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红楼同人] 我在红楼搞基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们平日见到的柳安都是文质彬彬,就连与人红脸儿吵嚷都没有过,在知晓他要上战场后还担忧过他。乍然知道柳安的过往,不少百姓还有些不敢相信。
在说书先生不遗余力的宣传下,民间对柳安的不信任感也减少了许多,不少原本就崇拜柳安的人更是吹捧起他文武双全的名声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皇庄上的各类粮种一直都是柳安在负责,众人看到吃饱穿暖的希望后自发感激起柳安这个主事人。即使后来柳安忙于政务很少往皇庄,但皇庄的规章制度仍是他留下的框架。
除了对西征大军的热议,不少百姓也注意到通向皇陵的长长的路。自那边开始修建,水泥这种新兴土料的出现就已经传遍整个京城,甚至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尤其一些住在乡下的百姓,他们走惯了土路、青石板路,猛然一见这样平整的水泥路更是又惊讶又稀罕。若非那条路总有官兵把守,又是通向皇陵,只怕这水泥路早就被好奇的百姓挤满了。
九月初,赵钰正式下令开放通向皇陵的水泥路,在不影响内务府公务时允许百姓前去。
先前赵钰曾命百姓种树,其中最多的就是在通向皇陵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其实居住的人最少,因为靠近皇陵也带着一种特殊的意味。
毫不夸张的说,水泥路其实是处在树林子里头的。原先虽说大部分都是土路,但两旁的行道树乃是净土树,与其他的椿树、白杨等差别颇大,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幸好原先这条土路就够宽广,即使改成水泥路也不必砍树,不然只怕这水泥路旁只怕就缺少了标志性的净土树了。
如今天气渐渐凉下来,百姓们往小树林里钻只会嫌冷,可这不一样!这可是水泥铺成的路,京城里的头一份,但凡碰上外乡人过来,十有八九都会问上一句。
若是他们身为本地人都不清楚,那岂不是丢了大面子了嘛。
因此不少百姓都成群结队的往水泥路上跑,生怕落后一步就跟不上京城最时兴的话题。去得多了,他们也都发现水泥路的好处,有些家有余财的还盘算着要不要也在家里修个水泥地面。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圣人折腾出的东西很少有卖高价的。如同肥皂、火柴、玻璃窗等,贵有贵的好处,便宜也有便宜的好处,虽说贵贱不同,但寻常百姓买个便宜的就足够改善生活了。
而且不少男人都悄悄观察过,皇家修的水泥路厚厚一层,花费自然不小。但若他们提前平整土地,也能只用薄薄一层水泥。
到时候他们也不用担心每次下雨地上全都是泥,一脚一个坑。再加上父母年事已高,腿脚本就不便,若是不小心跌倒就要了命了。
于平民百姓而言,生活最是平淡不过。兄弟间即便争夺家产,也只是锅碗瓢盆两句口角而已,远不到谋财害命的程度。与父母的感情不见得亲密,却也做不出看着老父老娘颤巍巍一时不防就丧命的事。
赵钰不知百姓们已经打起水泥的主意,他短时间内也不打算将水泥路全都铺出去。毕竟水泥要用到铁粉,虽说大乾并不缺铁,但赵钰还有些顾虑。
他看过卷宗,凡是做工场地粉尘碎屑多的,匠人们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肺部病灶。而大乾的铁矿确实不少,探明有铁矿的县就有将近三百个。
一则大量开铁矿于匠人有害,二则全速挖掘铁矿后不仅当地会遗留矿坑矿洞,子孙后代也无法再享有这些资源。
赵钰考虑了又考虑,最后还是将目光放在外国。大乾的铁矿还是按着原有的节奏来,出产的这些铁暂且够他们用了。如今开放海禁,不少外国船只都远航而来,从他们手上买铁囤积也是个好主意。
设在南方的皇家造船厂也接连传来好消息,在拆解了两艘西洋船后木匠终于堪破西洋船的秘密。在西洋船的基础上,木匠和铁匠又敲敲打打改动一二,终于造出能航海的大船,已经在近海岸处下海试验。
皇商吴家被派去主持造船厂的大小适宜,凡事都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心中却颇为得意能在一众皇商中脱颖而出。他接到赵钰的指示要学习西洋船制法也没有异议,全然不像其他造船厂的人嘀嘀咕咕。
总而言之,吴英已经正式上折将试验结果上报,从结果来看确实具备了出海的条件。赵钰便传信昭毅将军,让他点几队官兵随船出海。内务府的人也在赵钰的示意下收拾准备出海交易的商品,由禁军压向南方。
不仅如此,为避免不必要的纷争,赵钰还特意命翰林院写了几封国书,又命鸿胪寺的官员随行。为安全起见,赵钰也并未要求航队直接驶向远洋,而是要先沿着当初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航行。
这些在皇室内部也有留存的资料以做参考,只要小心些可谓万无一失。虽说如今大乾四方都不太安宁,可所有人都还在观望西征战事,在未曾尘埃落定前没有人敢伸手试探。
基于此,奉命航行的上至大臣,下至官兵民夫,都没有太过抗拒。更别提陛下还承诺若发生意外,民夫以官兵待遇抚恤,官兵以七品官待遇抚恤,官员均以高一级待遇抚恤。
只要见过南方那些洋人交易场面的人都清楚出海可谓一本万利。活着回来嘉奖定然不少,家中也能多出余财供养父母、教养子孙。若是不幸身死朝廷每年也会抚恤,家中妻儿老小也能有生计。
