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北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珍宝——《永乐大典》。文廷式就利用出入翰林院和翁同龢的关系,从翰林院中盗走《永乐大典》将近二百余册,等到光绪二十年的时候,翁同龢前往翰林院才发现《永乐大典》竟然只剩下八百余册,此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好学生冒着他的名头来偷书。
文廷式偷书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人从他那里偷书,因为坊间有洋人出十两银子一册的“高价”收购《永乐大典》,谭延闿一直就很重视文物收集,便开出了十五两一册的价格进行抢购。文廷式行事颇为狂放不羁,他的家人也是傲气十足,结果卖书的时候被谭延闿的一个幕僚给认出来,谭延闿和翁同龢正在顶牛的关口上,文廷式的家仆倒卖《永乐大典》,这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惜当年是翁同龢清点翰林院,这中间可就有说法了——你翁同龢表面上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暗地里却干着当贼的勾当。
谭延闿心中非常清楚翁同龢是绝对不会去偷《永乐大典》的,这件事就是文廷式自己的破事。不过政治斗争却不讲这个,只要能够让政敌服软、难堪、甚至报出丑闻来,“翁师傅偷书”这就足够了!赵恒君趁着文廷式的家仆外出卖书的当口,暗中绑架了这个家仆,才知道这个人原本是文廷式府上管家的侄子,而这《永乐大典》就是从文廷式的书房偷来的,打算从坊间换钱赌博。
谭延闿便让人押着这个倒霉的家仆送到了顺天府府尹那里,直接派了官差去抄文廷式的家——这个顺天府府尹也是谭延闿幕友堂出身。《永乐大典》被偷盗和它成书的历史同样悠久,现在保存在翰林院中的《永乐大典》有人说是正本,有人说是副本,不过无论正本还是副本,《永乐大典》已经丢失殆尽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翰林院的翰林们是偷盗大军中的主力。
这本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在《四库全书》编纂完毕之后,嘉庆年间还好些,因为修《全唐文》还有《一统志》曾经还用过,到了道光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很少用了,从道光持续到现在,这几十年便是《永乐大典》流失最为迅速的时代。根据文廷式家仆的叙说,文廷式手上至少还有将近两百册的《永乐大典》,以翰林院八百册的存量看来,这个文廷式不愧是《永乐大典》偷书王。
文廷式虽然在北洋陆军军费案中被抹去了官职,但是很快便通过翁同龢又回到了翰林院。如果不是谭延闿来打招呼,顺天府府尹也不会去搜一个翰林的府邸,这事情影响太大了。在家仆的带领下,很快便从文廷式的家中搜出了两百一十册的《永乐大典》,加上那个家仆自己偷卖了五六本,文廷式数年下来对《永乐大典》可真是“用心良苦”。
当年文廷式也参与了弹劾谭延闿贪污军费,这一次主客相易,轮到了谭延闿来操刀弹劾文廷式,这是何等的畅快。放在大大小小的京官中,文廷式的等级不算高,但是身为翁同龢的学生和珍妃的老师,使得他名气非常大,谭延闿的弹章一递上去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引起一片喧哗,在荣禄的有心推动下,这官司直接打到了颐和园慈禧太后面前。
慈禧太后是绝对不喜欢文廷式的,因为他是珍妃的老师,同时珍妃贩卖四川总督官衔和他有着丢不开的关联,况且这几年翁同龢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张,这个文廷式在慈禧太后面前已经落了下风。人赃俱获根本没有什么好审的,如果是一般书籍也到算了,可惜这是《永乐大典》,谭延闿就是想要借此机会彻底毁了文廷式——不仅要从官品上,更要从人品上彻底毁掉文廷式!
本来慈禧太后不过是想要数落一下翁同龢的,结果谭延闿却援引清高宗时代《四库全书》编纂官黄寿龄私自将六册《永乐大典》带回家,结果被贼给偷走,清高宗震怒之下让当时的步军统领尚书英廉限期缉拿盗贼找回《永乐大典》。步军统领英廉在清高宗的怒火之下不敢懈怠,京城之中弄得草木皆兵,盗贼偷走了书之后才发现自己捅了马蜂窝,连脱手都不能,只得将六册放在御河桥边,这才算是失而复得告一段落。但是高宗的怒火却没有平息,为了这失而复得的六册《永乐大典》清高宗罚黄寿龄三年俸禄才算了事。
“黄寿龄不过违反规定拿六册出宫被盗,而后失而复得,但是文廷式居然偷了两百多本《永乐大典》,这笔账该怎么算?!”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翁同龢脑门出汗这段时间,文廷式偷书已经在有心人的策划下传的漫天风雨,甚至天津、上海的报纸也都给刊登出来,一时间文廷式成了天下最有名的偷书贼,而翁同龢嘛……这个关系是比较暧昧的……
文廷式这次是彻底完蛋了,虽然最后的结果没有宣布出来,但是却被暂时拘押在刑部大牢。如果说他有一个好师傅可以扶着他栽倒一次再爬起来,但是这一次谭延闿无意间获得的机会来整治文廷式,他根本没有任何爬起来的可能——谭延闿可以想象最后文廷式的宣判书上肯定有“永不叙用”这一条,况且一个翰林,一个曾经的状元郎,作为国家最高等知识分子聚集地居然出了天字第一号偷书贼,这已经不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纯属一桩弥天丑闻!
