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月光光,心不慌,挖人忙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71章 月光光,心不慌,挖人忙
刘启东就是刘宗周,现在的南京兵部尚书。他字启东,故称刘启东。说起刘宗周,可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他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在他的官职,而是在于他的思想和学术。他是明末最后一个儒学大师,主攻心学。他开创了一个派系,叫做蕺(ji)山学派。
不知道他名字的人可能很多,但是不知道他弟子名字的人可能不太多。因为,他的弟子,名字叫做黄宗羲。清军南下以后,刘宗周绝食而死,以死明志。后世有人说,刘宗周的死,导致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张准漫不经意的说道:“藐山公从江南来,不知道江南的情势如何?鞑子到来山东,对江南有没有影响?”
张慎言晦涩的说道:“不好,相当的不好。”
以他的稳重性格,连续重复两次不好,江南的情况,就是真的相当不好了。事实上,不单单是江南,整个大明朝的情况,都非常的不好。如果说之前的局势,是摇摇欲坠,现在则是奄奄一息了。
东江镇投降,登莱巡抚投降,对于整个明国来说,都是晴天霹雳一样的坏消息。山东不是辽东,登州城更不是沈阳。一直以来,山东都算是明国的核心腹地,是鞑子无法染指的区域,是相对安全的所在。现在,鞑子居然占据了山东一角,怎么能不让人吃惊?
从鞑子出现在山东的时候开始,整个明国,都在疯狂的传播有关的消息。闻香教的人四处逃散,带去了大量的或真或假的消息。最后,这些消息经过传播,全部都变成了漫天飞舞的谣言。由于涉及到鞑子,涉及到近在咫尺的山东,谣言的传播速度是相当的快。
不要指望谣言有什么真实度,有真实度就不会叫做谣言了。越是夸张的谣言,越是有人相信。有的谣言甚至说,鞑子已经控制了济南府,正准备分成两路,一路北上京畿地区,一路南下洗掠江南。一时间,整个江南,人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
贫民百姓的恐慌,还可以承受,关键是连官府和士绅都支撑不住了。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扬州府。扬州府聚集了江南大部分的富商,所有的盐商都在扬州府。山东往南,首当其冲的就是扬州府。那些大盐商听说鞑子出现在山东,随时会南下,一个个都紧张得不行。有人甚至连夜南逃。整个扬州府,慌乱一片。
新任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听说鞑子出现在山东,也是大吃一惊。鞑子控制了山东,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山东的北面,是北直隶。山东的南面,是南直隶。可以说,鞑子只要控制了山东,就等于是将南北直隶都完全分隔开来了。山东距离南直隶这么近,鞑子的骑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够到达长江边!
要说以前,大家可能还觉得,依靠长江的天险,还能阻挡一二。但是,上次南京城被张准大闹过一次以后,大家都看穿了南京守军的真面目。张准只有几百人,南京守军都支撑不住,更不要说大量的鞑子了。与其指望这些守军,还如指望自己的家丁呢。鞑子要是真的到了长江边,南京城肯定不保。南京城都保不住,更不要说扬州了。
以前,无论鞑子是在辽东和明军激战,还是越过长城南下洗掠,受苦受难的,都是辽东的民众,又或者是明国北方的民众,和江南基本没有关系。对于北方发生的灾难,江南的百姓,基本上是坐视的。因为,战场距离他们还很远。鞑子越过长城南下,是不可能到达江南的。所以,江南的百姓很淡定。
但是,在鞑子控制山东以后,江南的百姓就无法淡定了。从山东出发的鞑子,一个箭步,就能到达江南。想到鞑子的凶残,所有人都不寒而栗。尤其是那些富商,大户人家,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有门路的纷纷往苏州、杭州方向躲避,没有门路的,只好呆在家里等死了。
对于京师的朝廷来说,鞑子出现在山东,也是个晴天霹雳。本来在辽东应对鞑子,就已经是筋疲力尽了。鞑子绕过长城南下,朝廷根本没有办法应付,只能眼睁睁的坐看鞑子烧杀抢掠,满载而归。现在,鞑子居然出现在山东了,朝廷哪里还有能力对付?
听说鞑子到来山东,第一个做出反应的,就是衡王。有过上次被张准放逐的经历,这一次,衡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跑了再说。什么藩王不得擅自离境之类的规定,衡王都不管了。万一被鞑子抓到,连脑袋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礼法?
