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我教玉麟哥哥写字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0149)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有推荐票的兄弟,还请多投几张~~~谢谢!】
有关徭役的消息,是传播的有板有眼,令人不得不信,甚至连《徭役令》这样的专有名词都出现了。四令也变成了五令。之前,张准是颁布了四项法令,如果多了一个《徭役令》,那自然就是五项法令了。只是,前面的四项法令,大家都欣然接受,趋之若鹜。只是,这第五项法令,实在是不受人欢迎啊!
幸好,此时,又有一个消息传来,就是张准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颁布《徭役令》。于是,沮丧的民众们,好像是抱住了救命的稻草,燃起了一丝丝的希望。有消息灵通的人士悄悄的说,张准是不太赞成要民众们服徭役的,谁都知道徭役不是个好事,爱民如子的新任千户,是不会做这种坑害乡亲们的事情的。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啊!
城墙不能不修葺吧?道路不能不铺设吧?水利设施不能不修缮吧?下水道等乱七八糟的地方,不能不清理吧?要干活,就要有人,就要有粮……可是这两样东西,张准的手中,都没有啊!没有人主动前来干活,只能是摊派徭役了。毕竟,张准也不是神仙,没有三头六臂不是?
“要是大家愿意交点税,倒是可以免除徭役。”
“要是我手上有粮的话,可以请人来干,就不用摊派了。”
“可是,我当初承诺过的,绝不纳粮的,我不能出尔反尔啊!”
张准无意中嘟囔了几句。
结果,这几句话不小心就泄露到外面去了。
正在忐忑不安中的军户们,仿佛瞬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纳粮来代替徭役!
只要这个税率不是太厉害,谁都愿意用收税来代替徭役!
新任千户大人不愿意出尔反尔,可见他的人品是杠杠的,言出必行,绝对反悔。但是,咱们既然不要这个徭役,就要主动一点,向千户大人说明,不是千户大人出尔反尔,是我们愿意主动的纳粮。好吧,千户大人你的人品,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们要求你这么干的,你没有必要自责。
于是,不明就里的陈国喜、毛三爷等老人首先出面,向张准传达群众的呼声。这两个老人家的确不知道其中的内幕,一本正经的向张准提出不要颁布《徭役令》,而是改变《均田令》和《军田令》的某些细节。乡亲们愿意每个月交点粮食,代替这个徭役。至于纳粮的标准,还请各位大人商讨。总之,无论如何,这个徭役,还是不要搞了。
张准内心颇为歉疚,表面上却不露神色,还得装作有些为难的说道:“可是这样一来,我就是食言了……”
毛三爷急忙说道:“这不是大人食言,是我们强烈要求!不同,完全不同!”
张准心底下越发的惭愧。
为了这个事情,蒙骗了两个直爽的老人,的确是有些愧疚。要是自己当初考虑得周全一点就好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不过,有这两个老人出面,他的目的轻易的达到了。
于是,张准爽快的接受民众的建议,不再颁布所谓的《徭役令》,改为纳粮。经过慎重的考虑,确定税率在每亩四十斤稻谷。如果缴纳其他作物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这个税率将会刻在石碑上,以后绝不更改!
听到这个消息,军户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每亩四十斤稻谷,这个税率还算能够接受。至少,要比每个月三天甚至是五天的徭役轻松多了。于是,大家都表示热烈的欢迎。看来,千户大人还是很容易虚心接受大伙意见的,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啊!
很快,巨大的石碑,就树立在千户官厅的门口。石碑的上面,明确规定,浮山所辖区内的地税,全部为每亩四十斤稻谷,其他作物另行折算。立碑为记,永不更改!石碑竖起来的当天,很多民众都跑过来,亲自看过,才算是放心。
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时候,对于税率,同样是刻碑为记的。只可惜,他的后代子孙,对于石碑并不重视,肆意更改,严重透支朝廷的信用。最终的结果,是连皇室中的其他宗亲,都不相信皇帝。朝廷的大臣,对皇帝的每个行为,都抱着深深的戒心。普通的老百姓,更是不信任朝廷。除了太监,皇帝简直是举目无亲。这大概也是明代皇帝的悲哀了。
“大人,高!实在是高!”在没有人的地方,王铭宇悄悄的向张准竖起大拇指,对张准是佩服到了极点。有关徭役的流言,自然是他们几个人操作,故意放出去的。至于其中的原理,参照后世某些单位发年终奖之前的流言。
“大人,厉害!太厉害了!”刘航也心悦诚服表示赞叹... -->>
(0149)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有推荐票的兄弟,还请多投几张~~~谢谢!】
有关徭役的消息,是传播的有板有眼,令人不得不信,甚至连《徭役令》这样的专有名词都出现了。四令也变成了五令。之前,张准是颁布了四项法令,如果多了一个《徭役令》,那自然就是五项法令了。只是,前面的四项法令,大家都欣然接受,趋之若鹜。只是,这第五项法令,实在是不受人欢迎啊!