因为师生关系,翁同龢在这次事件中也是狼狈不堪,当他听到坊间传闻他翁府中有一千多册《永乐大典》的时候,气得当场就把饭碗给摔碎了——当然翁同龢是干净的,可惜谭延闿不需要他干净,老翁的麻烦越多对谭延闿而言压力就越轻。看到昔日的“搅局之王”变成今日焦头烂额的老翁,谭延闿心中显得格外畅快,顺手放宽了释放德国俘虏的尺度,每个月释放六百名德国俘虏!
“偷书是不应该的,也许原本历史上你偷书反而对《永乐大典》而言是个福星,可以免遭庚子战祸的波及,可惜有我在庚子事变已经不大可能发生,而你则必须为偷书付出代价!”谭延闿坐在一辆马车上,从车窗中看到失魂落魄的文廷式走出刑部大牢。
也是因为文廷式,谭延闿知道珍妃在光绪皇帝的枕边吹风,才使得文廷式平安的走出刑部大牢而没有受任何罪,可惜他的乌纱帽显然是没法保住了。昔日被视为新一代清流砥柱的文廷式,在经过这一事件之后,他成了京城最大的笑柄,天下读书人中最为恶心的名字,自此声名狼藉。这个名字被历史扫进了垃圾堆,声名狼藉的他在回到家乡之后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四年后郁郁而终。
“政治是肮脏的,你本来因为立场不同,就在没有调查之时开始给我捏造罪名陷害我。既然你我是仇敌,那就不要怪我下狠手废了你!”蒙蒙细雨中,谭延闿看着文廷式远去的背影咕哝了两声之后,便让赵恒君驾车回家……
补充:文廷式偷书,偷《永乐大典》这件事是真实的,不过根据戒念手头的资料,文廷式偷出来的《永乐大典》是一百多册,具体数目不清,在本书中夸大文廷式偷书的数目。至于文廷式家仆偷书变卖这一情节乃是虚构,而当年万金不换的《永乐大典》在坊间就是十两银子一册,这个价钱是外国文物贩子暗中开出的价码。
珍宝——《永乐大典》。文廷式就利用出入翰林院和翁同龢的关系,从翰林院中盗走《永乐大典》将近二百余册,等到光绪二十年的时候,翁同龢前往翰林院才发现《永乐大典》竟然只剩下八百余册,此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好学生冒着他的名头来偷书。
文廷式偷书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人从他那里偷书,因为坊间有洋人出十两银子一册的“高价”收购《永乐大典》,谭延闿一直就很重视文物收集,便开出了十五两一册的价格进行抢购。文廷式行事颇为狂放不羁,他的家人也是傲气十足,结果卖书的时候被谭延闿的一个幕僚给认出来,谭延闿和翁同龢正在顶牛的关口上,文廷式的家仆倒卖《永乐大典》,这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惜当年是翁同龢清点翰林院,这中间可就有说法了——你翁同龢表面上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暗地里却干着当贼的勾当。
谭延闿心中非常清楚翁同龢是绝对不会去偷《永乐大典》的,这件事就是文廷式自己的破事。不过政治斗争却不讲这个,只要能够让政敌服软、难堪、甚至报出丑闻来,“翁师傅偷书”这就足够了!赵恒君趁着文廷式的家仆外出卖书的当口,暗中绑架了这个家仆,才知道这个人原本是文廷式府上管家的侄子,而这《永乐大典》就是从文廷式的书房偷来的,打算从坊间换钱赌博。
谭延闿便让人押着这个倒霉的家仆送到了顺天府府尹那里,直接派了官差去抄文廷式的家——这个顺天府府尹也是谭延闿幕友堂出身。《永乐大典》被偷盗和它成书的历史同样悠久,现在保存在翰林院中的《永乐大典》有人说是正本,有人说是副本,不过无论正本还是副本,《永乐大典》已经丢失殆尽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翰林院的翰林们是偷盗大军中的主力。
这本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在《四库全书》编纂完毕之后,嘉庆年间还好些,因为修《全唐文》还有《一统志》曾经还用过,到了道光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很少用了,从道光持续到现在,这几十年便是《永乐大典》流失最为迅速的时代。根据文廷式家仆的叙说,文廷式手上至少还有将近两百册的《永乐大典》,以翰林院八百册的存量看来,这个文廷式不愧是《永乐大典》偷书王。
文廷式虽然在北洋陆军军费案中被抹去了官职,但是很快便通过翁同龢又回到了翰林院。如果不是谭延闿来打招呼,顺天府府尹也不会去搜一个翰林的府邸,这事情影响太大了。在家仆的带领下,很快便从文廷式的家中搜出了两百一十册的《永乐大典》,加上那个家仆自己偷卖了五六本,文廷式数年下来对《永乐大典》可真是“用心良苦”。
当年文廷式也参与了弹劾谭延闿贪污军费,这一次主客相易,轮到了谭延闿来操刀弹劾文廷式,这是何等的畅快。放在大大小小的京官中,文廷式的等级不算高,但是身为翁同龢的学生和珍妃的老师,使得他名气非常大,谭延闿的弹章一递上去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引起一片喧哗,在荣禄的有心推动下,这官司直接打到了颐和园慈禧太后面前。
慈禧太后是绝对不喜欢文廷式的,因为他是珍妃的老师,同时珍妃贩卖四川总督官衔和他有着丢不开的关联,况且这几年翁同龢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张,这个文廷式在慈禧太后面前已经落了下风。人赃俱获根本没有什么好审的,如果是一般书籍也到算了,可惜这是《永乐大典》,谭延闿就是想要借此机会彻底毁了文廷式——不仅要从官品上,更要从人品上彻底毁掉文廷式!
