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恶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年黄门赶了过来,跳下马,手捧一卷锦帛,大声道:“皇上有旨,请大都督速去见驾。”
这可真的是热闹的一天啊!
董俷忙回道:“臣遵旨!”
说完,也不理睬刘先,翻身上马。
“你们先回家去吧!”
看似是向董绿二人交代,可是眼角的余光一扫董铁。董铁心领神会,轻轻的点了点头。
过去一拳把那僧人打昏过去,扔在了刘先的面前,冷声道:“刘大人,人已交出,还请保重。”
说完,簇拥着董绿和任红昌,把夏侯曼掩护在其中,朝着大都督府行去。
******
“杨谦,皇上怎知道我回来了?”
“大都督今天一出门儿,就有人看到了……皇上听说大都督回来了之后,还非常的开心呢。”
开心吗?
只怕是不见得吧。
董俷不再询问,却思忖着长安目前的状况。
看起来,这两年的时间里,长安的变化的确是不少啊……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想要跳出来吗?
哈,如此甚好,却要看看他们能玩儿出什么花招。
董俷心里面一点都不担心。
他相信,不论长安如何的变化,始终都控制在他的手中。因为在他的手里,还有一张王牌。
汉帝刘辨,在柏梁台参佛。
说起这柏梁台来,却有一番来历。
据说西汉时汉武帝好神仙,修建了柏梁台,有设铜柱,高二十丈,大七围,上有仙人墩承露,名为承露盘。取无根之水与玉屑和之后饮下,能长生不老……柏梁铜柱,是柏梁台的标志。
有意思的是,刘辨作为汉武帝的后人,并不好神仙。
也不会饮用什么无根之水,却选中了柏梁台为他参佛之地。也许这里,真的可以和神灵沟通吧。
三国演义中,第105回曾提到了这柏梁台铜柱。
魏明帝命人拆毁了这柏梁台铜柱,取走承露盘……不知道今世这柏梁台的铜柱,能否保全?
董俷走进柏梁台中,就见这宫殿宛如大雄宝殿。
正对大门,摆放着一尊佛像。刘辨背对着董俷,跌坐于佛像前,正在煞有其事的念诵经文。
除刘辨之外,宫殿中再无旁人。
董俷静静的站立在宫殿门口,看着刘辨瘦削的背影,这心里面却不由得生出了难言的感慨。
如果不是他,刘辨许早就死了吧!
董俷的脑海中,浮现出第一次见到刘辨时的情形,一时间过往所经历的种种,浮现在脑海中。
刘辨却停止了诵经,缓缓站起,转过身来。
两年不见,刘辨的身上多了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出来的味道。董俷说不好那是什么感觉。
宝相庄严吗?
也许吧……
不过如今的刘辨,气度沉稳,颇有得道高僧的风范。
“董卿,你来了!”
“臣,董俷,叩见皇上。”
刘辨拦住了董俷,轻声道:“董卿,你又何必与朕如此?朕还以为,你要过两天回来,没想到……”
语气一如当年般的轻柔,还有些怯生生的味道。
董俷回答:“臣已经回来些日子,只是想到许久未和家人团聚,所以也就没声张,还请皇上恕罪。”
“人之常情,何罪之有?”
刘辨的语气很空灵,颇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董卿,朕听说……你今天杀人了?”
“是!”
董俷当下把事情的缘由讲述了一遍。却发现刘辨的表情,看上去非常的错愕。
“竟有这样的事情?”
刘辨轻声道:“朕只听说有善居士出钱兴建佛寺,却没有想到……董卿,朕说朕并不知道此事,你信吗?”
董俷毫不犹豫的回答:“臣相信。”
刘辨的脸上,浮起了快活的笑容,“大恩佛寺的事情,是他们咎由自取。确是图澄他们……朕只同意修建了清凉寺,其他的佛寺,与朕皆无关系……董卿,其实佛法……还是好的。”
“臣知道!”
“此次大恩佛寺的事情,倒是给朕提了醒。当年先皇曾设白马寺为天下佛徒之管理机构,但是从永初三年开始,白马寺就名存实亡。佛法……不是太平道,也有他存在的道理。董卿,朕要请你设立如当年白马寺一般的机构,管理天下佛徒。不知道董卿你是否愿意接受呢?”
董俷不清楚,刘辨究竟是打得什么主意。
躬身道:“臣当尽力而为。”
“这件事就这样吧……还有,董卿你不在长安的时候,许多宗室前来投奔。朕挑选着安排了一些人,希望不会搅乱了董卿的安排。”
“自然不会!”
