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学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梅亭刚才的举动有些古怪,事关将来的府试,孙淡也不敢大意。
略微搜索了一下脑中的资料,这才知道李先生口中的王元正正是本朝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不过是一个五品衙门,可地位特殊,是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是天子的智囊团。不少内阁大臣都是翰林院出身,因此,翰林院虽然品级不高,却是有名的清贵之地。
一个翰林院编修跑到济南,这事情本身就透着不同寻常。
孙淡比之一众懵懂的孙家学童来,不知要精明多少,略微一思索,就发现其中的不对,也顾不得同孙桂置气,拱了拱手,径直去了李梅亭所住的房间门口,敲了敲门:“李先生,学生孙淡求见。”
“是孙淡呀,快进来。”李梅亭还没睡,加上有喜欢这个学生,就让孙淡进了屋子。
等孙淡行完礼,又坐定之后,李先生问:“你来找我做什么?”
“刚才进先生心绪不佳,加上马上又要府试。而先生刚从府学回来,又说王翰林突然来了济南。学生一心要考取功名,心中操切,忍不住过来咨询。”孙淡小心地回答。
“好一个玲珑心窍的小子,能举一反三,连这都能看出来。不错,不错。”李先生一笑:“你是我看好的学生之一,这些事情自然要让你知道,你且坐着,听我一一说来。这王元正就是今科山东院试的学政。”
孙淡有些惊讶:“还请教先生,山东院试的学政不专设吗?”
“省一级的学政不常设,而是又中央下派。”李先生缓缓开口,说出这一番话来。
学政就是提督学政官的简称,负责每省的秀才考核。秀才虽然说起来没什么了不起,可一旦中了秀才,就有参加乡试的资格。而且,取得秀才资格的学童算是正式成为了“士”,有见官不跪,免除一应徭役赋税的特权。只要中了秀才,就算是挤进了社会中坚阶层,是明帝国的统治阶级。
正因为秀才的身份是如此重要,为防止有人舞弊,国家并不专设学政官,为的就是防止学政和地方势力上下勾结。
因此,一到童子试考期间,中央才从翰林院、督察院得各部抽调人员短期兼任这一职务。
学政官一般在院试或者大比之前任命,等考试结束之后,就回京缴命。
学政官每届任期的任务也很简单:录取生员和对以往生员进行考核。
录取生员,就是主持院试,也就是孙淡他们所参加的童子试的最后一场,由学政出题,并组织人阅卷和录取;考核以往生员就是让往届秀才单独考上一场,以决定其能否获得或保持“廪生”的资格,对成绩太差的,甚至要给予“青衣”或“发社”的处罚,就是不准其再穿秀才的“襕衫”而穿一种“青色”边栏的衣服,或不让其再在原来的州、县、府学读书而下送到“社学”去读书。要知道,秀才中的前几名可是要领“廪米”拿国家工资的。
听李先生解释完学政官的典故之后,孙淡对明朝的考试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又问:“老师,学生们今次若能顺利通过府试,等到五月就要在济南参加院试。学政王大人从京师来山东,提前一个多月安排考试事务,顺便考核以往的学员,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我在,你们几个过府试应该没任何问题。”李梅亭自信地说。
府试的难度比起县试来说,也差不了多少,考的就是学童们死记硬背的能力。而且,出题和监考的也是济南府知府。这人同孙家有旧,加上孙家平日间又有派人过来活动,这一期十三个孙家子弟中,过他七八个人应该不难。难的是院试那一关。
这些背后的小动作,李先生自然不方便同孙淡讲。
正如先前李梅亭自己说过的,秀才身份实在太重要了,国家对院试是高度重视。不但从中央派出考官,考卷也采用糊名制,还专门派人誊写试卷,可以说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
李梅亭道:“如果你连过府试着一关也没信心,也枉我教了你这么长时间。”
孙淡不为人知地撇了撇嘴,这么长时间,多长时间,也就一个多月而已,老实说,自己还真没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东西,可口头上还是说:“先生教训得是,学生这也是关心则乱。”
李梅亭皱着眉头道:“你的点心也可以理解,府试且不说,简单。我真正操心的是院试,王元正这次提前来济南,做的事可有些过了。”
“怎么了,院试一关可有什么变故?”孙淡忙支起了耳朵。
“恩。”李先生沉重地点了点头,解释说,一般情况下,学政官三年任期中要进行两轮巡考,即岁考和科考各一个轮次,但实际执行的过程,也有不少岁科并考或补考的情况,具体原因可能出自多种,如战争、兼任他职等人事安排上困难的或路程上的困难等等,导致学政缺任缺考。所以,考期一般都不固定。
&nbs... -->>
李梅亭刚才的举动有些古怪,事关将来的府试,孙淡也不敢大意。
略微搜索了一下脑中的资料,这才知道李先生口中的王元正正是本朝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不过是一个五品衙门,可地位特殊,是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是天子的智囊团。不少内阁大臣都是翰林院出身,因此,翰林院虽然品级不高,却是有名的清贵之地。
一个翰林院编修跑到济南,这事情本身就透着不同寻常。
孙淡比之一众懵懂的孙家学童来,不知要精明多少,略微一思索,就发现其中的不对,也顾不得同孙桂置气,拱了拱手,径直去了李梅亭所住的房间门口,敲了敲门:“李先生,学生孙淡求见。”
“是孙淡呀,快进来。”李梅亭还没睡,加上有喜欢这个学生,就让孙淡进了屋子。
等孙淡行完礼,又坐定之后,李先生问:“你来找我做什么?”
