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篡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十三章 错过了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广岛,日军大本营。
这几天充斥于大本营各处的狂醉,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片山雨欲来之前的闷热烦躁。就连秋日本来应该晴爽的天气,这几天也仿佛如夏日一般闷热得不可自解。
人影来来往往,而陆海军将佐,高级文官,都猬集在室内,每人都是满头满脸的大汗。却没有一个人想到擦拭一下,只是盯着地图,盯着一份份往来穿梭的文报电稿。
前几日阳台上狂欢的摆设尤自未撤,几瓶洋酒还在白色桌布上面放着。却再无一人到阳台上置酒高歌狂欢。夹杂着燥热空气的海风吹过,将白色桌布高高掀起,却有点象大殓的裹尸布。
“…………美国驻支那公使田贝已经致电,李鸿章向其委婉表示,今后的事情,他将不负责任,也无法再负担责任!”
一个外务省的信使急匆匆的冲进了大本营的会议室,人还未到,就已经大声的报告了最新收到的电报。这信使穿着整齐的西式洋装,但是白色硬领早就给自己扯开了,整齐的油头也凌乱不堪,只是直直的一边冲进来一边喊。
室内传来了几声抽气的声音,几个陆军将领先跳了起来,椅子给碰得乒乓乱响。
“支那人,最狡猾!说过的话都可以不算!”
还有的将领冲着呆坐在人中,身子僵硬,眼神发直的外务次官日置益男爵大声发问:“外交人员都是饭桶,都应该切腹!当初是谁向军部确保,说可以有切实把握掌握李鸿章?还建议陆军开始复员?是谁上了支那人的当?现在李鸿章已经说不负责任,当初阁下说的建议陆军复员的话语,已经动摇了前线天皇陛下忠勇将士血战到底的决心!这个责任,军部绝不承担!”
日置益呆呆的坐在那里,眼睛都不动一下。他原来不过是日本驻清国全权公使,日清开战之后,召回国内,因为他了解清国内情,被拔撰到了外务次官的位置上,作为外交部门参与大本营的代表人员。并不承担全局外交责任——从根上来说,大本营设立之后,整个大日本帝国的权力,一时间都集中在伊藤博文手中。和清国交涉和谈的步骤,渠道,全部由伊藤博文亲自掌握,不要说他一个聊备一格的外务次官了,就算外相也发不上话啊。
可是日本外相本来就是陆军老前辈陆奥宗光伯爵大将,现在正带着第三军在山东攻略作战。现在交涉不利,局面一下翻转过来,这些陆军军头,火气不朝着他发泄,朝谁发泄?
日置益不想分辨,也无从分辨。他自己也在糊涂。他出使清国垂十几年,自诩深深了解这个古旧帝国方方面面的一切,明治以来,帝国的有心人士,对这个大清下的功夫还少了?
这个已经上下解体,远远落后于时代,不仅国力衰退到一定程度,而且就连这衰退的国力都无法全部动员起来的老旧帝国。只要在门上重重踹一脚,整旧房子都会塌下来。极而言之,一个不是近代化民族国家的帝国,根本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日置益甚至怀疑,整个大清,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近代化民族国家这个名词!
以前的情势发展,果然如大多数帝国名眼人所逆料当中。虽然在朝鲜战局有所小挫,但是在对清国本部的打击,一直是相当顺利。清国中枢,也根本没有动员起全国力量进行战斗的能力和胆识。一旦动员全国力量进行作战,必然会导致慈禧苦心经营而成的微弱平衡局面被打破。清国中枢,已经不敢面对这种平衡被打破之后的局面。宁愿这么死气沉沉的一直下去。
而整个国家抵抗到底的风潮鼓动起来——换言之,就是近代化民族国家意志焕发出来。要不就是明智开化,受到教育的国民自发获得这个体认。要不就是有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出现,以他的胜利,引领这个风潮澎湃激荡,直至席卷一切。放眼清国,又何曾有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只要集中打垮北洋的水陆实力,已经是清国第一流人物的李鸿章都已经垮台,谁又能取代他,做此中流砥柱,激励这么一个老大帝国,抵抗战斗到底?
李鸿章果然垮了,他并不是可以超越时代的人物。
清国中枢,也果然决定投降了。他们害怕现状被打破,更胜于向日本投降。
清国那些地方实权督抚们,果然也并没有什么激烈的表示,清国国民也一如既往的混混噩噩,因为并没有一个人,引领出这样的风潮,让人追随,让雷声振荡到这个老大帝国的深处!
当清国求和电文传到,以日本国运做倾国一赌的这些海军陆军,文官财阀精英们,是如此的欣喜若狂!
