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西暖阁,崇祯(1)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581章 西暖阁,崇祯(1)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
十一月底的冬天,气候已经非常的寒冷了。约摸一更天气,北京城里已经静街,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的或白色的纸灯笼,灯光昏暗,在房檐下摇摇摆摆。
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版印刷的戒严布告。在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出现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
凛冽的北风一阵一阵的吹过,卷起地上的灰尘,不断的飘洒到空中,然后又狠狠的抛掷下来。大风卷起风沙,狠狠的砸在纸做的窗户上,发出噗噗噗的声音。偶尔间,还有窗户被打碎,传来里面主人忙乱的补救的声音。
每年到冬天,北京城都要遭受一段时间的沙尘暴袭击,这已经是惯例了。今年的沙尘暴特别厉害。究其原因,还是旱情不断的加深,导致植被和农作物的数量,都大大的减少。加上鞑子的两次入寇,蹂躏了明国的北部,造成了大量土地的荒芜,被大风卷起来的灰尘就更多了。
灯光显得非常的昏黄,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片的寂静和荒凉当中。长长的孤寂的甬道上,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崇祯主政以后,削减了大量的宫内开支,嫔妃、宫女、太监的数量,都大大的减少。原本热闹的紫禁城,一夜之间,忽然冷清了很多。很多地方都显得非常的荒凉。北风不断的吹过,光秃秃的树枝不断的摇晃,就好像是孤魂野鬼。
忽然间,一盏摇曳的灯笼出现,就好像是蓦然出现的鬼火一样。忽然间,然后又是一盏灯笼出现。忽然间,又是一盏。每盏灯笼的出现,非但没有增强四周的能见度,反而让四周看起来更加的阴森恐怖。总共是三盏灯笼,映照出六个长长的细长的影子。影子落在宫墙的上面,完全扭转,好像是鬼影一样。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有点疲惫的老太监,走在后面的则是六个小太监。三个小太监的手里提着灯笼,另外三个小太监的手里,都提着漆成暗黄色的食盒。他们瑟缩在寒风中,逆风而行,脸上不断的北风刮着,一个个都显得腮帮红彤彤的。
可能是觉得宫里实在是有些阴森,鬼气太盛,六个年轻的小太监,都显得有些紧张,脚步紧紧的跟着前面的老太监。只有老太监慢吞吞的走着,面色木然,对四周的一切,都不闻不问。一行人好像幽灵一样,在长长的甬道上穿过,一直向养心殿西暖阁的方向走来。
终于,他们来到了西暖阁的外面。西暖阁还有灯光。柔和的灯光从屋子里射出来,在门口的空地上投射出黄色的光晕。在西暖阁的门口,还有两个小太监肃然站立。看到灯光,又看到人影,六个小太监这才松了一口气。唯独老太监依然是一副缟素一样的表情。
“啪!”
突然间,从里面扔出来一样东西,落在地上,却是一个被揉搓在一起的纸团。纸团滚动了一段距离以后,慢慢的散开,原来是一分红色沾边的奏章。奏章末尾的朱笔批红,隐约可见。
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里面急急忙忙的跑出来一个小太监。这个小太监满脸的委屈和惊恐。他看到了到来的老太监和其他小太监,却来不及打招呼。将奏章捡起来以后,他又急急忙忙的进去了。
老太监慢慢的走进去,就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西暖阁里的铺设其实很简单,没有家具,只有几个绣墩,是留给别人坐的。在最里头,则是书桌。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穿着黄色团龙袍,正坐在书桌的后面。但见他眉头紧锁,奋笔疾书,对四周的一切,同样是不闻不问。
在紫禁城内穿着黄色团龙袍的,只有皇帝了。这个年轻人,正是明国当今的皇帝陛下朱由检。因为年号崇祯,一般称之为崇祯皇帝。由于过度操劳国事,本来只有二十五岁的他,看起来已经有点显老,发鬓的两侧,还有一丝丝的白发了。
崇祯正在批阅奏章。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他的情绪,一直处于一种憋闷的状态中。西暖阁外面的天气比较冷,暖阁的里面,却是燃烧着精致的小火炉。例外的温差太大,崇祯的脸色,看起来就显得有点过度的红润。
老太监的到来,静悄悄的,并没有惊动正在全神贯注批阅奏章的崇祯皇帝。他轻轻的挥挥手,旁边侍候的两个小太监,顿时如获大赦,急忙转身去了。崇祯批阅奏章的心情,一直都不好,在身边侍候的人,都是小心翼翼的,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一不小心,就要挨板子。
崇祯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身边已经换了人。他继续在批阅奏章。在他的左边,都是尚未批阅的奏章,差不多有三个手指那么厚,上面用沉重的白玉镇纸压着。在他的右边,都是已经批阅好的,差不多有一个竖起来的巴掌高,用黄玉镇纸压着。
奏章的内容各不同样,面对每份奏章,崇祯的心情,当然不同样。只看到他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无可奈何,一会儿抽搐不已,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摇头叹息,不一而足。皇帝,是通过奏章来了解天下苍生的。天下苍生的喜怒哀乐,就集中在他的方寸脸上了。
“废物!”
