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虎贲军的海洋战略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632章 虎贲军的海洋战略
虎贲军拿下登州城,各项后续工作随即展开。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修复北门外的港口。登州城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处在山东半岛的东北方尖端,距离辽东、朝鲜,乃至是京师的距离都很短。因此,一直以来,这里就是经略辽东的重要港口。以前,东江镇的大部分后勤补给,都是从登州城输送出去的。昔日登州水师的母港,也设置在登州城。
虎贲军以后要反击辽东,肯定少不了登州城这个重要的后勤基地。登州城原来的港口,只有十五个泊位,显然无法满足虎贲军的需要。虎贲军要是从海上反击辽东,后勤输送任务,一定会非常的繁重。虎贲军海军拥有的船只数量很多,十五个泊位,根本不够用。
“将泊位扩展到三十个!”
张准当场拍板,肯定的说道。
随即,张准特别划拨一万两银子,作为扩建码头的专项资金,并指定专人负责,务必要在明年的正月之前完成。张准估计,一年以后,也就是明年的正月,自己说不定就要用上登州城的新建码头了。
除了码头的泊位,各种先进的装卸工具,例如龙门吊、滑轮组之类的,都是要安装的。以前,没有这些工具,装载一艘普通商船的货物,需要三天的时间。有了这些工具以后,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龙门吊和滑轮组,对于装载大型的沉重的货物,特别有用处。而这些货物,正是以前使用人工装载最麻烦的,最耗时间的。这等于是让泊位增加到了原来的三倍,极大的增加了码头的利用效率,运输量自然可以大量的增加。
光有码头泊位还不够,还要修建更多的仓库,储存更多的物资。无论是北上辽东,东进朝鲜,又或者是西进京师,南下江南,都随时需要调拨大量的物资。海运的速度和效率,都要比陆地运输强大得太多。如果前线有需要的话,再从各地运送到登州城,已经来不及。因此,这里必须兴建大量的仓库,储备足够的物资。
“仓库的数量,越多越好。”
张准慎重的说道。
他将周一鸣叫过来,指定他专门负责仓库的建造。两人还详细的研究了仓库的大小,类型,位置,以及仓库之间的连接道路等。对于这么一件小事,张准如此的重视,旁边的陪同人员,都有些一些不解,只是暂时没有询问出来。
“大人请放心,我们会尽快的完善仓库设施的。”
周一鸣肯定的说道。
“好!”
张准点点头说道。
他当场划拨一万两的银子,专门负责兴建各色仓库。
在场的很多人,包括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在内,对张准的大手笔,都有些不太理解。他们有些搞不懂,为什么张准对码头的兴建如此的急切,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兴建船只。在他们看来,虎贲军现在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而张准将太多的钱,都投放在海洋的上面了。
别的不说,单是薛知蝶的造船厂那里,银子几乎从来不曾缺少过。造船厂的银子花费,简直就跟流水一样。这不能不让人眼红。事实上,不但高弘图和张慎言眼红,陆军的很多高级指挥官,同样眼红。在他们看来,同样的银子,要是投放在陆军的上面,那该可以增加多少的部队,增加多少的武器装备啊!偏偏这些银子都去了海军那里!
张准显然是感受到了大家的情绪。他非常明白,自己必须小心谨慎的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有关资金的分配多少,其实,核心乃是陆海之争。自从这个世界上出现海军以后,陆军和海军的争夺,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实力,都是存在的。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同样存在。
虎贲军发展到现在,有陆军,有海军,有海军陆战队,相互间的争夺,想要不激烈,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军种的指挥官,都希望自己的部队得到壮大。部队要壮大,当然要获得更多的军费支持。没有军费,哪里的兵员?哪来的武器装备?
