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奋斗在新明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佑与前桂林府的吴盛大人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物,任是谁突然看到李佑举荐,一时也无法将两个人联系起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绝非无迹可寻的,很快就让人摸出了脉络。
原来这吴盛在京接受考计和待选时也没有闲着。他不但积极向明理报投稿,主要撰写西南夷种种奇特婚俗和男女私情趣事,成为创刊几期九州广闻版面最受欢迎的内容。并且吴大人还贡献出自己著作的两部才子佳人词话送给明理报,以充实正在筹备中的词话连载栏目。
这引起了明理报大东家李佑的注意,至于接下来李大人与吴盛的关系怎么发展的,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又被人发现了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吴盛别无背景靠山,据说当初他得罪了某阁老,才会被委任到远在天边的桂林府,十足十的官场扑街货。但从李大人的角度看,若将敌人的敌人当朋友,也是情有可原。
其他在京待选官员闻知此事,纷纷捶胸顿足,他们怎的就没想到这个路子?发几篇稿子就能得到红人李佑的青睐推荐,这也太划算了,即便朝廷不准李大人的奏请,但吏部总会给李大人面子的!
公开举荐和私下推荐是不一样的。公开举荐则意味着势在必得的决心,当然,表达决心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实力。没有相称的实力为后盾,即使有决心那也必然会被别人打脸。
通政司参议不是什么有实权的要紧职务,李佑摆出了架势,别人也就犯不着和最近越发风生水起的他去争夺。故而最终还真让吴盛得到了通政司参议的位置,完成了由边荒知府向京官的转变。
却说这日,京师各衙门都有文书小吏去了通政司,他们是去抄邸报的。通政司摘抄奏章诏令编辑成邸报,而京师各衙门定时派小吏去通政司将邸报抄写回来,所以邸报的别称也叫邸抄,这是大明三百年来一贯的规矩。
但这个规矩却在今天被打破了。去通政司抄写邸报的小吏纷纷被告知明天再来,而且今后所有邸报抄写时间都向后推迟一日。
“怎么回事?”户部司务厅小吏魏无为转头问礼部的同行。却见对方也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像魏无为这种最底层的小吏确实只能莫名其妙,他们哪里猜得出其中关窍。魏先生回到户部时,在大门处蓦然发现,今天送到衙门的报纸再一次变成了两种。
创办以来从不断更的明理报是大家渐渐习以为常的,但那已经断更三期的真理报今天忽然又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倒也引起了注意。
魏先生慢了一步,没有抢到今天的明理报先睹为快,无奈之下顺手抢到一份相对较无聊的真理报。
他只看了一眼就大吃一惊,这真理报首页再也不是不知所谓道德说教,而是一条一条的消息。再细看几眼,他当即断定,真理报首页上的内容应该是从邸报挪来的!魏无为已经抄了五年邸报,对邸报文体文风极其熟悉,一看便知!
很多和魏先生一样的小吏此刻都恍然大悟,难怪今天不让他们抄邸报,原来关窍在这里。要将邸报内容搬到真理报上,借此强化真理报的功能性。
消息传开后,聪明人顿时联想起李佑保举那吴盛去通政司任右参议的事情。莫非李佑的着眼点在这里?
经过打听,猜测便被证实了——那吴盛到了通政司,被分了管邸报的事务!所以这次抄写邸报被推迟,但却能抢先一步上了报纸,都足以说明李佑突然保举吴盛吴大人,果然是有预谋的布局。
“以李大人的强硬做派,邸报消息先发在真理报只怕要成为规矩。”户部小吏魏先生对同僚叹道,“若真如此,只需看送报上门的真理报便足矣,又何须多此一举去通政司抄写?只怕在下今后要少一桩差事了。”
闲得无聊的魏先生很有切身体会的感慨完毕,继续翻看手里的真理报。打开第二页,再次吓了一跳。
上面有个大标题,写着《山东广植棉物之良劣》,下面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分析近年来山东地方棉花种植飞速增长的利弊。其实标题和内容没什么可说的,但标题与文章之间有一行字震动了读者,这是作者署名——武英殿大学士卢虚江。
六大宰辅之一卢阁老的政论策文?细想也不奇怪,真理报总裁官李佑与卢阁老宛如亲朋,卢阁老写篇文章来捧李佑的场,那再正常不过。
但是就算以卑微小吏魏无为的见识,也觉得... -->>
李佑与前桂林府的吴盛大人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物,任是谁突然看到李佑举荐,一时也无法将两个人联系起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绝非无迹可寻的,很快就让人摸出了脉络。
原来这吴盛在京接受考计和待选时也没有闲着。他不但积极向明理报投稿,主要撰写西南夷种种奇特婚俗和男女私情趣事,成为创刊几期九州广闻版面最受欢迎的内容。并且吴大人还贡献出自己著作的两部才子佳人词话送给明理报,以充实正在筹备中的词话连载栏目。
这引起了明理报大东家李佑的注意,至于接下来李大人与吴盛的关系怎么发展的,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又被人发现了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吴盛别无背景靠山,据说当初他得罪了某阁老,才会被委任到远在天边的桂林府,十足十的官场扑街货。但从李大人的角度看,若将敌人的敌人当朋友,也是情有可原。
其他在京待选官员闻知此事,纷纷捶胸顿足,他们怎的就没想到这个路子?发几篇稿子就能得到红人李佑的青睐推荐,这也太划算了,即便朝廷不准李大人的奏请,但吏部总会给李大人面子的!
