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鞑子出动了! (2/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的一样。他头发有点发黄,皮肤有点发白,看起来不像是纯粹的汉人。偏偏相互间的暗号,却是准确无误。
“你是……”马轶皱眉说道。
“我叫夏菲斯。”混血儿的年轻人说道。
“你……不是虎贲军的人。”马轶谨慎的说道。
“我以前是闻香教的。”夏菲斯简短的回答。
“闻香教?”张准愣了愣,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闻香教已经消失了。白莲圣母有令,闻香教从此以后并入虎贲军。我们这些人,都成为了虎贲军的一员。”夏菲斯面无表情的说道。
马轶点点头,表示明白。
在鞑子即将发起第三次入寇之前,张准肯定会想办法解决闻香教的,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虎贲军要腾出兵力来对付鞑子的南叩,当然不可能由闻香教在背后扯后腿。现在看来,张准已经成功的臣服了闻香教,并且将闻香教的情报网,有效的纳入虎贲军的情报系统了。从长远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对于情报系统的建立,马轶是深知其中的艰苦的。猫眼司就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可谓是尝尽了其中的艰辛。由于是从一片白纸开始,猫眼司目前的情报网络,还非常的脆弱,伸出去的触角很少,能刺探到的有价值情报不错。现在张准将闻香教的情报网络加入进来,将极大的增加猫眼司的情报网络强度,增加情报网络的触角,可以刺探到更多的情报。
夏菲斯好像对马轶同样不感兴趣。闻香教和虎贲军的合并,是比较突然的。两者人员的完美融合,需要时间。他冷冷的说道:“我给你带来这个东西。”
说罢,从后面的屋子里,提出一个笼子来。
马轶的眉心,突然一跳。
信鸽!
白色的信鸽!
夏菲斯居然送来了信鸽!
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在没有信鸽之间,从沈阳将情报送回去浮山城,差不多要半个月的时间。要先走陆路,然后走水路,最后又走陆路。但是,有了信鸽以后,最多一天一夜的时间,情报就能够准确的传递出去了。更重要的是,他也能及时的收到来自张准的指示,不用担心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夏菲斯将笼子打开,将信鸽拿出来。在信鸽的腿上,绑着一个小小的竹筒。写好的情报,就是放在竹筒里面,然后封口,最后放飞信鸽即可。他谨慎的说道:“你写好情报以后,我来发出。十个时辰以后,信鸽就能顺利的回到山东。”
马轶点点头,兴奋的说道:“好!”
夏菲斯又说道:“根据上头的安排,最多每半个月发出一份情报。”
马轶点点头,表示完全明白。
他们两个,在沈阳都是提着脑袋的干活,一切都必须小心谨慎。这里周围全部都是鞑子,只要露出一丝丝的蛛丝马迹,马上就要完蛋。要是他们落在鞑子的手上,能痛痛快快的死去,绝对是求之不得的。说起鞑子折磨人的手段,即使是马轶,都不寒而栗。
不要以为信鸽在天上飞,鞑子就不会发现。其实,鞑子的眼神还是很厉害的。要是信鸽频繁的出现,不引起鞑子的警惕就怪了。而且,鞑子还从蒙古人那里弄到一些鹰。这些鹰经过训练以后,是会抓捕鸽子的。如果鞑子发现了信鸽,将鹰放出来,他们和山东的空中联系,很有可能被即刻切断。
马轶当即坐下来,开始细心的写情报。
他要写下的情报,还真是不少。
首先,是鞑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
根据拉哈——嗯,现在要叫喀尔楚浑了——透露的信息,鞑子的先头部队,在豪格的带领下,已经在十一月初三那天就出发了。豪格率领的鞑子先头部队,总兵力是五千人左右。他们将首先到达蒙古的科尔沁草原。在那里,豪格将会和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头人,商量进攻的路线。
蒙古的科尔沁(又有翻译叫做“哈喇慎”的)部落,是蒙古的几个大部落之一。科尔沁草原有着丰富的水草,养育了大量的蒙古人和马牛羊。有数据显示,科尔沁草原出产的战马,占蒙古草原战马产量的三成以上。同时,科尔沁部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特殊,刚好隔断了山海关内和辽东的关系。
