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嫁人就嫁羽林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东家是唯一的依靠,想来会老实些。不过,前提得是有她看得上眼的人。
不管怎么说,先去看看也无妨。
说走就走,清薇回家之后,见碧月还没有回来,留了一封信,然后就直接去找刘嫂子了。
她自己一个人去肯定不行,需要有人跟着一起去,思来想去,刘老黑这个乡勇队长再合适不过。当然,清薇不会单独跟他一起出行,所以刘嫂子和壮儿也得去。
听说清薇要去石台县,刘家人都很惊讶,“这大过节的,姑娘去那里做什么?”
“不知嫂子是否听说过,江南来的难民,已经到了石台县了。”清薇道,“我那店里一直缺人,又不知道去哪里找合适的。这些难民背井离乡,想来也是日子过不下去了。若有合适的,我想招揽下来。”
“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刘老黑道,“他们在逃难之中,不用花太多钱就能雇下来,往后在这里也只能依靠赵姑娘,自然会更安分。只是既是难民,只怕石台县如今正乱着。姑娘去了怕不合适。”
“是啊,”刘嫂子道,“人都已经到了石台县,说不准就会来京城,姑娘何不等他们过来再去选人?”
“不可能的,难民最多只能到石台县,不会到京城来。”清薇仓促的笑了笑,“我怕不抓紧时间,也许再过几日就迟了。”
虞景既然知道了这件事,肯定不会让这些人走到京城来,不管用什么手段,势必要先把人给安顿了。所以再晚几天过去,或许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更别提招人。
刘家人思量了一阵子,还是决定跟清薇一起去。
毕竟这近一年时间,彼此相处愉快,清薇是个大方的,对刘家算是有恩。——这大半年来,刘家的日子是蒸蒸日上,如今在这长寿坊,已经算是顶尖的那几户了。这个情他们不能不念。
再说清薇要挑的是将来铺子里做事的人,那他们更要跟过去挑选了,免得找了不靠谱的人来,弄得大家都不愉快。
从京城前往石台县,乘马车需要将近两个时辰。一路快马加鞭,到地方时清薇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快散架了。
马车是在城外停下的,因为石台县如今城门紧闭,并不能进入。
难民的人数比清薇所想的少一些,至少没有到将整个石台县都围住的程度。想来也是,就算背后有人推动,但愿意为此千里跋涉的人毕竟不多。百姓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是走投无路,不会这么选。
清薇在车上看了看,感觉难民的情绪也还算稳定,大部分都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少部分坐着的,看上去也面黄肌瘦,没什么力气。想来走到这里,他们也到了极限了。
清薇来的时候,去西市将市面上能买到的面饼都买了下来,就放在马车上。这会儿便让刘老黑和壮儿两个去给难民们发饼。
其实饿的时间长了,最好的选择是喝粥,不容易刺激肠胃。面饼干燥,不好下咽也不好消化,但清薇也没有选择了。毕竟就算她能拉来几十斤大米,也得有锅灶和柴火,才能在这里煮粥。
难民人数不算多,但清薇带来的面饼还是显得少。刘老黑按照清薇的吩咐,将东西守着,让这些难民们弄清楚了人数,再来分发。否则前面拿得多了,到后面就没了。
大概是有吃的勾着,这些人虽然不情愿,但还是陆陆续续的坐起来,开始排队。不过队伍看上去也乱糟糟的。但很快就有几个人主动站出来,组织这些人排好,计数,然后再去帮着刘老黑一起发饼。
清薇相信他们不是不饿,但在这时候还能保持清醒,并且守得住自己,坚持到最后才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已经算是难得了。
最后,饼发完了,刘老黑就将这几个人领了过来。
一共是四个人,一个中年男子,一个老太太,两个年轻小伙儿。其他人也就罢了,老太太却是让清薇都吃了一惊,这一路走过来的路程肯定十分辛苦,能够保存下一点力气的,多半都是年轻人,老弱妇孺,能走到这里就算不错了,大部分估计都折在了路上。但这老太太不但走过来了,而且还能保存下力气,关键时刻还能站出来帮忙组织,十分难得。