提前一步睁开眼睛,更有幸聚集这么多能人志士汇聚于明治之年——日本神武纪元两千几百年的历史,也从未有过这样的运气!二十年苦心经营,二十年始终盘算布置,冷冷的看着隔海那个老大帝国,二十年赌上一切拚命的整军经武。让这个贫穷的岛国,两千年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可以攀上亚洲最高处的机会!
这些日本人两千年未曾有过的如此多的超级牛人,可以说在这战之前,已经用尽了全部心力来推断这场战事的结局如何,并且一步步的进行布置。甚至也算到了以日本如此薄弱的家底,打到这个地步,也差不多山穷水尽——这和徐一凡始终维持一隅之地的作战规模,并且不轻易寻求会战的补给规模不一样,是横贯两处海域,支撑着十几万大军海外外线全面出击的巨大战事。而且徐一凡不用维持一支消耗巨大的近代吞金巨兽——海军。
虽然可言是倾国运之一赌,但是上至伊藤博文,下至具体指挥作战的部队长,都认为这场战事收功有七成把握。
可是,偏偏清国出了一个徐一凡。
这个彗星般崛起在东亚政坛上面的人物,如此深刻的变动了这场战局。让他们这些人的所有筹划,所有野望,都全盘落空!
清国宣布求和投降。
徐一凡不降。
他有一支覆灭了日军两个野战师团的强悍部队,他占据辽西辽南的内线地位,他收编了数万辽南的清军,而且他仿佛知道,只要打下去,日本就难以为续!
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已经鼓起了风潮。清国并不是没有战斗下去的实力,而是没有一个中流砥柱引领他们作战。徐一凡已经代替了灰头土脸的李鸿章,一时成为天下之望!
日置益当初不是没有评估过徐一凡和他势力,日本收集清国情报的渠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是对徐一凡的评价,各个渠道汇总而来的资料和最后论断都差不多。外交部门对徐一凡的评价还尤其高一些,因为多少了解一些徐一凡在南洋的内幕。认为他有相当的力量。但是大家都认为,徐一凡僻处海东,又不像李鸿章那样海陆师俱备,在大清政坛各方面奥援又多,财力也雄厚,并不是一支超过李鸿章的力量。大家还同样认为徐一凡很有野心,在日军对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进行打击的时候,象他这样的野心家,按照中国历史的传统路数,应该按兵观衅,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败得越惨,他就越有浑水摸鱼的机会。清国中枢本来就很不待见徐一凡,他手头的实力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他会为了清国把自己本钱拼干净?
当初对徐一凡这支力量战事起后的判断就是,徐一凡很可能利用这次战事,顺势从朝鲜退到满洲境内,很可能会囊括吉黑两处,让开大路,然后趁机拣奉天的便宜。谁也不认为他会坚决抵抗。
谁也没想到,徐一凡坚决抵抗了,还让陆军吃了大亏。更千里回师,在天下皆降的时候,喊出了那振聋发聩的一声。
徐一凡,不降!
这一声鼓荡的风潮是如此之大,竟然让日本二千年积蓄的元气所作育出来的明治一时汇萃之精英,毕生的苦心竟然有化为泡影的可能!
看着陆军那些将领通红的眼睛,日置益在心中只能长叹。他倒是不介意这些军人的迁怒。只是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堵得慌,这场战事,到底要走到何处为止?
战争一开始,就要想到如何结束。日本以少兵临大国,本来就求的是迅雷不及掩耳一下震慑住昏愦的对手。将战事一下展开在三处同时进行也就是这个目的。
可是当战事无法结束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外面的风声越来越大,但是这海风,却没有一丝吹进大本营会议室内。气压越来越低,让每个人都觉得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是汗如雨下,脸色铁青。
屋子外面又传来了脚步声,屋中呆坐的大本营幕僚们目光都转了过去。现在来的都是外交情报,所有军事情报通传都是一律暂停,外面脚步声响,来的一定就是信使。谁知道又送来了什么倒霉消息!屋子里端坐的几十个人,好像被集体催眠了,各色各样的目光——疯狂,呆滞,不甘,绝望,愤怒,暴躁…………在这一刻都汇聚在一处,整齐的缓缓转动。连呼吸,在这一刻都屏住了。
一片寂静当中,就看见一个专门传递外交情报的信使脸色苍白的走到了门口,手里举着一份情报邮袋,封口火漆殷然,但是看那信使的神色,分明已经知道了邮袋内的情报是什么。
“…………清国已经发下上谕,求和文电,是翁同龢擅自所为……翁同龢已经被革... -->>
第七十三章 错过了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广岛,日军大本营。
这几天充斥于大本营各处的狂醉,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片山雨欲来之前的闷热烦躁。就连秋日本来应该晴爽的天气,这几天也仿佛如夏日一般闷热得不可自解。
人影来来往往,而陆海军将佐,高级文官,都猬集在室内,每人都是满头满脸的大汗。却没有一个人想到擦拭一下,只是盯着地图,盯着一份份往来穿梭的文报电稿。
前几日阳台上狂欢的摆设尤自未撤,几瓶洋酒还在白色桌布上面放着。却再无一人到阳台上置酒高歌狂欢。夹杂着燥热空气的海风吹过,将白色桌布高高掀起,却有点象大殓的裹尸布。
“…………美国驻支那公使田贝已经致电,李鸿章向其委婉表示,今后的事情,他将不负责任,也无法再负担责任!”