一直以来,蒙古科尔沁部落,都是明国和建虏争取的对象。在以前,熊廷弼、王化贞时代,实行的都是拉拢科尔沁,共同对付建虏的策略。明军使用金钱,从科尔沁部落那里,高价收买鞑子的人头。每个人头按照三十两白银计算。因此,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是很积极和建虏发生战斗的,经常让建虏苦不堪言。
然而,这样的政策,在袁崇焕主政的时候,发生了改变。袁崇焕拒绝从蒙古人那里收取鞑子的首级。结果,失望的蒙古人,再也不跟建虏发生战斗了。建虏趁机派人拉拢科尔沁部落的蒙古王公,最终成功的将这个蒙古大部落,变成了建虏的坚实盟友。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孝端皇太后、福临的皇后都是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可见两者关系的密切。
鞑子每次入寇,都要请科尔沁草原的蒙古人担当向导和前锋。因为这里的蒙古人,对明军的防线,是了解得最清楚的。明军的大小动静,基本上都很难瞒过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因此,鞑子每次入寇,都能选择明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然后一举破之。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其次,是鞑子出征的兵力,最终确定在四万六千蒙古骑兵,二万四千鞑子骑兵,然后加上一万的土著,五千的汉军旗,五千的朝鲜仆从军,总兵力是九万人。这样的兵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比鞑子前两次入寇的总兵力加起来还要多。
在这雄厚的兵力里面,蒙古人显然是担当了主力前锋。蒙古骑兵的数量,几乎是鞑子骑兵数量的两倍。此外,汉军旗也出动了。率领汉军旗出动的,正是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前两次入寇,汉军旗都没有跟随。
汉军旗出动,意味着鞑子骑兵的战术,可能有所变化,可能有更多的明军将领,会被成功的诱降。现在的明军,士气非常的低落,如果被鞑子团团包围,然后又有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出面,极有可能会献城投降。
再次,是皇太极亲自率军远征。
对于第三次入寇,皇太极非常的重视,除了委任豪格为前锋之外,自己也亲自披甲上阵。正黄旗的精锐,皇太极带走了大部分。留守沈阳的,乃是代善和阿济格。在山海关前线的,依然是正红旗和镶红旗。
皇太极亲自上阵,意味着鞑子的确是要大干一场了。无论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皇太极都要努力的将多尔衮和多铎救回来。否则,对他的声誉,将是前所未有的打击。
再再次,鞑子在辽东的留守兵力,还是比较雄厚的。
得益于大量的蒙古骑兵助阵,鞑子的兵力,显得比较充足。目前,鞑子在辽东的兵力,还有三四万人,还有两万以上的蒙古骑兵。此外,还有陆续到来的土著。还有部分的朝鲜仆从军。
马轶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张准,不要在这个时候盲目的进攻辽东。还是要想办法将鞑子的有生力量,消耗掉更多一点,再大举反扑辽东比较好。鞑子在自己的老巢,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同时,马轶对于蒙古人表示了高度的担忧。蒙古人要是始终和鞑子关系如此亲密的话,将会给鞑子增添不少的战力。因此,要是能够离间蒙古人和鞑子之间的关系,从战略上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利的。
“我写好了。”
片刻之后,马轶放下笔,缓缓的说道。
“嗯。”
夏菲斯点点头,将情报接过来,细心的卷好。
其实,白纸上没有任何的字迹,就算鞑子发现,如果没有相应的显字技巧,也发现不了上面的信息。
夏菲斯将卷好的纸条塞入竹筒,然后用火漆封好。全部都弄好以后,他将信鸽捧在手里,悄悄的走到外面,看看四周,发现没有人,便轻轻地一松手。
“扑棱扑棱!”
白色的鸽子,迅速的振动翅膀,向上天飞去,很快就消失在南边的天空中,再也没有丝毫的痕迹。
看着逐渐消失的信鸽,马轶的心,渐渐的热切起来。
鞑子的战争车轮已经开始滚动,虎贲军做好准备了吗?
