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宋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他粮商也都是些聪明人,纷纷站起来拱手道:“是啊,大老爷,您就发句话吧。捐多少我们都认!”
杜文浩拱手道:“多谢诸位给本官这个面子,不过,诸位误会了,本官这次请大家来,不是为了这件事,当然,诸位有心开仓放粮,那是积阴德的大善事,本官在此替百姓先谢过了。我要说的,其实也是第二个变法。”
众粮商一听,杜文浩不是硬性摊派捐助粮食,而是自觉自愿,弄个粥厂放粮赈济灾民,这是粮商们经常干的事情,一来耗粮不多,二来还博个好名声,这种事粮商们还是内心自愿的,顿时都松了口气。不过听他说这是第二个变法,又都紧张起来,不知道是否涉及到切身利益。
杜文浩道:“以前的变法中有一个叫‘青苗法’,就是针对眼下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贴补百姓用的,只不过,那种办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官府插手,不仅与民夺利,而且官吏还从中渔利,强行摊派,结果从原来的惠民之策,变成了害民之策。我的新法必须取其利而避其弊。”
诸变法中,青苗法和市易法与粮商的关系最为紧密,听到这里,众粮商都屏住了呼吸,侧耳倾听。
杜文浩道:“青苗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官府经商,乱用职权。所以,新法第一步,就是要把青苗法的借贷由官商改为民商。但是,也不全是让民间百姓自己借贷,那跟以前的做法没有什么两样,也就不成其为变法了。而我的变法是成立公私合股的放贷公司。”
这些个词汇太现代化了,在场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不知道杜文浩这话是什么意思。
杜文浩便简单地介绍了公司的常识,花了半个时辰,这些粮商们这才大致上明白了杜文浩的构想到底是怎么回事。
杜文浩道:“这个制度不是硬性摊派,纯粹是自愿为原则,代表朝廷加入公司的官员,尽管仍然继续按月领俸,但不能再在官府兼职,也就没有官老爷的权力了,他们只是朝廷派出管理朝廷出资的财产的代表,在法律上,对公司大事的表决权和你们一样,按出资额决定,一股一票,少数服从多数,他们没有特权。”
众粮商听了,面露喜色,纷纷点头。一个粮商道:“这么说,我们加入这个公司之后,就能再放贷粮食了?”
青苗法实行官府垄断,禁止个人放贷,粮商故有此一问。
杜文浩点头道:“那是当然。”
众粮商顿时喜形于色,要知道,变法以前,粮商除了卖粮赚钱之外,很大一笔收入就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放贷粮食给农民,秋收是加利息收回获利,变法之后,这条路便被堵死了,而青黄不接的时候,老百姓也没钱买粮,粮商又不肯低价出售,所以粮商也赚不到钱。现在听说加入公司可以继续放贷粮食,顿时都高兴起来。
杜文浩并不着急让他们表态,说道:“这样吧,你们可以商量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我再来听各位的意见,还是那句话,自愿加入,决不强求。”
说罢,杜文浩跟韩绛、苏轼出了大厅,来到后堂歇息。
苏轼迟疑片刻,还是问道:“云帆兄,你这法子……能行吗?”
杜文浩也不知道把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公司制度移植到小农经济环境里,到底是否可行,所以苦笑道:“我现在也回答不出你这个问题,行不行,得做了看。”
苏轼和韩绛都点头称是。
杜文浩道:“你们帮我琢磨一下,如果你们是粮商,这条件愿不愿意加入公司?”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思索片刻,韩绛先道:“我看云帆兄这法子可行。商人嘛,唯利是图是本性,只要有钱赚,没有大的风险或者说没有不必要的风险,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会干的,云帆兄这办法,给粮商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可以用粮食赚钱了。他们囤积粮食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此。冲着一点,也会加入的。”
苏轼点头道:“是啊,现在百姓都遭灾了,买得起粮食的人不多,但地里的庄稼大部分没毁,秋后还是有收成的,只要利息合适,百姓当然是愿意借贷的。而把粮食放贷出去,秋后加利息收回来,总比卖不出去把粮食放在粮仓里让老鼠吃的好。冲这一点,粮商也会同意。”
;其他粮商也都是些聪明人,纷纷站起来拱手道:“是啊,大老爷,您就发句话吧。捐多少我们都认!”
