甘为马前卒,以血祭苍生,只为追随公子创太平盛世,还望公子成全!”
曹冲看到杨翀这般模样,自己也不觉为之动容。上前扶起杨翀,说道:“我便为少年军收下你了,只愿你有朝一日不违初心便可,起来吧。”
曹冲扶起杨翀之后,继续看向人群,竟然再没有一人吭声,只能颇为无奈的再次问道:“还有识字的人么?”
面对着余下的三百四十人的无动于衷,曹冲心知看来自己是错误的估计了古代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了,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跳过这一条件继续说道:“本来我打算从你们当中挑选五十个识字的人前往少年军中锻炼,但是现在看起来是不行了,我现在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我打算给你们当中的所有人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今日天色已晚,便罢了。杨翀,明日辰时一刻,你带着余下的三百四十人准时赶到许昌城西门,我将会从你们的当中选出余下的四十九人,充入少年军,今日便到这里吧。”
说完话,曹冲又转向张郃继续说道:“张将军,还请原谅仓舒自作主张。明日请借这三百四十一人给我一用,明日过后曹某必将奉还二百九十一人回来。”
张郃笑着说道:“少公子客气了,此事但凭少公子吩咐,另外明天一早我会让犬子澄言、靳明也一并前去少年军报道。”
面对着张郃的爽快,曹冲很是高兴,客套一番便告辞离去,在张郃的坚持之下,由张郃送着一群人到军营门口,上马离开之后,张郃这才返身回到军营。
待到许褚离去之后,曹冲这才对同在在马车里的周不疑说道:“元直兄,你观张郃此人何如?”
周不疑自知曹冲稍后必然要问询到有关张郃的事情,所以早就打好了腹稿,这会胸有成竹的回道:“公子,张郃此人武艺高强,在袁绍手下之时就与颜良、文丑、高览一起并称为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战时,因为张郃的归附造成的袁军的内乱,丞相才有机会一举大败袁绍大军,这才有了随后的官渡大捷。”
“时人皆言时任宁国中郎将的张郃乃是受到郭图的迫害,不得已才归降丞相的。不过在下却窃以为,张郃乃是在被袁绍拒其围魏救赵,背水一战(官渡之战之时,曹操因许攸之故得以奇袭乌巢,当时的张郃建议袁绍利用数倍于曹操的兵力强攻曹操的官渡大营,以期在乌巢军粮被烧的消息传开之前一战奠定大局,而郭图献计救援乌巢。最终袁绍采纳了郭图的意见,而拒绝了张郃的建议。)的建议之后,就预料到袁军必然大败,而丞相必将成为中原霸主,这才提前派人约定归降,并策划了袁军大乱,作为归降丞相的大礼。”
曹冲听着周不疑的话,不禁沉思片刻,随后说道:“依元直兄所言,张郃乃是颇为识时务的俊杰?”
“不仅仅是识时务而已,据在下了解,张郃此人颇好文风,除了武艺高强之外,文采也是不俗,更为重要的是此人擅长行军布阵,兼且多谋善治,乃是文武双全之人。”周不疑回道。
曹冲一顿忽悠,把眼前的三百多人的热情全都给调动起来了,大家伙都对少年军,所描绘的美好前景,充满了向往之情。
曹冲在众人的热切的眼光中,继续缓缓说道:“你们当中有谁识字的?能看得懂简单的书信就成。”
曹冲心知古代和现在社会不同,读书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但是心想这三百多人能识字的应该不少吧,少年军是想着培养底层将校的,所以识字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条件,为了避免以后在少年军中还要专门开设课堂教人识字,所以曹冲希望直接挑选五十个识字的兵卒进行培养。
然而曹冲的想法很好,但是现实很残酷。等了一小会,仅仅有一个人站出来,曹冲见此人身量修长,而且面颊清秀,身上的衣服也不似其他的兵士一般污浊,虽然衣服很旧,但是却显得很干净。面对着这个清秀的小兵,曹冲笑盈盈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士?”
