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靖难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陈子发了一通脾气。顺理成章地把这个重要部门收了回来。朱植考虑再三,还是把它交给了杨荣掌握,一来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二来心思慎密,足智多谋,将“无间”的情报和他的才智结合起来也许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小陈子也知道如此大的事京城几十名探子居然没有发现,是相当大的工作失误,所以朱植这么安排他也没有什么怨言。但朱植自己的宿卫仍然由小陈子掌管,他也不算失宠。
杨荣听到朱植跟他抱怨,只觉得非常奇怪,古时候谁都希望自己能在皇帝身边,才有可能获得宠信,但这位王爷却很特别,现在刚刚平定叛乱,是皇上面前当红的人物,又掌握着京城军权,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而且就藩的事,皇上一点松口的意思都没,说不定还希望朱植能替自己多把几天大门呢,为什么朱植就偏偏不想亲近皇上,反而想跑到那大老远冰天雪地的地方呢?
杨荣道:“殿下,目前您圣眷正浓,正可在京城当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为什么偏偏此时着急离开呢?”
朱植微微一笑道:“勉仁,按照本朝议制,藩王无特殊恩许,一年之内必须就藩。虽然现在大家看着仿佛本王圣眷正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两个月前,谁不是认为蓝玉圣眷正浓呢?所谓福兮祸之所倚,本王真没觉得现在有什么好处。在父皇的羽翼之下,我倒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反而不如辽东的辽阔江天大有可为。再者,如果本王权势过重,太孙一党难保不会猜忌本王。所以呆在京城就目前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勉仁可否理解?”
杨荣是多聪明的人,经朱植这么一点拨,杨荣立刻醒悟过来,他哈哈一笑,向朱植拱手一揖道:“殿下明见千里,荣不如也。”
朱植嘿嘿一笑,王府之中只有杨荣最容易沟通,只要自己一想出什么主意,他立刻可以理解,并且能用最好的方法执行。其实谋士就是这样的作用,反正我决策,你想办法执行,朱植觉得有了一个强的谋士在身边,自己真是省事许多。他道:“行了,别拍我马屁了,快给我想想办法。”
“这个嘛,让我想想。”杨荣在房间里来回踱了两步,突然,“有办法了。殿下你看,太子一党现在什么想法虽然我们不能知道,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不会希望权势如此之重的殿下留在京城。这一点正好利用……”朱植听着他的主意不禁嘿嘿一笑。所以说嘛,只有朱植想不到的,没有杨荣做不到的。
三月十九,御史赵程上本,言代王、肃王、辽王三人封王已经一年有余,按规制理应早已就藩。只是蓝逆作乱耽搁了日子,现在蓝党已平,京城秩序恢复井然,三王应该尽快就藩,以安天下。
这一奏本虽然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但矛头直指目前甚得皇上恩宠的朱植。他掌握着禁军力量,卫戍京城,虽然不合规制,但在蓝玉叛乱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关键就看朱元璋的态度。
朱元璋却不着急显山露水,只是将此奏本留中不发。这样一来更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猜测。因为在京城之中关于朱植平叛功劳巨大,朱元璋有心易储的谣传已经有抬头的迹像。
朱植知道这正是杨荣的安排,他也不客气,立刻配合出招。先恭恭敬敬地上了一本:首先是辞去上十二卫提督军事的职位,然后表明虽然自己很想在父皇身边守护尽孝,但蓝党已除,玉宇澄清,自己应该到辽东为国守边,才是人臣本分。
此奏本一出,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叫好之声。无论是*还是燕王党都巴不得朱植早日就藩,另外那些两边不靠忠心国是的诤臣更为了朱植一句“尽孝者家事也,尽忠者国是也,自古忠孝难全,植惟以鞠躬尽瘁,保家卫国。”击节叫好,在他们看来,朱植居奇功而不傲,时刻以国是为重,不失“义王”本色。
朱元璋有见及此,心中更加乐开了花,你们看看,这才是我朱家的子孙,居如此大功而不骄纵,明大礼,守规矩,该干吗干吗,不像那些外人,有了点功劳就目无君父,甚至犯上作乱。但他喜在心里,嘴上却不露,先是下诏挽留一番,朱植当然回一个更谦虚的辞呈。
朱元璋见样子做足了,就下了一道圣旨,命三位藩王在四月二十之前就藩启程,还特地在圣旨中称朱植“忠义孝谨,国之干城。”又恩旨,拨二十万两银子的内帑给朱植在广宁建造王府,此事交由郭英负责筹划。最后一项可是惟有朱植一人拥有的恩宠,其他两王都以驻地已经建有王府为名没有拨款。
朱植是乐呵呵看着这一幕幕虚伪的政治戏剧,坐享其中名利双收的快感。自己达到了目的,老朱给哄得格外开心,各方面势力都可以把心放下。朱植不禁夸奖杨荣,真他娘是天才啊,居然能布置这样一个三赢的局面。
ps:一个朋友写的新书,有喜欢这个类别的朋友不妨去看看,直通车在下面。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小陈子发了一通脾气。顺理成章地把这个重要部门收了回来。朱植考虑再三,还是把它交给了杨荣掌握,一来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二来心思慎密,足智多谋,将“无间”的情报和他的才智结合起来也许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小陈子也知道如此大的事京城几十名探子居然没有发现,是相当大的工作失误,所以朱植这么安排他也没有什么怨言。但朱植自己的宿卫仍然由小陈子掌管,他也不算失宠。
杨荣听到朱植跟他抱怨,只觉得非常奇怪,古时候谁都希望自己能在皇帝身边,才有可能获得宠信,但这位王爷却很特别,现在刚刚平定叛乱,是皇上面前当红的人物,又掌握着京城军权,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而且就藩的事,皇上一点松口的意思都没,说不定还希望朱植能替自己多把几天大门呢,为什么朱植就偏偏不想亲近皇上,反而想跑到那大老远冰天雪地的地方呢?