衡王一口气跑到了济南,又躲入了德王的家里。和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德王无法镇定的安慰衡王了。因为自己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的。天知道鞑子什么时候会打到济南府来,连他也一锅端了?想来想去,不得要领,德王只好和兖州的鲁王一起,上书崇祯皇帝,要求派兵保护。崇祯接报后,自然是下令兵部立刻派兵保护山东。
然而,朝廷现在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哪里有多余的兵力派遣往山东?朱大典手里的战兵,还抽调了两万前往河南布防,防止陕西乱军进入河南呢。这是洪承畴强烈要求的,洪老九决定不让陕西乱军重新进入河南。然而,京师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就从山东经过,要是这条大动脉被鞑子切断,京师也就完蛋了。因此,山东也必须守住。崇祯又急又怒,严令兵部想办法解决。
当时的北京兵部尚书是张凤翼,他还兼任蓟辽督师。他本来就不是一个能力特别强的人,只是听话而已。接到崇祯的严令,张凤翼当真是头大如斗。他哪里还有兵力抽调到山东?除非是不要辽东,不要宣府,不要大同,不要河南了。他自己没办法解决,干脆将问题抛给了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
刘宗周本身没有什么兵力,阻挡陕西乱军进入南直隶还不够,哪里有余力来管山东的事情?现在江南乱糟糟的,到处都在谣传,说鞑子就要从山东南下了。不但平民百姓跑,不但富商跑,甚至连一些卫所,都全部跑光了。南京城内的许多勋臣权贵,都派人到福建去寻找落脚点。
为什么去福建?因为福建有郑芝龙在那里!根据江南一般人的印象,郑芝龙还是挺能打仗的,手下的战船也多。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只有坐船出海了。也有人派人到云南那边去踩点。云南边陲之地,大概鞑子短时间内是无法到达云南的。还有人去广州,准备从那里去南洋。反正,无论如何,首先避开鞑子的锋芒再说。
刘宗周想要找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商量,如何解决山东的事情,却发现韩赞周居然不在南京。韩赞周不在南京,去了哪里?去了凤阳!原来,韩赞周对南京城的防务,同样没有信心,他不愿意留在南京城白白的等死,于是去了凤阳巡抚杨一鹏那里。杨一鹏的手下,有好几万的军队,即使鞑子打来,也能阻挡一二,总要比呆在南京城强得多。
欲哭无泪的刘宗周只好一个人发呆。忽然间,刘宗周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慎言了。刘宗周马上派人将张慎言找来,和张慎言说起此事。张慎言马上想到了张准。张慎言觉得,目前能够挽救山东局势的,只有张准了。别人都不可能。
事到如今,什么反贼,什么逆贼之类的,都要暂时放下。张慎言对张准部队的战斗力很有信心,觉得只要张准肯死战,鞑子未必能够肆虐山东。关键是,怎么样才能让张准出力死战。他和刘宗周商量了半天的时间以后,自告奋勇的来到了山东。
张慎言有点忧虑的说道:“玉麟,你在黄县能够坚守多久?”
张准有点疲惫的说道:“晚辈只能是尽力而为,鞑子实在是太强大了。激战一天,我军伤亡惨重,急需增援。”
张慎言缓缓的说道:“你手里没有别的部队了吗?”
张准点点头,苦涩的说道:“晚辈还有一些非主力的部队,都是用来看守老百姓的,只能维护一下地方的治安,在鞑子的面前根本不顶事。根据情报所说,登州城的鞑子,已经接近万人,后面还有更多的部队陆续开到。女真不过万,过万不能敌。黄县是鞑子西进的必经之路,他们肯定还会卷土重来的。要是没有援军,只怕晚辈不得不放弃黄县。”
张慎言脸色凝重的说道:“玉麟,鞑子凶残无道,要是让鞑子进入了山东腹地,山东六府,数百万的百姓,必然生灵涂炭,赤地千里。你我都应该竭心尽力,阻挡鞑子西进。”
张准直言不讳的说道:“藐山公,晚辈的确愿意和鞑子决一死战。但是,你也知道,晚辈力量有限,孤立无援,即使全部战死,也无法阻挡鞑子西进。”
张慎言皱眉说道:“大丈夫当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既然如此,朱大典什么时候派兵来支援晚辈?他什么时候为国尽忠?”
