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离开京城几天。”
司马师年仅十四岁,眼神中透露着同龄人罕见的睿智。
“万一外人问起来,我该怎么回答?”
“我要去探望一位老朋友,但这事绝不能告诉别人,唯有你知我知。如果旁人问,你就说我回温县打理家务事了。”
“明白。”
司马懿离开京城返回河内郡。他没有去温县,而是悄悄来到附近的获嘉县,这里正是杨俊的故乡。不多时,他便顺着乡人的指引走到一处坟墓前。这是一个年俸二千石官员的坟墓,但看上去与旁边的平民坟毫无二致。遵循曹操提倡的简葬风俗,这里没有修建墓室,只是刨了个坑把棺材草草埋上了事。地面微微隆起一个小土包,坟头前也没有高大的石碑,仅有一个小石牌,上书“大魏南阳太守杨君讳俊字季才之墓”。
“杨君,我来看你了。”
司马懿坐在杨俊的坟前,轻轻拂去石牌上的尘土,喃喃低语。不知不觉间,泪水模糊了他双眼,他依稀看到石牌上杨俊的名字变成了自己的。司马懿吓了一跳,揉了揉眼睛,墓牌又变回杨俊的名字。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步杨俊的后尘吧?
他曾仰仗和曹丕的关系获得今天的地位,甚至,他一度认为自己能一直这样安枕无忧,然而今天,他醒悟了,既然踏上仕途,就永远不可能安枕无忧。他无法预测自己未来的路究竟能走多远,但以他的个性,只要确定了方向,就一定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司马懿缓缓站起身,抹干了泪水,转身向魏都洛阳而去。
两年后,司马懿荣升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了跟陈群比肩的首席重臣。
借题发挥
关于魏国的局势暂且先告一段落,我们把目光投向南方。这个时候,表面平静的吴国正暗藏波澜,即将生出一起不小的震动。
就在公元224年的夏天,在益州(巴蜀)和南荆州的交界处,一队官兵正从蜀国往吴国缓缓行进。带队的是蜀国尚书邓芝,他是位杰出的外交家。自公元219年吴将吕蒙偷袭蜀国南荆州(即著名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事件)后,吴蜀两国从同盟变成了仇敌,直到蜀国皇帝刘备死后,邓芝出使吴国提出结盟,才令两国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携起手来对抗强大的魏国。如今,吴国礼尚往来,也派出使节来到蜀汉联络感情。邓芝所率领的这队官兵,正是恭送吴国使者回国的。按照礼节,邓芝只须送出成都(蜀国都)即可,但他奉丞相诸葛亮之命一直送到了两国边境。
眼看就要抵达南荆州西部的夷陵郡了,一名军吏小跑到邓芝的马前。“邓大人,前面就是吴国地界,不方便再走了。”
“嗯,知道了。”邓芝扬起手,示意部队停下,然后翻身下马。“张大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只能走到这里了。”
这位邓芝口中的张大人即吴国使者张温,他年仅三十二岁,却在吴国声名极高,其家族更是江东势力一等一的豪族。现代人常说江南,江东这个词已经很少出现。但在三国时期,因为人类文明还没散布到整个中国大陆,江南大部分地区仍属于蛮荒之地,唯有长江从鄱阳湖到入海口这段南北走向流域的东岸才是经济文化中心,所以,也就有了江东这一专属名称。关于江东豪族,在下面的故事里将会详细讲述。
“您送我走了这么远,着实让我受之有愧。”
“哪里,哪里,丞相特意关照要沿途保证您的安全,这本属我分内之事。再说,还有什么能比我们两国重新结盟更令人欣慰的呢?”
二人相视而笑,旋即挥手告别。
张温一踏上吴国地界,便快马加鞭向吴国都城武昌狂奔。他心里惦记着一个人。
不知道暨(ji)艳那事办得怎么样了?
这位暨艳乃是张温的同乡挚友,因张温举荐踏上仕途,时任选曹尚书(人事部长)。就在张温出使蜀国前,暨艳和张温商量过一件事。
他对张温提议:“时下朝廷鱼龙混杂,大批功臣子弟无才无德却占着官位不做事,我想搞一次官吏考核,把不合格的庸吏都刷下去。”
“你这么干一定会遭到同僚抵制。”
“我明白,陆逊大人也提醒过我,但我这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只懂得秉公执法。”
张温很了解暨艳的性格,他想了片刻后郑重言道:“既然你有这份心,我自当鼎力支持!”