一个外务省的信使急匆匆的冲进了大本营的会议室,人还未到,就已经大声的报告了最新收到的电报。这信使穿着整齐的西式洋装,但是白色硬领早就给自己扯开了,整齐的油头也凌乱不堪,只是直直的一边冲进来一边喊。
室内传来了几声抽气的声音,几个陆军将领先跳了起来,椅子给碰得乒乓乱响。
“支那人,最狡猾!说过的话都可以不算!”
还有的将领冲着呆坐在人中,身子僵硬,眼神发直的外务次官日置益男爵大声发问:“外交人员都是饭桶,都应该切腹!当初是谁向军部确保,说可以有切实把握掌握李鸿章?还建议陆军开始复员?是谁上了支那人的当?现在李鸿章已经说不负责任,当初阁下说的建议陆军复员的话语,已经动摇了前线天皇陛下忠勇将士血战到底的决心!这个责任,军部绝不承担!”
日置益呆呆的坐在那里,眼睛都不动一下。他原来不过是日本驻清国全权公使,日清开战之后,召回国内,因为他了解清国内情,被拔撰到了外务次官的位置上,作为外交部门参与大本营的代表人员。并不承担全局外交责任——从根上来说,大本营设立之后,整个大日本帝国的权力,一时间都集中在伊藤博文手中。和清国交涉和谈的步骤,渠道,全部由伊藤博文亲自掌握,不要说他一个聊备一格的外务次官了,就算外相也发不上话啊。
可是日本外相本来就是陆军老前辈陆奥宗光伯爵大将,现在正带着第三军在山东攻略作战。现在交涉不利,局面一下翻转过来,这些陆军军头,火气不朝着他发泄,朝谁发泄?
日置益不想分辨,也无从分辨。他自己也在糊涂。他出使清国垂十几年,自诩深深了解这个古旧帝国方方面面的一切,明治以来,帝国的有心人士,对这个大清下的功夫还少了?
这个已经上下解体,远远落后于时代,不仅国力衰退到一定程度,而且就连这衰退的国力都无法全部动员起来的老旧帝国。只要在门上重重踹一脚,整旧房子都会塌下来。极而言之,一个不是近代化民族国家的帝国,根本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日置益甚至怀疑,整个大清,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近代化民族国家这个名词!
以前的情势发展,果然如大多数帝国名眼人所逆料当中。虽然在朝鲜战局有所小挫,但是在对清国本部的打击,一直是相当顺利。清国中枢,也根本没有动员起全国力量进行战斗的能力和胆识。一旦动员全国力量进行作战,必然会导致慈禧苦心经营而成的微弱平衡局面被打破。清国中枢,已经不敢面对这种平衡被打破之后的局面。宁愿这么死气沉沉的一直下去。
而整个国家抵抗到底的风潮鼓动起来——换言之,就是近代化民族国家意志焕发出来。要不就是明智开化,受到教育的国民自发获得这个体认。要不就是有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出现,以他的胜利,引领这个风潮澎湃激荡,直至席卷一切。放眼清国,又何曾有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只要集中打垮北洋的水陆实力,已经是清国第一流人物的李鸿章都已经垮台,谁又能取代他,做此中流砥柱,激励这么一个老大帝国,抵抗战斗到底?
李鸿章果然垮了,他并不是可以超越时代的人物。
清国中枢,也果然决定投降了。他们害怕现状被打破,更胜于向日本投降。
清国那些地方实权督抚们,果然也并没有什么激烈的表示,清国国民也一如既往的混混噩噩,因为并没有一个人,引领出这样的风潮,让人追随,让雷声振荡到这个老大帝国的深处!
当清国求和电文传到,以日本国运做倾国一赌的这些海军陆军,文官财阀精英们,是如此的欣喜若狂!
