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铁血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54章 还有孙传庭
紫禁城,建极殿。
崇祯帝正在宴请国丈周奎、国舅田弘遇、成国公朱纯臣、保国公朱国弼等皇亲国戚,建奴大军压境,北京城危如累卵,正是急需京营将士卖命之时,要想让京营将士卖命就得有足够的赏银,可崇祯帝把内府司钥库翻了个底朝天也只找出三万两银子。
至于国库,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空了,甚至连京师官员的禄米也已经三月未发了。
不得已,崇祯帝只能召集这些皇亲国戚,以九五之尊恳求他们慷慨解囊,扶助国难,所有皇亲国戚中最富的当数成国公朱纯臣、国丈周奎还有国舅田弘遇三人,其中成国公朱纯臣的家资数以百万计,可这位国公爷却只是象征性地捐了五千两银子。
国丈周奎和国舅田弘遇各捐了三千两,其余的皇亲国戚有捐两千的,也有捐一千两的,更有甚至只捐了五百两,最后王承恩实在看不去了捐了一万两,加上内库的三万两,才勉强凑足了十万之数。
望着面前好不容易才凑足的十万两纹银,崇祯帝神情阴郁。
想他九王之尊,富有四海,却居然要为了区区十万两银子厚颜求人,更可叹的是,就算他厚颜相求了居然还是求不来银子,国势艰危一至如斯!遥想太平年景,朝廷每年得拿出多少银子养着这些皇亲国戚?
可到了国难当头,这些皇亲国戚却一个个吝啬至此!
崇祯帝神情阴郁,朱纯臣等人却显得心安理得。
这些被俸禄滋养得脑满肠肥的皇亲国戚们认为保卫京师是朝廷的事,是大明朝的事,和他们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个人愿意捐出几千两银子就已经算是识大体了、顾大局了。
崇祯帝幽幽说道:“王承恩。”
王承恩上前应道:“奴婢在。”
崇祯帝道:“把这十万两银子拿去给京营将士分了,告诉将士们。只要击退了建奴,朕还有重赏!”
“奴婢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赶紧向身后的小太监道,“快去叫人套车,把这十万两银子拉去大营,交给高公公。”
“是。”
那小太监应了一声匆匆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京营监军高起潜却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跪地惶然道:“万岁爷。不好了,出事了,出大事了。”
崇祯帝皱眉道:“出什么事了?”
“洪大人……”高起潜吸了口气,喘息道,“洪承畴大人率兵前往天寿山护陵,结果在榆河遭到建奴伏击,全军覆没,洪大人也被建奴生擒活捉了。”
崇祯帝闻言顿时感到眼前一阵发黑。险些一头栽倒在地,幸好王承恩眼疾手快,抢上前来一把扶住了。
崇祯帝晃了晃晕乎乎的脑袋,急声说道:“快,快召周阁老和陈新甲进宫!”
很快。周延儒和陈新甲就被召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
崇祯帝喝了碗参汤之后已经缓过气来,这会正阴沉着脸坐在御案后面,用一种很莫名地眼神望着周延儒和陈新甲,崇祯帝心里充满了怨气。要是当初周延儒或者陈新甲肯站出来说句话,他是绝不会让洪承畴带兵去天寿山护陵的。
洪承畴不带兵去天寿山护陵,他就不会出事。
现在洪承畴被建奴活捉了,让谁来统率留在宛平的九千京营精骑?让谁来统率即将赶到京师的八万精锐边军?又靠谁去对付北京城外那三十万建奴大军?
放眼满朝文武,崇祯帝再找不出一个可用之材。
周延儒和陈新甲低着头,两人心里同样充满了怨气,臣子难当啊!