杨荣道:“殿下,目前您圣眷正浓,正可在京城当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为什么偏偏此时着急离开呢?”
朱植微微一笑道:“勉仁,按照本朝议制,藩王无特殊恩许,一年之内必须就藩。虽然现在大家看着仿佛本王圣眷正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两个月前,谁不是认为蓝玉圣眷正浓呢?所谓福兮祸之所倚,本王真没觉得现在有什么好处。在父皇的羽翼之下,我倒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反而不如辽东的辽阔江天大有可为。再者,如果本王权势过重,太孙一党难保不会猜忌本王。所以呆在京城就目前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勉仁可否理解?”
杨荣是多聪明的人,经朱植这么一点拨,杨荣立刻醒悟过来,他哈哈一笑,向朱植拱手一揖道:“殿下明见千里,荣不如也。”
朱植嘿嘿一笑,王府之中只有杨荣最容易沟通,只要自己一想出什么主意,他立刻可以理解,并且能用最好的方法执行。其实谋士就是这样的作用,反正我决策,你想办法执行,朱植觉得有了一个强的谋士在身边,自己真是省事许多。他道:“行了,别拍我马屁了,快给我想想办法。”
“这个嘛,让我想想。”杨荣在房间里来回踱了两步,突然,“有办法了。殿下你看,太子一党现在什么想法虽然我们不能知道,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不会希望权势如此之重的殿下留在京城。这一点正好利用……”朱植听着他的主意不禁嘿嘿一笑。所以说嘛,只有朱植想不到的,没有杨荣做不到的。
三月十九,御史赵程上本,言代王、肃王、辽王三人封王已经一年有余,按规制理应早已就藩。只是蓝逆作乱耽搁了日子,现在蓝党已平,京城秩序恢复井然,三王应该尽快就藩,以安天下。
这一奏本虽然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但矛头直指目前甚得皇上恩宠的朱植。他掌握着禁军力量,卫戍京城,虽然不合规制,但在蓝玉叛乱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关键就看朱元璋的态度。
朱元璋却不着急显山露水,只是将此奏本留中不发。这样一来更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猜测。因为在京城之中关于朱植平叛功劳巨大,朱元璋有心易储的谣传已经有抬头的迹像。
朱植知道这正是杨荣的安排,他也不客气,立刻配合出招。先恭恭敬敬地上了一本:首先是辞去上十二卫提督军事的职位,然后表明虽然自己很想在父皇身边守护尽孝,但蓝党已除,玉宇澄清,自己应该到辽东为国守边,才是人臣本分。
此奏本一出,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叫好之声。无论是*还是燕王党都巴不得朱植早日就藩,另外那些两边不靠忠心国是的诤臣更为了朱植一句“尽孝者家事也,尽忠者国是也,自古忠孝难全,植惟以鞠躬尽瘁,保家卫国。”击节叫好,在他们看来,朱植居奇功而不傲,时刻以国是为重,不失“义王”本色。
朱元璋有见及此,心中更加乐开了花,你们看看,这才是我朱家的子孙,居如此大功而不骄纵,明大礼,守规矩,该干吗干吗,不像那些外人,有了点功劳就目无君父,甚至犯上作乱。但他喜在心里,嘴上却不露,先是下诏挽留一番,朱植当然回一个更谦虚的辞呈。
朱元璋见样子做足了,就下了一道圣旨,命三位藩王在四月二十之前就藩启程,还特地在圣旨中称朱植“忠义孝谨,国之干城。”又恩旨,拨二十万两银子的内帑给朱植在广宁建造王府,此事交由郭英负责筹划。最后一项可是惟有朱植一人拥有的恩宠,其他两王都以驻地已经建有王府为名没有拨款。
朱植是乐呵呵看着这一幕幕虚伪的政治戏剧,坐享其中名利双收的快感。自己达到了目的,老朱给哄得格外开心,各方面势力都可以把心放下。朱植不禁夸奖杨荣,真他娘是天才啊,居然能布置这样一个三赢的局面。
ps:一个朋友写的新书,有喜欢这个类别的朋友不妨去看看,直通车在下面。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