提前一步睁开眼睛,更有幸聚集这么多能人志士汇聚于明治之年——日本神武纪元两千几百年的历史,也从未有过这样的运气!二十年苦心经营,二十年始终盘算布置,冷冷的看着隔海那个老大帝国,二十年赌上一切拚命的整军经武。让这个贫穷的岛国,两千年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可以攀上亚洲最高处的机会!
这些日本人两千年未曾有过的如此多的超级牛人,可以说在这战之前,已经用尽了全部心力来推断这场战事的结局如何,并且一步步的进行布置。甚至也算到了以日本如此薄弱的家底,打到这个地步,也差不多山穷水尽——这和徐一凡始终维持一隅之地的作战规模,并且不轻易寻求会战的补给规模不一样,是横贯两处海域,支撑着十几万大军海外外线全面出击的巨大战事。而且徐一凡不用维持一支消耗巨大的近代吞金巨兽——海军。
虽然可言是倾国运之一赌,但是上至伊藤博文,下至具体指挥作战的部队长,都认为这场战事收功有七成把握。
可是,偏偏清国出了一个徐一凡。
这个彗星般崛起在东亚政坛上面的人物,如此深刻的变动了这场战局。让他们这些人的所有筹划,所有野望,都全盘落空!
清国宣布求和投降。
徐一凡不降。
他有一支覆灭了日军两个野战师团的强悍部队,他占据辽西辽南的内线地位,他收编了数万辽南的清军,而且他仿佛知道,只要打下去,日本就难以为续!
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已经鼓起了风潮。清国并不是没有战斗下去的实力,而是没有一个中流砥柱引领他们作战。徐一凡已经代替了灰头土脸的李鸿章,一时成为天下之望!
日置益当初不是没有评估过徐一凡和他势力,日本收集清国情报的渠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是对徐一凡的评价,各个渠道汇总而来的资料和最后论断都差不多。外交部门对徐一凡的评价还尤其高一些,因为多少了解一些徐一凡在南洋的内幕。认为他有相当的力量。但是大家都认为,徐一凡僻处海东,又不像李鸿章那样海陆师俱备,在大清政坛各方面奥援又多,财力也雄厚,并不是一支超过李鸿章的力量。大家还同样认为徐一凡很有野心,在日军对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进行打击的时候,象他这样的野心家,按照中国历史的传统路数,应该按兵观衅,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败得越惨,他就越有浑水摸鱼的机会。清国中枢本来就很不待见徐一凡,他手头的实力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他会为了清国把自己本钱拼干净?
当初对徐一凡这支力量战事起后的判断就是,徐一凡很可能利用这次战事,顺势从朝鲜退到满洲境内,很可能会囊括吉黑两处,让开大路,然后趁机拣奉天的便宜。谁也不认为他会坚决抵抗。
谁也没想到,徐一凡坚决抵抗了,还让陆军吃了大亏。更千里回师,在天下皆降的时候,喊出了那振聋发聩的一声。
徐一凡,不降!
这一声鼓荡的风潮是如此之大,竟然让日本二千年积蓄的元气所作育出来的明治一时汇萃之精英,毕生的苦心竟然有化为泡影的可能!
看着陆军那些将领通红的眼睛,日置益在心中只能长叹。他倒是不介意这些军人的迁怒。只是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堵得慌,这场战事,到底要走到何处为止?
战争一开始,就要想到如何结束。日本以少兵临大国,本来就求的是迅雷不及掩耳一下震慑住昏愦的对手。将战事一下展开在三处同时进行也就是这个目的。
可是当战事无法结束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外面的风声越来越大,但是这海风,却没有一丝吹进大本营会议室内。气压越来越低,让每个人都觉得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是汗如雨下,脸色铁青。
屋子外面又传来了脚步声,屋中呆坐的大本营幕僚们目光都转了过去。现在来的都是外交情报,所有军事情报通传都是一律暂停,外面脚步声响,来的一定就是信使。谁知道又送来了什么倒霉消息!屋子里端坐的几十个人,好像被集体催眠了,各色各样的目光——疯狂,呆滞,不甘,绝望,愤怒,暴躁…………在这一刻都汇聚在一处,整齐的缓缓转动。连呼吸,在这一刻都屏住了。
一片寂静当中,就看见一个专门传递外交情报的信使脸色苍白的走到了门口,手里举着一份情报邮袋,封口火漆殷然,但是看那信使的神色,分明已经知道了邮袋内的情报是什么。
“…………清国已经发下上谕,求和文电,是翁同龢擅自所为……翁同龢已经被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