上次攻打登州城的时候,海军陆战队的两个指挥官,方贺和刘栋,就委婉的表示,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太少,可能无法承担攻城的重任。显然,两人的言下之意,当然不是无法攻城,而是想要借这个机会,扩大海军陆战队的编制,拥有更多的人员和武器装备。
毫不掩饰的说,这样的思想,在每个军种都是存在的,只是他们有没有胆量在张准的面前表露出来罢了。而在这些纷争里面,陆军和海军的纷争,显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麻烦的。如果无法统一认识,在日后的战斗中,就有可能出现陆海军闹矛盾的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矛盾就非常的深,两者互相扯皮,互相争夺,最终葬送了自己。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从来都尿不到一起。英国向来是海军居首,陆军乃是后娘养的,情况倒是好一些。张准当然不希望自己的部队,弄得好像是小日本那样,陆海互掐,最终一起完蛋。
当天晚上,张准就召集虎贲军的有关军官,包括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内政系统的官员,做了一次关于海洋战略的演讲。这个演讲,是张准很早就想举行的,只是一直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但是现在,这个演讲必须立刻进行了。
他要是还继续拖延下去的话,大家对他的资金分配,对他的未来战略,就要产生很大的误会了。虎贲军的发展,和其他历史上的军队有些不同。由于张准个人的原因,虎贲军的发展,更注重于海洋战略。也就是说,虎贲军的展开,主要是依靠海洋来进行的。
偏偏这个时代的人民,对于海洋战略,根本没有清醒的认识。即使是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对于海洋,也没有深入的准确的认识。最多,他俩也就是知道,海上贸易生意比较赚钱。但是,风险也很大。海上还有海盗,有风浪,搞不好,就是船毁人亡的结果。是的,即使他俩是当世大儒,对于海洋的认识,也就是这样的水平。而他俩的水平,也刚好代表了明国朝廷上下官员对海洋的普遍认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台湾这个重要的岛屿,居然没有在明朝的版图范围内。小小的澎湖列岛都有明军驻守,偌大的台湾岛,却看不到明军的影子。甚至,后来红毛鬼进入台湾岛,明军并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有当红毛鬼试图进入澎湖列岛的时候,才遭受到明军的反击。
只要澎湖列岛,不要台湾岛,显然,这是很不正常的。
归根到底,还是这个年代的人,只关注陆地,不关注海洋。郑和下西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炫耀明国的武力,而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总是羞于在外人的面前谈起利益。尤其是海洋上的利益,更是羞于提起。又或者是,根本不觉得海上有什么利益。
“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国家,它的国土面积,只比我们的北直隶稍微大一些。它的四周全部都是海洋,没有任何的陆地可以连接。它自身的人口也不多。要是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这样的国家,肯定是无法争夺世界霸权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曾经在两三百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霸主。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它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是它本身国土面积的两百多倍。它的军队,几乎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战斗,并且几乎都能够获得胜利。”
“这个国家,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做日不落帝国,意思就是永远都不衰落的帝国。它的崛起,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它最强大的军队,就是它的海军。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可以到达世界上海洋的每一个角落。”
张准的开场白非常的有意思,立刻将大家的兴趣都吸引起来了。其实,张准讲故事的能力,的确不咋的。不过,大英帝国当年的神勇,还是让不少人津津乐道的。尤其是它的海上霸权,的确让不少人向往。其实,就国力而言,明国完全不输给英国,但是,最后世界的海洋势力划分,却没有明国的份。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悲哀。
“海洋意识是一个濒海民族的灵魂。”
“海洋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强弱和国家的盛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正是因为它的国民,拥有强烈的海洋意识。陆地的领土当然重要,但是海洋的领土,同样重要。”
“没错,海洋也是我们的领土。渤海湾,黄海,东海,南海,南洋,这些,都全部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不要仅仅看到辽东,不要仅仅看到蒙古草原,不要仅仅看到玉门关以西。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大量的神圣领土存在。”
张准微微顿了顿,继续语调激昂的说道。
显然,他的这番话,引起了下面听众的强烈的反响。海洋居然也是领土的一部分?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到!在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海洋是公共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来往的。既然是公共的,那就没有必要过于关心了。但是,如果说,这些海洋也是领土的一部分,那就有必要予以重视了。
对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张准,当然有很深的感触。咱们中国人从来都没有输给什么,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世界的领头羊。只有近两百年来,才被人欺负的厉害。而这个欺负,正是从海洋开始的。北洋水师的覆没,对于任何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都是刻骨铭心的痛苦。
如果我们总结反思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可列出很多条来,诸如封建制度的没落、小农经济的封闭落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闭关锁国等,但长期以来固守着封闭的大陆意识,没有形成开放的海洋意识也是其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封建几千年,以重农抑商为主要特征的大陆意识根深蒂固,这是造成东西方海洋观念巨大差异的症结所在。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中,重农抑商,几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老子从农民小私有者的立场出发,提倡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反对商品经济,反对商业带来的剥削思想。
老子认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是最自然的、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小国寡民就是老子所指的“道”在社会上的再现。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务使生活超然、洒脱、逍遥的精神内涵。尤其到宋朝时儒释道合一,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形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老子的重农抑商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学说成为2 000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儒家正统所尊崇的农本思想和耻于言利的观念,为后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商鞅,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第一人。
商鞅把农业看做“本业”,把工商业看成“末业”,倡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他拟定的新法规定,凡是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凡弃农经商,要将其全家沦为官府的奴婢。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则把重农抑商思想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他在著名的《五蠹》中把商人列为危害国家、社会的“五蠹”之一。明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引进西学第一人”的徐光启也极力推崇农本思想,认为农业是“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
以上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关于农本思想的论述,对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长盛不衰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受“三纲五常”以及“父母在不远游”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开放、进取为特征的海洋意识的形成受到极大的限制。
重农抑商成为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进入封建后期的明清两朝,厉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达数百年,使得中华民族宝贵的海洋意识几近泯灭。
“对于海洋,我们认识多少呢?”