两人不再说话,沉默了下来。
大殿中的气氛突然间变得非常古怪……
许久之后,刘辨轻声道:“董卿,你知道吗?其实朕非常怀念,当初在雒阳,在临泾的日子。”
“啊?”
刘辨一笑,“至少那个时候,朕和董卿很贴心……不似现在,我们之间总似相互的防范着。朕不聪慧,少时也少有人与朕交谈……母后虽疼爱朕,可是……董卿,你知不知,在朕的心中,总是把董卿你当作兄长一般。董卿你也像兄长一样的保护朕……朕那时候,很开心。”
董俷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在柏梁台参佛以来,我终于明白武皇帝为何会喜好神仙之事。非只为了长生不老,这天下事纷纷扰扰,人与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神仙事为寄托,想必也是为了心中的安宁吧。”
这一番话出口之后,董俷不得不重新认识刘辨了!
这,真的是那个懦弱昏庸的皇帝吗?忽而如得道高僧,忽而若睿智明君……究竟哪一个,才是他呢?
“其实,朕今天找董卿你过来,只是想说说话。夏侯一走,朕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刘辨说到这里,蓦地笑了,“若董卿以后没事儿,就来柏梁台上,陪朕一起说说话吧。就像当年在临泾一样……另外,再过些日子,是我皇弟协的生日,烦劳董卿代我,送一份礼物吧。”
“臣,遵命!”
刘辨如今说话的方式,若天马行空。
董俷只觉得是心惊肉跳,有点跟不上刘辨的思路。
片刻之后,董俷请辞离去。
在出了大殿之门的一刹那,却听到刘辨轻声的低吟:“北斗斟美酒,劝龙各一觞……董卿,若你为北斗,所劝的,是朕吗?”
董俷的心里,不由得一颤。
这句话的引申之意是说:董卿,你还能把我当成你当年关爱,保护的人吗?
转过身,董俷一揖到地,轻声道:“俷,永不负万岁!”
这一句话,在十二年前,雒阳永安宫中,董俷曾经对刘辨说过。当日所说的是:俷,永不负大王。而今日,当年的弘农王,已经成为天子。董俷在这一刻,却是真的下定了决心。
说完,大步离去。
在迈出大殿宫门的一刹那,耳边响起了刘辨清幽的话语:“董卿,朕……也永不负董卿。”
中年黄门赶了过来,跳下马,手捧一卷锦帛,大声道:“皇上有旨,请大都督速去见驾。”
这可真的是热闹的一天啊!
董俷忙回道:“臣遵旨!”
说完,也不理睬刘先,翻身上马。
“你们先回家去吧!”
看似是向董绿二人交代,可是眼角的余光一扫董铁。董铁心领神会,轻轻的点了点头。
过去一拳把那僧人打昏过去,扔在了刘先的面前,冷声道:“刘大人,人已交出,还请保重。”
说完,簇拥着董绿和任红昌,把夏侯曼掩护在其中,朝着大都督府行去。
******
“杨谦,皇上怎知道我回来了?”
“大都督今天一出门儿,就有人看到了……皇上听说大都督回来了之后,还非常的开心呢。”
开心吗?
只怕是不见得吧。
董俷不再询问,却思忖着长安目前的状况。
看起来,这两年的时间里,长安的变化的确是不少啊……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想要跳出来吗?
哈,如此甚好,却要看看他们能玩儿出什么花招。
董俷心里面一点都不担心。
他相信,不论长安如何的变化,始终都控制在他的手中。因为在他的手里,还有一张王牌。
汉帝刘辨,在柏梁台参佛。
说起这柏梁台来,却有一番来历。
据说西汉时汉武帝好神仙,修建了柏梁台,有设铜柱,高二十丈,大七围,上有仙人墩承露,名为承露盘。取无根之水与玉屑和之后饮下,能长生不老……柏梁铜柱,是柏梁台的标志。
有意思的是,刘辨作为汉武帝的后人,并不好神仙。
也不会饮用什么无根之水,却选中了柏梁台为他参佛之地。也许这里,真的可以和神灵沟通吧。
三国演义中,第105回曾提到了这柏梁台铜柱。
魏明帝命人拆毁了这柏梁台铜柱,取走承露盘……不知道今世这柏梁台的铜柱,能否保全?
董俷走进柏梁台中,就见这宫殿宛如大雄宝殿。
正对大门,摆放着一尊佛像。刘辨背对着董俷,跌坐于佛像前,正在煞有其事的念诵经文。
除刘辨之外,宫殿中再无旁人。
董俷静静的站立在宫殿门口,看着刘辨瘦削的背影,这心里面却不由得生出了难言的感慨。
如果不是他,刘辨许早就死了吧!
