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北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督谭钟麟之间的遭遇战更是为人所瞩目,两人可谓是枢臣和疆臣之首,这件官司的最终结果很可能会预示着将来一段时间枢臣、疆臣谁更占优势,更重要的是朝廷对于地方权力的回归会作何举动。
正当所有人都瞪大眼睛想要看看翁同龢与谭钟麟到底谁能够胜出的时候,慈禧太后出手了——“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不是在欧洲么?布政使的官级也不小了,正好让他去俄国一趟参加俄皇的加冕典礼好了!”
慈禧太后此举明显是在和稀泥,不愿意在疆臣和枢臣这场对决中做出泾渭分明的判断——做为满清皇室的实际掌门人,慈禧太后心中自然明白地方督抚把权的危害,借助这次机会给各地督抚敲敲警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之所以放过这个机会就因为谭钟麟是“后党”派系中重要人物,而翁同龢则是“帝党”之首脑。
这个明显有利于谭钟麟的决定让各方对此感到有些惊奇,不过还没有等他们回过味道的时候,一个令人更加瞠目结舌的事情出来了——俄国公使喀希尼在得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回复后,认为清廷派出王之春出使俄国是对俄国的蔑视,表示他并不知道王之春是何许人也,在中国和在世界上王之春又有何声名?喀希尼非常直截了当的对翁同龢说道:“如果贵国不能派遣李鸿章出使俄国,那就请派出一个和李鸿章名望地位相等的大臣……俄国集合德法干涉日本,从而限制了日本只能够对朝鲜南部有一定的控制权,而朝鲜北部为各国所共管,这次行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你们清帝国,若是你们不能派出令我们俄国感到非常满意的观礼人选,那就是对我们两国之间友好来往的一种亵渎!……”
俄国公使喀希尼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回复令翁同龢感到非常难堪,而恭王奕訢因为甲午战争时期和战争结束后翁同龢对谭氏父子有形无形的刁难而感到非常不满,做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老板,恭王奕訢在这个时候称病不出,也让翁同龢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喀希尼的意思非常明显,除了李鸿章可以出使俄国做为俄皇加冕的观礼贵宾之外,俄国是不会接受清廷派出的任何一个大臣的。而清廷内部除了李鸿章之外,只有翁同龢和恭王奕訢有与之相配的资格,但恭王奕訢的身体在这个初春时节却已经进入了寒冬;至于翁同龢不通外交不说,身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部却对各国使节非常冷淡,他在国际外交上的地位不要说跟李鸿章相比,就是恭王奕訢的一半都比不上——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孔夫子什么都告诉他了,就是没有告诉他如何面对这个时代!
翁同龢与其追随者们还顾不得大骂俄国公使喀希尼的时候,李鸿章却高调对外宣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回绝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他出使俄国的要求,这更使得翁同龢等人感到上下难堪。
李鸿章这是在出心中的一口恶气,同日本签订《上海和约》之后,他就成了全国上下的靶子,加上从政几十年来结下来的各种恩怨,弄得他也是苦不堪言。最令他感到耻辱的是朝廷对他进入圆明园的突然发难,罚俸一年对李鸿章而言不算什么,他也不缺这些银子,最可恨的便是光绪皇帝和翁同龢的这出策划全然不顾他几十年来的苦劳——没有我李鸿章,你爱新觉罗家的江山还能到现在?!
恭王奕訢称病不出,朝廷三番五次请李鸿章出山,李鸿章就是不肯,反正架在火炉上烤的不是他李鸿章,是你光绪皇帝和翁师傅师生两人。光绪皇帝和翁同龢一边督促李鸿章赶快应下这个出使俄国的差事,另外一边也是对李鸿章的这种行为痛恨不已,翁同龢全然忘记自己当初想要逼李鸿章辞去大学士好让自己当真宰相的事情了。
最终解决这个困境的人还是慈禧太后,她让一开始就主张让李鸿章出使俄国的谭钟麟携带她的懿旨前去会晤李鸿章,当然陪同谭钟麟去贤良寺见李鸿章的还有谭延闿。此时经过快一个月的“拉锯战”,使得李鸿章出使俄国成了天下众望所归的事情,而李鸿章在与谭氏父子会晤后,也表示“非敢爱身,惟虞辱命”,只要“一息尚存,万程当赴”。
1896 年 3 月 18 日,已是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在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的安排下,由俄、德、法、英、美等五国驻华使馆人员的陪同,乘坐法国邮船“爱纳斯脱西蒙”号从天津出发,开始了他的环球访问。同到天津为李鸿章送行的还有谭氏父子,随同访问的有两个儿子李经方和李经述。李经方负责协理事务,李经述负责照料李鸿章的起居。此外还有兵部主事于式枚及各国洋顾问等,李鸿章还带了一名英国医生。他们从天津出发后,前往上海,再经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到达埃及的塞得港。沙皇派遣乌赫托姆斯基公爵专程前往塞得港迎候,换乘俄国轮船,由地中海前往黑海……当然这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样的远距离旅行确实是有些难为这个已经步入古稀之龄的老人了。
在这次“出使”风波中,谭氏父子再次占尽上风,而他们对手翁同龢连续两次受挫,还连带在李鸿章那里丢人,这也让翁同龢更加恼怒,不过却对一向中规中矩的谭氏父子没有半点法子。尤其是翁同龢为了能够让李鸿章早些挪窝,户部将北洋海陆两军拨款以前所未有的痛快一路畅行解送北洋,这好人全让谭氏父子当了,坏蛋尽归翁同龢,这如何能够让翁同龢咽的下这口气?!
