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天汉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尽量用和缓的语气说:“干办多虑了。”
贺絪道:“但愿是我多虑了。怎么查,我的心里没底,临行前宣抚特意交待的。作为官员,我们要对百姓负责。查的时候不能疏漏,更加不能因为包庇官员而草草了事,一定要认真。在查的过程中,不要把官员做罪官看待,原则上来说你们依然是新安县主官,县里事情你们说了算。但是,查完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调走。不管是有事还是无事,你们被查了之后,都不适合在这里任职。无非是根据查的结果,有的人升,有的人贬罢了。”
曹玉萍看着两人,过了好一会,才道:“下官明白。”
贺絪点了点头:“明白说好。”说完,专心喝茶,看着附近的风景。
把手中的公文放下,王宵猎对高颖道:“依贺絪来的公文,新安县的问题,主要还是几位官员失察。特别是知县曹玉萍,只想着政绩,布置下事情来,从来不问后果。被有心人利用,以致有今天。”
高颖道:“现在看来,就是这样了。这个莫员外心思缜密,手段高明,真是防不胜防。他对官员百般逢迎,对百姓两面三刀。表面上看来笑呵呵的,私底下手段毒辣,谁也不敢得罪他。”
王宵猎看着高颖,缓缓摇了摇头。道:“这话你信吗?在新安施政一年多了,这个曹玉萍该是多么粗疏,才会发现不了莫员外的事?这样一个官员,还怎么能管一县?按正常来说,不是曹玉萍发现不了,而是不管才对。正是他的放纵,才有莫员外这种人物。只不过他们两人,官员的手段高明,抓不住把柄。莫员外心思缜密,发现不了破绽。贺絪许多人去查,莫员外必然有把柄。只是就看这个人的本事,查出来的不法之事重不重,能不能重判。”
高颖一愣:“宣抚既然认为是这样,知县重惩,莫员外重判就好了。何必再查?”
王宵猎道:“不管管一个国家,还是管一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规章制度。官员最好是在规章制度内,不管是立功也好,犯错也罢,都是如此。当然,也不要被规章制度所局限。但是只有特殊的事情,才能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叫作法外施刑。法外施刑,是特别之事,还是能少就少。”
看到高颖还是满脸疑惑,王宵猎道:“其实这种事情,最重要的是传达我们的意志。这些人怎么处理,犯法的官员会不会官官相护,他们犯下件会不会彻底清查,百姓都在看着呢。下去的官员,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了,再多的还能要求什么呢?要让百姓相信,在我们的治下,只要按着规矩就能幸福生活。纵然时有官员不合格,我们也会很快纠正。”
高颖点了点头:“传达意志?是要让百姓放心了。”
王宵猎道:“不错,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让百姓放心了。总是提心吊胆,日子还怎么过?”
高颖在那里仔细回味这句话,慢慢理解。
地方上的事情,王宵猎怎么可能什么都管?而且地方官员怎么施政,在洛阳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新安县在洛阳附近,从洛阳出发很容易处理。那离洛阳远的地方,百姓活该倒霉?
要让百姓相信体制,首先自己就要维护体制。要让百姓相信,难道只凭口说?一次两次百姓相信,以后他们就再也不信了。一个政权,在百姓眼中失去信用是非常可怕的。信用失去得越多,政权越不稳定,直致崩溃。
官员施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难免的,怎么可能什么都对?一些重大错误,特别是伤害到百姓了,要及时处理。要让百姓对政权充满信心,要让他们的愿望得到实现。
现在王宵猎的势力建立时间不长,手下的官员都没有很大的势力,不这个时候从身边做起,把所有的错误扼杀在摇篮里,什么时候去做?这个时候容忍手下,看似收买人心,其实是失去民心。
见高颖还在发呆,王宵猎道:“此事不要多想,正常处理就好。不过要记住,在这种时候,不要发挥小聪明,觉得我如此这般,既能保住官员,又能收买人心。保住官员,不应该是官员考虑的事情,要做好本份。”
高颖连连点头:“宣抚思虑深远,非在下所及!”
王宵猎道:“所谓思虑深远,就是还有事情想不通。想不通,回去慢慢想。对了,今年洛阳夏收如何?”