他们要是站出来反对,洪承畴当然是不用去天寿山护陵了。可建奴要是真的挖了帝陵毁了龙脉呢?这个罪名该由谁来承担,让万岁爷承担吗?这当然不可能,万岁爷永远都不会有错的,最后这罪名只能落在出头反对的周延儒和陈新甲头上。
老奸巨滑的周延儒和陈新甲可不愿意给崇祯帝背这个黑锅。
正史中,也不乏这样地事例:1、大明朝两线作战,兵力捉襟见肘,崇祯帝曾经想和建奴议和,他希望陈新甲能在廷议时提出来。这样就算议和失败也能把责任推到陈新甲头上。可陈新甲不愿当秦桧,不愿背黑锅。结果议和不成;2、崇祯帝曾想迁都南京,结果遭到朝中所有言官的反对,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愿意站出来坚持这个提议,崇祯帝找不到替罪羊又害怕自己承担历史责任,迁都南京之事只好不了了之。崇祯帝的确是个罕见的勤政皇帝,可他太迷信权术,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他用人屡屡失误的根本原因。
“周阁老,陈爱卿,洪承畴兵败被俘了。”
崇祯帝长长地舒了口气,把心中的怨恨收了起来,建奴兵临城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不是和周延儒、陈新甲算帐的时候。
周延儒道:“臣等已经听说了。”
崇祯帝道:“洪承畴出事了,曹变蛟、白广恩、刘泽清三镇精兵还有留驻宛平地九千京营骑兵互不统属、群龙无首,很可能被建奴各个击破,这四路精兵一旦溃败,京师就将危如累卵,不知道两位爱卿可有应对良策?”
陈新甲低着头向周延儒使了个眼色。
周延儒会意,奏道:“万岁,除了洪承畴还有一人可退建奴。”
崇祯帝道:“谁?”
周延儒道:“孙传庭。”
大同,总兵行辕。
王朴问甄有才道:“有才,裁撤卫所军的事情怎么样了?”
甄有才道:“将军,除了大同左卫、安东中屯卫、阳和卫、高山卫和天成卫还剩下几千老弱病残,其余的卫、所、堡其实已经是个空壳子了,再加上这些卫所堡的守备正好都在大同城内,事情还算顺利。不过……”
王朴道:“不过怎样?”
甄有才道:“不过按大明朝的规制,将军您是没权力裁撤大同镇地卫所军的,而且各卫所地守备意见都很大,这次卑职是用武力把他们的反对意见强行压了下去,可难保日后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没权力?”王朴冷然道,“谁地拳头硬谁就有权力!”
甄有才道:“可那些个守备……”
“他们当然有意见。”王朴道,“本将军裁掉卫所军,还要把所属的军户转为当地百姓。这些卫所的守备当然不乐意,因为他们不但要把侵吞的卫所田产吐出来,从此以后再不能把军户当成奴隶来役使... -->>
第154章 还有孙传庭
紫禁城,建极殿。
崇祯帝正在宴请国丈周奎、国舅田弘遇、成国公朱纯臣、保国公朱国弼等皇亲国戚,建奴大军压境,北京城危如累卵,正是急需京营将士卖命之时,要想让京营将士卖命就得有足够的赏银,可崇祯帝把内府司钥库翻了个底朝天也只找出三万两银子。
至于国库,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空了,甚至连京师官员的禄米也已经三月未发了。
不得已,崇祯帝只能召集这些皇亲国戚,以九五之尊恳求他们慷慨解囊,扶助国难,所有皇亲国戚中最富的当数成国公朱纯臣、国丈周奎还有国舅田弘遇三人,其中成国公朱纯臣的家资数以百万计,可这位国公爷却只是象征性地捐了五千两银子。
国丈周奎和国舅田弘遇各捐了三千两,其余的皇亲国戚有捐两千的,也有捐一千两的,更有甚至只捐了五百两,最后王承恩实在看不去了捐了一万两,加上内库的三万两,才勉强凑足了十万之数。
望着面前好不容易才凑足的十万两纹银,崇祯帝神情阴郁。
想他九王之尊,富有四海,却居然要为了区区十万两银子厚颜求人,更可叹的是,就算他厚颜相求了居然还是求不来银子,国势艰危一至如斯!遥想太平年景,朝廷每年得拿出多少银子养着这些皇亲国戚?
可到了国难当头,这些皇亲国戚却一个个吝啬至此!
崇祯帝神情阴郁,朱纯臣等人却显得心安理得。
这些被俸禄滋养得脑满肠肥的皇亲国戚们认为保卫京师是朝廷的事,是大明朝的事,和他们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个人愿意捐出几千两银子就已经算是识大体了、顾大局了。
崇祯帝幽幽说道:“王承恩。”
王承恩上前应道:“奴婢在。”
崇祯帝道:“把这十万两银子拿去给京营将士分了,告诉将士们。只要击退了建奴,朕还有重赏!”