在这次小小的风波中,谭延闿却收获到了他以前所未想到的战果——除去李鸿章的好感之外,再者就是北洋军费的到账。以前就是有荣禄帮助活动,翁同龢所把持的户部也是不那么好说话的,这次拨款决定之后,谭延闿还没有让荣禄出马,翁同龢就乖乖的将银子解送北洋,这个意外的收获实在是让他感到特别的畅快——北洋海陆军费到账之后,谭延闿立刻将一千万两银子存入汇丰银行半年,打算三厘半生息半年,其余三百两银子用于现在的北洋海陆两军日常开销和建设费用。
这笔巨额北洋军费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于重建北洋海军的,借着这次“出使”风波,荣禄也适时而出提出让英人英格斯出任北洋海军顾问,开始的时候翁同龢还坚决反对,但是后来有求于谭氏父子,最后不得不从中阻挠。清廷已经通过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正式向英国发出了申请,英国方面似乎还有些犹豫,但这在谭延闿心中并不算什么大问题,他将一千万两军费存入汇丰银行目的就是为了逼英国表态——如果英格斯能够尽快到中国,那海军军费中用于向外国购舰的费用将会通过汇丰银行来结算;若是英格斯不能来华担任海军顾问,并且英国对中国的海军合作依旧是我行我素关上大门,那在半年后这笔海军军费很可能会转入德意志或是法兰西银行,当然类似于君权级战舰并不是只有英国才有,德国和法国也有……
督谭钟麟之间的遭遇战更是为人所瞩目,两人可谓是枢臣和疆臣之首,这件官司的最终结果很可能会预示着将来一段时间枢臣、疆臣谁更占优势,更重要的是朝廷对于地方权力的回归会作何举动。
正当所有人都瞪大眼睛想要看看翁同龢与谭钟麟到底谁能够胜出的时候,慈禧太后出手了——“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不是在欧洲么?布政使的官级也不小了,正好让他去俄国一趟参加俄皇的加冕典礼好了!”
慈禧太后此举明显是在和稀泥,不愿意在疆臣和枢臣这场对决中做出泾渭分明的判断——做为满清皇室的实际掌门人,慈禧太后心中自然明白地方督抚把权的危害,借助这次机会给各地督抚敲敲警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之所以放过这个机会就因为谭钟麟是“后党”派系中重要人物,而翁同龢则是“帝党”之首脑。
这个明显有利于谭钟麟的决定让各方对此感到有些惊奇,不过还没有等他们回过味道的时候,一个令人更加瞠目结舌的事情出来了——俄国公使喀希尼在得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回复后,认为清廷派出王之春出使俄国是对俄国的蔑视,表示他并不知道王之春是何许人也,在中国和在世界上王之春又有何声名?喀希尼非常直截了当的对翁同龢说道:“如果贵国不能派遣李鸿章出使俄国,那就请派出一个和李鸿章名望地位相等的大臣……俄国集合德法干涉日本,从而限制了日本只能够对朝鲜南部有一定的控制权,而朝鲜北部为各国所共管,这次行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你们清帝国,若是你们不能派出令我们俄国感到非常满意的观礼人选,那就是对我们两国之间友好来往的一种亵渎!……”
俄国公使喀希尼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回复令翁同龢感到非常难堪,而恭王奕訢因为甲午战争时期和战争结束后翁同龢对谭氏父子有形无形的刁难而感到非常不满,做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老板,恭王奕訢在这个时候称病不出,也让翁同龢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喀希尼的意思非常明显,除了李鸿章可以出使俄国做为俄皇加冕的观礼贵宾之外,俄国是不会接受清廷派出的任何一个大臣的。而清廷内部除了李鸿章之外,只有翁同龢和恭王奕訢有与之相配的资格,但恭王奕訢的身体在这个初春时节却已经进入了寒冬;至于翁同龢不通外交不说,身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部却对各国使节非常冷淡,他在国际外交上的地位不要说跟李鸿章相比,就是恭王奕訢的一半都比不上——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孔夫子什么都告诉他了,就是没有告诉他如何面对这个时代!