二人志同道合。随后,张温出使蜀国,暨艳则开始着手推行官吏考核。
几天后,张温回到武昌,他一进城就觉得气氛不大对头。
亲朋故友纷纷相告:“您可算是回来了,暨艳惹出大麻烦了!”原来,暨艳的考核过于严格,竟导致十之八九的官吏保不住官位,闹得人人自危。
张温虽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结果也不免震惊。他定了定神。“先不提这事,我现在得去向王上禀报出使的情况。”
张温口言的王上即是孙权,当时孙权是吴王,还未称帝。提到这位吴国国君,不得不说,他绝对是三国时代最擅长利用外交手段为自己谋求生存空间和利益的国君。早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孙权与刘备联盟抗击曹操,后来,他背弃盟约跟魏国联手剿灭关羽,从刘备手里夺走了南荆州。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复仇之战,但在夷陵被吴国重臣陆逊打得惨败,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到了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提议重新与吴国结盟,孙权答应,又背弃了魏国。
张温迈步进了武昌大殿,毕恭毕敬跪在孙权面前。
“臣拜见王上。”
孙权斜躺在王座上,半闭双目,并没有正眼去看张温。“说说吧,蜀国情况怎么样。”
张温遂将他在蜀国的所见所闻悉数禀报。“……这些日子,蜀汉朝廷对臣厚礼相待,对结盟表现得极有诚意。蜀汉丞相诸葛亮全权执掌政务,国内政治清明,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恢复也很快……”
孙权本是想刺探蜀国国力,以此判断是否值得与之结盟,但他听到张温对蜀国连声称赞,脸色不觉变得阴沉起来。突然,他打断了张温的话:“哼!一口一个蜀汉,说蜀国不就行了!”巴蜀的刘氏政权一直是以继承汉室衣钵自诩,他们称自己为汉,后世为区别东汉和西汉,称之为蜀汉。然而,魏国既然已经取代了汉朝,即宣告汉已灭亡,自然不承认刘备、刘禅这个汉,只是蔑称他们为蜀国。而吴国,虽然在外交场合照顾面子称对方为汉,但私底下,还是习惯性地称其为蜀国。
张温察觉到孙权的情绪不对,不敢再随便说话。
孙权顿了顿,又阴阳怪气地问道:“听说诸葛亮跟你称兄道弟,邓芝又亲自把你送到了边境,你们私交倒是很好啊!”
“这……”张温闻言汗毛倒竖,这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很容易就能牵扯私通敌国的罪名。他颤颤巍巍地答道:“诸葛亮、邓芝是为表达对我国的尊重。臣与他们并没什么交情。”
“狡辩!还有件事,暨艳最近搞的什么官吏考核,你知道吧!”
“他之前的确和臣提过……”
“这段日子朝廷人心惶惶,都是因他而起!”孙权越说越气,啪的一声,他的手重重拍在案几上,将案几上的书卷和笔震落一地。接着猛地站起身,指着张温疯狂咆哮:“暨艳是什么人?当年,他父兄专门跟我作对,我听了你的话,宽宏大量才对他既往不咎。后来,你又跟我信誓旦旦举荐他做官,没想到惹出今天这么一堆麻烦。你们!你们都是蛇鼠一窝!”
听到这里,张温恍然大悟。孙权提到诸葛亮跟自己的交情不过是借题发挥,令他不爽的根源,其实全为暨艳。
暨艳的父兄缘何与孙权作对?这需要介绍一下吴国孙氏政权的发家史。
孙权的爸爸名叫孙坚,祖籍江东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上海一带),孙坚一生辗转中原各地,也因此,他麾下将领多是中原人,而非江东人。孙坚死后,长子孙策率领老爸的宿将和大批新归附的江北士人又打回江东,建立起孙氏政权。孙策英年早逝,弟弟孙权继承权柄,后开创吴国。早年间,江东士大夫秉承儒家思想衣钵,渴望正统皇权统一天下,他们打心眼里排斥孙家割据势力,暨艳的父兄便属此列。那段时间,无论孙策还是孙权都杀过很多江东士人,只是到后来,孙氏政权逐渐稳固,江东士人才不得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
“王上,那些都是陈年往事了。暨艳的确是心系社稷啊!”
“什么心系社稷,分明是颠覆社稷!我现在就要把他抓起来,送交司法判罪!”
“王上开恩!”
“你别再跟我提他了!还是想想你自己怎么办吧!”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像暨艳这种性格本就极难在官场生存。张温明白,如今谁都保不住暨艳了。
果不其然,没两天暨艳就被处死,官吏考核不了了之。但事情远没有结束。孙权心里盘算着一个更大的计划,他将目标锁定了张温。
吴郡四姓
在讲孙权和张温的故事前,我们需要特别讲一下孙氏的祖籍——江东吴郡,在吴郡有四大豪族,人称“吴郡四姓”,分别是张氏(代表人物张温)、朱氏(代表人物朱据、朱桓)、陆氏(代表人物陆逊)、顾氏(代表人物顾雍)。在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这样描述四姓的家风: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吴郡四姓”作为当地势力最强的豪族,和众多江东士族一样,早期... -->>
“我要离开京城几天。”
司马师年仅十四岁,眼神中透露着同龄人罕见的睿智。
“万一外人问起来,我该怎么回答?”