他们平日见到的柳安都是文质彬彬,就连与人红脸儿吵嚷都没有过,在知晓他要上战场后还担忧过他。乍然知道柳安的过往,不少百姓还有些不敢相信。
在说书先生不遗余力的宣传下,民间对柳安的不信任感也减少了许多,不少原本就崇拜柳安的人更是吹捧起他文武双全的名声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皇庄上的各类粮种一直都是柳安在负责,众人看到吃饱穿暖的希望后自发感激起柳安这个主事人。即使后来柳安忙于政务很少往皇庄,但皇庄的规章制度仍是他留下的框架。
除了对西征大军的热议,不少百姓也注意到通向皇陵的长长的路。自那边开始修建,水泥这种新兴土料的出现就已经传遍整个京城,甚至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尤其一些住在乡下的百姓,他们走惯了土路、青石板路,猛然一见这样平整的水泥路更是又惊讶又稀罕。若非那条路总有官兵把守,又是通向皇陵,只怕这水泥路早就被好奇的百姓挤满了。
九月初,赵钰正式下令开放通向皇陵的水泥路,在不影响内务府公务时允许百姓前去。
先前赵钰曾命百姓种树,其中最多的就是在通向皇陵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其实居住的人最少,因为靠近皇陵也带着一种特殊的意味。
毫不夸张的说,水泥路其实是处在树林子里头的。原先虽说大部分都是土路,但两旁的行道树乃是净土树,与其他的椿树、白杨等差别颇大,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幸好原先这条土路就够宽广,即使改成水泥路也不必砍树,不然只怕这水泥路旁只怕就缺少了标志性的净土树了。
如今天气渐渐凉下来,百姓们往小树林里钻只会嫌冷,可这不一样!这可是水泥铺成的路,京城里的头一份,但凡碰上外乡人过来,十有八九都会问上一句。
若是他们身为本地人都不清楚,那岂不是丢了大面子了嘛。
因此不少百姓都成群结队的往水泥路上跑,生怕落后一步就跟不上京城最时兴的话题。去得多了,他们也都发现水泥路的好处,有些家有余财的还盘算着要不要也在家里修个水泥地面。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圣人折腾出的东西很少有卖高价的。如同肥皂、火柴、玻璃窗等,贵有贵的好处,便宜也有便宜的好处,虽说贵贱不同,但寻常百姓买个便宜的就足够改善生活了。
而且不少男人都悄悄观察过,皇家修的水泥路厚厚一层,花费自然不小。但若他们提前平整土地,也能只用薄薄一层水泥。
到时候他们也不用担心每次下雨地上全都是泥,一脚一个坑。再加上父母年事已高,腿脚本就不便,若是不小心跌倒就要了命了。
于平民百姓而言,生活最是平淡不过。兄弟间即便争夺家产,也只是锅碗瓢盆两句口角而已,远不到谋财害命的程度。与父母的感情不见得亲密,却也做不出看着老父老娘颤巍巍一时不防就丧命的事。
赵钰不知百姓们已经打起水泥的主意,他短时间内也不打算将水泥路全都铺出去。毕竟水泥要用到铁粉,虽说大乾并不缺铁,但赵钰还有些顾虑。
他看过卷宗,凡是做工场地粉尘碎屑多的,匠人们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肺部病灶。而大乾的铁矿确实不少,探明有铁矿的县就有将近三百个。
一则大量开铁矿于匠人有害,二则全速挖掘铁矿后不仅当地会遗留矿坑矿洞,子孙后代也无法再享有这些资源。
赵钰考虑了又考虑,最后还是将目光放在外国。大乾的铁矿还是按着原有的节奏来,出产的这些铁暂且够他们用了。如今开放海禁,不少外国船只都远航而来,从他们手上买铁囤积也是个好主意。
设在南方的皇家造船厂也接连传来好消息,在拆解了两艘西洋船后木匠终于堪破西洋船的秘密。在西洋船的基础上,木匠和铁匠又敲敲打打改动一二,终于造出能航海的大船,已经在近海岸处下海试验。
皇商吴家被派去主持造船厂的大小适宜,凡事都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心中却颇为得意能在一众皇商中脱颖而出。他接到赵钰的指示要学习西洋船制法也没有异议,全然不像其他造船厂的人嘀嘀咕咕。
总而言之,吴英已经正式上折将试验结果上报,从结果来看确实具备了出海的条件。赵钰便传信昭毅将军,让他点几队官兵随船出海。内务府的人也在赵钰的示意下收拾准备出海交易的商品,由禁军压向南方。
不仅如此,为避免不必要的纷争,赵钰还特意命翰林院写了几封国书,又命鸿胪寺的官员随行。为安全起见,赵钰也并未要求航队直接驶向远洋,而是要先沿着当初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航行。
这些在皇室内部也有留存的资料以做参考,只要小心些可谓万无一失。虽说如今大乾四方都不太安宁,可所有人都还在观望西征战事,在未曾尘埃落定前没有人敢伸手试探。
基于此,奉命航行的上至大臣,下至官兵民夫,都没有太过抗拒。更别提陛下还承诺若发生意外,民夫以官兵待遇抚恤,官兵以七品官待遇抚恤,官员均以高一级待遇抚恤。
只要见过南方那些洋人交易场面的人都清楚出海可谓一本万利。活着回来嘉奖定然不少,家中也能多出余财供养父母、教养子孙。若是不幸身死朝廷每年也会抚恤,家中妻儿老小也能有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