刘老黑含糊的介绍了一下清薇的身份,就说这位是东家是偶然经过的,家里还要招几个人做活儿,又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
中年男子叫姚老八,今年三十岁,正是这些难民的领头人。这些人上路的时候也许是松散而漫无目的的,但走了这么远,自然会遇到很多难事,这个时候站出来的人,自然就成了领头。姚老八原本是个佃农,河水冲垮了土地,官府的补偿是给主人家的,他这个佃农什么都没捞到,那一带几乎没剩下能耕种的土地,他就带着家小出来了。只是没想到会走那么远。
两个年轻小伙子,是兄弟两个,叫赵大赵二。清薇听到赵大这个名字,多看了两眼。兄弟俩虽然逃难了一阵子,还能看出来从前应该生得十分壮实。赵大看上去沉稳些,赵二跳脱些,这会儿脸上都带着明显的兴奋。赵二问题不断,却绝口不提兄弟俩从前的事,让清薇心下生疑。
最后是那个让清薇吃惊的老太太,说是老太太,但据她自己说,其实今年才四十三岁,娘家姓华,自称从前在大户人家家里做工,后来出嫁,丈夫早死,膝下又没有孩子,一个人勉强支撑着门户,靠着家中两亩桑园过活,自己再养几张蚕添补,日子倒也过得去。然而去年一场大水,她家的桑园没了,因她是个女人家,桑园是夫家的产业,官府赔偿时,夫家的人跳出来争夺,把赔偿的钱粮都拿走了。
听说清薇要人,华氏千肯万肯,赵家兄弟一直追问是要去做什么,倒是姚老八表示,他带着这些人走到这里,还是要等官府给个说法,安顿好之后,自己才好丢开。此外,他不是一个人出来的,身边还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怕清薇这里不要。
第39章暗流涌动
对于姚老八不肯抛下同伴们就这么离开的做法,清薇十分赞赏。也许,正因为有这么个领头的人,他们才能一路走到京城来。不过,这人到底是当真好心还是作样,就难说了。
难民门迁徙的背后肯定有人在推动。但这些人肯定不可能自己站出来。那么就需要在难民之中有个代言人,帮助他们去推动这些人一路往前走。而这四个在难民之中稍具威信的人,身上的嫌疑最大。
偏偏还是清薇最需要的那种人才。
所以她沉思了片刻,便对姚老八道,“你既有这样的心思,我也不拦着你。这天寒地冻的,你们这些人就这么留在城外也不妥。刘大哥,麻烦你留在这里帮衬一下,设法给他们采购些棉衣棉被之类,总要将这最冷的时候对付过去。”
她取了钱递给刘老黑,又转向姚老八,“不必担心,朝廷已经知道这里的事了,几日之内,必定有旨意下来安顿你们。回头你安顿好了这些人,若还想留下,就到京城长寿坊来找我。我姓赵,你到地方一问就知道了。”
“姑娘大恩大德,小人等没齿难忘!”姚老八差点儿给清薇跪下了,还是刘老黑拉住,才没真的跪下去。
清薇又对赵家兄弟道,“我是做吃食买卖的,你们兄弟若手脚伶俐,可在厨下做个帮工。若老实勤快,将来未必不能学到一身真本事。只是我丑话说在前头,若到了我这里,须得安分守己,若生出旁的心思,我自然有手段惩治你们。”
壮儿在一旁配合的道,“现在在西南打仗的赵将军,就住在我们长寿坊里呢!到时候一声令下,自然有官差来拿人。”
清薇心下好笑,这孩子几时学会的狐假虎威?不过那兄弟二人倒是意动了不少,赵二更是道,“姑娘有所不知,我这兄长从前就是在酒楼里帮厨,这差事都是做惯了的。保准不会让姑娘失望,只是,不知工钱怎么算?”
“学徒怎么好意思开口要工钱?”壮儿说,“也就是姐姐心善,肯一个月给一吊钱花用。吃住都在店里,这些钱尽够了。”
一吊钱算不上多,但相对学徒来说也绝不会少。赵二立刻满口答应,“那咱这百十斤就卖给姑娘了,姑娘放心,我们兄弟也是知恩的,绝不会有二心!”
这嘴上说说的话,清薇当然不信。实际上,在这些人中,她最怀疑的,不是姚老八,而是这兄弟两个。
毕竟姚老八要离开江南,是因为那里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一个佃农,除了种地又不会别的,拖家带口,自然要设法。但这兄弟两个年富力强,又自称曾经在酒楼帮厨过,那就不是庄稼人。大水虽然淹了江南,但对城里的影响却有限。或者就算影响很大,想换个地方做工,也大可在湖州周围的城中去寻,何必千里迢迢跟到这里来?
最重要的是,自己这里才要找厨子或者愿意学厨的人,这难民的队伍里就正好有两个,世上竟有这么凑巧的事?