“我要去探望一位老朋友,但这事绝不能告诉别人,唯有你知我知。如果旁人问,你就说我回温县打理家务事了。”
“明白。”
司马懿离开京城返回河内郡。他没有去温县,而是悄悄来到附近的获嘉县,这里正是杨俊的故乡。不多时,他便顺着乡人的指引走到一处坟墓前。这是一个年俸二千石官员的坟墓,但看上去与旁边的平民坟毫无二致。遵循曹操提倡的简葬风俗,这里没有修建墓室,只是刨了个坑把棺材草草埋上了事。地面微微隆起一个小土包,坟头前也没有高大的石碑,仅有一个小石牌,上书“大魏南阳太守杨君讳俊字季才之墓”。
“杨君,我来看你了。”
司马懿坐在杨俊的坟前,轻轻拂去石牌上的尘土,喃喃低语。不知不觉间,泪水模糊了他双眼,他依稀看到石牌上杨俊的名字变成了自己的。司马懿吓了一跳,揉了揉眼睛,墓牌又变回杨俊的名字。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步杨俊的后尘吧?
他曾仰仗和曹丕的关系获得今天的地位,甚至,他一度认为自己能一直这样安枕无忧,然而今天,他醒悟了,既然踏上仕途,就永远不可能安枕无忧。他无法预测自己未来的路究竟能走多远,但以他的个性,只要确定了方向,就一定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司马懿缓缓站起身,抹干了泪水,转身向魏都洛阳而去。
两年后,司马懿荣升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了跟陈群比肩的首席重臣。
借题发挥
关于魏国的局势暂且先告一段落,我们把目光投向南方。这个时候,表面平静的吴国正暗藏波澜,即将生出一起不小的震动。
就在公元224年的夏天,在益州(巴蜀)和南荆州的交界处,一队官兵正从蜀国往吴国缓缓行进。带队的是蜀国尚书邓芝,他是位杰出的外交家。自公元219年吴将吕蒙偷袭蜀国南荆州(即著名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事件)后,吴蜀两国从同盟变成了仇敌,直到蜀国皇帝刘备死后,邓芝出使吴国提出结盟,才令两国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携起手来对抗强大的魏国。如今,吴国礼尚往来,也派出使节来到蜀汉联络感情。邓芝所率领的这队官兵,正是恭送吴国使者回国的。按照礼节,邓芝只须送出成都(蜀国都)即可,但他奉丞相诸葛亮之命一直送到了两国边境。
眼看就要抵达南荆州西部的夷陵郡了,一名军吏小跑到邓芝的马前。“邓大人,前面就是吴国地界,不方便再走了。”
“嗯,知道了。”邓芝扬起手,示意部队停下,然后翻身下马。“张大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只能走到这里了。”
这位邓芝口中的张大人即吴国使者张温,他年仅三十二岁,却在吴国声名极高,其家族更是江东势力一等一的豪族。现代人常说江南,江东这个词已经很少出现。但在三国时期,因为人类文明还没散布到整个中国大陆,江南大部分地区仍属于蛮荒之地,唯有长江从鄱阳湖到入海口这段南北走向流域的东岸才是经济文化中心,所以,也就有了江东这一专属名称。关于江东豪族,在下面的故事里将会详细讲述。
“您送我走了这么远,着实让我受之有愧。”
“哪里,哪里,丞相特意关照要沿途保证您的安全,这本属我分内之事。再说,还有什么能比我们两国重新结盟更令人欣慰的呢?”
二人相视而笑,旋即挥手告别。
张温一踏上吴国地界,便快马加鞭向吴国都城武昌狂奔。他心里惦记着一个人。
不知道暨(ji)艳那事办得怎么样了?
这位暨艳乃是张温的同乡挚友,因张温举荐踏上仕途,时任选曹尚书(人事部长)。就在张温出使蜀国前,暨艳和张温商量过一件事。
他对张温提议:“时下朝廷鱼龙混杂,大批功臣子弟无才无德却占着官位不做事,我想搞一次官吏考核,把不合格的庸吏都刷下去。”
“你这么干一定会遭到同僚抵制。”
“我明白,陆逊大人也提醒过我,但我这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只懂得秉公执法。”
张温很了解暨艳的性格,他想了片刻后郑重言道:“既然你有这份心,我自当鼎力支持!”
