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者,也是蜀国屈指可数的实力派名将,同时,在北伐这个问题上,他的热情度比诸葛亮还高,属于极少数鹰派将领。诸葛亮绝不能把军权交给魏延,否则北伐战争势必会延续下去。出于这番考虑,他才把军权交给杨仪,只盼蜀军能平安回国。不过,魏延与杨仪私交极差,可谓水火不容。如果魏延不听杨仪的军令,可以让他独自留守汉中。诸葛亮确信,魏延的忠心不容置疑,不管出什么事,他都不会叛变到魏国去。
接下来,诸葛亮给刘禅上了最后一封奏疏:“臣禀性拙笨,出师北伐未获全功,无奈命在旦夕。愿陛下能清心寡欲,爱护百姓,尊崇孝道,施以仁政,纳贤良,远奸佞。臣在成都城外还有八百棵桑树和十五顷薄田,这已足够臣的后代生活。这些年臣一直在汉中,没什么特别花销,日常衣食也仰赖朝廷供应,臣不喜欢经营产业,也不想死后留有余财,辜负陛下的信任……”
公元234年10月8日,蜀汉丞相诸葛亮停止了呼吸,享年五十四岁。朝廷追谥他为“忠武侯”。遵循其遗愿,诸葛亮的遗体并没有送回成都,而是直接埋葬在汉中定军山,继续守护着蜀汉。
自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掌蜀汉政权整整十二年,这十二年来,朝廷从未进行过改元和大赦。改元大多只为图个吉利,以往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改元之后意味着重新开始。改元会对国民的生计平添诸多麻烦,劳民伤财。再有,改元通常会伴随大赦,在押犯人无论犯过什么罪全部赦免,这是一种非常不利于法治建设的政策。
早在东汉末年,流亡中的刘备曾拜访过陈纪(陈群的爸爸)请教治政之道。陈纪谈到大赦时说:“大赦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罪魁祸首。”刘备谨记,最终将这一理念传给了诸葛亮。
二狂士
遵照诸葛亮的安排,杨仪、费祎等人着手准备撤军事宜。
“该怎么跟魏延讲呢?”杨仪抓耳挠腮,很是发怵。想了半天,他决定让费祎出面协调。“文伟(费祎字文伟),就你能跟魏延说得上话,你去告诉他撤军的事吧。”
费祎应承下来,亲自前往魏延的营帐。“丞相遗令撤军,希望你能为大军殿后。”他尽量避免提及让杨仪统领全军的事。
“你把话说清楚,谁统领全军?”魏延揪住不放问道。
“这……丞相让杨仪暂时代理统帅之职。”
“什么!难道让我帮杨仪殿后?”魏延的怒火一下子被撩了起来。他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杨仪则只是丞相府的幕僚,官位上差好几个档次。何况,他仍然想继续跟魏军作战。“丞相虽死,但我还在,你们带着丞相灵柩回去安葬,我要继续率诸军北伐!”
“你别胡闹!丞相有遗令!”
“遗令我是没见过!费祎,你别走,你就在这里替丞相再写一封军令,说让我统领全军。”
费祎听罢,汗毛倒竖,他知道魏延已经失去理智,眼看就要闯出大祸了。他急于脱身,佯装镇定道:“其实……杨仪只是个文吏,根本就不懂军事。我也觉得应该让你统领全军。不如这样吧,我回去劝劝他们。”言讫,他不等魏延反应过来,飞身上马逃回杨仪的营寨。
费祎打心眼里反感北伐,而魏延对北伐的狂热让他极度不满,再加上魏延意图挟持他伪造军令,迫使他选择站到了杨仪一边。
“传令全军,即刻拔营返回成都,别管魏延了。”当日,蜀军便在杨仪的率领下从五丈原退入斜谷。
魏延得知,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拔营!抢在杨仪前头赶回成都!”他的思维简单且直接。只要先到成都,就能先发制人弹劾杨仪。于是,他也向成都撤军,并在斜谷这条路上超过了杨仪。
杨仪不甘落后,两拨蜀军仿佛赛跑一般向成都狂奔。魏延军稍稍领先,他在跑过蜀山栈道后将栈道一把火烧成了灰。杨仪则死咬住不放,一边修缮栈道,一边步步紧追。同时,二人相继往成都发出奏疏状告对方谋反。
同一天里,刘禅接到了魏延和杨仪的两封奏疏。
“臣魏延上疏状告杨仪谋反,他烧毁蜀山栈道,企图叛逃魏国!”