清薇自己在这方面就是个高手,自然不会掉以轻心,真的相信这只是巧合。
这个东家是唯一的依靠,想来会老实些。不过,前提得是有她看得上眼的人。
不管怎么说,先去看看也无妨。
说走就走,清薇回家之后,见碧月还没有回来,留了一封信,然后就直接去找刘嫂子了。
她自己一个人去肯定不行,需要有人跟着一起去,思来想去,刘老黑这个乡勇队长再合适不过。当然,清薇不会单独跟他一起出行,所以刘嫂子和壮儿也得去。
听说清薇要去石台县,刘家人都很惊讶,“这大过节的,姑娘去那里做什么?”
“不知嫂子是否听说过,江南来的难民,已经到了石台县了。”清薇道,“我那店里一直缺人,又不知道去哪里找合适的。这些难民背井离乡,想来也是日子过不下去了。若有合适的,我想招揽下来。”
“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刘老黑道,“他们在逃难之中,不用花太多钱就能雇下来,往后在这里也只能依靠赵姑娘,自然会更安分。只是既是难民,只怕石台县如今正乱着。姑娘去了怕不合适。”
“是啊,”刘嫂子道,“人都已经到了石台县,说不准就会来京城,姑娘何不等他们过来再去选人?”
“不可能的,难民最多只能到石台县,不会到京城来。”清薇仓促的笑了笑,“我怕不抓紧时间,也许再过几日就迟了。”
虞景既然知道了这件事,肯定不会让这些人走到京城来,不管用什么手段,势必要先把人给安顿了。所以再晚几天过去,或许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更别提招人。
刘家人思量了一阵子,还是决定跟清薇一起去。
毕竟这近一年时间,彼此相处愉快,清薇是个大方的,对刘家算是有恩。——这大半年来,刘家的日子是蒸蒸日上,如今在这长寿坊,已经算是顶尖的那几户了。这个情他们不能不念。
再说清薇要挑的是将来铺子里做事的人,那他们更要跟过去挑选了,免得找了不靠谱的人来,弄得大家都不愉快。
从京城前往石台县,乘马车需要将近两个时辰。一路快马加鞭,到地方时清薇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快散架了。
马车是在城外停下的,因为石台县如今城门紧闭,并不能进入。
难民的人数比清薇所想的少一些,至少没有到将整个石台县都围住的程度。想来也是,就算背后有人推动,但愿意为此千里跋涉的人毕竟不多。百姓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是走投无路,不会这么选。
清薇在车上看了看,感觉难民的情绪也还算稳定,大部分都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少部分坐着的,看上去也面黄肌瘦,没什么力气。想来走到这里,他们也到了极限了。
清薇来的时候,去西市将市面上能买到的面饼都买了下来,就放在马车上。这会儿便让刘老黑和壮儿两个去给难民们发饼。
其实饿的时间长了,最好的选择是喝粥,不容易刺激肠胃。面饼干燥,不好下咽也不好消化,但清薇也没有选择了。毕竟就算她能拉来几十斤大米,也得有锅灶和柴火,才能在这里煮粥。
难民人数不算多,但清薇带来的面饼还是显得少。刘老黑按照清薇的吩咐,将东西守着,让这些难民们弄清楚了人数,再来分发。否则前面拿得多了,到后面就没了。
大概是有吃的勾着,这些人虽然不情愿,但还是陆陆续续的坐起来,开始排队。不过队伍看上去也乱糟糟的。但很快就有几个人主动站出来,组织这些人排好,计数,然后再去帮着刘老黑一起发饼。
清薇相信他们不是不饿,但在这时候还能保持清醒,并且守得住自己,坚持到最后才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已经算是难得了。
最后,饼发完了,刘老黑就将这几个人领了过来。
一共是四个人,一个中年男子,一个老太太,两个年轻小伙儿。其他人也就罢了,老太太却是让清薇都吃了一惊,这一路走过来的路程肯定十分辛苦,能够保存下一点力气的,多半都是年轻人,老弱妇孺,能走到这里就算不错了,大部分估计都折在了路上。但这老太太不但走过来了,而且还能保存下力气,关键时刻还能站出来帮忙组织,十分难得。
刘老黑含糊的介绍了一下清薇的身份,就说这位是东家是偶然经过的,家里还要招几个人做活儿,又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