二人志同道合。随后,张温出使蜀国,暨艳则开始着手推行官吏考核。
几天后,张温回到武昌,他一进城就觉得气氛不大对头。
亲朋故友纷纷相告:“您可算是回来了,暨艳惹出大麻烦了!”原来,暨艳的考核过于严格,竟导致十之八九的官吏保不住官位,闹得人人自危。
张温虽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结果也不免震惊。他定了定神。“先不提这事,我现在得去向王上禀报出使的情况。”
张温口言的王上即是孙权,当时孙权是吴王,还未称帝。提到这位吴国国君,不得不说,他绝对是三国时代最擅长利用外交手段为自己谋求生存空间和利益的国君。早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孙权与刘备联盟抗击曹操,后来,他背弃盟约跟魏国联手剿灭关羽,从刘备手里夺走了南荆州。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复仇之战,但在夷陵被吴国重臣陆逊打得惨败,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到了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提议重新与吴国结盟,孙权答应,又背弃了魏国。
张温迈步进了武昌大殿,毕恭毕敬跪在孙权面前。
“臣拜见王上。”
孙权斜躺在王座上,半闭双目,并没有正眼去看张温。“说说吧,蜀国情况怎么样。”
张温遂将他在蜀国的所见所闻悉数禀报。“……这些日子,蜀汉朝廷对臣厚礼相待,对结盟表现得极有诚意。蜀汉丞相诸葛亮全权执掌政务,国内政治清明,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恢复也很快……”
孙权本是想刺探蜀国国力,以此判断是否值得与之结盟,但他听到张温对蜀国连声称赞,脸色不觉变得阴沉起来。突然,他打断了张温的话:“哼!一口一个蜀汉,说蜀国不就行了!”巴蜀的刘氏政权一直是以继承汉室衣钵自诩,他们称自己为汉,后世为区别东汉和西汉,称之为蜀汉。然而,魏国既然已经取代了汉朝,即宣告汉已灭亡,自然不承认刘备、刘禅这个汉,只是蔑称他们为蜀国。而吴国,虽然在外交场合照顾面子称对方为汉,但私底下,还是习惯性地称其为蜀国。
张温察觉到孙权的情绪不对,不敢再随便说话。
孙权顿了顿,又阴阳怪气地问道:“听说诸葛亮跟你称兄道弟,邓芝又亲自把你送到了边境,你们私交倒是很好啊!”
“这……”张温闻言汗毛倒竖,这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很容易就能牵扯私通敌国的罪名。他颤颤巍巍地答道:“诸葛亮、邓芝是为表达对我国的尊重。臣与他们并没什么交情。”
“狡辩!还有件事,暨艳最近搞的什么官吏考核,你知道吧!”
“他之前的确和臣提过……”
“这段日子朝廷人心惶惶,都是因他而起!”孙权越说越气,啪的一声,他的手重重拍在案几上,将案几上的书卷和笔震落一地。接着猛地站起身,指着张温疯狂咆哮:“暨艳是什么人?当年,他父兄专门跟我作对,我听了你的话,宽宏大量才对他既往不咎。后来,你又跟我信誓旦旦举荐他做官,没想到惹出今天这么一堆麻烦。你们!你们都是蛇鼠一窝!”
听到这里,张温恍然大悟。孙权提到诸葛亮跟自己的交情不过是借题发挥,令他不爽的根源,其实全为暨艳。
暨艳的父兄缘何与孙权作对?这需要介绍一下吴国孙氏政权的发家史。
孙权的爸爸名叫孙坚,祖籍江东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上海一带),孙坚一生辗转中原各地,也因此,他麾下将领多是中原人,而非江东人。孙坚死后,长子孙策率领老爸的宿将和大批新归附的江北士人又打回江东,建立起孙氏政权。孙策英年早逝,弟弟孙权继承权柄,后开创吴国。早年间,江东士大夫秉承儒家思想衣钵,渴望正统皇权统一天下,他们打心眼里排斥孙家割据势力,暨艳的父兄便属此列。那段时间,无论孙策还是孙权都杀过很多江东士人,只是到后来,孙氏政权逐渐稳固,江东士人才不得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
“王上,那些都是陈年往事了。暨艳的确是心系社稷啊!”
“什么心系社稷,分明是颠覆社稷!我现在就要把他抓起来,送交司法判罪!”
“王上开恩!”
“你别再跟我提他了!还是想想你自己怎么办吧!”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像暨艳这种性格本就极难在官场生存。张温明白,如今谁都保不住暨艳了。
果不其然,没两天暨艳就被处死,官吏考核不了了之。但事情远没有结束。孙权心里盘算着一个更大的计划,他将目标锁定了张温。
吴郡四姓
在讲孙权和张温的故事前,我们需要特别讲一下孙氏的祖籍——江东吴郡,在吴郡有四大豪族,人称“吴郡四姓”,分别是张氏(代表人物张温)、朱氏(代表人物朱据、朱桓)、陆氏(代表人物陆逊)、顾氏(代表人物顾雍)。在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这样描述四姓的家风: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吴郡四姓”作为当地势力最强的豪族,和众多江东士族一样,早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