翁同龢与其追随者们还顾不得大骂俄国公使喀希尼的时候,李鸿章却高调对外宣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回绝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他出使俄国的要求,这更使得翁同龢等人感到上下难堪。
李鸿章这是在出心中的一口恶气,同日本签订《上海和约》之后,他就成了全国上下的靶子,加上从政几十年来结下来的各种恩怨,弄得他也是苦不堪言。最令他感到耻辱的是朝廷对他进入圆明园的突然发难,罚俸一年对李鸿章而言不算什么,他也不缺这些银子,最可恨的便是光绪皇帝和翁同龢的这出策划全然不顾他几十年来的苦劳——没有我李鸿章,你爱新觉罗家的江山还能到现在?!
恭王奕訢称病不出,朝廷三番五次请李鸿章出山,李鸿章就是不肯,反正架在火炉上烤的不是他李鸿章,是你光绪皇帝和翁师傅师生两人。光绪皇帝和翁同龢一边督促李鸿章赶快应下这个出使俄国的差事,另外一边也是对李鸿章的这种行为痛恨不已,翁同龢全然忘记自己当初想要逼李鸿章辞去大学士好让自己当真宰相的事情了。
最终解决这个困境的人还是慈禧太后,她让一开始就主张让李鸿章出使俄国的谭钟麟携带她的懿旨前去会晤李鸿章,当然陪同谭钟麟去贤良寺见李鸿章的还有谭延闿。此时经过快一个月的“拉锯战”,使得李鸿章出使俄国成了天下众望所归的事情,而李鸿章在与谭氏父子会晤后,也表示“非敢爱身,惟虞辱命”,只要“一息尚存,万程当赴”。
1896 年 3 月 18 日,已是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在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的安排下,由俄、德、法、英、美等五国驻华使馆人员的陪同,乘坐法国邮船“爱纳斯脱西蒙”号从天津出发,开始了他的环球访问。同到天津为李鸿章送行的还有谭氏父子,随同访问的有两个儿子李经方和李经述。李经方负责协理事务,李经述负责照料李鸿章的起居。此外还有兵部主事于式枚及各国洋顾问等,李鸿章还带了一名英国医生。他们从天津出发后,前往上海,再经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到达埃及的塞得港。沙皇派遣乌赫托姆斯基公爵专程前往塞得港迎候,换乘俄国轮船,由地中海前往黑海……当然这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样的远距离旅行确实是有些难为这个已经步入古稀之龄的老人了。
在这次“出使”风波中,谭氏父子再次占尽上风,而他们对手翁同龢连续两次受挫,还连带在李鸿章那里丢人,这也让翁同龢更加恼怒,不过却对一向中规中矩的谭氏父子没有半点法子。尤其是翁同龢为了能够让李鸿章早些挪窝,户部将北洋海陆两军拨款以前所未有的痛快一路畅行解送北洋,这好人全让谭氏父子当了,坏蛋尽归翁同龢,这如何能够让翁同龢咽的下这口气?!
在这次小小的风波中,谭延闿却收获到了他以前所未想到的战果——除去李鸿章的好感之外,再者就是北洋军费的到账。以前就是有荣禄帮助活动,翁同龢所把持的户部也是不那么好说话的,这次拨款决定之后,谭延闿还没有让荣禄出马,翁同龢就乖乖的将银子解送北洋,这个意外的收获实在是让他感到特别的畅快——北洋海陆军费到账之后,谭延闿立刻将一千万两银子存入汇丰银行半年,打算三厘半生息半年,其余三百两银子用于现在的北洋海陆两军日常开销和建设费用。
这笔巨额北洋军费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于重建北洋海军的,借着这次“出使”风波,荣禄也适时而出提出让英人英格斯出任北洋海军顾问,开始的时候翁同龢还坚决反对,但是后来有求于谭氏父子,最后不得不从中阻挠。清廷已经通过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正式向英国发出了申请,英国方面似乎还有些犹豫,但这在谭延闿心中并不算什么大问题,他将一千万两军费存入汇丰银行目的就是为了逼英国表态——如果英格斯能够尽快到中国,那海军军费中用于向外国购舰的费用将会通过汇丰银行来结算;若是英格斯不能来华担任海军顾问,并且英国对中国的海军合作依旧是我行我素关上大门,那在半年后这笔海军军费很可能会转入德意志或是法兰西银行,当然类似于君权级战舰并不是只有英国才有,德国和法国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