中年男子叫姚老八,今年三十岁,正是这些难民的领头人。这些人上路的时候也许是松散而漫无目的的,但走了这么远,自然会遇到很多难事,这个时候站出来的人,自然就成了领头。姚老八原本是个佃农,河水冲垮了土地,官府的补偿是给主人家的,他这个佃农什么都没捞到,那一带几乎没剩下能耕种的土地,他就带着家小出来了。只是没想到会走那么远。
两个年轻小伙子,是兄弟两个,叫赵大赵二。清薇听到赵大这个名字,多看了两眼。兄弟俩虽然逃难了一阵子,还能看出来从前应该生得十分壮实。赵大看上去沉稳些,赵二跳脱些,这会儿脸上都带着明显的兴奋。赵二问题不断,却绝口不提兄弟俩从前的事,让清薇心下生疑。
最后是那个让清薇吃惊的老太太,说是老太太,但据她自己说,其实今年才四十三岁,娘家姓华,自称从前在大户人家家里做工,后来出嫁,丈夫早死,膝下又没有孩子,一个人勉强支撑着门户,靠着家中两亩桑园过活,自己再养几张蚕添补,日子倒也过得去。然而去年一场大水,她家的桑园没了,因她是个女人家,桑园是夫家的产业,官府赔偿时,夫家的人跳出来争夺,把赔偿的钱粮都拿走了。
听说清薇要人,华氏千肯万肯,赵家兄弟一直追问是要去做什么,倒是姚老八表示,他带着这些人走到这里,还是要等官府给个说法,安顿好之后,自己才好丢开。此外,他不是一个人出来的,身边还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怕清薇这里不要。
第39章暗流涌动
对于姚老八不肯抛下同伴们就这么离开的做法,清薇十分赞赏。也许,正因为有这么个领头的人,他们才能一路走到京城来。不过,这人到底是当真好心还是作样,就难说了。
难民门迁徙的背后肯定有人在推动。但这些人肯定不可能自己站出来。那么就需要在难民之中有个代言人,帮助他们去推动这些人一路往前走。而这四个在难民之中稍具威信的人,身上的嫌疑最大。
偏偏还是清薇最需要的那种人才。
所以她沉思了片刻,便对姚老八道,“你既有这样的心思,我也不拦着你。这天寒地冻的,你们这些人就这么留在城外也不妥。刘大哥,麻烦你留在这里帮衬一下,设法给他们采购些棉衣棉被之类,总要将这最冷的时候对付过去。”
她取了钱递给刘老黑,又转向姚老八,“不必担心,朝廷已经知道这里的事了,几日之内,必定有旨意下来安顿你们。回头你安顿好了这些人,若还想留下,就到京城长寿坊来找我。我姓赵,你到地方一问就知道了。”
“姑娘大恩大德,小人等没齿难忘!”姚老八差点儿给清薇跪下了,还是刘老黑拉住,才没真的跪下去。
清薇又对赵家兄弟道,“我是做吃食买卖的,你们兄弟若手脚伶俐,可在厨下做个帮工。若老实勤快,将来未必不能学到一身真本事。只是我丑话说在前头,若到了我这里,须得安分守己,若生出旁的心思,我自然有手段惩治你们。”
壮儿在一旁配合的道,“现在在西南打仗的赵将军,就住在我们长寿坊里呢!到时候一声令下,自然有官差来拿人。”
清薇心下好笑,这孩子几时学会的狐假虎威?不过那兄弟二人倒是意动了不少,赵二更是道,“姑娘有所不知,我这兄长从前就是在酒楼里帮厨,这差事都是做惯了的。保准不会让姑娘失望,只是,不知工钱怎么算?”
“学徒怎么好意思开口要工钱?”壮儿说,“也就是姐姐心善,肯一个月给一吊钱花用。吃住都在店里,这些钱尽够了。”
一吊钱算不上多,但相对学徒来说也绝不会少。赵二立刻满口答应,“那咱这百十斤就卖给姑娘了,姑娘放心,我们兄弟也是知恩的,绝不会有二心!”
这嘴上说说的话,清薇当然不信。实际上,在这些人中,她最怀疑的,不是姚老八,而是这兄弟两个。
毕竟姚老八要离开江南,是因为那里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一个佃农,除了种地又不会别的,拖家带口,自然要设法。但这兄弟两个年富力强,又自称曾经在酒楼帮厨过,那就不是庄稼人。大水虽然淹了江南,但对城里的影响却有限。或者就算影响很大,想换个地方做工,也大可在湖州周围的城中去寻,何必千里迢迢跟到这里来?
最重要的是,自己这里才要找厨子或者愿意学厨的人,这难民的队伍里就正好有两个,世上竟有这么凑巧的事?
清薇自己在这方面就是个高手,自然不会掉以轻心,真的相信这只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