公开举荐和私下推荐是不一样的。公开举荐则意味着势在必得的决心,当然,表达决心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实力。没有相称的实力为后盾,即使有决心那也必然会被别人打脸。
通政司参议不是什么有实权的要紧职务,李佑摆出了架势,别人也就犯不着和最近越发风生水起的他去争夺。故而最终还真让吴盛得到了通政司参议的位置,完成了由边荒知府向京官的转变。
却说这日,京师各衙门都有文书小吏去了通政司,他们是去抄邸报的。通政司摘抄奏章诏令编辑成邸报,而京师各衙门定时派小吏去通政司将邸报抄写回来,所以邸报的别称也叫邸抄,这是大明三百年来一贯的规矩。
但这个规矩却在今天被打破了。去通政司抄写邸报的小吏纷纷被告知明天再来,而且今后所有邸报抄写时间都向后推迟一日。
“怎么回事?”户部司务厅小吏魏无为转头问礼部的同行。却见对方也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像魏无为这种最底层的小吏确实只能莫名其妙,他们哪里猜得出其中关窍。魏先生回到户部时,在大门处蓦然发现,今天送到衙门的报纸再一次变成了两种。
创办以来从不断更的明理报是大家渐渐习以为常的,但那已经断更三期的真理报今天忽然又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倒也引起了注意。
魏先生慢了一步,没有抢到今天的明理报先睹为快,无奈之下顺手抢到一份相对较无聊的真理报。
他只看了一眼就大吃一惊,这真理报首页再也不是不知所谓道德说教,而是一条一条的消息。再细看几眼,他当即断定,真理报首页上的内容应该是从邸报挪来的!魏无为已经抄了五年邸报,对邸报文体文风极其熟悉,一看便知!
很多和魏先生一样的小吏此刻都恍然大悟,难怪今天不让他们抄邸报,原来关窍在这里。要将邸报内容搬到真理报上,借此强化真理报的功能性。
消息传开后,聪明人顿时联想起李佑保举那吴盛去通政司任右参议的事情。莫非李佑的着眼点在这里?
经过打听,猜测便被证实了——那吴盛到了通政司,被分了管邸报的事务!所以这次抄写邸报被推迟,但却能抢先一步上了报纸,都足以说明李佑突然保举吴盛吴大人,果然是有预谋的布局。
“以李大人的强硬做派,邸报消息先发在真理报只怕要成为规矩。”户部小吏魏先生对同僚叹道,“若真如此,只需看送报上门的真理报便足矣,又何须多此一举去通政司抄写?只怕在下今后要少一桩差事了。”
闲得无聊的魏先生很有切身体会的感慨完毕,继续翻看手里的真理报。打开第二页,再次吓了一跳。
上面有个大标题,写着《山东广植棉物之良劣》,下面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分析近年来山东地方棉花种植飞速增长的利弊。其实标题和内容没什么可说的,但标题与文章之间有一行字震动了读者,这是作者署名——武英殿大学士卢虚江。
六大宰辅之一卢阁老的政论策文?细想也不奇怪,真理报总裁官李佑与卢阁老宛如亲朋,卢阁老写篇文章来捧李佑的场,那再正常不过。
但是就算以卑微小吏魏无为的见识,也觉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