董俷的脑海中,浮现出第一次见到刘辨时的情形,一时间过往所经历的种种,浮现在脑海中。
刘辨却停止了诵经,缓缓站起,转过身来。
两年不见,刘辨的身上多了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出来的味道。董俷说不好那是什么感觉。
宝相庄严吗?
也许吧……
不过如今的刘辨,气度沉稳,颇有得道高僧的风范。
“董卿,你来了!”
“臣,董俷,叩见皇上。”
刘辨拦住了董俷,轻声道:“董卿,你又何必与朕如此?朕还以为,你要过两天回来,没想到……”
语气一如当年般的轻柔,还有些怯生生的味道。
董俷回答:“臣已经回来些日子,只是想到许久未和家人团聚,所以也就没声张,还请皇上恕罪。”
“人之常情,何罪之有?”
刘辨的语气很空灵,颇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董卿,朕听说……你今天杀人了?”
“是!”
董俷当下把事情的缘由讲述了一遍。却发现刘辨的表情,看上去非常的错愕。
“竟有这样的事情?”
刘辨轻声道:“朕只听说有善居士出钱兴建佛寺,却没有想到……董卿,朕说朕并不知道此事,你信吗?”
董俷毫不犹豫的回答:“臣相信。”
刘辨的脸上,浮起了快活的笑容,“大恩佛寺的事情,是他们咎由自取。确是图澄他们……朕只同意修建了清凉寺,其他的佛寺,与朕皆无关系……董卿,其实佛法……还是好的。”
“臣知道!”
“此次大恩佛寺的事情,倒是给朕提了醒。当年先皇曾设白马寺为天下佛徒之管理机构,但是从永初三年开始,白马寺就名存实亡。佛法……不是太平道,也有他存在的道理。董卿,朕要请你设立如当年白马寺一般的机构,管理天下佛徒。不知道董卿你是否愿意接受呢?”
董俷不清楚,刘辨究竟是打得什么主意。
躬身道:“臣当尽力而为。”
“这件事就这样吧……还有,董卿你不在长安的时候,许多宗室前来投奔。朕挑选着安排了一些人,希望不会搅乱了董卿的安排。”
“自然不会!”
两人不再说话,沉默了下来。
大殿中的气氛突然间变得非常古怪……
许久之后,刘辨轻声道:“董卿,你知道吗?其实朕非常怀念,当初在雒阳,在临泾的日子。”
“啊?”
刘辨一笑,“至少那个时候,朕和董卿很贴心……不似现在,我们之间总似相互的防范着。朕不聪慧,少时也少有人与朕交谈……母后虽疼爱朕,可是……董卿,你知不知,在朕的心中,总是把董卿你当作兄长一般。董卿你也像兄长一样的保护朕……朕那时候,很开心。”
董俷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在柏梁台参佛以来,我终于明白武皇帝为何会喜好神仙之事。非只为了长生不老,这天下事纷纷扰扰,人与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神仙事为寄托,想必也是为了心中的安宁吧。”
这一番话出口之后,董俷不得不重新认识刘辨了!
这,真的是那个懦弱昏庸的皇帝吗?忽而如得道高僧,忽而若睿智明君……究竟哪一个,才是他呢?
“其实,朕今天找董卿你过来,只是想说说话。夏侯一走,朕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刘辨说到这里,蓦地笑了,“若董卿以后没事儿,就来柏梁台上,陪朕一起说说话吧。就像当年在临泾一样……另外,再过些日子,是我皇弟协的生日,烦劳董卿代我,送一份礼物吧。”
“臣,遵命!”
刘辨如今说话的方式,若天马行空。
董俷只觉得是心惊肉跳,有点跟不上刘辨的思路。
片刻之后,董俷请辞离去。
在出了大殿之门的一刹那,却听到刘辨轻声的低吟:“北斗斟美酒,劝龙各一觞……董卿,若你为北斗,所劝的,是朕吗?”
董俷的心里,不由得一颤。
这句话的引申之意是说:董卿,你还能把我当成你当年关爱,保护的人吗?
转过身,董俷一揖到地,轻声道:“俷,永不负万岁!”
这一句话,在十二年前,雒阳永安宫中,董俷曾经对刘辨说过。当日所说的是:俷,永不负大王。而今日,当年的弘农王,已经成为天子。董俷在这一刻,却是真的下定了决心。
说完,大步离去。
在迈出大殿宫门的一刹那,耳边响起了刘辨清幽的话语:“董卿,朕……也永不负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