来的一样。他头发有点发黄,皮肤有点发白,看起来不像是纯粹的汉人。偏偏相互间的暗号,却是准确无误。
“你是……”马轶皱眉说道。
“我叫夏菲斯。”混血儿的年轻人说道。
“你……不是虎贲军的人。”马轶谨慎的说道。
“我以前是闻香教的。”夏菲斯简短的回答。
“闻香教?”张准愣了愣,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闻香教已经消失了。白莲圣母有令,闻香教从此以后并入虎贲军。我们这些人,都成为了虎贲军的一员。”夏菲斯面无表情的说道。
马轶点点头,表示明白。
在鞑子即将发起第三次入寇之前,张准肯定会想办法解决闻香教的,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虎贲军要腾出兵力来对付鞑子的南叩,当然不可能由闻香教在背后扯后腿。现在看来,张准已经成功的臣服了闻香教,并且将闻香教的情报网,有效的纳入虎贲军的情报系统了。从长远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对于情报系统的建立,马轶是深知其中的艰苦的。猫眼司就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可谓是尝尽了其中的艰辛。由于是从一片白纸开始,猫眼司目前的情报网络,还非常的脆弱,伸出去的触角很少,能刺探到的有价值情报不错。现在张准将闻香教的情报网络加入进来,将极大的增加猫眼司的情报网络强度,增加情报网络的触角,可以刺探到更多的情报。
夏菲斯好像对马轶同样不感兴趣。闻香教和虎贲军的合并,是比较突然的。两者人员的完美融合,需要时间。他冷冷的说道:“我给你带来这个东西。”
说罢,从后面的屋子里,提出一个笼子来。
马轶的眉心,突然一跳。
信鸽!
白色的信鸽!
夏菲斯居然送来了信鸽!
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在没有信鸽之间,从沈阳将情报送回去浮山城,差不多要半个月的时间。要先走陆路,然后走水路,最后又走陆路。但是,有了信鸽以后,最多一天一夜的时间,情报就能够准确的传递出去了。更重要的是,他也能及时的收到来自张准的指示,不用担心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夏菲斯将笼子打开,将信鸽拿出来。在信鸽的腿上,绑着一个小小的竹筒。写好的情报,就是放在竹筒里面,然后封口,最后放飞信鸽即可。他谨慎的说道:“你写好情报以后,我来发出。十个时辰以后,信鸽就能顺利的回到山东。”
马轶点点头,兴奋的说道:“好!”
夏菲斯又说道:“根据上头的安排,最多每半个月发出一份情报。”
马轶点点头,表示完全明白。
他们两个,在沈阳都是提着脑袋的干活,一切都必须小心谨慎。这里周围全部都是鞑子,只要露出一丝丝的蛛丝马迹,马上就要完蛋。要是他们落在鞑子的手上,能痛痛快快的死去,绝对是求之不得的。说起鞑子折磨人的手段,即使是马轶,都不寒而栗。
不要以为信鸽在天上飞,鞑子就不会发现。其实,鞑子的眼神还是很厉害的。要是信鸽频繁的出现,不引起鞑子的警惕就怪了。而且,鞑子还从蒙古人那里弄到一些鹰。这些鹰经过训练以后,是会抓捕鸽子的。如果鞑子发现了信鸽,将鹰放出来,他们和山东的空中联系,很有可能被即刻切断。
马轶当即坐下来,开始细心的写情报。
他要写下的情报,还真是不少。
首先,是鞑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
根据拉哈——嗯,现在要叫喀尔楚浑了——透露的信息,鞑子的先头部队,在豪格的带领下,已经在十一月初三那天就出发了。豪格率领的鞑子先头部队,总兵力是五千人左右。他们将首先到达蒙古的科尔沁草原。在那里,豪格将会和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头人,商量进攻的路线。
蒙古的科尔沁(又有翻译叫做“哈喇慎”的)部落,是蒙古的几个大部落之一。科尔沁草原有着丰富的水草,养育了大量的蒙古人和马牛羊。有数据显示,科尔沁草原出产的战马,占蒙古草原战马产量的三成以上。同时,科尔沁部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特殊,刚好隔断了山海关内和辽东的关系。