高颖道:“今年洛阳共种小麦二百三十万亩,平均亩收过了两石,一共收四百八十六万石。宣抚,这是近几年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河南府及下属各县,共有人口六十一万,每人平均八石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丰收了。
现在洛阳的人口还是太少,麦子都是种在最好的地里。只是雨水虽好,洛阳的土地并不是十分肥沃,亩产两石已经算不错了。再加上人口少,今年有较多的粮食盈余。
这个时代的两石,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三百斤。没有化肥,没有农药,这个产量基本到顶了。当然,现在耕种的都是最好的土地,以后开垦的耕地多了,这个产量还要下滑。
亩产三百斤的小麦什么样子?后世的大多数人是没见过的。植株低矮,稀稀拉拉,每株小麦的粒数也不多,看着着实寒酸。但在这个年代,这就是丰收了。
这样的麦子,收割起来特别快,远不是后世能比的,一天一个熟练工可以收割二亩。如果用收割机,一天二三十亩没有问题。种的虽然多,收割并不慢。
一般来说,人均五百斤粮食就可以温饱,洛阳的小麦远远超过。如果再加上小米、水稻等其他作物,洛阳可以对外运出一两百万石的麦子。
第899章自律
高颖道:“今年一些地方的农师学会了棉花种植,有两三个县种了几千亩,长势还算不错。对了,襄阳、随州一带的百姓,发现麦收之后还可以再种一季棉花,今年种了不少。”
王宵猎道:“现在棉价很高,能种就百姓多种一些。洛阳一带,麦收后种棉花只怕有些晚。你要告诉各地农师,不要让地闲着,棉花种不了可以种大豆吗。大豆是个好东西啊,既能肥田,收获之后还能够榨油,剩下的豆粕还是上好的饲料。就是豆子秸秆,也可以喂牛喂羊,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高颖道:“宣抚说的极是。今年种植洛阳大豆不少,秋天必然丰收。”
王宵猎道:“水稻、麦子、黍粟、大豆、高梁,这几种作物,关系到人们能不能吃饱肚子,要劝农民多种。多种了之后,收购的工作一定要做好,不能够出现谷贱伤农。一种作物丰收,价格会降。降的不多能够接受,如果降的多了就不可以,要及时组织运到别的地区。或者由官方收购,不能害了农民。”
高颖称是。
王宵猎道:“这几年打仗,加上北方被金人荼毒,粮食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切还好。等到过几年,天下太平了,一定要注意。官府治下地域广大,可以互通有无,要让百姓种田无忧。不要在田里面忙完了,回来还要担心麦子不好卖,稻米不好卖,那就不好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站起身。道:“天下之大,各地不同,官府就可以利用这些不同,让农民的损失降低。不能官员坐高堂,不管百姓死活。天下间要那么多官员做什么?就要为百姓解决这些疑难。”
说完,王宵猎道:“快到端午了,你们也要准备一下。洛阳新复,要让百姓有一种新气象。今年让各行各业自愿结合,组织一场龙舟竞赛。宣抚司和河南府也参加,各自组织一支龙舟队伍,与民同乐。”
高颖道:“那自然是宣抚司夺冠。哪个敢跟宣抚司争第一?”