“臣杨仪上疏状告魏延谋反,他烧毁蜀山栈道,阻止臣返回成都!”
显然,这两个人谁都没有谋反。
刘禅向蒋琬和董允询问道:“到底该信谁的?”说实话,魏延和杨仪的人缘都不怎么样,但相比起来,魏延更具破坏力。蒋琬、董允均倾向于相信杨仪。
刘禅仍心存疑窦:“没这么简单吧?魏延骁勇善战,以他的能力足以打败杨仪,他既谋反,不去投靠魏军,反掉头往南跑,又焚烧栈道,图的什么?”他当然不知道,魏延做出这么出格的举动完全是赌气。
魏延走出斜谷后,停住了脚步,他决定和杨仪做个了断。
“全军列阵!准备突击杨仪!”
杨仪派王平迎战魏延,两军对垒之际,王平带着部下高声呐喊:“魏延叛国!魏延叛国!”
魏延军自知理亏,这一喊,顷刻间士气崩溃,四下逃散。魏延被马岱临阵斩首,他的全族也随同被夷灭了。
一生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魏延最终被冠以谋反的罪名。尽管谁都清楚魏延并没有谋反,但是,像费祎、王平、马岱这些人,既然一开始选择站到杨仪一边,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十几年前,刘备授命魏延任汉中都督的时候,魏延曾说出这样的话:“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臣为大王拒之;若只是偏将率十万之众,臣为大王吞之。”如今,这气贯山河的话仍久久回荡在汉中。魏延死后,汉中得益于他创建的防守策略和防御工事,一直坚挺地守卫了蜀国数十年之久,而继任的汉中都督也从未对这套完善的防御体系做出任何改变。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姜维掌权。姜维试图更改汉中防御体系,可随之而来的,是他很快就尝到了自己酿成的恶果,这些都是后面的故事了。
此时,成都城里的蒋琬放心不下,遂亲率中央军出城北进几十里以防不测。两天后,他接到魏延的死讯。蒋琬脑子里是和刘禅同样的疑问。
“不对啊……魏延是走出斜谷后被杀的?他若叛国,理应北投魏国,为什么要越过杨仪往南跑?”
没多久,蒋琬便将魏延“谋反”案调查得水落石出,但他没法给魏延平反。这事缘于杨仪和魏延之间的私怨,最后却在杨仪的导演下变成魏延谋反的冤案,而蜀汉众多将领也都被牵扯进去,他们因为各自的理由不约而同地站到杨仪一边,甚至因剿灭魏延获得了功劳和利益。倘若将真相告白于天下,那么王平、马岱这些杀死魏延的“功臣”该怎么处理?他自己当初力保杨仪又怎么解释?费祎怎么办?蜀汉政坛很可能会因此引发轩然大波。
蒋琬心有戚戚地回到了成都,只能昧着良心奏道:“魏延谋反确凿,已被斩首,全族俱被杨仪夷灭。”
“全族都被灭啦……”刘禅也听说了背后的隐情,心里颇觉得过意不去,可他明白这事没法翻案。“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没用了。魏延毕竟立过大功,赐棺椁将他厚葬了吧!”
“陛下,至于杨仪……要不要封赏?”
“等他把大军带回成都再说吧!”
几天后,杨仪率领大军开进成都。“陛下,臣把全军安然带回,并在途中诛杀了逆贼魏延!”
“安然?”刘禅听得来气,“蒋琬,你说该给杨仪什么官职?”
蒋琬想想,言道:“臣觉得,让杨仪担任中军师比较合适。”中军师既不掌兵也不执政,仅算个军事顾问,相当于闲职。
“好!就任命杨仪为中军师。”
杨仪傻眼了。退朝后,他满腹牢骚抱怨朝廷待之不公,可没人愿意搭理他。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又找到费祎抱怨:“朝廷赏罚不公啊!当初如果我举大军投降魏国,岂能落败到今天这步田地!”
费祎听罢,心头一震:“杨仪……你这可是真心话?”