“郑和七下西洋,看起来威风,但是,他是否真的认识了海洋呢?他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不重视海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大海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远远不如土地来的重要!但是,我要说,你们错了!你们完全错了!”
“海洋对我们非常的重要!甚至是关乎生命的重要!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倭寇根本就没有上岸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日本也根本没有在朝鲜登陆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西洋人的舰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南洋!”
“有朋自远方来,有敌自海上来!以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太封闭,太自我,太清高,认为我们乃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核心,其他人都要仰仗我们的鼻息而存在。但是,我必须冷酷的告诉大家,你们又错了!”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也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和我们陆地相连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部分,和我们是没有陆地连接的。只有海洋,才能将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联系在一起。换言之,海洋才是联系全世界的纽带!”
张准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话题,一步一步的引入核心。
不错,明国人的思想,的确比较守旧,比较封闭。但是,你不能说,明朝人愚蠢。你不能说,明国人目前不懂得海洋的利益所在,以后也不懂得海洋的巨大利益所在。事实上,明朝人非常聪明,一旦他们的脑袋开窍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很快。
比如说,徐光启、孙元化、赵士祯等人,在接受了西洋传来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以后,很快就能学为己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关红夷大炮的。红夷大炮的准星、照门、刻度这些,都是徐光启发明的。而孙元化,更是复制出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红夷大炮。
但是,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炫耀武力,还带来一个巨大的后果,就是确信明国的周围,根本没有威胁明国的海上力量存在。... -->>
第632章 虎贲军的海洋战略
虎贲军拿下登州城,各项后续工作随即展开。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修复北门外的港口。登州城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处在山东半岛的东北方尖端,距离辽东、朝鲜,乃至是京师的距离都很短。因此,一直以来,这里就是经略辽东的重要港口。以前,东江镇的大部分后勤补给,都是从登州城输送出去的。昔日登州水师的母港,也设置在登州城。
虎贲军以后要反击辽东,肯定少不了登州城这个重要的后勤基地。登州城原来的港口,只有十五个泊位,显然无法满足虎贲军的需要。虎贲军要是从海上反击辽东,后勤输送任务,一定会非常的繁重。虎贲军海军拥有的船只数量很多,十五个泊位,根本不够用。
“将泊位扩展到三十个!”
张准当场拍板,肯定的说道。
随即,张准特别划拨一万两银子,作为扩建码头的专项资金,并指定专人负责,务必要在明年的正月之前完成。张准估计,一年以后,也就是明年的正月,自己说不定就要用上登州城的新建码头了。
除了码头的泊位,各种先进的装卸工具,例如龙门吊、滑轮组之类的,都是要安装的。以前,没有这些工具,装载一艘普通商船的货物,需要三天的时间。有了这些工具以后,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龙门吊和滑轮组,对于装载大型的沉重的货物,特别有用处。而这些货物,正是以前使用人工装载最麻烦的,最耗时间的。这等于是让泊位增加到了原来的三倍,极大的增加了码头的利用效率,运输量自然可以大量的增加。
光有码头泊位还不够,还要修建更多的仓库,储存更多的物资。无论是北上辽东,东进朝鲜,又或者是西进京师,南下江南,都随时需要调拨大量的物资。海运的速度和效率,都要比陆地运输强大得太多。如果前线有需要的话,再从各地运送到登州城,已经来不及。因此,这里必须兴建大量的仓库,储备足够的物资。
“仓库的数量,越多越好。”
张准慎重的说道。
他将周一鸣叫过来,指定他专门负责仓库的建造。两人还详细的研究了仓库的大小,类型,位置,以及仓库之间的连接道路等。对于这么一件小事,张准如此的重视,旁边的陪同人员,都有些一些不解,只是暂时没有询问出来。
“大人请放心,我们会尽快的完善仓库设施的。”
周一鸣肯定的说道。
“好!”