王宵猎笑道:“既然如此,宣抚司和河南府就不参加排名了,由民间的龙舟比赛。比赛的前三名,宣抚司给予其奖励。你们这些日子也想想,给什么奖品合适。”
高颖答应。又聊了些闲事,告辞离去。
王宵猎离开官衙,信步回家去。
已经临近端午,街道两边不时就有卖粽叶的小贩。宋朝粽子又叫角黍,多用黍米。周邦彦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用糯米的也有,只是不占主流。
王宵猎喜欢用黍米和用糯米的一起煮,称为金银粽子,现在已经成为洛阳主流。就连包粽子的槲叶,也与常用的菰叶一起卖,百姓已习以为常。
侍卫在后面牵着马,跟着王宵猎前行。这已经成了习惯,甚至有人特意前来观看。
回到家里,林夕正跟王青秀包粽子。一个人包金粽子,一个人包银粽子,倒也配合默契。
王宵猎到里面换了便服,出来看两个人包粽子。看了一会,道:“你们多包一些。那些家眷没有随在身边的官员分外冷清,到时给他们送一些也好。”
王青秀道:“这样的官员可是多了,哪些该送,哪些不该送。到时只怕又是一笔糊涂账。”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尽量用和缓的语气说:“干办多虑了。”
贺絪道:“但愿是我多虑了。怎么查,我的心里没底,临行前宣抚特意交待的。作为官员,我们要对百姓负责。查的时候不能疏漏,更加不能因为包庇官员而草草了事,一定要认真。在查的过程中,不要把官员做罪官看待,原则上来说你们依然是新安县主官,县里事情你们说了算。但是,查完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调走。不管是有事还是无事,你们被查了之后,都不适合在这里任职。无非是根据查的结果,有的人升,有的人贬罢了。”
曹玉萍看着两人,过了好一会,才道:“下官明白。”
贺絪点了点头:“明白说好。”说完,专心喝茶,看着附近的风景。
把手中的公文放下,王宵猎对高颖道:“依贺絪来的公文,新安县的问题,主要还是几位官员失察。特别是知县曹玉萍,只想着政绩,布置下事情来,从来不问后果。被有心人利用,以致有今天。”
高颖道:“现在看来,就是这样了。这个莫员外心思缜密,手段高明,真是防不胜防。他对官员百般逢迎,对百姓两面三刀。表面上看来笑呵呵的,私底下手段毒辣,谁也不敢得罪他。”
王宵猎看着高颖,缓缓摇了摇头。道:“这话你信吗?在新安施政一年多了,这个曹玉萍该是多么粗疏,才会发现不了莫员外的事?这样一个官员,还怎么能管一县?按正常来说,不是曹玉萍发现不了,而是不管才对。正是他的放纵,才有莫员外这种人物。只不过他们两人,官员的手段高明,抓不住把柄。莫员外心思缜密,发现不了破绽。贺絪许多人去查,莫员外必然有把柄。只是就看这个人的本事,查出来的不法之事重不重,能不能重判。”
高颖一愣:“宣抚既然认为是这样,知县重惩,莫员外重判就好了。何必再查?”
王宵猎道:“不管管一个国家,还是管一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规章制度。官员最好是在规章制度内,不管是立功也好,犯错也罢,都是如此。当然,也不要被规章制度所局限。但是只有特殊的事情,才能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叫作法外施刑。法外施刑,是特别之事,还是能少就少。”
看到高颖还是满脸疑惑,王宵猎道:“其实这种事情,最重要的是传达我们的意志。这些人怎么处理,犯法的官员会不会官官相护,他们犯下件会不会彻底清查,百姓都在看着呢。下去的官员,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了,再多的还能要求什么呢?要让百姓相信,在我们的治下,只要按着规矩就能幸福生活。纵然时有官员不合格,我们也会很快纠正。”
高颖点了点头:“传达意志?是要让百姓放心了。”
王宵猎道:“不错,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让百姓放心了。总是提心吊胆,日子还怎么过?”
高颖在那里仔细回味这句话,慢慢理解。
地方上的事情,王宵猎怎么可能什么都管?而且地方官员怎么施政,在洛阳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新安县在洛阳附近,从洛阳出发很容易处理。那离洛阳远的地方,百姓活该倒霉?
要让百姓相信体制,首先自己就要维护体制。要让百姓相信,难道只凭口说?一次两次百姓相信,以后他们就再也不信了。一个政权,在百姓眼中失去信用是非常可怕的。信用失去得越多,政权越不稳定,直致崩溃。
官员施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难免的,怎么可能什么都对?一些重大错误,特别是伤害到百姓了,要及时处理。要让百姓对政权充满信心,要让他们的愿望得到实现。
现在王宵猎的势力建立时间不长,手下的官员都没有很大的势力,不这个时候从身边做起,把所有的错误扼杀在摇篮里,什么时候去做?这个时候容忍手下,看似收买人心,其实是失去民心。
见高颖还在发呆,王宵猎道:“此事不要多想,正常处理就好。不过要记住,在这种时候,不要发挥小聪明,觉得我如此这般,既能保住官员,又能收买人心。保住官员,不应该是官员考虑的事情,要做好本份。”
高颖连连点头:“宣抚思虑深远,非在下所及!”
王宵猎道:“所谓思虑深远,就是还有事情想不通。想不通,回去慢慢想。对了,今年洛阳夏收如何?”