突然间,崇祯愤愤的骂了一句,将一份奏章狠狠的揉搓在一起,然后扔到一边。这完全是习惯性的下意识的动作,熟练无比。
老太监无声无息的将奏章捡起来,慢慢的摊平,却是没有看上面的内容。但是,下面的这笔批红,实... -->>
第581章 西暖阁,崇祯(1)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
十一月底的冬天,气候已经非常的寒冷了。约摸一更天气,北京城里已经静街,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的或白色的纸灯笼,灯光昏暗,在房檐下摇摇摆摆。
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版印刷的戒严布告。在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出现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
凛冽的北风一阵一阵的吹过,卷起地上的灰尘,不断的飘洒到空中,然后又狠狠的抛掷下来。大风卷起风沙,狠狠的砸在纸做的窗户上,发出噗噗噗的声音。偶尔间,还有窗户被打碎,传来里面主人忙乱的补救的声音。
每年到冬天,北京城都要遭受一段时间的沙尘暴袭击,这已经是惯例了。今年的沙尘暴特别厉害。究其原因,还是旱情不断的加深,导致植被和农作物的数量,都大大的减少。加上鞑子的两次入寇,蹂躏了明国的北部,造成了大量土地的荒芜,被大风卷起来的灰尘就更多了。
灯光显得非常的昏黄,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片的寂静和荒凉当中。长长的孤寂的甬道上,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崇祯主政以后,削减了大量的宫内开支,嫔妃、宫女、太监的数量,都大大的减少。原本热闹的紫禁城,一夜之间,忽然冷清了很多。很多地方都显得非常的荒凉。北风不断的吹过,光秃秃的树枝不断的摇晃,就好像是孤魂野鬼。
忽然间,一盏摇曳的灯笼出现,就好像是蓦然出现的鬼火一样。忽然间,然后又是一盏灯笼出现。忽然间,又是一盏。每盏灯笼的出现,非但没有增强四周的能见度,反而让四周看起来更加的阴森恐怖。总共是三盏灯笼,映照出六个长长的细长的影子。影子落在宫墙的上面,完全扭转,好像是鬼影一样。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有点疲惫的老太监,走在后面的则是六个小太监。三个小太监的手里提着灯笼,另外三个小太监的手里,都提着漆成暗黄色的食盒。他们瑟缩在寒风中,逆风而行,脸上不断的北风刮着,一个个都显得腮帮红彤彤的。
可能是觉得宫里实在是有些阴森,鬼气太盛,六个年轻的小太监,都显得有些紧张,脚步紧紧的跟着前面的老太监。只有老太监慢吞吞的走着,面色木然,对四周的一切,都不闻不问。一行人好像幽灵一样,在长长的甬道上穿过,一直向养心殿西暖阁的方向走来。
终于,他们来到了西暖阁的外面。西暖阁还有灯光。柔和的灯光从屋子里射出来,在门口的空地上投射出黄色的光晕。在西暖阁的门口,还有两个小太监肃然站立。看到灯光,又看到人影,六个小太监这才松了一口气。唯独老太监依然是一副缟素一样的表情。
“啪!”
突然间,从里面扔出来一样东西,落在地上,却是一个被揉搓在一起的纸团。纸团滚动了一段距离以后,慢慢的散开,原来是一分红色沾边的奏章。奏章末尾的朱笔批红,隐约可见。
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里面急急忙忙的跑出来一个小太监。这个小太监满脸的委屈和惊恐。他看到了到来的老太监和其他小太监,却来不及打招呼。将奏章捡起来以后,他又急急忙忙的进去了。
老太监慢慢的走进去,就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西暖阁里的铺设其实很简单,没有家具,只有几个绣墩,是留给别人坐的。在最里头,则是书桌。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穿着黄色团龙袍,正坐在书桌的后面。但见他眉头紧锁,奋笔疾书,对四周的一切,同样是不闻不问。
在紫禁城内穿着黄色团龙袍的,只有皇帝了。这个年轻人,正是明国当今的皇帝陛下朱由检。因为年号崇祯,一般称之为崇祯皇帝。由于过度操劳国事,本来只有二十五岁的他,看起来已经有点显老,发鬓的两侧,还有一丝丝的白发了。
崇祯正在批阅奏章。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他的情绪,一直处于一种憋闷的状态中。西暖阁外面的天气比较冷,暖阁的里面,却是燃烧着精致的小火炉。例外的温差太大,崇祯的脸色,看起来就显得有点过度的红润。
老太监的到来,静悄悄的,并没有惊动正在全神贯注批阅奏章的崇祯皇帝。他轻轻的挥挥手,旁边侍候的两个小太监,顿时如获大赦,急忙转身去了。崇祯批阅奏章的心情,一直都不好,在身边侍候的人,都是小心翼翼的,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一不小心,就要挨板子。
崇祯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身边已经换了人。他继续在批阅奏章。在他的左边,都是尚未批阅的奏章,差不多有三个手指那么厚,上面用沉重的白玉镇纸压着。在他的右边,都是已经批阅好的,差不多有一个竖起来的巴掌高,用黄玉镇纸压着。
奏章的内容各不同样,面对每份奏章,崇祯的心情,当然不同样。只看到他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无可奈何,一会儿抽搐不已,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摇头叹息,不一而足。皇帝,是通过奏章来了解天下苍生的。天下苍生的喜怒哀乐,就集中在他的方寸脸上了。
“废物!”
突然间,崇祯愤愤的骂了一句,将一份奏章狠狠的揉搓在一起,然后扔到一边。这完全是习惯性的下意识的动作,熟练无比。
老太监无声无息的将奏章捡起来,慢慢的摊平,却是没有看上面的内容。但是,下面的这笔批红,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