张准点点头说道。
他当场划拨一万两的银子,专门负责兴建各色仓库。
在场的很多人,包括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在内,对张准的大手笔,都有些不太理解。他们有些搞不懂,为什么张准对码头的兴建如此的急切,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兴建船只。在他们看来,虎贲军现在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而张准将太多的钱,都投放在海洋的上面了。
别的不说,单是薛知蝶的造船厂那里,银子几乎从来不曾缺少过。造船厂的银子花费,简直就跟流水一样。这不能不让人眼红。事实上,不但高弘图和张慎言眼红,陆军的很多高级指挥官,同样眼红。在他们看来,同样的银子,要是投放在陆军的上面,那该可以增加多少的部队,增加多少的武器装备啊!偏偏这些银子都去了海军那里!
张准显然是感受到了大家的情绪。他非常明白,自己必须小心谨慎的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有关资金的分配多少,其实,核心乃是陆海之争。自从这个世界上出现海军以后,陆军和海军的争夺,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实力,都是存在的。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同样存在。
虎贲军发展到现在,有陆军,有海军,有海军陆战队,相互间的争夺,想要不激烈,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军种的指挥官,都希望自己的部队得到壮大。部队要壮大,当然要获得更多的军费支持。没有军费,哪里的兵员?哪来的武器装备?
上次攻打登州城的时候,海军陆战队的两个指挥官,方贺和刘栋,就委婉的表示,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太少,可能无法承担攻城的重任。显然,两人的言下之意,当然不是无法攻城,而是想要借这个机会,扩大海军陆战队的编制,拥有更多的人员和武器装备。
毫不掩饰的说,这样的思想,在每个军种都是存在的,只是他们有没有胆量在张准的面前表露出来罢了。而在这些纷争里面,陆军和海军的纷争,显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麻烦的。如果无法统一认识,在日后的战斗中,就有可能出现陆海军闹矛盾的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矛盾就非常的深,两者互相扯皮,互相争夺,最终葬送了自己。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从来都尿不到一起。英国向来是海军居首,陆军乃是后娘养的,情况倒是好一些。张准当然不希望自己的部队,弄得好像是小日本那样,陆海互掐,最终一起完蛋。
当天晚上,张准就召集虎贲军的有关军官,包括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内政系统的官员,做了一次关于海洋战略的演讲。这个演讲,是张准很早就想举行的,只是一直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但是现在,这个演讲必须立刻进行了。
他要是还继续拖延下去的话,大家对他的资金分配,对他的未来战略,就要产生很大的误会了。虎贲军的发展,和其他历史上的军队有些不同。由于张准个人的原因,虎贲军的发展,更注重于海洋战略。也就是说,虎贲军的展开,主要是依靠海洋来进行的。
偏偏这个时代的人民,对于海洋战略,根本没有清醒的认识。即使是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对于海洋,也没有深入的准确的认识。最多,他俩也就是知道,海上贸易生意比较赚钱。但是,风险也很大。海上还有海盗,有风浪,搞不好,就是船毁人亡的结果。是的,即使他俩是当世大儒,对于海洋的认识,也就是这样的水平。而他俩的水平,也刚好代表了明国朝廷上下官员对海洋的普遍认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台湾这个重要的岛屿,居然没有在明朝的版图范围内。小小的澎湖列岛都有明军驻守,偌大的台湾岛,却看不到明军的影子。甚至,后来红毛鬼进入台湾岛,明军并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有当红毛鬼试图进入澎湖列岛的时候,才遭受到明军的反击。
只要澎湖列岛,不要台湾岛,显然,这是很不正常的。
归根到底,还是这个年代的人,只关注陆地,不关注海洋。郑和下西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炫耀明国的武力,而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总是羞于在外人的面前谈起利益。尤其是海洋上的利益,更是羞于提起。又或者是,根本不觉得海上有什么利益。
“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国家,它的国土面积,只比我们的北直隶稍微大一些。它的四周全部都是海洋,没有任何的陆地可以连接。它自身的人口也不多。要是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这样的国家,肯定是无法争夺世界霸权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曾经在两三百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霸主。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它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是它本身国土面积的两百多倍。它的军队,几乎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战斗,并且几乎都能够获得胜利。”
“这个国家,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做日不落帝国,意思就是永远都不衰落的帝国。它的崛起,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它最强大的军队,就是它的海军。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可以到达世界上海洋的每一个角落。”
张准的开场白非常的有意思,立刻将大家的兴趣都吸引起来了。其实,张准讲故事的能力,的确不咋的。不过,大英帝国当年的神勇,还是让不少人津津乐道的。尤其是它的海上霸权,的确让不少人向往。其实,就国力而言,明国完全不输给英国,但是,最后世界的海洋势力划分,却没有明国的份。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悲哀。
“海洋意识是一个濒海民族的灵魂。”
“海洋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强弱和国家的盛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正是因为它的国民,拥有强烈的海洋意识。陆地的领土当然重要,但是海洋的领土,同样重要。”
“没错,海洋也是我们的领土。渤海湾,黄海,东海,南海,南洋,这些,都全部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不要仅仅看到辽东,不要仅仅看到蒙古草原,不要仅仅看到玉门关以西。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大量的神圣领土存在。”
张准微微顿了顿,继续语调激昂的说道。
显然,他的这番话,引起了下面听众的强烈的反响。海洋居然也是领土的一部分?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到!在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海洋是公共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来往的。既然是公共的,那就没有必要过于关心了。但是,如果说,这些海洋也是领土的一部分,那就有必要予以重视了。