&n... -->>
第471章 月光光,心不慌,挖人忙
刘启东就是刘宗周,现在的南京兵部尚书。他字启东,故称刘启东。说起刘宗周,可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他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在他的官职,而是在于他的思想和学术。他是明末最后一个儒学大师,主攻心学。他开创了一个派系,叫做蕺(ji)山学派。
不知道他名字的人可能很多,但是不知道他弟子名字的人可能不太多。因为,他的弟子,名字叫做黄宗羲。清军南下以后,刘宗周绝食而死,以死明志。后世有人说,刘宗周的死,导致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张准漫不经意的说道:“藐山公从江南来,不知道江南的情势如何?鞑子到来山东,对江南有没有影响?”
张慎言晦涩的说道:“不好,相当的不好。”
以他的稳重性格,连续重复两次不好,江南的情况,就是真的相当不好了。事实上,不单单是江南,整个大明朝的情况,都非常的不好。如果说之前的局势,是摇摇欲坠,现在则是奄奄一息了。
东江镇投降,登莱巡抚投降,对于整个明国来说,都是晴天霹雳一样的坏消息。山东不是辽东,登州城更不是沈阳。一直以来,山东都算是明国的核心腹地,是鞑子无法染指的区域,是相对安全的所在。现在,鞑子居然占据了山东一角,怎么能不让人吃惊?
从鞑子出现在山东的时候开始,整个明国,都在疯狂的传播有关的消息。闻香教的人四处逃散,带去了大量的或真或假的消息。最后,这些消息经过传播,全部都变成了漫天飞舞的谣言。由于涉及到鞑子,涉及到近在咫尺的山东,谣言的传播速度是相当的快。
不要指望谣言有什么真实度,有真实度就不会叫做谣言了。越是夸张的谣言,越是有人相信。有的谣言甚至说,鞑子已经控制了济南府,正准备分成两路,一路北上京畿地区,一路南下洗掠江南。一时间,整个江南,人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
贫民百姓的恐慌,还可以承受,关键是连官府和士绅都支撑不住了。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扬州府。扬州府聚集了江南大部分的富商,所有的盐商都在扬州府。山东往南,首当其冲的就是扬州府。那些大盐商听说鞑子出现在山东,随时会南下,一个个都紧张得不行。有人甚至连夜南逃。整个扬州府,慌乱一片。
新任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听说鞑子出现在山东,也是大吃一惊。鞑子控制了山东,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山东的北面,是北直隶。山东的南面,是南直隶。可以说,鞑子只要控制了山东,就等于是将南北直隶都完全分隔开来了。山东距离南直隶这么近,鞑子的骑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够到达长江边!
要说以前,大家可能还觉得,依靠长江的天险,还能阻挡一二。但是,上次南京城被张准大闹过一次以后,大家都看穿了南京守军的真面目。张准只有几百人,南京守军都支撑不住,更不要说大量的鞑子了。与其指望这些守军,还如指望自己的家丁呢。鞑子要是真的到了长江边,南京城肯定不保。南京城都保不住,更不要说扬州了。
以前,无论鞑子是在辽东和明军激战,还是越过长城南下洗掠,受苦受难的,都是辽东的民众,又或者是明国北方的民众,和江南基本没有关系。对于北方发生的灾难,江南的百姓,基本上是坐视的。因为,战场距离他们还很远。鞑子越过长城南下,是不可能到达江南的。所以,江南的百姓很淡定。
但是,在鞑子控制山东以后,江南的百姓就无法淡定了。从山东出发的鞑子,一个箭步,就能到达江南。想到鞑子的凶残,所有人都不寒而栗。尤其是那些富商,大户人家,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有门路的纷纷往苏州、杭州方向躲避,没有门路的,只好呆在家里等死了。
对于京师的朝廷来说,鞑子出现在山东,也是个晴天霹雳。本来在辽东应对鞑子,就已经是筋疲力尽了。鞑子绕过长城南下,朝廷根本没有办法应付,只能眼睁睁的坐看鞑子烧杀抢掠,满载而归。现在,鞑子居然出现在山东了,朝廷哪里还有能力对付?
听说鞑子到来山东,第一个做出反应的,就是衡王。有过上次被张准放逐的经历,这一次,衡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跑了再说。什么藩王不得擅自离境之类的规定,衡王都不管了。万一被鞑子抓到,连脑袋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礼法?