本来慈禧太后不过是想要数落一下翁同龢的,结果谭延闿却援引清高宗时代《四库全书》编纂官黄寿龄私自将六册《永乐大典》带回家,结果被贼给偷走,清高宗震怒之下让当时的步军统领尚书英廉限期缉拿盗贼找回《永乐大典》。步军统领英廉在清高宗的怒火之下不敢懈怠,京城之中弄得草木皆兵,盗贼偷走了书之后才发现自己捅了马蜂窝,连脱手都不能,只得将六册放在御河桥边,这才算是失而复得告一段落。但是高宗的怒火却没有平息,为了这失而复得的六册《永乐大典》清高宗罚黄寿龄三年俸禄才算了事。
“黄寿龄不过违反规定拿六册出宫被盗,而后失而复得,但是文廷式居然偷了两百多本《永乐大典》,这笔账该怎么算?!”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翁同龢脑门出汗这段时间,文廷式偷书已经在有心人的策划下传的漫天风雨,甚至天津、上海的报纸也都给刊登出来,一时间文廷式成了天下最有名的偷书贼,而翁同龢嘛……这个关系是比较暧昧的……
文廷式这次是彻底完蛋了,虽然最后的结果没有宣布出来,但是却被暂时拘押在刑部大牢。如果说他有一个好师傅可以扶着他栽倒一次再爬起来,但是这一次谭延闿无意间获得的机会来整治文廷式,他根本没有任何爬起来的可能——谭延闿可以想象最后文廷式的宣判书上肯定有“永不叙用”这一条,况且一个翰林,一个曾经的状元郎,作为国家最高等知识分子聚集地居然出了天字第一号偷书贼,这已经不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纯属一桩弥天丑闻!
因为师生关系,翁同龢在这次事件中也是狼狈不堪,当他听到坊间传闻他翁府中有一千多册《永乐大典》的时候,气得当场就把饭碗给摔碎了——当然翁同龢是干净的,可惜谭延闿不需要他干净,老翁的麻烦越多对谭延闿而言压力就越轻。看到昔日的“搅局之王”变成今日焦头烂额的老翁,谭延闿心中显得格外畅快,顺手放宽了释放德国俘虏的尺度,每个月释放六百名德国俘虏!
“偷书是不应该的,也许原本历史上你偷书反而对《永乐大典》而言是个福星,可以免遭庚子战祸的波及,可惜有我在庚子事变已经不大可能发生,而你则必须为偷书付出代价!”谭延闿坐在一辆马车上,从车窗中看到失魂落魄的文廷式走出刑部大牢。
也是因为文廷式,谭延闿知道珍妃在光绪皇帝的枕边吹风,才使得文廷式平安的走出刑部大牢而没有受任何罪,可惜他的乌纱帽显然是没法保住了。昔日被视为新一代清流砥柱的文廷式,在经过这一事件之后,他成了京城最大的笑柄,天下读书人中最为恶心的名字,自此声名狼藉。这个名字被历史扫进了垃圾堆,声名狼藉的他在回到家乡之后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四年后郁郁而终。
“政治是肮脏的,你本来因为立场不同,就在没有调查之时开始给我捏造罪名陷害我。既然你我是仇敌,那就不要怪我下狠手废了你!”蒙蒙细雨中,谭延闿看着文廷式远去的背影咕哝了两声之后,便让赵恒君驾车回家……
补充:文廷式偷书,偷《永乐大典》这件事是真实的,不过根据戒念手头的资料,文廷式偷出来的《永乐大典》是一百多册,具体数目不清,在本书中夸大文廷式偷书的数目。至于文廷式家仆偷书变卖这一情节乃是虚构,而当年万金不换的《永乐大典》在坊间就是十两银子一册,这个价钱是外国文物贩子暗中开出的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