对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张准,当然有很深的感触。咱们中国人从来都没有输给什么,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世界的领头羊。只有近两百年来,才被人欺负的厉害。而这个欺负,正是从海洋开始的。北洋水师的覆没,对于任何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都是刻骨铭心的痛苦。
如果我们总结反思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可列出很多条来,诸如封建制度的没落、小农经济的封闭落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闭关锁国等,但长期以来固守着封闭的大陆意识,没有形成开放的海洋意识也是其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封建几千年,以重农抑商为主要特征的大陆意识根深蒂固,这是造成东西方海洋观念巨大差异的症结所在。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中,重农抑商,几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老子从农民小私有者的立场出发,提倡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反对商品经济,反对商业带来的剥削思想。
老子认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是最自然的、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小国寡民就是老子所指的“道”在社会上的再现。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务使生活超然、洒脱、逍遥的精神内涵。尤其到宋朝时儒释道合一,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形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老子的重农抑商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学说成为2 000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儒家正统所尊崇的农本思想和耻于言利的观念,为后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商鞅,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第一人。
商鞅把农业看做“本业”,把工商业看成“末业”,倡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他拟定的新法规定,凡是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凡弃农经商,要将其全家沦为官府的奴婢。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则把重农抑商思想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他在著名的《五蠹》中把商人列为危害国家、社会的“五蠹”之一。明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引进西学第一人”的徐光启也极力推崇农本思想,认为农业是“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
以上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关于农本思想的论述,对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长盛不衰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受“三纲五常”以及“父母在不远游”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开放、进取为特征的海洋意识的形成受到极大的限制。
重农抑商成为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进入封建后期的明清两朝,厉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达数百年,使得中华民族宝贵的海洋意识几近泯灭。
“对于海洋,我们认识多少呢?”
“郑和七下西洋,看起来威风,但是,他是否真的认识了海洋呢?他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不重视海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大海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远远不如土地来的重要!但是,我要说,你们错了!你们完全错了!”
“海洋对我们非常的重要!甚至是关乎生命的重要!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倭寇根本就没有上岸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日本也根本没有在朝鲜登陆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西洋人的舰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南洋!”
“有朋自远方来,有敌自海上来!以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太封闭,太自我,太清高,认为我们乃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核心,其他人都要仰仗我们的鼻息而存在。但是,我必须冷酷的告诉大家,你们又错了!”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也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和我们陆地相连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部分,和我们是没有陆地连接的。只有海洋,才能将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联系在一起。换言之,海洋才是联系全世界的纽带!”
张准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话题,一步一步的引入核心。
不错,明国人的思想,的确比较守旧,比较封闭。但是,你不能说,明朝人愚蠢。你不能说,明国人目前不懂得海洋的利益所在,以后也不懂得海洋的巨大利益所在。事实上,明朝人非常聪明,一旦他们的脑袋开窍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很快。
比如说,徐光启、孙元化、赵士祯等人,在接受了西洋传来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以后,很快就能学为己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关红夷大炮的。红夷大炮的准星、照门、刻度这些,都是徐光启发明的。而孙元化,更是复制出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红夷大炮。
但是,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炫耀武力,还带来一个巨大的后果,就是确信明国的周围,根本没有威胁明国的海上力量存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