一直以来,蒙古科尔沁部落,都是明国和建虏争取的对象。在以前,熊廷弼、王化贞时代,实行的都是拉拢科尔沁,共同对付建虏的策略。明军使用金钱,从科尔沁部落那里,高价收买鞑子的人头。每个人头按照三十两白银计算。因此,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是很积极和建虏发生战斗的,经常让建虏苦不堪言。
然而,这样的政策,在袁崇焕主政的时候,发生了改变。袁崇焕拒绝从蒙古人那里收取鞑子的首级。结果,失望的蒙古人,再也不跟建虏发生战斗了。建虏趁机派人拉拢科尔沁部落的蒙古王公,最终成功的将这个蒙古大部落,变成了建虏的坚实盟友。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孝端皇太后、福临的皇后都是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可见两者关系的密切。
鞑子每次入寇,都要请科尔沁草原的蒙古人担当向导和前锋。因为这里的蒙古人,对明军的防线,是了解得最清楚的。明军的大小动静,基本上都很难瞒过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因此,鞑子每次入寇,都能选择明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然后一举破之。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其次,是鞑子出征的兵力,最终确定在四万六千蒙古骑兵,二万四千鞑子骑兵,然后加上一万的土著,五千的汉军旗,五千的朝鲜仆从军,总兵力是九万人。这样的兵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比鞑子前两次入寇的总兵力加起来还要多。
在这雄厚的兵力里面,蒙古人显然是担当了主力前锋。蒙古骑兵的数量,几乎是鞑子骑兵数量的两倍。此外,汉军旗也出动了。率领汉军旗出动的,正是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前两次入寇,汉军旗都没有跟随。
汉军旗出动,意味着鞑子骑兵的战术,可能有所变化,可能有更多的明军将领,会被成功的诱降。现在的明军,士气非常的低落,如果被鞑子团团包围,然后又有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出面,极有可能会献城投降。
再次,是皇太极亲自率军远征。
对于第三次入寇,皇太极非常的重视,除了委任豪格为前锋之外,自己也亲自披甲上阵。正黄旗的精锐,皇太极带走了大部分。留守沈阳的,乃是代善和阿济格。在山海关前线的,依然是正红旗和镶红旗。
皇太极亲自上阵,意味着鞑子的确是要大干一场了。无论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皇太极都要努力的将多尔衮和多铎救回来。否则,对他的声誉,将是前所未有的打击。
再再次,鞑子在辽东的留守兵力,还是比较雄厚的。
得益于大量的蒙古骑兵助阵,鞑子的兵力,显得比较充足。目前,鞑子在辽东的兵力,还有三四万人,还有两万以上的蒙古骑兵。此外,还有陆续到来的土著。还有部分的朝鲜仆从军。
马轶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张准,不要在这个时候盲目的进攻辽东。还是要想办法将鞑子的有生力量,消耗掉更多一点,再大举反扑辽东比较好。鞑子在自己的老巢,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同时,马轶对于蒙古人表示了高度的担忧。蒙古人要是始终和鞑子关系如此亲密的话,将会给鞑子增添不少的战力。因此,要是能够离间蒙古人和鞑子之间的关系,从战略上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利的。
“我写好了。”
片刻之后,马轶放下笔,缓缓的说道。
“嗯。”
夏菲斯点点头,将情报接过来,细心的卷好。
其实,白纸上没有任何的字迹,就算鞑子发现,如果没有相应的显字技巧,也发现不了上面的信息。
夏菲斯将卷好的纸条塞入竹筒,然后用火漆封好。全部都弄好以后,他将信鸽捧在手里,悄悄的走到外面,看看四周,发现没有人,便轻轻地一松手。
“扑棱扑棱!”
白色的鸽子,迅速的振动翅膀,向上天飞去,很快就消失在南边的天空中,再也没有丝毫的痕迹。
看着逐渐消失的信鸽,马轶的心,渐渐的热切起来。
鞑子的战争车轮已经开始滚动,虎贲军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