“奴婢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赶紧向身后的小太监道,“快去叫人套车,把这十万两银子拉去大营,交给高公公。”
“是。”
那小太监应了一声匆匆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京营监军高起潜却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跪地惶然道:“万岁爷。不好了,出事了,出大事了。”
崇祯帝皱眉道:“出什么事了?”
“洪大人……”高起潜吸了口气,喘息道,“洪承畴大人率兵前往天寿山护陵,结果在榆河遭到建奴伏击,全军覆没,洪大人也被建奴生擒活捉了。”
崇祯帝闻言顿时感到眼前一阵发黑。险些一头栽倒在地,幸好王承恩眼疾手快,抢上前来一把扶住了。
崇祯帝晃了晃晕乎乎的脑袋,急声说道:“快,快召周阁老和陈新甲进宫!”
很快。周延儒和陈新甲就被召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
崇祯帝喝了碗参汤之后已经缓过气来,这会正阴沉着脸坐在御案后面,用一种很莫名地眼神望着周延儒和陈新甲,崇祯帝心里充满了怨气。要是当初周延儒或者陈新甲肯站出来说句话,他是绝不会让洪承畴带兵去天寿山护陵的。
洪承畴不带兵去天寿山护陵,他就不会出事。
现在洪承畴被建奴活捉了,让谁来统率留在宛平的九千京营精骑?让谁来统率即将赶到京师的八万精锐边军?又靠谁去对付北京城外那三十万建奴大军?
放眼满朝文武,崇祯帝再找不出一个可用之材。
周延儒和陈新甲低着头,两人心里同样充满了怨气,臣子难当啊!
他们要是站出来反对,洪承畴当然是不用去天寿山护陵了。可建奴要是真的挖了帝陵毁了龙脉呢?这个罪名该由谁来承担,让万岁爷承担吗?这当然不可能,万岁爷永远都不会有错的,最后这罪名只能落在出头反对的周延儒和陈新甲头上。
老奸巨滑的周延儒和陈新甲可不愿意给崇祯帝背这个黑锅。
正史中,也不乏这样地事例:1、大明朝两线作战,兵力捉襟见肘,崇祯帝曾经想和建奴议和,他希望陈新甲能在廷议时提出来。这样就算议和失败也能把责任推到陈新甲头上。可陈新甲不愿当秦桧,不愿背黑锅。结果议和不成;2、崇祯帝曾想迁都南京,结果遭到朝中所有言官的反对,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愿意站出来坚持这个提议,崇祯帝找不到替罪羊又害怕自己承担历史责任,迁都南京之事只好不了了之。崇祯帝的确是个罕见的勤政皇帝,可他太迷信权术,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他用人屡屡失误的根本原因。
“周阁老,陈爱卿,洪承畴兵败被俘了。”
崇祯帝长长地舒了口气,把心中的怨恨收了起来,建奴兵临城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不是和周延儒、陈新甲算帐的时候。
周延儒道:“臣等已经听说了。”
崇祯帝道:“洪承畴出事了,曹变蛟、白广恩、刘泽清三镇精兵还有留驻宛平地九千京营骑兵互不统属、群龙无首,很可能被建奴各个击破,这四路精兵一旦溃败,京师就将危如累卵,不知道两位爱卿可有应对良策?”
陈新甲低着头向周延儒使了个眼色。
周延儒会意,奏道:“万岁,除了洪承畴还有一人可退建奴。”
崇祯帝道:“谁?”
周延儒道:“孙传庭。”
大同,总兵行辕。
王朴问甄有才道:“有才,裁撤卫所军的事情怎么样了?”
甄有才道:“将军,除了大同左卫、安东中屯卫、阳和卫、高山卫和天成卫还剩下几千老弱病残,其余的卫、所、堡其实已经是个空壳子了,再加上这些卫所堡的守备正好都在大同城内,事情还算顺利。不过……”
王朴道:“不过怎样?”
甄有才道:“不过按大明朝的规制,将军您是没权力裁撤大同镇地卫所军的,而且各卫所地守备意见都很大,这次卑职是用武力把他们的反对意见强行压了下去,可难保日后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没权力?”王朴冷然道,“谁地拳头硬谁就有权力!”
甄有才道:“可那些个守备……”
“他们当然有意见。”王朴道,“本将军裁掉卫所军,还要把所属的军户转为当地百姓。这些卫所的守备当然不乐意,因为他们不但要把侵吞的卫所田产吐出来,从此以后再不能把军户当成奴隶来役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