衡王一口气跑到了济南,又躲入了德王的家里。和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德王无法镇定的安慰衡王了。因为自己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的。天知道鞑子什么时候会打到济南府来,连他也一锅端了?想来想去,不得要领,德王只好和兖州的鲁王一起,上书崇祯皇帝,要求派兵保护。崇祯接报后,自然是下令兵部立刻派兵保护山东。
然而,朝廷现在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哪里有多余的兵力派遣往山东?朱大典手里的战兵,还抽调了两万前往河南布防,防止陕西乱军进入河南呢。这是洪承畴强烈要求的,洪老九决定不让陕西乱军重新进入河南。然而,京师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就从山东经过,要是这条大动脉被鞑子切断,京师也就完蛋了。因此,山东也必须守住。崇祯又急又怒,严令兵部想办法解决。
当时的北京兵部尚书是张凤翼,他还兼任蓟辽督师。他本来就不是一个能力特别强的人,只是听话而已。接到崇祯的严令,张凤翼当真是头大如斗。他哪里还有兵力抽调到山东?除非是不要辽东,不要宣府,不要大同,不要河南了。他自己没办法解决,干脆将问题抛给了南京兵部尚书刘宗周。
刘宗周本身没有什么兵力,阻挡陕西乱军进入南直隶还不够,哪里有余力来管山东的事情?现在江南乱糟糟的,到处都在谣传,说鞑子就要从山东南下了。不但平民百姓跑,不但富商跑,甚至连一些卫所,都全部跑光了。南京城内的许多勋臣权贵,都派人到福建去寻找落脚点。
为什么去福建?因为福建有郑芝龙在那里!根据江南一般人的印象,郑芝龙还是挺能打仗的,手下的战船也多。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只有坐船出海了。也有人派人到云南那边去踩点。云南边陲之地,大概鞑子短时间内是无法到达云南的。还有人去广州,准备从那里去南洋。反正,无论如何,首先避开鞑子的锋芒再说。
刘宗周想要找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商量,如何解决山东的事情,却发现韩赞周居然不在南京。韩赞周不在南京,去了哪里?去了凤阳!原来,韩赞周对南京城的防务,同样没有信心,他不愿意留在南京城白白的等死,于是去了凤阳巡抚杨一鹏那里。杨一鹏的手下,有好几万的军队,即使鞑子打来,也能阻挡一二,总要比呆在南京城强得多。
欲哭无泪的刘宗周只好一个人发呆。忽然间,刘宗周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慎言了。刘宗周马上派人将张慎言找来,和张慎言说起此事。张慎言马上想到了张准。张慎言觉得,目前能够挽救山东局势的,只有张准了。别人都不可能。
事到如今,什么反贼,什么逆贼之类的,都要暂时放下。张慎言对张准部队的战斗力很有信心,觉得只要张准肯死战,鞑子未必能够肆虐山东。关键是,怎么样才能让张准出力死战。他和刘宗周商量了半天的时间以后,自告奋勇的来到了山东。
张慎言有点忧虑的说道:“玉麟,你在黄县能够坚守多久?”
张准有点疲惫的说道:“晚辈只能是尽力而为,鞑子实在是太强大了。激战一天,我军伤亡惨重,急需增援。”
张慎言缓缓的说道:“你手里没有别的部队了吗?”
张准点点头,苦涩的说道:“晚辈还有一些非主力的部队,都是用来看守老百姓的,只能维护一下地方的治安,在鞑子的面前根本不顶事。根据情报所说,登州城的鞑子,已经接近万人,后面还有更多的部队陆续开到。女真不过万,过万不能敌。黄县是鞑子西进的必经之路,他们肯定还会卷土重来的。要是没有援军,只怕晚辈不得不放弃黄县。”
张慎言脸色凝重的说道:“玉麟,鞑子凶残无道,要是让鞑子进入了山东腹地,山东六府,数百万的百姓,必然生灵涂炭,赤地千里。你我都应该竭心尽力,阻挡鞑子西进。”
张准直言不讳的说道:“藐山公,晚辈的确愿意和鞑子决一死战。但是,你也知道,晚辈力量有限,孤立无援,即使全部战死,也无法阻挡鞑子西进。”
张慎言皱眉说道:“大丈夫当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既然如此,朱大典什么时候派兵来支援晚辈?他什么时候为国尽忠?”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