“是又怎么样!”杨仪全没意识到这话的危险性,仍是一副须发怒张的表情。
起初,费祎因反感魏延好战,又因为有诸葛亮的遗令迫不得已站到杨仪一边,但他也不赞成杨仪以极端手段置魏延于死地,没想到杨仪竟会流露出叛国的想法。费祎不动声色,好言安抚道:“没事,没事,回头我去跟蒋琬说说。”他的确去找蒋琬说了,但不是为杨仪求情,而是把杨仪的话一五一十转告了蒋琬。
蒋琬裁定,将杨仪贬为平民。
者,也是蜀国屈指可数的实力派名将,同时,在北伐这个问题上,他的热情度比诸葛亮还高,属于极少数鹰派将领。诸葛亮绝不能把军权交给魏延,否则北伐战争势必会延续下去。出于这番考虑,他才把军权交给杨仪,只盼蜀军能平安回国。不过,魏延与杨仪私交极差,可谓水火不容。如果魏延不听杨仪的军令,可以让他独自留守汉中。诸葛亮确信,魏延的忠心不容置疑,不管出什么事,他都不会叛变到魏国去。
接下来,诸葛亮给刘禅上了最后一封奏疏:“臣禀性拙笨,出师北伐未获全功,无奈命在旦夕。愿陛下能清心寡欲,爱护百姓,尊崇孝道,施以仁政,纳贤良,远奸佞。臣在成都城外还有八百棵桑树和十五顷薄田,这已足够臣的后代生活。这些年臣一直在汉中,没什么特别花销,日常衣食也仰赖朝廷供应,臣不喜欢经营产业,也不想死后留有余财,辜负陛下的信任……”
公元234年10月8日,蜀汉丞相诸葛亮停止了呼吸,享年五十四岁。朝廷追谥他为“忠武侯”。遵循其遗愿,诸葛亮的遗体并没有送回成都,而是直接埋葬在汉中定军山,继续守护着蜀汉。
自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掌蜀汉政权整整十二年,这十二年来,朝廷从未进行过改元和大赦。改元大多只为图个吉利,以往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改元之后意味着重新开始。改元会对国民的生计平添诸多麻烦,劳民伤财。再有,改元通常会伴随大赦,在押犯人无论犯过什么罪全部赦免,这是一种非常不利于法治建设的政策。
早在东汉末年,流亡中的刘备曾拜访过陈纪(陈群的爸爸)请教治政之道。陈纪谈到大赦时说:“大赦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罪魁祸首。”刘备谨记,最终将这一理念传给了诸葛亮。
二狂士
遵照诸葛亮的安排,杨仪、费祎等人着手准备撤军事宜。
“该怎么跟魏延讲呢?”杨仪抓耳挠腮,很是发怵。想了半天,他决定让费祎出面协调。“文伟(费祎字文伟),就你能跟魏延说得上话,你去告诉他撤军的事吧。”
费祎应承下来,亲自前往魏延的营帐。“丞相遗令撤军,希望你能为大军殿后。”他尽量避免提及让杨仪统领全军的事。
“你把话说清楚,谁统领全军?”魏延揪住不放问道。
“这……丞相让杨仪暂时代理统帅之职。”
“什么!难道让我帮杨仪殿后?”魏延的怒火一下子被撩了起来。他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杨仪则只是丞相府的幕僚,官位上差好几个档次。何况,他仍然想继续跟魏军作战。“丞相虽死,但我还在,你们带着丞相灵柩回去安葬,我要继续率诸军北伐!”
“你别胡闹!丞相有遗令!”
“遗令我是没见过!费祎,你别走,你就在这里替丞相再写一封军令,说让我统领全军。”
费祎听罢,汗毛倒竖,他知道魏延已经失去理智,眼看就要闯出大祸了。他急于脱身,佯装镇定道:“其实……杨仪只是个文吏,根本就不懂军事。我也觉得应该让你统领全军。不如这样吧,我回去劝劝他们。”言讫,他不等魏延反应过来,飞身上马逃回杨仪的营寨。
费祎打心眼里反感北伐,而魏延对北伐的狂热让他极度不满,再加上魏延意图挟持他伪造军令,迫使他选择站到了杨仪一边。
“传令全军,即刻拔营返回成都,别管魏延了。”当日,蜀军便在杨仪的率领下从五丈原退入斜谷。
魏延得知,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决定。“拔营!抢在杨仪前头赶回成都!”他的思维简单且直接。只要先到成都,就能先发制人弹劾杨仪。于是,他也向成都撤军,并在斜谷这条路上超过了杨仪。
杨仪不甘落后,两拨蜀军仿佛赛跑一般向成都狂奔。魏延军稍稍领先,他在跑过蜀山栈道后将栈道一把火烧成了灰。杨仪则死咬住不放,一边修缮栈道,一边步步紧追。同时,二人相继往成都发出奏疏状告对方谋反。
同一天里,刘禅接到了魏延和杨仪的两封奏疏。
“臣魏延上疏状告杨仪谋反,他烧毁蜀山栈道,企图叛逃魏国!”