高颖道:“今年洛阳共种小麦二百三十万亩,平均亩收过了两石,一共收四百八十六万石。宣抚,这是近几年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河南府及下属各县,共有人口六十一万,每人平均八石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丰收了。
现在洛阳的人口还是太少,麦子都是种在最好的地里。只是雨水虽好,洛阳的土地并不是十分肥沃,亩产两石已经算不错了。再加上人口少,今年有较多的粮食盈余。
这个时代的两石,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三百斤。没有化肥,没有农药,这个产量基本到顶了。当然,现在耕种的都是最好的土地,以后开垦的耕地多了,这个产量还要下滑。
亩产三百斤的小麦什么样子?后世的大多数人是没见过的。植株低矮,稀稀拉拉,每株小麦的粒数也不多,看着着实寒酸。但在这个年代,这就是丰收了。
这样的麦子,收割起来特别快,远不是后世能比的,一天一个熟练工可以收割二亩。如果用收割机,一天二三十亩没有问题。种的虽然多,收割并不慢。
一般来说,人均五百斤粮食就可以温饱,洛阳的小麦远远超过。如果再加上小米、水稻等其他作物,洛阳可以对外运出一两百万石的麦子。
第899章自律
高颖道:“今年一些地方的农师学会了棉花种植,有两三个县种了几千亩,长势还算不错。对了,襄阳、随州一带的百姓,发现麦收之后还可以再种一季棉花,今年种了不少。”
王宵猎道:“现在棉价很高,能种就百姓多种一些。洛阳一带,麦收后种棉花只怕有些晚。你要告诉各地农师,不要让地闲着,棉花种不了可以种大豆吗。大豆是个好东西啊,既能肥田,收获之后还能够榨油,剩下的豆粕还是上好的饲料。就是豆子秸秆,也可以喂牛喂羊,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高颖道:“宣抚说的极是。今年种植洛阳大豆不少,秋天必然丰收。”
王宵猎道:“水稻、麦子、黍粟、大豆、高梁,这几种作物,关系到人们能不能吃饱肚子,要劝农民多种。多种了之后,收购的工作一定要做好,不能够出现谷贱伤农。一种作物丰收,价格会降。降的不多能够接受,如果降的多了就不可以,要及时组织运到别的地区。或者由官方收购,不能害了农民。”
高颖称是。
王宵猎道:“这几年打仗,加上北方被金人荼毒,粮食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切还好。等到过几年,天下太平了,一定要注意。官府治下地域广大,可以互通有无,要让百姓种田无忧。不要在田里面忙完了,回来还要担心麦子不好卖,稻米不好卖,那就不好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站起身。道:“天下之大,各地不同,官府就可以利用这些不同,让农民的损失降低。不能官员坐高堂,不管百姓死活。天下间要那么多官员做什么?就要为百姓解决这些疑难。”
说完,王宵猎道:“快到端午了,你们也要准备一下。洛阳新复,要让百姓有一种新气象。今年让各行各业自愿结合,组织一场龙舟竞赛。宣抚司和河南府也参加,各自组织一支龙舟队伍,与民同乐。”
高颖道:“那自然是宣抚司夺冠。哪个敢跟宣抚司争第一?”
王宵猎笑道:“既然如此,宣抚司和河南府就不参加排名了,由民间的龙舟比赛。比赛的前三名,宣抚司给予其奖励。你们这些日子也想想,给什么奖品合适。”
高颖答应。又聊了些闲事,告辞离去。
王宵猎离开官衙,信步回家去。
已经临近端午,街道两边不时就有卖粽叶的小贩。宋朝粽子又叫角黍,多用黍米。周邦彦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用糯米的也有,只是不占主流。
王宵猎喜欢用黍米和用糯米的一起煮,称为金银粽子,现在已经成为洛阳主流。就连包粽子的槲叶,也与常用的菰叶一起卖,百姓已习以为常。
侍卫在后面牵着马,跟着王宵猎前行。这已经成了习惯,甚至有人特意前来观看。
回到家里,林夕正跟王青秀包粽子。一个人包金粽子,一个人包银粽子,倒也配合默契。
王宵猎到里面换了便服,出来看两个人包粽子。看了一会,道:“你们多包一些。那些家眷没有随在身边的官员分外冷清,到时给他们送一些也好。”
王青秀道:“这样的官员可是多了,哪些该送,哪些不该送。到时只怕又是一笔糊涂账。”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