“刚才进先生心绪不佳,加上马上又要府试。而先生刚从府学回来,又说王翰林突然来了济南。学生一心要考取功名,心中操切,忍不住过来咨询。”孙淡小心地回答。
“好一个玲珑心窍的小子,能举一反三,连这都能看出来。不错,不错。”李先生一笑:“你是我看好的学生之一,这些事情自然要让你知道,你且坐着,听我一一说来。这王元正就是今科山东院试的学政。”
孙淡有些惊讶:“还请教先生,山东院试的学政不专设吗?”
“省一级的学政不常设,而是又中央下派。”李先生缓缓开口,说出这一番话来。
学政就是提督学政官的简称,负责每省的秀才考核。秀才虽然说起来没什么了不起,可一旦中了秀才,就有参加乡试的资格。而且,取得秀才资格的学童算是正式成为了“士”,有见官不跪,免除一应徭役赋税的特权。只要中了秀才,就算是挤进了社会中坚阶层,是明帝国的统治阶级。
正因为秀才的身份是如此重要,为防止有人舞弊,国家并不专设学政官,为的就是防止学政和地方势力上下勾结。
因此,一到童子试考期间,中央才从翰林院、督察院得各部抽调人员短期兼任这一职务。
学政官一般在院试或者大比之前任命,等考试结束之后,就回京缴命。
学政官每届任期的任务也很简单:录取生员和对以往生员进行考核。
录取生员,就是主持院试,也就是孙淡他们所参加的童子试的最后一场,由学政出题,并组织人阅卷和录取;考核以往生员就是让往届秀才单独考上一场,以决定其能否获得或保持“廪生”的资格,对成绩太差的,甚至要给予“青衣”或“发社”的处罚,就是不准其再穿秀才的“襕衫”而穿一种“青色”边栏的衣服,或不让其再在原来的州、县、府学读书而下送到“社学”去读书。要知道,秀才中的前几名可是要领“廪米”拿国家工资的。
听李先生解释完学政官的典故之后,孙淡对明朝的考试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又问:“老师,学生们今次若能顺利通过府试,等到五月就要在济南参加院试。学政王大人从京师来山东,提前一个多月安排考试事务,顺便考核以往的学员,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我在,你们几个过府试应该没任何问题。”李梅亭自信地说。
府试的难度比起县试来说,也差不了多少,考的就是学童们死记硬背的能力。而且,出题和监考的也是济南府知府。这人同孙家有旧,加上孙家平日间又有派人过来活动,这一期十三个孙家子弟中,过他七八个人应该不难。难的是院试那一关。
这些背后的小动作,李先生自然不方便同孙淡讲。
正如先前李梅亭自己说过的,秀才身份实在太重要了,国家对院试是高度重视。不但从中央派出考官,考卷也采用糊名制,还专门派人誊写试卷,可以说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
李梅亭道:“如果你连过府试着一关也没信心,也枉我教了你这么长时间。”
孙淡不为人知地撇了撇嘴,这么长时间,多长时间,也就一个多月而已,老实说,自己还真没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东西,可口头上还是说:“先生教训得是,学生这也是关心则乱。”
李梅亭皱着眉头道:“你的点心也可以理解,府试且不说,简单。我真正操心的是院试,王元正这次提前来济南,做的事可有些过了。”
“怎么了,院试一关可有什么变故?”孙淡忙支起了耳朵。
“恩。”李先生沉重地点了点头,解释说,一般情况下,学政官三年任期中要进行两轮巡考,即岁考和科考各一个轮次,但实际执行的过程,也有不少岁科并考或补考的情况,具体原因可能出自多种,如战争、兼任他职等人事安排上困难的或路程上的困难等等,导致学政缺任缺考。所以,考期一般都不固定。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