杜文浩拱手道:“多谢诸位给本官这个面子,不过,诸位误会了,本官这次请大家来,不是为了这件事,当然,诸位有心开仓放粮,那是积阴德的大善事,本官在此替百姓先谢过了。我要说的,其实也是第二个变法。”
众粮商一听,杜文浩不是硬性摊派捐助粮食,而是自觉自愿,弄个粥厂放粮赈济灾民,这是粮商们经常干的事情,一来耗粮不多,二来还博个好名声,这种事粮商们还是内心自愿的,顿时都松了口气。不过听他说这是第二个变法,又都紧张起来,不知道是否涉及到切身利益。
杜文浩道:“以前的变法中有一个叫‘青苗法’,就是针对眼下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贴补百姓用的,只不过,那种办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官府插手,不仅与民夺利,而且官吏还从中渔利,强行摊派,结果从原来的惠民之策,变成了害民之策。我的新法必须取其利而避其弊。”
诸变法中,青苗法和市易法与粮商的关系最为紧密,听到这里,众粮商都屏住了呼吸,侧耳倾听。
杜文浩道:“青苗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官府经商,乱用职权。所以,新法第一步,就是要把青苗法的借贷由官商改为民商。但是,也不全是让民间百姓自己借贷,那跟以前的做法没有什么两样,也就不成其为变法了。而我的变法是成立公私合股的放贷公司。”
这些个词汇太现代化了,在场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不知道杜文浩这话是什么意思。
杜文浩便简单地介绍了公司的常识,花了半个时辰,这些粮商们这才大致上明白了杜文浩的构想到底是怎么回事。
杜文浩道:“这个制度不是硬性摊派,纯粹是自愿为原则,代表朝廷加入公司的官员,尽管仍然继续按月领俸,但不能再在官府兼职,也就没有官老爷的权力了,他们只是朝廷派出管理朝廷出资的财产的代表,在法律上,对公司大事的表决权和你们一样,按出资额决定,一股一票,少数服从多数,他们没有特权。”
众粮商听了,面露喜色,纷纷点头。一个粮商道:“这么说,我们加入这个公司之后,就能再放贷粮食了?”
青苗法实行官府垄断,禁止个人放贷,粮商故有此一问。
杜文浩点头道:“那是当然。”
众粮商顿时喜形于色,要知道,变法以前,粮商除了卖粮赚钱之外,很大一笔收入就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放贷粮食给农民,秋收是加利息收回获利,变法之后,这条路便被堵死了,而青黄不接的时候,老百姓也没钱买粮,粮商又不肯低价出售,所以粮商也赚不到钱。现在听说加入公司可以继续放贷粮食,顿时都高兴起来。
杜文浩并不着急让他们表态,说道:“这样吧,你们可以商量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我再来听各位的意见,还是那句话,自愿加入,决不强求。”
说罢,杜文浩跟韩绛、苏轼出了大厅,来到后堂歇息。
苏轼迟疑片刻,还是问道:“云帆兄,你这法子……能行吗?”
杜文浩也不知道把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公司制度移植到小农经济环境里,到底是否可行,所以苦笑道:“我现在也回答不出你这个问题,行不行,得做了看。”
苏轼和韩绛都点头称是。
杜文浩道:“你们帮我琢磨一下,如果你们是粮商,这条件愿不愿意加入公司?”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思索片刻,韩绛先道:“我看云帆兄这法子可行。商人嘛,唯利是图是本性,只要有钱赚,没有大的风险或者说没有不必要的风险,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会干的,云帆兄这办法,给粮商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可以用粮食赚钱了。他们囤积粮食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此。冲着一点,也会加入的。”
苏轼点头道:“是啊,现在百姓都遭灾了,买得起粮食的人不多,但地里的庄稼大部分没毁,秋后还是有收成的,只要利息合适,百姓当然是愿意借贷的。而把粮食放贷出去,秋后加利息收回来,总比卖不出去把粮食放在粮仓里让老鼠吃的好。冲这一点,粮商也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