那清秀的小兵赶紧上前施礼,随后极为恭敬的说道:“拜见少公子,在下杨翀(读音:chōng),字子熙,乃是洛阳人士。”
曹冲见此人刚刚是作揖施礼而非军中将士的抱拳施礼,而且刚刚自我介绍的时候还提到了自己的字,这年头没点文化水平,轻易不敢给自己取字的,就像周三虽然识字,但是那个杰伦的字,还是自己给取的了。曹冲对这个叫杨翀问道:“我观你方才言谈举止,颇有几分儒士风范,你是何来历,不妨细细道来。”
杨翀闻言继续说道:“少公子,家父原是洛阳城中一家商铺的账房先生,家父从小教我识字及术算之学,在下原打算子承父业,不曾想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贼下令迁都长安,这个贼子竟丧心病狂的下令将洛阳的宫殿、官府、民房等全部烧毁,致使洛阳城方圆二百余里尽成一片灰烬。”
“我父母都在这场浩劫之中丧了性命,在下也被裹挟到了长安城中,不曾想王司徒计除董贼之后,却遭逢李郭二人作乱长安,两位兄长也不幸遇害,在下迫不得意只能流离失所,恰逢此时得知世父乃是兖州人士,遂前往投奔,在下目睹董贼乱政以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不愿再苟安于世,这才毅然投笔从戎。”
曹冲看到杨翀的身世如此坎坷,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不自觉的吟出元代的施惠在《幽闺记》写到的一首很知名的律诗:“子不能庇父,君无可保臣。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曹冲这句诗一出口,杨翀还有一旁的张郃、周不疑都为之动容。杨翀禁不住想到父母兄长的惨死,不禁泪如雨下,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公子仁善无双,心怀天下苍生。在下不才,此生愿为公子牵马执鞭,甘为马前卒,以血祭苍生,只为追随公子创太平盛世,还望公子成全!”
曹冲看到杨翀这般模样,自己也不觉为之动容。上前扶起杨翀,说道:“我便为少年军收下你了,只愿你有朝一日不违初心便可,起来吧。”
曹冲扶起杨翀之后,继续看向人群,竟然再没有一人吭声,只能颇为无奈的再次问道:“还有识字的人么?”
面对着余下的三百四十人的无动于衷,曹冲心知看来自己是错误的估计了古代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了,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跳过这一条件继续说道:“本来我打算从你们当中挑选五十个识字的人前往少年军中锻炼,但是现在看起来是不行了,我现在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我打算给你们当中的所有人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今日天色已晚,便罢了。杨翀,明日辰时一刻,你带着余下的三百四十人准时赶到许昌城西门,我将会从你们的当中选出余下的四十九人,充入少年军,今日便到这里吧。”
说完话,曹冲又转向张郃继续说道:“张将军,还请原谅仓舒自作主张。明日请借这三百四十一人给我一用,明日过后曹某必将奉还二百九十一人回来。”
张郃笑着说道:“少公子客气了,此事但凭少公子吩咐,另外明天一早我会让犬子澄言、靳明也一并前去少年军报道。”
面对着张郃的爽快,曹冲很是高兴,客套一番便告辞离去,在张郃的坚持之下,由张郃送着一群人到军营门口,上马离开之后,张郃这才返身回到军营。
待到许褚离去之后,曹冲这才对同在在马车里的周不疑说道:“元直兄,你观张郃此人何如?”
周不疑自知曹冲稍后必然要问询到有关张郃的事情,所以早就打好了腹稿,这会胸有成竹的回道:“公子,张郃此人武艺高强,在袁绍手下之时就与颜良、文丑、高览一起并称为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战时,因为张郃的归附造成的袁军的内乱,丞相才有机会一举大败袁绍大军,这才有了随后的官渡大捷。”
“时人皆言时任宁国中郎将的张郃乃是受到郭图的迫害,不得已才归降丞相的。不过在下却窃以为,张郃乃是在被袁绍拒其围魏救赵,背水一战(官渡之战之时,曹操因许攸之故得以奇袭乌巢,当时的张郃建议袁绍利用数倍于曹操的兵力强攻曹操的官渡大营,以期在乌巢军粮被烧的消息传开之前一战奠定大局,而郭图献计救援乌巢。最终袁绍采纳了郭图的意见,而拒绝了张郃的建议。)的建议之后,就预料到袁军必然大败,而丞相必将成为中原霸主,这才提前派人约定归降,并策划了袁军大乱,作为归降丞相的大礼。”
曹冲听着周不疑的话,不禁沉思片刻,随后说道:“依元直兄所言,张郃乃是颇为识时务的俊杰?”
“不仅仅是识时务而已,据在下了解,张郃此人颇好文风,除了武艺高强之外,文采也是不俗,更为重要的是此人擅长行军布阵,兼且多谋善治,乃是文武双全之人。”周不疑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