“臣杨仪上疏状告魏延谋反,他烧毁蜀山栈道,阻止臣返回成都!”
显然,这两个人谁都没有谋反。
刘禅向蒋琬和董允询问道:“到底该信谁的?”说实话,魏延和杨仪的人缘都不怎么样,但相比起来,魏延更具破坏力。蒋琬、董允均倾向于相信杨仪。
刘禅仍心存疑窦:“没这么简单吧?魏延骁勇善战,以他的能力足以打败杨仪,他既谋反,不去投靠魏军,反掉头往南跑,又焚烧栈道,图的什么?”他当然不知道,魏延做出这么出格的举动完全是赌气。
魏延走出斜谷后,停住了脚步,他决定和杨仪做个了断。
“全军列阵!准备突击杨仪!”
杨仪派王平迎战魏延,两军对垒之际,王平带着部下高声呐喊:“魏延叛国!魏延叛国!”
魏延军自知理亏,这一喊,顷刻间士气崩溃,四下逃散。魏延被马岱临阵斩首,他的全族也随同被夷灭了。
一生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魏延最终被冠以谋反的罪名。尽管谁都清楚魏延并没有谋反,但是,像费祎、王平、马岱这些人,既然一开始选择站到杨仪一边,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十几年前,刘备授命魏延任汉中都督的时候,魏延曾说出这样的话:“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臣为大王拒之;若只是偏将率十万之众,臣为大王吞之。”如今,这气贯山河的话仍久久回荡在汉中。魏延死后,汉中得益于他创建的防守策略和防御工事,一直坚挺地守卫了蜀国数十年之久,而继任的汉中都督也从未对这套完善的防御体系做出任何改变。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姜维掌权。姜维试图更改汉中防御体系,可随之而来的,是他很快就尝到了自己酿成的恶果,这些都是后面的故事了。
此时,成都城里的蒋琬放心不下,遂亲率中央军出城北进几十里以防不测。两天后,他接到魏延的死讯。蒋琬脑子里是和刘禅同样的疑问。
“不对啊……魏延是走出斜谷后被杀的?他若叛国,理应北投魏国,为什么要越过杨仪往南跑?”
没多久,蒋琬便将魏延“谋反”案调查得水落石出,但他没法给魏延平反。这事缘于杨仪和魏延之间的私怨,最后却在杨仪的导演下变成魏延谋反的冤案,而蜀汉众多将领也都被牵扯进去,他们因为各自的理由不约而同地站到杨仪一边,甚至因剿灭魏延获得了功劳和利益。倘若将真相告白于天下,那么王平、马岱这些杀死魏延的“功臣”该怎么处理?他自己当初力保杨仪又怎么解释?费祎怎么办?蜀汉政坛很可能会因此引发轩然大波。
蒋琬心有戚戚地回到了成都,只能昧着良心奏道:“魏延谋反确凿,已被斩首,全族俱被杨仪夷灭。”
“全族都被灭啦……”刘禅也听说了背后的隐情,心里颇觉得过意不去,可他明白这事没法翻案。“事已至此,再说什么都没用了。魏延毕竟立过大功,赐棺椁将他厚葬了吧!”
“陛下,至于杨仪……要不要封赏?”
“等他把大军带回成都再说吧!”
几天后,杨仪率领大军开进成都。“陛下,臣把全军安然带回,并在途中诛杀了逆贼魏延!”
“安然?”刘禅听得来气,“蒋琬,你说该给杨仪什么官职?”
蒋琬想想,言道:“臣觉得,让杨仪担任中军师比较合适。”中军师既不掌兵也不执政,仅算个军事顾问,相当于闲职。
“好!就任命杨仪为中军师。”
杨仪傻眼了。退朝后,他满腹牢骚抱怨朝廷待之不公,可没人愿意搭理他。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又找到费祎抱怨:“朝廷赏罚不公啊!当初如果我举大军投降魏国,岂能落败到今天这步田地!”
费祎听罢,心头一震:“杨仪……你这可是真心话?”
“是又怎么样!”杨仪全没意识到这话的危险性,仍是一副须发怒张的表情。
起初,费祎因反感魏延好战,又因为有诸葛亮的遗令迫不得已站到杨仪一边,但他也不赞成杨仪以极端手段置魏延于死地,没想到杨仪竟会流露出叛国的想法。费祎不动声色,好言安抚道:“没事,没事,回头我去跟蒋琬说说。”他的确去找蒋琬说了,但不是为杨仪求情,而是把杨仪的话一五一十转告了蒋琬。
蒋琬裁定,将杨仪贬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