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北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逃出吉野的主炮射程之后,便立刻减速全舰上下官兵参与救火,救治伤员,一直等到日落晚上八点的时候,济远舰上的最后一处火苗才被扑灭。整个战舰甲板以上的建筑几乎都被吉野和严岛的炮弹光顾过,可以说除了前主炮塔和驾驶舱还算完整之外,其余都变成了废铁一堆,后主炮炮管甚至被炸烂炮架横躺在舰尾,前主炮塔在逃命的时候被两发一百五十毫米炮弹击中,炮塔基座震开已经无法转动,就连烟囱也被炮弹来回打成了马蜂窝。

    除了济远本体遭受了严重的损伤之外,舰上的水师官兵也是损失惨重,全舰一半的军官阵亡,管带方伯谦甚至有些神志不清;两百多名官兵在接连数个小时的战斗中,能够毫发无伤的找不出一个人来,直接阵亡的便有六十人之多,断肢还活着等重伤员二十三人,这些重伤员由于伤势严重,失血过多,有十八人在次日黎明之前永远的睡着了,到了岸上接受治疗活命的仅仅有一个人!

    可以说经此一战之后,济远除了一个架子之外,从里到外彻底被打残,战舰和人员都垮掉了。不过相对于济远所付出的代价,日本舰队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排水量四千三百吨的严岛舰被击沉,舰上官兵由于济远的火上浇油行动,死伤已经不能用“惨重”二字来形容,数十年后公布的档案表明,在比睿舰尽在咫尺的救援下只有五十一人得救,包括舰长横尾道昱在内近三百人全部葬身海底。更为重要的是做为三景舰中的一艘,严岛被击沉使得日本海军想要靠三景舰围攻定镇两艘巨舰的计划到了破产的边缘,在进攻的时候只能够有一门十二寸主炮进行攻击了,以前的战术企图都因为严岛的意外沉没变成了泡影。

    即便是把济远打的很惨的吉野也不是毫发无伤,虽然济远的二百一十毫米主炮接连打中吉野还是没有瘫痪其主炮,但是造成了吉野船员一定的伤亡,尤其是那个被一百五十毫米炮弹洞穿的烟囱,在吉野舰上是那么刺眼……

    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岁整生日,虽然现在还有好几个月,但是打从几年前老太太就放出风来要大办一办。十年前慈禧五十岁生日时,本打算好好闹上一番的,不想爆发了中法之战,寿没做成不说还吃了法国人一肚子气,弄得她多少年来心里都不痛快。虽然有老太太“逢甲不利”一说,但这也只是私下里的议论,表面情形便是一切有关太后万寿庆典的事情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办当中。

    此时的谭延闿来到了京师也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气氛,当他乘马车前往翁同龢府邸的路上,路过了专司办理万寿事宜的庆典处门前,便看到车水马龙,热闹的跟赶庙会有的一拼。

    “甲午年,欣逢太后花甲昌期,寿宇宏开,朕当率天下臣民胪欢祝嘏,所有应备仪文典礼,必应专派大臣敬谨办理,以昭慎重。着派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匡,大学士额勒和布、张之万、福锟,户部尚书熙敬、翁同龢,礼部尚书昆冈、李鸿藻,兵部尚书许庚身,工部尚书……”这是在前年年末的时候,谭延闿便在朝廷邸报上看到的光绪皇帝上谕,但是——这个该死的上谕是翁同龢老同学出的主意!

    谭延闿当然知道这是一桩政治交易,甚至就连他父亲谭钟麟在去年的时候也和翁同龢做了一桩交易——为了避免谭延闿在科场上的风头,翁同龢特意来信给谭钟麟,希望谭延闿能够不参加今年的太后万寿恩科,原因便是翁同龢的好学生张謇已经连续四次会试不中,谭延闿若是参加这次万寿恩科的话,不要说翁同龢是主考,放任何一个人来主考,都必须把谭延闿的卷子放在前面——慈禧寿辰肯定要讨个好兆头,最好的兆头莫过于出现连中三元这样的喜事了。更何况谭延闿是太后和皇上亲自点明上谕夸奖过的人,父亲又是封疆大吏来头不小,只要卷子不差谁还会和谭钟麟父子过不去?!

    说来这个张謇在科举之路上确实是倒霉透顶,张謇从16岁录取生员起,中经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前后5次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俗称南闱)均未中试。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33岁,因孙云锦官江宁府尹,子弟依例回避,转赴顺天府乡试(俗称北闱),才取中第二名举人,俗称“南元”(南人列北榜名次最先者),声名渐着,成为“清流”着重延揽的对象。从光绪十一年起,翁同龢、潘祖荫等对张謇就有了提携之意,特别是“期许甚至”、“荐而不中”,几次误把他人卷子认作张謇而取中会元,更说明了提携心情之迫切,因而才有甲午恩科试时翁同龢的志在必得。

    在别人眼中看来能够被清流之首的翁同龢和潘祖萌看上并且重点提拔的人应该是走了天大的运气,但是也许是命运的捉弄,正因为翁同龢明里暗里帮助张謇,甚至是在批改考卷上做手脚,反而导致了张謇科场一败再败。张謇34岁应礼部会试不中;37岁赴会试,翁同龢认错了试卷,试卷为无锡孙叔和所冒,孙中而张落;38岁应会试,场中误以陶世凤卷为张謇卷,陶中“会元”而张落第;40岁赴会试,试卷又被武进刘可毅所冒,刘中会元而张又落第。

    科场上的事是讲命的,张謇现在已经四十一岁了,就算翁同龢再怎么罩着他,大清国若是真的出了一个五十岁的状元郎,翁同龢的老脸都没地方搁了。要是把十八岁的谭延闿和四十一岁的张謇放在一起,论学术一本《劝学篇》超过张謇太多,论风仪谭延闿是英气逼人,反观张謇说好听点叫“成熟稳重”,实际上就算他老翁再卖命,点状元可是老太太的活儿,谭钟麟在老太太面前是红人,焉能不点谭延闿的名?!

    当翁同龢得知昔日被自己称为“少年奇才”的谭延闿居然十七岁考中解元后,他一面为自己的眼光洋洋自得,一面又为自己的好学生张謇感到担心——在科场上无论哪一方面,张謇差了谭延闿不是一点半点,翁同龢可以帮张謇作弊拿到会元,但是南元比解元名次上差一名,含金量就是一天一地,况且谭延闿科场是连战连捷,综合起来若是两人真的在恩科考场上对上,张謇还是干脆准备明年再考来得更加实际一些。

    年纪大了的张謇等不起,翁同龢同样也等不起——培养了近十年的好学生,那是留个自己的第一学生光绪皇帝辅政用的,翁同龢的派系必须有人传递下去,文廷式、志锐、盛昱等人也可以看得过眼,但是他们还不能主持大局,张謇则有这个能力,考上状元后便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其成长起来。

    为此翁同龢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老脸写信给谭钟麟,询问谭延闿是否参加万寿恩科,谭钟麟自然是闻弦知雅意,再加上明年是恩正并科,为此得罪翁同龢不值当,倒不如卖他个情面,若是这次翁同龢还是老眼昏花认错了卷子,那就不要怪谭家不信了。谭延闿对自己早一年或是完一年参加会试并没有什么意见,那个时候他还正想着怎么考一辈子科举来躲避谭方两家的联姻呢。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