幸好,此时,又有一个消息传来,就是张准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颁布《徭役令》。于是,沮丧的民众们,好像是抱住了救命的稻草,燃起了一丝丝的希望。有消息灵通的人士悄悄的说,张准是不太赞成要民众们服徭役的,谁都知道徭役不是个好事,爱民如子的新任千户,是不会做这种坑害乡亲们的事情的。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啊!
城墙不能不修葺吧?道路不能不铺设吧?水利设施不能不修缮吧?下水道等乱七八糟的地方,不能不清理吧?要干活,就要有人,就要有粮……可是这两样东西,张准的手中,都没有啊!没有人主动前来干活,只能是摊派徭役了。毕竟,张准也不是神仙,没有三头六臂不是?
“要是大家愿意交点税,倒是可以免除徭役。”
“要是我手上有粮的话,可以请人来干,就不用摊派了。”
“可是,我当初承诺过的,绝不纳粮的,我不能出尔反尔啊!”
张准无意中嘟囔了几句。
结果,这几句话不小心就泄露到外面去了。
正在忐忑不安中的军户们,仿佛瞬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纳粮来代替徭役!
只要这个税率不是太厉害,谁都愿意用收税来代替徭役!
新任千户大人不愿意出尔反尔,可见他的人品是杠杠的,言出必行,绝对反悔。但是,咱们既然不要这个徭役,就要主动一点,向千户大人说明,不是千户大人出尔反尔,是我们愿意主动的纳粮。好吧,千户大人你的人品,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们要求你这么干的,你没有必要自责。
于是,不明就里的陈国喜、毛三爷等老人首先出面,向张准传达群众的呼声。这两个老人家的确不知道其中的内幕,一本正经的向张准提出不要颁布《徭役令》,而是改变《均田令》和《军田令》的某些细节。乡亲们愿意每个月交点粮食,代替这个徭役。至于纳粮的标准,还请各位大人商讨。总之,无论如何,这个徭役,还是不要搞了。
张准内心颇为歉疚,表面上却不露神色,还得装作有些为难的说道:“可是这样一来,我就是食言了……”
毛三爷急忙说道:“这不是大人食言,是我们强烈要求!不同,完全不同!”
张准心底下越发的惭愧。
为了这个事情,蒙骗了两个直爽的老人,的确是有些愧疚。要是自己当初考虑得周全一点就好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不过,有这两个老人出面,他的目的轻易的达到了。
于是,张准爽快的接受民众的建议,不再颁布所谓的《徭役令》,改为纳粮。经过慎重的考虑,确定税率在每亩四十斤稻谷。如果缴纳其他作物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这个税率将会刻在石碑上,以后绝不更改!
听到这个消息,军户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每亩四十斤稻谷,这个税率还算能够接受。至少,要比每个月三天甚至是五天的徭役轻松多了。于是,大家都表示热烈的欢迎。看来,千户大人还是很容易虚心接受大伙意见的,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啊!
很快,巨大的石碑,就树立在千户官厅的门口。石碑的上面,明确规定,浮山所辖区内的地税,全部为每亩四十斤稻谷,其他作物另行折算。立碑为记,永不更改!石碑竖起来的当天,很多民众都跑过来,亲自看过,才算是放心。
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时候,对于税率,同样是刻碑为记的。只可惜,他的后代子孙,对于石碑并不重视,肆意更改,严重透支朝廷的信用。最终的结果,是连皇室中的其他宗亲,都不相信皇帝。朝廷的大臣,对皇帝的每个行为,都抱着深深的戒心。普通的老百姓,更是不信任朝廷。除了太监,皇帝简直是举目无亲。这大概也是明代皇帝的悲哀了。
“大人,高!实在是高!”在没有人的地方,王铭宇悄悄的向张准竖起大拇指,对张准是佩服到了极点。有关徭役的流言,自然是他们几个人操作,故意放出去的。至于其中的原理,参照后世某些单位发年终奖之前的流言。
“大人,厉害!太厉害了!”刘航也心悦诚服表示赞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